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成都公交运输公司)

2023-07-17 122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

成都公交运输公司

成都公交集团成立于1952年,2014年6月企业经过公司制改革由全民所有制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36亿元,承担着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群众生产生活公共交通出行服务的重要职责。截至2018年底,集团公司拥有职能部门21个,下辖二级企业单位30个,其中:全资企业12个、控股企业6个、参股企业12个,公交车13939辆,公交线路785条,职工23462人,总资产102.4亿,总负债63.11亿,资产负债率61.63%。

中文名 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
外文名 Chengdu Public Transport Group Company

概况

近年来,公司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公益性定位和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按照“国有主导、规模经营、集约发展”的思路,朝着建设“全国先进、中西部一流、群众满意”城市公交企业目标,通过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整合公交市场主体、优化公交线网、改革IC卡票制结构、实行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和IC卡次数消费者2小时免费换乘、大量购置高档次大容量空调车、开辟公交专用道、全面推进无人售票等系列改革举措。

努力为广大乘客提供更加“安全、方便、快捷、经济、舒适”的城市公交出行服务,大幅度提高了公交服务能力和品质,极大地增强了市民选择公交出行的吸引力,其日均载客量从52万人次增至目前320万人次,增长5倍,有效地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和改善了大气环境,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乘客普遍赞誉和社会广泛认同,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历史前沿

成都是座古城。若以张仪“三年成市,十年成都”算起,成都至少有二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追溯成都市民代步工具的历史衍变是一件有趣的事。很早以前成都就有了辇、独轮车、马车、牛车、等代步工具。

例如:汉代大文豪司马相如应招入长安,行前在升仙桥(今驷马桥)留下豪言:“不乘驷马,不过汝下。”(《华阳国志·蜀志》)在宋代:“成都诸名妇女,出入皆乘犊牛。”(《老学庵笔记》)不过,都带有强烈的私家性质。稍稍与“公交”沾点边的可能是独轮车,即鸡公车。相传此车为三国时诸葛亮所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既可驮货又能载人,颇受成都四周乡镇村人喜爱。

但作为城市的交通工具,它的局限也很明显。第一不舒适;第二不雅,尤其妇女乘坐。虽然它的历史很长,但在城里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清嘉庆、道光年间,成都商业、手工业日渐兴起,市区人口增多,人与人间的联系增强,出门办事走访等社会活动频繁,社会相对繁荣,由此,客运轿业(旧称“肩舆业”)应时而生,轿子走出家门与客运挂上了钩。

本世纪初(1906年),马车,尤其是日本传来的黄包车渐渐成为新宠。1924年,时任四川督办的杨森大力抓成都市政建设,拓宽街道,修筑马路,黄包车骤增,轿业被迫退出城市交通。1925年,有何羽仪、胡又新集资十万购1.25吨福特汽车7辆,在实业街开办汽车公司,遭黄包车业竭力阻挠反对,四个月后即告夭折。

1938年3月,邓明枢等人又建议官商合办公共汽车有限公司,拖到1942年12月开业,备木炭车12辆,经营东西、南北线路两条。几百家人力车商和三万余人力车夫坚决反对。勉强挣扎一年,公共汽车有限公司亏损严重,于1943年12月暂时停业。1947年1月1日,公司重新组建,且继佐申请复业,终因国民党政治腐败,百业凋敝,时局混乱无法维持自行湮灭。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同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仅过了一年,迅速复兴的经济建设痛感到城市公用事业建设滞后,以黄包车为主的交通工具慢悠悠的与时代严重背离,1951年3月市政府组建“成都市公共汽车筹建处”,由建设局领导。经过以改造旧货车为公交客车的一年多的艰苦准备工作,1952年7月1日,成都市公共汽车公司正式开业。成都市副市长米建书到会讲话并为开业剪彩。

开业时,仅有小“道奇”改装的客车16辆,开行盐市口至梁家巷线路一条,线路长4.6千米,当月载客23万人次。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是公交事业发展良性时期。1956年政府发行福利债券,用于购置客车。到1957年,成都市公共汽车车辆由开业时的16辆增加到73辆,拖车20辆,线路9条。在增添了小汽车出租业务的同时,又购买了一批人力三轮车逐渐取代黄包车。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后三年为调整时期)前期,公交受到了严重阻碍。1958年9月,公交被视为非生产性设施遭到压缩,市政府抽调了76辆公共汽车(占总数101辆的75%)运输矿石、粮食等物资,支援大炼钢铁。到1960年初,停开公交线路14条,造成市民出行无车可乘,工人上下班时间无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遭到破坏。1960年5月后情况有所好转,1963年,电车公司开业。公交企业渐渐恢复元气。

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覆巢之下无完卵,与全国各行各业一同,公交走过了一段艰难困苦的岁月。公交公司出了个全川赫赫有名的帮派头头邓兴国,官至“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一时间,公共汽车成了搞派性武斗的工具,造成晚出车,早收车,停车停线,企业连年亏损。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公交步入了稳定发展时期。

1983年,公共汽车公司与电车公司合并,成立“成都市公共交通公司”。

1985年7月24日,市政府对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出决定:全部返还城市附加费;全部免缴市、区线路的所得税;返还交通能源费等。以上优惠办法的实行,增强了企业活力,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

1988年,市政府投资公共交通1180万元,为历史上国家投资最多的一年。

1990年,成都市公共交通公司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1988年至1996年间,公交企业经受了国家经济体制转轨的巨大冲击,城市客运市场多种经济成分直接参与经营,加之公交自身造血功能的逐步衰退,车辆等硬件设备无法增加更新,造成公交载客量以每年4.1%的负增长局面。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至今,随着国家加入WTO,融入世界经济大家庭,西部大开发,成都府南河工程、五路一桥的修建、以及政府对城区道路的大规模改造,公交企业又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机。

近几年来,成都公交集团公司紧紧抓住历史提供的机遇,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和国家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经验、新作法、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以城市营运为中心,创一流服务,争一流效益,为广大乘客提供安全、方便、舒适、快捷的乘车条件,大搞招商引资,更新车辆结构、场站设施、站桩站台,扩大营运规模,尽力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强化管理,促进我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截止2001年,集团公司已拥有固定和流动资产8.75亿元,各类营运车2816辆,营运线路133条,线路总长2813.1千米,职工人数12161(未含退离休人员)。全年载客量6.06亿人次,营运总收入4.63亿元。

1952年到2002年,50年过去了,成都公交走过了艰难的创业和曲折发展的阶段。新的世纪里,一代一代的成都公交人仍将通过自己辛勤和不懈的努力走下去,做大、做强、做富、做靓公交,为成都市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机构组成

营运公司

东星公司、北星公司、运兴公司、星辰公司

股份公司

龙泉巴士公司、空港巴士公司、郫县巴士公司、温江光华巴士公司、新繁公司

参考资料

1.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简况·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官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