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汉语汉字)

2023-07-21 35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汉语汉字

临(拼音:lí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其古字形像一人俯首下视一堆物品之形。本义表示从上往下俯视。又引申为从上面监视着。又引申为王侯高居上位对在下百姓的统治。后来“看”的意思弱化,只留下“面对着”的意思。“临”也有“到”的意思,如光临;还表示对着书画范本学习的意思。

中文名
拼音 lín,lìn
繁体
部首
五笔 JTYJ
仓颉 LLOA
字级 一级
平水韵 下平十二侵,去声二十七沁
注音字母 ㄌㄧㄣˊ,ㄌ〡ㄣˋ
异体字 𦣲、𦣷
总笔画 1 8
四角号码 2806
统一码 4E34
造字法 会意字
结构 合体字,左右结构

字源解诂

会意字。图1为西周“大盂鼎”上的金文,形状像一个人俯着身子,瞪大眼睛,看着一堆物品的样子。所以“临”字的本义就是从高处向低处看。也有人认为人形下面是个“霝”字,“霝”字表示雨点下落,所以“临”表示的是一个哭泣的人,本义时哭吊死者。哭泣的人往往低着头,所以“临”有从上往下看的意思。如图2的金文(毛公鼎),三个下落的雨点都写成“口”字,还有三斜画连着,与“霝”的古字形相似。

图2金文中人形,眼睛和人体分离。发展到战国(图3),三斜画与三个“口”脱节,一个“口”移至下部。战国秦文字(图4),一个“口”上移填空,完全变成了“品”字,竖立的眼睛变为“臣”字。品可以表示众物,此处也有表示读音的作用。篆文(图5)、隶书(图6、7、8)、楷书皆承秦文字字形而来。汉字简化时根据草书字形作“临”。  

详细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lín

动词

从高处往低处看;俯视。

look down

《荀子·劝学》:“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居高临下

〈文言〉监视,监临。引申为统治,治理。

keep watch on;

administer

《诗经·大雅·大明》:“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国语·晋语五》:“临长晋国者,非女其谁?”

临民;君临

〈文言〉攻伐;胁制。

attack

《逸周书·作雒》:“二年,又作师旅,临卫政殷,殷大震溃。”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诱之狭室中,临以白刃。”

〈文言〉守卫。

《战国策·西周策》:“君临函谷而无攻。”

《隋书·李密传》:“据险临之,故当必克。”

来到,到达。后常用作敬辞。

attend

《左传·襄公九年》:“且要盟无质,神弗临也。”

《远游》:“朝发韧于大仪兮,夕始临乎于微闾。”

郭沫若《北伐途次》二二:“我因为工作忙,没有临场。”

临幸;来临;降临;

莅临;光临;身临其境;双喜临门

面对,当着。

face;confront

屈原《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

临床;面临;

临危不惧;玉树临风

碰上,逢着。

meet

《论语·述而》:“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也。”

《礼记·曲礼上》 :“临财无苟得,临难毋苟免。”

靠近;接近(用在名词前)。

near;close to;

approach

《红楼梦》第五二回:“紫鹃倒坐在暖阁里,临窗户做针线。”

巴金《秋》二:“他们穿过这座假山,走进一片临湖的树丛。”

临界;临街;

濒临;兵临城下

〈文言〉照耀。

《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尸子·明堂》:“天高明,然后能烛临万物。”

〈文言〉给,加给。

顾炎武《日知录·君有馈焉曰献》:“变年称祀,不敢以维新之号临之。”

对照书画范本摹习。

copy

姚合《秋夕遣怀》诗:“临书爱真迹,避酒怕狂名。”

丁玲《母亲》三:“砚池里装得有昨夜磨好的墨汁,于是她聚精会神的临着。”

临摹;临帖

〈文言〉描写(景物)。

元好问《论诗》诗:“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文言〉挑选,选择。

《后汉书·崔寔传》:“盖孔子对叶公以来远,哀公以临人,景公以节礼。”

名词

《周易》卦名。卦形为兑下坤上。参看“临卦”。

古代战车名。

《墨子·备城门》:“今之世常所以攻者,临、钩、冲、梯、轩车。”

地名。春秋时晋邑,在今山西省临县境内。

《左传·哀公四年》:“赵稷奔临。”

副词

正当,将要。

《汉书·魏相传》:“今岁不登,谷暴腾踊。临秋收敛犹有乏者。”

杨朔《中国人民的心》:“史元厚是个战士,临下葬,朝天放了几排枪。”

临别;临终;临时;

临渴穿井;临危授命;临危受命

形容词

〈文言〉大。

《管子·侈靡》:“而民期然后成形而更名则临矣。”

量词

古代战船编组单位,两船并列为一临。

《墨子·备水》:“并船为十临,临三十人,人擅弩。”

lìn

动词

〈文言〉哭吊死者。

《仪礼·士虞礼》:“宗人告有司具,遂请拜宾,如临,入门,哭,妇人哭。”

《史记·高祖本纪》:“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八】【卧部】力寻切(lín)

监临也。从卧品声①。

〖注释〗①品声:品、临上古同属侵部。  

说文解字注

监也。

段注:各本作监临也。乃复字未删而又倒之,今正。

从卧,品声。

段注:力寻切。七部。  

广韵

力寻切,平侵来 ‖品声侵1部

临,莅也。大也。监也。又姓,《后赵録》有秦州刺史临深也。

良鸩切,去沁来 ‖品声侵1部

临,哭临。又偏向。良鸩切。又音林。二。  

康熙字典

【未集下】【臣部】 临·康熙笔画:17 ·部外笔画:11

古文:

《唐韵》力寻切。《集韵》《韵会》犂针切。《正韵》犂沉切,并音林。《尔雅·释诂》:临,视也。《诗·卫风》: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又《大雅》:上帝临女,无贰尔心。笺:临,视也。《礼·曲礼》:临诸侯,畛於鬼神。疏:以尊适卑曰临。《谷梁传·哀七年》:春秋有临天下之言焉,有临一国之言焉,有临一家之言焉。注:徐乾曰:临者,抚有之也。

又《博雅》:临,大也。

又《战国策》:县阴以甘之,循有燕以临之。注:临,犹制也。

又《易》卦名。

又车名。《诗·大雅》: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传:临,临车也。疏:临者,在上临下之名。《释名》:临,如字。韩诗作隆。

又地名。《左传·哀四年》:荀寅奔鲜虞,赵稷奔临。注:临,晋邑。

又丘名。《尔雅·释丘》:右高名临丘。

又姓。《后赵录》:秦州刺史临深。《孔融传》:有临孝存。

又门名。左思《吴都赋》:左称弯崎,右号临硎。注:弯崎,临硎,阍闼名。吴後主起昭明宫,於太初之东开弯崎临硎二门,弯崎宫东门,临硎宫西门。

又《韵会》力鸩切。《正韵》力禁切,并林去声。《增韵》:丧哭。颜师古曰:众哭曰临。《左传·宣十二年》:楚子围郑,旬有七日。郑人卜行成,不吉。卜临于大官,且巷出车,吉。注:临,哭也。《释文》:临,力鸩切。

又《韵补》:叶卢东切,音隆。《诗·大雅》:后稷不克,上帝不临。耗斁下土,宁丁我躬。司马相如《长门赋》:奉虚言而望诚兮,期城南之离宫。修薄具而自设兮,君不肯乎幸临。

又叶力阳切,音良。秦始皇《祠洛水歌》:洛阳之水,其色苍苍。祠祭大泽,倏忽南临。洛滨醊祷,色连三光。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笔顺】①丨(竖)②丨(竖)③ノ(撇)④一(横)⑤丶(点)⑥丨(竖)⑦㇕(横折)⑧丨(竖)⑨一(横)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bl

i̯əm

王力系统

l

ǐəm

董同龢系统

l

jəm

周法高系统

l

iəm

李方桂系统

bl

jəm

西汉

东汉

jəm

jəm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m

北魏后期北齐

jəm

齐梁陈北周隋

jəm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l

i̯əm

拟音/王力系统

l

ǐěm

拟音/董同龢系统

l

jem

拟音/周法高系统

l

iɪm

拟音/李方桂系统

l

jəm

韵书集成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下平二十一侵

开口呼

次浊

力寻切/良鸩切

ljem

去声

五十二沁

开口呼

次浊

良鸩切/音林

ljem

集韵

平声

下平二十一侵

开口呼

次浊

犂针切

liem

去声

五十二沁

开口呼

次浊

力鸩切

liem

韵略

平声

犂沈切

增韵

平声

犂沈切

去声

力禁切

中原音韵

阳平

侵寻

齐齿呼

次浊

liəm

去声

侵寻

齐齿呼

次浊

liəm

中州音韵

平声

寻侵

离金切

去声

寻侵

叶林去声

洪武正韵

平声

二十侵

次浊

犁沉切

liəm

去声

二十沁

次浊

力禁切

liəm

参考资料

1.临·汉典

2.临·新华字典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