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熙故居(甘熙宅第)

2023-07-20 28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甘熙故居

甘熙宅第

甘熙故居又称甘熙宅第或甘家大院,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甘熙故居并非徽派建筑,也不是完全的苏式建筑,而是和南京高淳、六合等地一样,有着南京​自己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建筑的布局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讲究子孙满堂、数代同堂,致使宅第的规模庞大、等级森严,各类用房的位置、装修、面积、造型都具有统一的等级规定。

21000

中文名 甘熙故居
外文名 Ganxi Mansion
地理位置 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
占地面积
保护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 9:00—17:30(周一闭馆)

简介

甘熙故居

甘熙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市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

在南京地区规模较大的多进穿堂式民居,都俗称为“九十九间半”,究其原因,九是最大的阳数又是吉数,过九到十就到了头,而到头就意味着走下坡,所以中国自古就有“九五之尊”的说法。中国最大的宫廷建筑是故宫,号称“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最大的官府建筑为孔府,号称“九百九十九间半”,而民居则最多不过 “九十九间半”了,这半间既表示没达百间的谦虚,又有仅半步就到目标的得意。甘熙故居其实总共有房间三百余间。

沿革

甘熙故居

在南京南捕厅俗称“九十九间半”的甘熙故居,经过一年多的维修,终于恢复原貌,一派古色古香。

这九十九间半的宏大建筑是清朝道光初年江宁甘福修建的,其中包括收藏大量书籍的津逮楼。甘熙是甘福的次子,为晚清著名文人,平生著作甚丰。

金陵甘氏是江南望族,其祖先最早可追溯到战国的秦丞相甘茂,其后甘罗、甘宁、甘卓等都是著名人物,今世甘贡三和他的儿子甘南轩、甘涛、甘律之也是南京文艺界的名人。

甘氏家庭自古以来或文或武都有功社稷,而甘贡三及其子女则以宏扬京昆艺术为一生事业。今甘熙故居复原开放,同时也成立了京昆研习社,在甘贡三的外孙女汪小丹(汪剑耘之女)的主持下,团结南京票友,开展艺术活动。

解放初期,以甘氏为主的新生社联合华社、中联社,成立了“友艺集”。遂后,甘律之、喻志清、徐新月、陈振杓等会同南京工学院撒应禄等在南京市政协和文联的领导下成立“南京京剧艺术研究社”,使南京票界的京剧活动蓬勃开展起来,后来甘律之、徐新月等人在江苏省京剧院的支持下共同举办了钟山业余京剧培训班,为南京票界培养了一批新生力量。今甘南轩、汪剑耘、甘涛、甘律之等已相继去世,所幸,汪剑耘的女儿汪小丹是甘氏京昆世家的第三代,她克绍箕裘,继承了乃父的梅派青衣艺术,至今活跃于票界,现在主持甘熙故居的京昆票房活动,为南京京昆事业作出很大的贡献。

甘熙故居从古到今有三大贡献。首先,这九十九间半大规模的清代私人住宅,具有很高的古典建筑艺术价值。第二,津逮楼藏有大量珍贵古籍,甘贡三于解放后悉数连同《白下琐言》,《建康实录》仿宋木刻版数百块无偿捐赠南京图书馆,这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第三则是为宏扬京昆艺术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甘贡三自幼爱好戏曲,对道教音乐有深刻研究,对民乐精于笙、箫、笛、三弦、琵琶等的演奏,并精研昆曲,1935年曾于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寄子》、《扫松》等数折。1957年曾应江苏广播电台邀请录制笛子曲牌十首。正是这位老艺术家培养了第二代的京昆人才,并惠及第三代,继续京昆事业。

甘熙故居这三大贡献是不朽的。

布局

甘熙故居

甘熙故居的布局,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讲究子孙满堂、数代同堂,这些意识反映在建筑上致使大宅的规模庞大、等级森严,各类用房的位置、装修、面积、造型都具有大致统一的等级规定。

甘熙精研金石地学,擅长风水勘舆、星相之术。其故居朝向上坐南朝北,一是因甘氏家族从小丹阳来宁以经商发家,而《论衡?诘术》中的“图宅术”:商家门不宜南向,因商为金,南方为火,火克金为凶,而北方为水,金生水相生相吉,可见甘氏住宅朝向上的“悖异”原来是根据风水理论决定的。另外《百家姓》中甘姓后注 “渤海”,甘氏源出于此。甘氏南迁后,家中悬“于湖世泽,渤海家声”对联,建筑上坐南朝北,以感念先祖,不忘祖宗。故居内大小天井多达35个,据说有水井、窨井32个,目前发现的10多个水井,有的在天井中、有的在房间里、有的在檐口下、有的在门槛边,很好地解决了房屋的通风、采光以及上下水等问题,屋面檐口下的水槽让雨水从暗沟流向院内天井,起到“四水归明堂,肥水不外流”的作用。

故居的布局严谨对称、主次分明、中高边低、前低后高、循序渐进,步步推向高潮。每落位于主轴线上的明间较两侧的开间略大,而整个住宅的入口位于正落中间。正落沿纵深轴线布置的各种用房按顺序排列是:一进门厅,二进轿厅,三进正厅,四、五进为内厅等。正落是封建大家庭中长辈和统治整个家族的人物居住与生活用房,正落中轴线贯通,左右边落的处理有较大的差异。相对正落而言,边落没有直接对外的主要街道入口,要进入这个大家庭,任何人都必须通过正落的入口,这种布局体现了封建家庭中不能另立门户的观念,基于这种原因,在边落中不设正厅,保证了家庭中主要的礼仪接待活动都必须在正落中进行。布置在边落中的建筑无论在开间的面宽和总的间数等各方面都较正落为小,正落与边落间有通长的备弄。一般情况下,边落中各进的平面与正落不完全相同。边落中轴线是不完全贯通的,各进厅堂要经过备弄和天井才能进入。大宅布局上强调中央轴线的突出地位,是封建社会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反映。

基本设施

甘熙故居

传统的地方材料及气候条件使民居具有较统一的色调,即小青瓦屋面、白粉墙、棕红色广漆所形成的灰、白、棕三色的建筑主调,这种主调与江南的青山绿树共同组成淡雅、恬静、安宁、平和的色调,由于色彩的统一,结构的多变,使民居造型既有一致性又有灵活性。

故居的主要组成部分

门厅:在多进大院中第一进,并列的房间还包括过厅、门房、账房。

在大门两侧我们可以看到墙面光滑平整,据称,工匠们用刨子刨平砖块的方法,使墙面异常平整,砖与砖之间几乎没有空隙,这些砖又称刨砖,这种工艺我们称之为磨砖对缝。

轿厅:在第二进,也有与门厅布置在一起的(如南捕厅15号一进),是供客人和主人上下轿的地方。

大厅:供接待宾客、婚丧大典之用,是住宅民居建筑群体中的主体,为了加大进深,突出建筑物的高度,大厅一般都采用抬梁结构,以显示主人的财富和地位,内部建筑构造精巧,装饰华贵。三开间,开间的宽度由中央向两侧递减,即中间较宽,大厅入口各间为通长落地扇门,可全部开启。大厅内壁设板壁(也称屏门),以避免视线直通内院,板壁上悬挂字画、对联、匾额,与室内的家具共同组成了大厅内丰富多彩的空间。大厅前后左右都是走廊,走廊还可以与侧面的备弄相连,这种布局使服务人员的往来行走不致干扰大厅中的活动。

南捕厅19号大厅(也称响厅):大厅建筑物下端设台阶,室内原来在灰色的水磨地砖四角下都倒扣着一只只兰盆子或坛子,大厅地坪下排放着的上百个兰盆子,能使室内产生较好的防潮、隔音效果,只有建房比较讲究的大户人家才用这种方式。同时建筑整体上的垫高,也增加了大厅的雄伟和庄严感。

内厅:设在第四、五进中,供主人及内眷生活、起居之用,内厅下层是家眷日常生活和进行家务劳动的场所,上层为卧室。第五进住着家族中最小的女性,故又称绣楼。

厨房及其他服务性用房:布置在住宅的末端或边落中,可通过后门或经过备弄通向街市。

甘熙故居

庭院:民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上的需要,使空间环境产生极为丰富的变化,多进穿堂式从空间的虚实变化来看,实的是民居中的建筑物,虚的是向上开敞的庭院空间。庭院从功能上可以起到采光、通风、排水的作用。大多数庭院进深较浅,与建筑物的高度相比约为1:1左右,结合建筑物的围廊、挑檐,使整个住宅内部的交通面积减小,节省了用地,也避免了夏季的直射阳光,冬季由于檐部的起挑又能保证室内充足的日照。庭院内绿化较园林简洁典雅,不致形成空间的堵塞。南捕厅15号花厅前的院子,内部设假山、花石,用花墙隔断起调节气温,通风的作用。庭院的绿化和明亮的天光所组成的欢快的色 调与建筑物内部的调和与安宁的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使整个民居内部空间变化无穷。

封火墙:高大的封火墙使建筑外形美观、雄伟,有效地防火防风,把建筑空间隔开,使它的各部分的使用功能得以划分。

备弄:各落建筑间有一条宽约1米到1.5 米的通道,又称甬道。它起到了消防通道的用途,如遇火势,人们可以从这条备弄穿行救火;另外,由于封建社会男尊女卑,长幼有序,主仆分明,不得越雷池半步。主人、贵宾走正厅大道,而备弄就是供女人、仆人行走的通道。从这儿可以看出封建社会对女姓、劳动人民的歧视。

传统的石、木、砖雕细腻的装修技巧,使民居的建筑细部变化无穷,它们在建筑装饰艺术中独具一格,充分发挥了其在建筑上的实用价值和独特的审美作用。它们是古代劳动人民辉煌的劳动创造和勤劳的累积,为后人留下一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木雕是通过梁架、梁托、雀替、檐条、楼层栏板、华板、柱棋、窗扇、栏杆等来表现的。绝大多数房屋的门窗都是格扇门、和合窗,各部比例匀称协调,格扇门的格心一般都是漏空的,冬天用纸糊上或配上玻璃,在裙板上的雕饰多为寓意吉祥的故事和动植物图案。雕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竹节高升、葡萄结子、五福捧寿、延年益寿等图案,其中“福鹿十景”象征“荣禄”之意,“郭子仪拜寿”表示 “福寿”之意。

在梁坊等处还雕有钱蝠(全福)、柏鹿(百禄),柏树绶带鸟(百寿),蝠磬(福庆)、蟠桃与鹤(鹤寿)以及玉堂富贵、吉庆有余、万事如意、平升三级,平安富贵等各种吉祥图案,这些木雕刻工精细,疏密有致,层次丰富,显得典雅古朴,称得上是木结构装饰中不可多见的艺术品。室内还装饰有落地罩、挂落等,代表琴棋书画,梅兰竹菊。

在大厅前的门楼上及其它一些部位上有砖雕装饰,如八仙过海、福禄寿喜,其形式和内容相当丰富,是建筑、雕刻、绘画、书法、戏曲各方面的综合艺术。

建筑风格

甘熙故居

甘熙故居并非徽派建筑,也不是完全的苏式建筑,而是和南京本土的高淳、六合等地一样,有着南京自己的建筑风格,如门楼装饰较素,显得简朴大方,封火墙特别高大注重实用等,整个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

一九八二年南京市文物部门在文物普查中发现拥有“九十九间半”房屋的甘熙故居,为有效利用并再现明清时期江南民居风貌,文物部门修复部分建筑,建成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于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对外开放。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位于白下区南捕厅的甘熙故居内,故居共有三百多间房屋,因皇家规定民间住宅不得超出百间,甘熙曾在朝为官,深知法规,故对外宣称“九十九间半”。

博物馆一九九五年被订为江苏省及文物保护单位,二○○一年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于甘熙故居不少房舍遭人侵占,目前整修恢复原貌的有南捕厅十五、十七、十九号,并以此分三大陈列主题。

十五号是南京传统民居厅堂展示,游客可参观门厅、大厅、内厅、主人房、佛堂、洞房、闺房、书斋等,体会清末民居的居宅理念。

十七号展示南京地区民俗技艺,展示现场有老艺师表演皮影戏、泥人、魔术、九连环、剪纸等,游客可花点小钱,当场学艺。

十九号的南京传统民居图片展,有秦淮河的河房河厅建筑、多进穿堂建筑及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等建筑构件,是研究南京地区明清民居的宝库。

甘熙生于1797年,1838年中进士,与历史上有名的曾国藩,还有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是同榜进士。在北京雍和宫旁成贤街的孔庙内(国子监东侧的大院),有元、明、清三朝陆续立下的进士碑林,计100余块,道光38年的那块进士碑刻有“甘熙,江宁县”,可以作证。

参考资料

1.【金陵名胜】中国史上最大私人民宅你去过吗?甘熙宅第让你涨知识! ·搜狐

2.四水归明堂 甘熙故居·搜狐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