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会馆(中国4A级旅游景区)

2023-07-24 31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湖广会馆

中国4A级旅游景区

重庆湖广会馆(Huguang guild hall in Chongqing),位于重庆市渝中区长滨路芭蕉园1号,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始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扩建。重庆湖广会馆占地面积1.84万平方米,系禹王宫、齐安公所、广东公所等清代古建筑群及仿古建筑的统称,会馆建筑大多沿袭明清时期四合院布局,采用不同的屋顶结构,如悬山、卷棚、歇山等形式,既承袭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以及江南一带的典型建筑风格,又融汇重庆传统建筑特色。2006年5月25日,重庆湖广会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重庆湖广会馆被列入中国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 湖广会馆
开放时间 08:30-18:00
占地面积 43000多平方米
英文名 Huguan assembly hall
建筑类型 同乡寄寓或届时聚会
类别 建筑
票价 10元
所在地 重庆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建筑特色

北京湖广会馆

北京湖广会馆

北京湖广会馆,坐落于宣武区虎坊桥,始建于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重修,并增建戏楼。两百年的沧桑岁月,赋予了它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历史上朝廷重臣纪晓岚、曾国藩,梨园泰斗谭鑫培、余叔岩、梅兰芳,还有孙中山、毛泽东都曾在此留下足迹。

湖广会馆,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原是私宅,前后数易其主,最后由叶名沣将该住宅捐作湖广会馆,几经扩建,它逐渐成为一处京城名流会聚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乡贤祠、文昌阁、宝善堂、楚畹堂、风雨怀人馆、戏楼等。湖广会馆戏楼,位于该馆正院之前,建于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为两湖同乡集会、公宴之地。民国以后,谭鑫培、余叔岩、梅兰芳等诸名伶皆曾在此演出过。湖广会馆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活动,当属1912年8月25日至9月15日,孙中山先生先后5次莅临湖广会馆,并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盛况空前。而且,孙中山先生在此主持了中国同盟会等5个团体的合并大会,宣告中国国民党成立,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湖广会馆,是国民党的诞生地,也是孙中山先生建党的重要纪念地之一。

湖广会馆装修典雅,古色古香。舞台天幕为黄色金丝缎绣制的五彩龙凤戏珠、牡丹、蝙蝠、如意吉祥图案,极具特色。大戏楼分上下两层,能容纳260人,二层由包厢式看楼环拱,共设十二个包厢。看池及包厢中均设置仿古硬木家具,供贵宾在这里品茗赏戏,平添高贵之感,提供中英文字幕及日语同声翻译耳机等服务项目。每晚由北京京剧院著名京剧演员在此演出。在古戏楼内可欣赏原汁原味的戏曲精品剧目,体验老北京戏楼独特的文化氛围。

重庆湖广会馆

重庆湖广会馆

不同于北京湖广会馆那种建筑空间宽大,气势宏大的特点,却更多继承了徽式建筑的结构特点。在园林造景上多采用江南南式园林的手法。固而会馆院落之间反复出现高大的封火墙把空间分割成若干小院落,每个小院落间有小门连接,空间上并不断绝。这使每个院子都有自

己独特的功能与对应的风景,假山花草、小桥流水、围廊雕画,都是特有的风貌,完整空间内又包含着独特性,这正江南园林的特点和徽式建筑的结构特点的结合。同时,也可以看见重庆地域建筑特色。整座会馆依山势而建,建筑高差有别,错落有置,梯步蜿蜒,各院落中设有天井凉台。这都是传统徽式建筑结构没有的特点。重庆湖广会馆的建筑特色的确与众不同。 重庆湖广会馆装饰也有很浓郁的徽式风格。木雕出自皖南木雕一系。皖南即古代徽州所在,徽州木雕是闻名全国的精品。行云流水般的刻画线条,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人、鬼、神、花、鸟、兽,无不一精。广东公所戏楼斜撑上的木龙,口含龙珠,木珠竟然能自由滚动而不脱落,工艺之高妙,令人称奇。1928年,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冲刷的不止是九门八码头,也冲垮了重庆八大会馆。上世纪60年代,因为与过去的重庆袍哥堂有染,湖广会馆被戴上“拉帮结派”的帽子。在“破四旧”的大运动中,红卫兵数番“洗礼”,湖广会馆的木雕石雕作品保持下来的已经不多。

湖广会馆封火墙是很具建筑特色的。它对建筑的层数、高差、进退等问题,都能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使单调的悬山顶人字屋面变得错落有致,曲折流畅。湖广会馆的封火墙除了连续不断的特点外,其造型与地形的结合也很有特色。齐安公所的封火墙造型是最独特的。封火墙形式繁多,主要有梯形、曲线形(拉弓墙)、人字形,一字形。齐安公所的封火墙正是曲线形的拉弓墙,呈圆弧形,配以墙体结构的连续,因此视觉上很像翱翔着的巨龙的背脊,龙脊依山势而下,自然气势非凡。北方的封火墙是直线的,讲究中规中矩,庄重但缺乏灵气;而南式封火墙如浙江保留的封火墙,都还能体味出灵动的趣味。湖广会馆的封火墙就是属于南式。

湖广会馆曾经承载了重庆往昔的一段辉煌,而湖广会馆将继续承载新重庆的另一段辉煌。

北京湖广会馆

北京湖广会馆

北京湖广会馆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当时张居正捐私宅修建了全楚会馆,后来成为私人住宅。后重修于1807年,坐落在宣武区虎坊桥西南隅。东为虎坊路,北

临骡马市大街,南与北京工人俱乐部为临,西为居民住宅区。门牌为虎坊路3号。是一座雕梁画栋、磨砖对缝青水墙的建筑群,呈现皇宫内院的金碧辉煌,却也玲珑剔透颇具王府风范。湖广会馆是湖南、湖北两省旅京人士为联络乡谊而创建的同乡会馆。主要用于同乡寄寓或届时聚会,已有200年历史,是北京仅存的建有戏楼的著名会馆之一,也是按原有格局修复并对外开放的第一所会馆。

该馆原址曾为清代达官名流的故居。据史料记载,乾隆嘉庆年间的历任大臣都在这里居住过,如:刘权之、王杰等。中国伟大的革命者孙中山先生曾五次来到北京湖广会馆,在这里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大会宣布了国民党的成立,此后多次在此召开党内会议。许多梨园界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曾在此登台献艺,如:谭鑫培、陈德霖,京剧名票王直君等。湖广会馆有着辉煌的历史,但经过百年的风吹雨打,会馆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变得残破不堪。为了保护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资源。1984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湖广会馆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它的价值被进一步确认。1986年12月北京市政协常委、市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张开济同志提出了修复北京的旧会馆建为戏剧博物馆的建议,此提议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随即视察了湖广会馆,作出修复北京湖广会馆的决定。经过各界人士多方奔走与长期努力,历时十年时间,修复的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齐心协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1996年4月北京湖广会馆修复工程宣告竣工。

1996年5月8日北京湖广会馆大戏楼正式对外开放。修复后的戏楼,四周墙壁是经过工人师傅仔细考察研究继而恢复的博古彩绘,戏台上方为“霓裳同咏”匾,抱柱楹联长达一丈六尺,

上联写“魏阙共朝宗气象万千宛在洞庭云梦”,下联配“康衢偕舞蹈宫商一片依然白雪阳春”。观众席分为上下两层,古香古色的八仙桌整齐排列,为观众提供了舒适的环境。重修后的会馆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格,整体建筑古朴幽雅、阁楼宽敞、雕梁画栋、曲径通幽,以其特有的古朴与典雅成为北京南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经过长时间的文物征集工作与紧张的筹备,1997年9月6日,北京湖广会馆作为北京市第一百座博物馆“北京戏曲博物馆”宣布成立。湖广会馆的修复,又为北京增添了一处新景点,不但开发了旅游资源,也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湖广会馆也是宣武区委、区政府定的首批宣武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湖广会馆戏楼

北京湖广会馆分别由大戏楼、文昌阁、宝善堂与风雨怀人馆组成。博物馆门前有一口井名为“子午井”,称其为“子午井”是因为据史书记载,在子时(零点)、与午时(正午12点),从此井打上的水异常甘甜,而其它时间井中的水皆为苦涩的。井的两侧立有两座石碑,分别由梨园名宿时慧宝和徐兰沅所书,记载了梨园前辈为贫苦的同行购置义园的(坟地)的过程及捐款数目。重张

会馆已走过了10多个年头。在这期间,会馆的领导及工作人员都在不断的努力,致力把会馆打造成为符合国际标准的一流会馆。 湖广会馆作为对外宣传的文化阵地,为方便各国观众更好的欣赏中国戏曲的无穷魅力,每晚7:30分在大戏楼中就会响起京剧开场的锣鼓声,因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外宾到湖广会馆观看京剧演出。戏楼继中、英文字幕后又推出了英、日文同期翻译等服务,此举得到国际友人的一致好评。

湖广会馆经过修葺,更加雄伟壮丽,门前的广场上抽象的脸谱雕塑,洋溢着民族文化的时代气息。新建的传统照壁使会馆的外观更增添了几分古朴、庄重。容光焕发的大戏楼为海内外的游人提供了一座“原汁原味”的东方古典剧场。这里已是集观光、游览、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具有古都风貌的旅游胜地。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湖广会馆也在紧跟时代步伐,在完善会馆硬件设施的同时,在工作流程和服务方面也在不断的提高,逐步达到了国际水平。湖广会馆作为文物古迹,象征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也代表了首都古今结合的风貌,是京城一道特殊而又亮丽的风景。

相关传说

关于此地有两种说法,一种相传此处是明朝张江陵故宅,张江陵即明代著名改革家张居正,万历十一年(1583年)三月,神宗下诏夺去张居正上柱国封号和文忠赐谥,并撤其子锦衣卫的指挥职务。五月,张宅被查抄,饿死十余口,长子敬修自杀,三子懋修投井未死,保存了一条性命。神宗在刑部尚书潘季驯的乞求下,特留空宅一所,田十顷,以赡养张居正的八旬老母。

家中人大多冤死,就开始传说有冤魂出没。另外一种是说此处建会馆之前为乱葬岗子,后民国初年有佛山大贾斥资建义庄,雇一面如狮的麻风老者看管义庄,待老人在此居住之后,乱葬岗子原来的夜夜鬼哭和磷磷鬼火渐渐少了,直至老人无疾而终,因为其曾患麻风,面目骇人,从无百姓赶上前搭讪,老人的身份也永远成了迷……自老人死后,厉鬼重生,有行止不端或者不孝人家常见墙外无端扔来些石头瓦砾,并传来訇骂声,开门却杳无一人……

孙中山

1912年8月24日,孙中山经天津到达北京,袁世凯以国家元首的待遇隆重地接待了孙中山。同时孙中山也受到了革命党人真诚的欢迎,此次北京之行,孙中山5次出席湖广会馆举行的活动。

孙中山在北京受到人民热烈欢迎,报刊争相采访,形成一股巨大的政治旋风。

1912年8月25日上午,孙中山参加了同盟会的欢迎会,他出席大会并发表演说,强调调和党见、容纳异才。与会3000人,鼓掌雷动。当天下午,孙中山又在湖广会馆出席国民党成立大会。大会选出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理事9人,阎锡山、张继、李烈钧、柏文蔚、于右任等参议30人。当时的《民主报》、《正宗爱国报》、《民权报》、《民立报》、《申报》等都有大篇幅的报道。

8月30日下午,孙中山参加北京学界约3000人在湖广会馆举行的欢迎集会。孙中山在演说中指出,革命成功,靠学界力量不少。现在要搞建设,更要靠有学问的人。将来中华民国,一定会成为地球上最优美最文明的国家。听者精神振奋。

9月4日下午,孙中山第四次来到湖广会馆,参加共和党本部的欢迎会。他在演说中解释了国民党的三民主义,认为目前民族、民权已经达到,民生主义当待研究。

9月15日,孙中山最后一次来到湖广会馆,参加国民党的欢迎大会。两日后,他离开了北京。

乘车线路

北京湖广会馆乘车线路

公交:乘6、14、15、25、23、109公共汽车虎坊桥下车,然后步行到十字路口。

(从北京站到湖广会馆:从北京站乘坐地铁2号线在和平门下车步行至和平门内乘坐70路在虎坊桥路口南下车步行至湖广会馆)

地铁:地铁4号线菜市口站下车向东500米,或地铁2号线和平门下向南1公里。

特色演出

每晚 18:30 京剧演出,时长1小时。

每晚 20:00 德云社相声专场(周一停演)。

重庆湖广会馆

重庆湖广会馆位于重庆渝中区东水门正街4号,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扩建。会馆占地面积8561平方米,有广东会馆、江南会馆、两湖会馆、江西会馆及四个戏楼,包括广东公所、齐安公所。会馆建筑浮雕镂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题材主要为西游记、西厢记、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图案,还有龙凤等各种动物图案及各种奇花异草等植物图案。整个古建筑群雕栏画栋,雕刻精美,是中国明清时期南方建筑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东水门一带,按照风水学说,河道弯曲的内侧是“吉地”,外侧是“凶地”。东水门一带恰好是朱雀翔舞之地,风水很好,会馆就选址于此。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当时的执政者就将湖广百姓迁往四川,形成了中国历史上长达百年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一批湖广会馆也就应运而生。祖上或许正是那时随移民来到重庆,所以来到湖广会馆就觉格外的亲切相熟了。譬如方言所说的“崽儿”、“抄手”“啷个”等乡土方言,都是源于湖广方言。湖广填四川前的宋代川音,已经无法听见了。当年的湖广会馆是重庆“八大会馆一公所”中最繁华的一个。会馆的领导一般叫“当家的”,管事的是“二当家”,为人往往八面玲珑,会馆经营得异常红火。湖广会馆的围墙样式,是明清时期常见的黄色封火墙,以直线构图而呈阶梯状叠落,又称‘码头墙’,是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这样的设计,使整个湖广会馆呈“L“形,从山坡上直冲而下,围墙联绵不断,造成异常震撼的视觉冲击。

无论是四川还是北京抑或重庆,但有湖广会馆就有禹王庙或禹王殿。300年前的湖广会馆在每年正月十四都要举办禹王庙会,祭奠禹王,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传说大禹治水,就曾经居住重庆,连儿子生在重庆也没有回家看看。所以重庆南岸还有个地方叫弹子石,意为诞子。禹王宫是由早期移民中的湖南、湖北富商、乡绅捐资兴建,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1759年)。禹王宫原是传统的黑青瓦。从清顺治年间早期湖广移民入川时就开始修建,后虽经嘉庆、道光和光绪时候三次重修、扩建,青瓦的风格都保持了最初的样子。1734年发行的清代建筑手册《工程做法则例》明确规定:黄色是帝王之色,京城皇宫就用黄色琉璃瓦;绿色是士大夫的颜色,一般百姓不能使用。黑色属水,水能克火,所以中国民间绝大部分建筑的瓦都是黑青色。山西晋商尽管富甲天下,其深宅大院也只能用黑瓦。禹王宫的黑青瓦正是如此。

禹王宫大殿通高12.5米、进深14米,大殿和戏楼飞檐下,刻着“二十四孝”。

《西游记》、《封神榜》中的人物故事及山水花鸟的环楼木雕,工艺精湛,精美绝伦。禹王宫斗拱的龙头都朝着长江,寓意大龙锁江。禹王宫保留下的三面外伸的戏楼,两边有厢楼,专供贵宾,台下的场地才供一般观众享用。戏台两边,供配乐人员使用的乐楼很小;檐下的额枋雕刻着各种鬼怪故事,也包括《西游记》。禹王宫原有13座戏台,是戏台最多的会馆,曾有“戏台九重,台台不见面”的说法。可惜如今只剩一楼一底。 主体建筑大体依中轴线排列,巍峨古朴。与北方砖石结构的建筑不同,禹王宫是南方庙宇常见的木结构悬山式小山瓦顶,其中大量使用的是木柱。这些木料都是专门从湖广运来。移民相信只有从家乡运来的木材,才能使大殿得到祖先神灵的庇佑。

禹王宫大殿后面依山而上就是齐安公所和广东公所。齐安公所又名帝王宫,由湖北黄州府移民修建。因为唐代湖北黄州一带曾设置过齐安郡,所以命名为齐安公所。广东公所:又名南华宫,由广东移民捐资兴建。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湖广大移民伊始,湖广移民就开始了会馆的筹建,至康熙时正式建馆。在会馆中,还有“云水苍茫,异地久栖巴子国;乡关迢递,归舟欲上粤王台”一副对联,反映客家先民拓荒异乡的创业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两大公所最有看头的就是它的戏楼。会馆是因为有了戏楼,才有了纷纭的精彩。要解读湖广会馆的精致,自然也离不开戏楼。齐安公所的戏楼有所改进,进深更大,专供贵宾的看厅在戏楼的对面而不是两厢;乐楼比禹王宫的大得多,额枋雕刻的内容以从鬼怪故事变为二十四孝图、《三国演义》、《封神演义》、《鱼樵图》等,每个故事旁边都刻有寓意福气的蝙蝠、花草、瑞兽等。而广东公所的戏楼是四座戏楼中保存最好,最气派精致的。重庆戏曲在这一时期也是发展较快的。无论官商公子、富家小姐,还是袍哥大爷、青楼名媛,三教九流,每到下午戌时,看客暴满,人声鼎沸。这一时期也是京剧、黄梅戏、梆子、昆曲等许多剧种与川剧发展结合比较快的一个时期。重庆的戏曲得到很大发展。

历史沿革

湖广会馆是一处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会馆群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包括了广东公所(亦称南华宫)、湖广会馆(亦称禹王庙)和齐安公所以及江西会馆的部分遗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东水门长江边,是我国长江以南城市主城区中规模最大的古建筑会馆群,具有较高的建筑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历史上重庆明清时期的商业繁盛,吸引了外地大量商人进入重庆市场,尤其是两广、两湖和山西、陕西、福建、江西、云贵等省的商人。各商帮自乾隆时期就陆续在城里设立会馆。昔日重庆城著名的“八省会馆”,都具有相当的规模和经济实力,它们是湖广会馆(又名禹王宫,在东水门内),江西会馆(又名万寿宫,在东水门内),广东会馆(又名南华宫,也在东水门内),陕西会馆(又名三元庙,在朝天门内),福建会馆(又名天后宫,在陕西街),云贵会馆(在绣壁街),山西会馆(在人和湾),同庆公所等。当年的八省会馆中,建筑最宏伟气派的要数财力雄厚的湖广会馆和江西会馆。这两大会馆和相毗邻的广东公所都在商业集中繁华的下半城的东水门内,形成庞大的建筑群,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统称的湖广会馆建筑群。

重庆会馆建筑独特的建筑风格,是清末明初重庆城的一大景观。湖广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又加扩建,总占地面积达8561平方米,坐北朝南,大门面对千帆竞渡的长江。据史料记载,整体建筑依山而建,鳞次栉比,结构严密,气势宏伟,分大辕门(庙门)、大殿廊房和戏楼庭院三部分。大殿、戏楼和廊房的所用木材,都从“楚北运来,投工之多,造工之精,叹为观止。”大殿为重檐歇山式,面积270平方米,通高12.5米,进深14米,阔16米。殿堂与戏楼相连接,大殿、戏楼雕梁画栋,粉壁彩屏,富丽堂皇。尤其是大殿和戏楼飞檐下的环楼木雕,雕刻着“二十四孝”和《西游记》、《封神榜》中的人物故事和山水花鸟,工艺精湛,刻镂逼真,画面屡出不穷。更为壮观和珍贵的是会馆的辕门建筑,大门为仿木结构重檐石排楼,高6米、阔5米,石雕上山水、人物和花鸟图案,玲珑剔透、千姿百态,工艺十分精巧。大门两侧有一对石雕的文武狮子峙立相望,堪称四川石雕艺术中的珍品。

另一会馆广东公所(又名南华宫),始建于康熙年间,公所位于下洪学巷19号、33号。与湖广会馆毗邻。该公所(公馆)现存主体结构呈四合院布局。四周高墙耸立,南北长30.5米、东西宽25米,原进会馆之大门在33号院内。原入口大门为牌楼式,四柱三间五楼。各楼翘角飞檐,楼面房脊、瓦垅、滴水俱全。有二圆形漏窗。门上竖额饰浮雕卷草龙经纬度,上有“广东公所”四个金灿灿的大字,标示整个建筑的隶属关系和性质。

广东会馆大门门楣上题刻“南岭观瞻”和两侧门上题刻“岳峙”“川渟”。院内以戏楼为中心,三面是耳楼和看厅。戏楼为木结构歇山式淡绿加黄色琉璃瓦顶,戏台高2.8米,台顶是叠涩八角藻井,额枋雕二龙戏珠,颇为鲜见的是龙身、龙头用用了两种不同的艺术加工手法,龙头系圆雕并镂空龙嘴,嘴内含珠可转动,龙身则采用浅浮雕手法制作,纵观龙雕,活灵活现,可称巧夺天工。两侧耳楼为观戏楼厢,中为天井,从戏楼过天井至看厅分前全两厅,皆悬山式小青瓦顶,梁架结构为七檩七架梁。此看厅上雕刻非常丰富,卷棚檐口下四撑拱的镂空戏雕可谓精美绝伦。刻鬼、刻神多是《封神演义》内容。也刻清代官吏办案情节。穿枋、额枋戏雕、成段、成组涉及多个戏目。也刻游龙、瓶花图案等。雕刻至今金光闪闪,是极珍贵的戏曲文物。两旁看厢分别有两额匾书字,一为“骋怀”、一为“游目”,意即观戏使人胸怀宽广、饱眼福知天下事。该会馆的后殿建筑已在解放东路小学时被拆除。广东公所的规模不太大,但木雕非常精美。

齐安公所于下洪学巷44、36号两个大院内,实际是湖北地区会馆,称呼为“帝主宫”。系湖北原“齐安郡”籍人士集资修建,建于清嘉庆年间,齐安公所建筑布局依中轴线排列、由下往上戏楼、天井、两厅、进厅、大殿,两侧是附属建筑。在墙身紧连的石门上可见“齐安公所”四个阴文大字,门匾上所嵌青花、彩瓷片不少为龙纹。另院外墙面存青砖,砖上模印“齐安公”三字。左侧院有一木结构青瓦面的厢楼,临窗远眺大江位置较佳。

江西会馆(又名万寿宫),同时又是苏皖两省重庆同乡会的会址,在东水门内芭蕉园,与湖广会馆毗邻。江西会馆由于当年在重庆的江西富商巨贾多,建筑得十分富丽气派。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最富有特色的是会馆内一楼一底的戏楼,设计讲究,金碧辉煌,为单檐歇山式大房顶,房顶均用景德镇窑烧制的黄绿两色琉璃筒瓦,戏台台阶和台口都是景德镇出品彩绘花鸟人物画面的瓷砖嵌铺,戏台台口两边厢房和戏台的飞檐均布满着精刻的木雕。雕刻着山水、人物花鸟的精美图案,雕工精细,造型生动。从这些会馆金碧辉煌的建筑,充分显示着200多年前,西南商业重镇重庆万商云集,八省通衢的繁盛,也充分显示古能工巧匠技术之高超。

解放后各会馆改为了居民居住住房和单位仓库,昔日重庆的八省会馆早已成为历史遗迹,大都不复存在,而令我们所能见到重庆会馆遗迹,只有目前还基本保留完好的湖广会馆群(禹王庙、齐安公所、广东公所及江西会馆部分遗址)。因年代久远和历史原因,湖广会馆建筑群现已破烂不堪,大量精美雕刻、雄伟殿堂散落和淹没在已改作居住住房和单位仓库中,在东正街4号商业储运公司仓库院内,还残存着的大殿和戏楼的部分建筑。状元桥洪学巷9号重庆新光包装厂占用的广东会馆的厢房和戏楼上的木质雕刻,虽年久损磨,也依稀可见雕梁画柱精工技巧和金粉的光辉。

重庆市、区两级政府对湖广会馆的保护和开发非常重视,将其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决定进行修复建设。确定从提升重庆历史文化名城品牌、保护古文物建筑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角度,把湖广会馆修复建设成为一个集历史、文化、人文价值为一体的新旅游观光点。工程已于2003年12月28日动工,计划2005年6月完工,10月对外开放,迎接同期在渝召开的亚太城市市长峰会。

重庆湖广会馆现已被国家三建委纳入《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优先启动的重要旅游项目名单,成为开发建设的新十大特色旅游精品。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重庆湖广会馆将成为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重要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

相关文章

从朝天门码头的两江交汇处,沿着奔流不息的江水往长江上游行走大概一公里左右,就能看到江边那些层层叠叠的黄色房子。这就是湖广会馆。

明末清初,掀起中国历史上长达百年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浪潮,作为湖北、湖南在渝商人的聚会之所,湖广会馆也就应运而生。譬如现在重庆人所说的“崽儿”、“抄手”、“啷个”等乡土方言,都是源于湖广方言。不过在湖广填四川之前的宋代川音,现在已经无法听见了,也无从寻觅了。

当年湖广会馆是重庆“八大会馆一公所”中最繁华的一个。会馆的最高领导一般叫“当家的”,管事的是“二当家”,为人往往八面玲珑,会馆经营得异常红火。作为具有地缘性质的帮会机构,会馆的主要职能是联络乡情,以壮乡威。所以,它既是同乡之人祭祀故地名神、演出故乡戏曲的聚会之所,又是同乡之人抵御外侮、互相帮扶的重要组织。

湖广会馆,又名两湖会馆,当地老百姓也称禹王宫。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坐北朝南,大门面对千帆竞渡的长江。湖广会馆是清代重庆作为繁华商埠的历史见证,也是清代前期到民国初年重庆的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

史料记载,湖广会馆整体建筑依山而建,鳞次栉比,结构严密,气势宏伟,分大辕门、大殿廊房和戏楼庭院三部分。大殿、戏楼和廊房的所用木材,修建时大量使用的木柱,都是专门从湖广运来的。据说移民相信只有从家乡运来的木材,才能使大殿得到祖先神灵的庇佑。由于长期以来遭受自然侵蚀和人为的破坏,现在已经无缘见到了。目前看到的会馆群是清道光和光绪年间重建,几年前重庆政府进行保护性修复后的成果。

听常年生活在会馆附近的老人讲,湖广会馆的围墙是明清时期常见的黄色封火墙。顾名思义,也就是隔绝火患的意思。站在江边抬头往上看,黄色的墙体呈阶梯状叠落,是典型的背靠高山,面向江水,沿着山坡依次建造的巴渝建筑风格。整个湖广会馆围墙连绵不断,造成异常震撼的视觉冲击。

踏入会馆,院落并不大,没有一出洞口眼界开的景象,有的只是古老石板泛出的温润,建筑散发的独特木头香气,还有院落里若有似无的桂花味道。

无论是四川、北京抑或重庆,但凡有湖广会馆的地方就有禹王庙。现在每年的正月十四,湖广会馆会有原汁原味地重现着几百年前传统庙会的场面,禹王祭祀仪式、跳财神、唱川剧、说评书、民间杂耍等等。

禹王宫使用的是传统的黑青瓦,虽历经重修、扩建,青瓦的风格都始终保持了最初巍峨古朴的样子。黑青瓦下的大殿前檐还能辨认出残存的斗拱结构,细细小小的样子,典型的清代前期建筑风格。飞檐下的人物故事、山水花鸟的环楼木雕,工艺精湛,精美绝伦。

禹王宫里有三面向外伸的戏楼,两边有厢楼,专供贵宾享用,台下的场地才供一般观众使用。戏台两边,拉弹吹敲的配乐人员使用的乐楼很小,估计这和当时的观众注重表演者有关。相传禹王宫原有13座戏台,是戏台最多的会馆,曾有“戏台九重,台台不见面”的说法,可惜如今只剩这一楼一底了。

齐安公所里栩栩如生地再现着当年“襄义举、笃乡情、联嘉会”的盛况。那些身着清初服饰的,表情或威仪、或谦卑、或谈笑风生、或面容沮丧的仿真雕塑,能把人们带回到多年前的历史岁月中。

广东公所又名南华宫,是看戏、品茶、会友的场所,同时也是整个会馆建筑群的制高点,登高望远,江水滔滔,让人不由心生思古之幽情。在公所里遗留的对联“云水苍茫,异地久栖巴子国;乡关迢递,归舟欲上粤王台”,如实地反映着那些客家先民拓荒异乡的创业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齐安、广东两大公所最值得看的就是它们的戏楼。会馆是因为有了戏楼,才有了今天众说纷纭的精彩。品味湖广会馆的精妙与雅致,自然怎么也离不开戏楼。

广东公所的戏楼是现存四座戏楼中保存最好,最气派精致的。戏楼斜撑上的木龙,口含龙珠,珠子竟然能自由滚动而不脱落,工艺之高妙,令人称奇。在广东公所的鼎盛时期,无不看客暴满,人声鼎沸。这一时期也是京剧、黄梅戏、梆子、昆曲等许多剧种与川剧发展比较快的一个时期,此时重庆的戏曲得到很大发展。

湖广会馆每天下午三点必有一场折子戏,每逢周末、节假日川剧的绝技变脸也会粉墨上演。看戏时要一碗绿茶,听戏品茶,这就是过往重庆人的闲情雅趣。

参考资料

1.重庆湖广会馆被列入中国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新闻网

2.重庆市A级旅游景区名单(截至2020年12月3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

3.重庆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重庆市人民政府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