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中国研发的芯片)

2023-07-28 39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中国芯

中国研发的芯片

中国芯本意指中国研究生产并且制造的芯片,喻指中国芯工程(通用芯片)。

中文名 中国芯
英文名 China core
采用 动态流水线结构
解释 中国研究生产并且制造的芯片
概述 运行DOS、WINDOWS等主流操作系统

通用芯片

龙芯系列

中国芯

龙芯1号:采用动态流水线结构,定点和浮点最高运算速度均超过每秒2亿次,与英特尔的奔腾Ⅱ芯片性能大致相当,在总体上达到了1997年前后的国际先进水平。·龙芯2号:2004年6月,中科院计算所将研发出实际性能与奔腾4水平相当的“龙芯2号”通用CPU,比“龙芯1号”性能提高10至15倍。

龙芯3号:2007年问世,用来制造更高性能的新一代超级服务器曙光系列。

威盛系列

威盛系列:威盛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陈文奇9月24日称将在年底前推出世界上最小的桌面处理器。

神威系列

神威一号:实现了与市场上最通用指令的完全兼容,可运行DOS、WINDOWS等主流操作系统。

飞腾系列

银河飞腾处理器2004年12月17日在北京通过国家鉴定,鉴定结果表明,“银河飞腾”的综合技术性能优于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主流型高档数字信号处理器。

申威系列

申威处理器或申威CPU,简称“SW处理器”。SW处理器源自于DEC的Alpha 21164,其研制得到了国家“核高基”专项资金支持。在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支持下、采用自主指令集,具体负责研发的单位是江南计算机所属于军方研究机构(总参56所),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处理器系列。

嵌入式芯片

星光系列

星光一号:2001年3月问世,是第一个打进国际市场的中国芯片。

星光二号:2002年5月问世,是全球第一个音频视频同体的图像处理芯片。

星光三号:2002年9月问世,是中国第一块具有CPU驱动的图像处理芯片。

星光四号:2003年2月问世,是中国第一块移动多媒体芯片。

星光五号:2003年6月研发成功并实现产业化,并被中国电信指定为可视通信芯片标准。

基于智能摩尔之路的思路,“星光中国芯工程”团队提出了多核异构处理器(XPU)概念,即结合CPU、GPU、NPU、DSP等技术,在底层对数据进行交互处理,通过构架上的突破,适应当今大数据时代的发展。

北大众志系列

北大众志:2003年12月8日,北大众志-863系列的CPU系统芯片由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研制成功。

经过多年发展,北斗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基础产品实现自主可控,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多款北斗芯片实现规模化应用,工艺水平达到22纳米。

湖南中芯系列

湖南中芯:2003年10月23日,我国第一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图像与视频压缩编码解码芯片诞生。

万通系列

万通1号:2003年9月25日,可应用于公共服务、企业用户、校园网、政府机构、家庭及个人用户的芯片诞生。

方舟系列

方舟2号:2003年8月11日,海淀区的电子政务领域正式推广使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芯片的网络计算机。

S698:2003年5月,全国首家系统级芯片(SoC)设计平台日前在哈工大微电子中心搭建成功。

神州龙芯系列

神州龙芯:2003年3月5日开始收尾,是从去年推出的32位、266兆赫版本改进而来,它针对的是嵌入系统市场。

收购股份

上海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计划收购Soitec14.5%的股份。且Soitec负责人向界面透露,上海硅产业确实已承诺入资,但细节还没敲定,具体结果最快将在2016年6月左右公布。

这项操作被不少人看作“中国芯”国家队的又一次发力。自2013年起,“中国芯”代表企业之一紫光集团已连续完成三次国际并购和一次外资入股,涉及企业包括展讯、锐迪科等行业里的成熟企业。

参考资料

1.北斗总设计师:北斗芯片都是“中国芯”·人民网

2.“星光中国芯工程”成果发布 将投资100亿元用于研发·人民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