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湿地公园(深圳市滨海红树林湿地)

2023-07-27 24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华侨城湿地公园

深圳市滨海红树林湿地

华侨城湿地位于欢乐海岸项目的北区,集湿地体验、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于一体。它是上世纪深圳湾填海时留下的珍稀生态区域,占地面积约68.5万平方米,拥有大面积的红树林群落和100多种珍稀鸟类,是中国唯一地处现代化大都市腹地的滨海红树林湿地。

中文名 华侨城湿地公园
外文名 OCT Wetland
位置 深圳市华侨城欢乐海岸
开园 2012年
费用 免费

历史沿革

上世纪九十年代,深圳湾填海留下一片滩涂没有填,涨潮时形成一个大湖区,这就是华侨城湿地的前身。自2007年起,华侨城集团从市政府手中接管了这片湿地,也由此成为首个受托管理城市生态湿地的企业。秉承“生态保护大于天”的建设理念,集团投资逾2亿元,成立专业部门、邀请生态科研团队,对华侨城湿地进行了历时5年的综合治理。

现在的华侨城湿地占地68.5万平方米,处在现代化大都市腹地,与深圳湾水系相通,生物资源共有,还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隔海相望,是深圳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属滨海湿地。

2011年8月,国家海洋局授予华侨城湿地“国家级滨海湿地修复示范项目”称号,肯定华侨城湿地在滨海湿地修复、管理体制等领域的创新和成绩,华侨城湿地也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项目。

主要景点

鹭岛

鹭岛位于碧波荡漾的心湖中央,面积近6000平方米,是一个天然形成的独立小岛。岛上植被茂盛、林木葱郁,拥有红树林在内的近三十种原生植被和树木,栖息着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黑脸琵鹭,以及黑翅长脚鹬在内的数十种珍稀鸟类。

湿地对鹭岛进行了隔离性保护,确保岛上拥有独立的生态环境。如今,这里是深圳市重要的鸟类繁殖和栖息地之一。游人和学生通过岸边的观鸟亭或远程观鸟系统来观察岛上的生态。

红树林植被群

红树林不仅形态优美,还是候鸟的重要迁徙中转站,在华侨城湿地拥有近4万平方公里的红树林植被群。其中北岸有一片树龄近90岁,高达6米的秋茄林,可以说是深圳湾最早的原住民。它们历经城市变迁,至今依然焕发勃勃生机。

芦苇荡

湿地拥有一大片在南方少见的芦苇荡。芦苇不但能为鸟类提供筑巢的场所,还能有效地净化水体。华侨城湿地根据芦苇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规整、补种、扩大和丰富,形成了集中成片的芦苇荡,还配以简易的木栈道和观赏平台,能够深入湖心地带,与芦苇带近距离接触,感受自然气息。

观鸟屋

为了方便游客近距离地观鸟,感受自然的气息,同时又不影响湿地的生态系统,华侨城湿地在绿树掩映中修建了3个观鸟屋,观鸟屋的外观古朴自然,三个观鸟屋均有攀爬植物复盖,观鸟窗也隐蔽于植物之中,目的是为了与环境更好地融为一体,防止鸟儿的撞击,保护生态环境。

早期的了望塔现在也极具特色,在华侨城湿地共有三处质地比较厚重、布满藤蔓植物的了望塔。它们是深圳湾边防部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修建的原边防哨所岗亭,如今,虽然这些岗亭早已丧失了最初的防御功能,但是,欢乐海岸仍对它们进行了简单的修缮,不仅将其作为历史的珍贵见证保存了下来,还将其中一处了望塔改造观鸟屋,成为湿地内一道特别的风景。

生态展厅

2014年11月28日,位于华侨城湿地内西区的生态展厅正式开幕了。

游客从东门进入后,可以沿着北岸领略湿地自然风光。在这一段自然旅程快接近终点的时候,就会发现这座散发着自然气息的小小展厅。它以质朴低调的姿态,邀请大家进入,了解一段华侨城湿地身后蕴含的故事。

自然学校

湿地成立后,在出色的规划和精心管理和维护基础上,继续推进在生态教育、科研合作、公益平台、环保意识提升等方面的发展,先后获得来自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奖励。湿地成为国家海洋局宣教中心的“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深圳市海洋局授予湿地“国家海洋行业公益性科研专项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示范区”。

2013年,深圳市政府授予湿地“环境教育基地”称号。2014年被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授予“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2014年在深圳人居委和深圳市华会所生态环保基金会的支持下,湿地建立了深圳市首个自然学校。

深圳华会所生态环保基金会成立于2013年,以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宗旨。基金会秉承华侨城集团关注环保热心公益的传承,吸引更多华人精英参与公益事业。自然学校的援建成为基金会重要的资助项目。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与基金会紧密合作,成为基金会在中国推广自然学校与自然教育项目的典范模板。

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创建之初,暨本着“一间教室,一支环保志愿教师队伍,和一套环保课程”的原则,开始了从无到有的探索,以建设中国本土自然学校的模范为目标。迄今为止所有的工作计划都紧紧围绕着这三个方面。

首先,“一间教室”作为湿地自然学校教学场所的硬件的要求,达到生态环境符合教学要求的同时,提供基础的教学设施建设。目前湿地自然学校的户外环境有足够的教学空间,园区有导识牌和植物树牌。教学设施包括生态教室、活动室等。2014年11月,湿地完成了生态展厅的建设,成为自然学校教学的重要场所。

第二,“一支环保志愿教师”队伍,吸引环保志愿者参与自然学校的教学工作。2014年自然学校已经招募了两批环保志愿教师,培训学员超过50人。其中第一批已于6月毕业并开始了教学服务。预计在3年内培养出一支核心志愿教师团队,可以为湿地提供长期的服务。

第三,“一套环保课程”是对课程研发的要求。目前湿地已经完成了基础的导览手册《华侨城湿地知多少》,并研发了多个主题教学活动,包括“红树林”、“观鸟”、“入侵植物”、“湿地闯关”等。同时每周六上午都有面向入门级观鸟爱好者的“小鸟课堂”。2014年9月,湿地自然学校与相邻的碧海小学开始共同研发校本课程《小小湿地探险家》。计划在2015年将这套课程完成,并进行教师培训,推广到深圳更多的中小学。

参考资料

1.深圳华侨城湿地公园攻略·携程旅行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