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念珠藻(念珠藻科念珠藻属植物)

2023-08-01 36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普通念珠藻

念珠藻科念珠藻属植物

普通念珠藻(学名:Nostoc commune Vaucher ex Bornet & Flahault)是念珠藻科、念珠藻属植物。植物体皱褶片状,是多数藻丝共同包埋在胶鞘内组成的复合群体,干燥时黑色,易碎,湿润时褐黄色或橄榄绿色、柔软。胶鞘常分层,褐黄色。藻丝单列细胞不分枝,弯曲,缠绕。细胞近球形,直径3-4微米;异形胞球形,稍大于细胞,径约6微米。

中国各省区都有发布。生于潮湿土壤、荒地。

普通念珠藻营养价值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糖、氨基酸、脂质及多种维生素和金属元素,除可以食用和入药外,还可进行生物固氮,或应用于农业生产,在环境监测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普通念珠藻是蓝藻中常见的一种蔬菜,其蛋白质含量高,可直接食用新鲜的藻类胶质群体,或晒干保存待用,各地市上都有出售。普通念珠藻也属固氮蓝藻,与多变鱼腥藻(见多变鱼腥藻)一样可作为水田中的生物氮肥。

中文名 普通念珠藻
拉丁学名 Nostoc commune
别名 地木耳,地皮菜,地软,天菜,地踏菜等
蓝藻界
蓝藻门
蓝藻纲
念珠藻目
念珠藻科
念珠藻属
普通念珠藻
命名者及年代  Vaucher ex Bornet & Flahault,1888

形态特征

幼藻体球形群体,成熟后扩展呈皱片状,有时不规则裂开,宽可达数厘米,蓝绿色,橄榄绿色或褐绿色,或黄色到黄褐色,干燥时黑色,易碎。群体内藻丝弯曲,缠绕。群体胶被仅在四周明显而加厚,黄褐色,常分层,内部分层不明显,无色透明。藻丝4.5-6微米,单列细胞不分枝,弯曲,缠绕。细胞短桶形或近球形,多数长小于宽或长略大于宽,直径3-4微米,异形胞近球形,直径约6微米。孢子外壁光滑无色,椭圆形,与营养细胞大小相同。藻丝断裂或形成孢子进行繁殖。

产地生境

中国各省区都有发布。生于潮湿土壤、荒地。

生长习性

  • 藻殖段阶段

藻殖段阶段是普通念珠藻发育的初始阶段,它的形成分为两种情况。第1种情况由外力引起,在外力(如流水)的机械作用下,藻丝断裂形成藻殖段。第2种情况是由内部调节机制或生理因素导致,由于发育需要,藻丝从两个异形胞之间断裂或从死亡的营养细胞处断裂,形成藻殖段。在培养条件下,普通念珠藻形成的藻殖段数量非常多,移动范围很大。

  • 小群体阶段

小群体阶段是由藻殖段发育而来。首先,以藻殖段中间的1个或2个细胞为轴,有规律地在一个平面上通过细胞二分裂使藻丝不断延长。随着藻丝的延长,一端的营养细胞逐渐发育形成端异形胞。当藻丝达到一定长度后,周围开始形成群体胶鞘,而端异形胞停留在胶鞘的外部。

随着细胞的不断分裂,由于胶鞘的限制,藻丝开始发生弯曲,直至完全扭曲形成非丝状的小群体阶段。小群体球形,直径从几微米到数百微米(多为10-200微米),有群体胶鞘。小群体具有贴壁生长的特性,且生长迅速。在这个阶段中异形胞开始分化出现。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都会出现小群体阶段。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小群体会一直保持球状。当长到一定大小后,藻丝向群体表层集中,使表层的藻丝强烈扭曲,中间则由较长的藻丝有规律的均匀排列。除藻丝外,小群体内部其它空间充满胶质。当小群体达一定大小时,破裂释放藻殖段,进入下一循环。

还有一种小群体的发育方式比较特殊。藻殖段先延长形成藻丝,之后藻丝中的每个细胞不是进一步进行二分裂,而是在细胞内形成内生孢子,进而在细胞内部发育形成新的藻殖段,使每个细胞直接发育成一个小群体。

  • 大群体阶段

在固体培养条件下,绿色球状小群体内部细胞不断分裂,细胞数量急剧增加,藻丝扭曲重叠,群体不断增大,形成大群体。此时,群体内部的生理生化和物质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其中比较明显的是色素的组成比例发生变化。叶绿素减少,群体颜色由绿色变为黄褐色。

  • 片状体(团块状)阶段

固体培养条件下存在周期性的湿度变化,也就是一定程度的干湿交替。当大群体继续发育时,会由于水分散失产生张力,将大群体外部的胶鞘扯裂。胶鞘破裂后,不断分裂产生的藻细胞会从裂缝处溢到胶鞘外,胶鞘外的藻丝会产生新的胶被。由于胶被具有粘性,使胶鞘外的藻丝不会脱离母体,且逐渐与母体的胶鞘融合为一体,直至形成片状体,严重缺水时皱缩成团块状。

繁殖方法

  • 二分裂

通过细胞生长和扩展进行细胞分裂是普通念珠藻的基本分裂方式,可促使其藻丝长度迅速增加。

  • 藻殖段

藻殖段是一种由不可移动的藻丝断裂而释放出许多短而直的可移动的藻丝。普通念珠藻的藻殖段具有移动性强、细胞小、空泡囊明显等特点,形态上和营养藻丝容易区别。藻殖段的分化有一系列复杂的调控机制。

  • 出芽

普通念珠藻藻体可以进行出芽繁殖。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中,藻体表面形成许多芽状小突起,如果潮湿持续的时间较长,小突起会越长越大,直到突起脱离母体,落到基质上发育成新个体。

  • 厚壁孢子

在环境条件不利的情况下,营养细胞可以通过原生质积累、细胞壁加厚转化成厚壁孢子,条件合适时萌发生长成新个体。

  • 异形胞

异形胞是在缺氮条件下由正常营养细胞经过转化而形成的。在特殊条件下异形胞也可以产生内生孢子,进而发育成新个体。

营养成分

蛋白质含量比较高,脂肪含量比较低。

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磷、锌、钙等氨基酸的含量较高,尤其是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半必需的2种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和精氨酸及组氨酸。

100g地木耳所含的矿质元素中,以钙和铁的含量为最高,钙406~3091mg、铁284~574.6mg、磷82.85~140mg、镁79~670mg、钠79.9mg、钾110mg、铜0.4~10.46mg、锌1.5~36.86mg、锰3~90.91mg,还有一些钴、硒、锗等微量元素。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普通念珠藻全株可以入药。味甘、淡,性寒。清热明目,益气,收敛。主治目赤肿痛,夜盲症,久痢,脱肛;外用治烫火伤。

降脂明目:地耳是一种很好的低脂肪营养保健菜,能降脂减肥,同时,对目赤、夜盲、脱肛等病症也有一定疗效。

清热降火:地耳性寒而滑,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内服外用,可辅助治疗烧伤、烫伤及疮疡肿毒。

补充营养:地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等,可为人体提供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虚益气,滋养肝肾的作用。

普通念珠藻的各种营养成分都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和正常生理机能有关。长期食用普通念珠藻可维护体内氨基酸的基本平衡,增进人体的健康,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普通念珠藻含有丰富的VC和少量的 VB1、VB2、VA、VE。维生素的生理作用是主宰体内营养成分的分配,调节体内的生理机能,充当辅助酶素,促进体内各类生物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化学成分

含多种单糖类成分:海藻糖、蔗糖、半乳糖、葡萄糖、果糖、木糖、鼠李糖、夫糖,多元醇类成分:甘油、甘露醇、山梨醇、庚醇等。还有色素:β-胡萝卜素、4,4’-二氧基-β-胡萝卜素(Canthaxanthin)、4-氧-β-胡萝卜素、玉蜀黍黄素(Zeaxanthine),以及酯化甾醇、甾体皂甙、酰化甾体皂甙、香树素。

营养成分

蛋白质含量比较高,脂肪含量比较低。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磷、锌、钙等氨基酸的含量较高,尤其是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半必需的2种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和精氨酸及组氨酸。

100克普通念珠藻所含的矿质元素中,以钙和铁的含量为最高,钙406-3091毫克、铁284-574.6毫克、磷82.85-140毫克、镁79-670毫克、钠79.9毫克、钾110毫克、铜0.4-10.46毫克、锌1.5-36.86毫克、锰3-90.91毫克,还有一些钴、硒、锗等微量元素。

食用价值

普通念珠藻是蓝藻中常见的一种蔬菜,其蛋白质含量高,可直接食用新鲜的藻类胶质群体,或晒干保存待用。

  • 保健食谱

①凉拌地耳。此肴具有清热明目的功效,适用于目赤红肿、夜盲、久痢等病症。

②地耳豆腐。此肴具有清热益气、和中的功效,可辅助治疗脱肛病症。

③地耳炒韭菜。此肴具有益气补肾的功效,可辅助治疗脱肛、阳萎遗精、子宫脱垂等病症。

④地耳烧肉。此菜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适用于体倦乏力、脱肛、阴虚干咳、便秘等病症。

  • 家常菜

地皮菜炖汤:地皮菜可用来炖汤,与猪骨搭配煮老火汤尤为适宜。

地皮菜炒食:地皮菜加入猪肉或者鸡蛋、韭菜中炒食。

地皮菜磨粉:地皮菜磨粉后可制作面包、粥等食用。

地皮菜凉拌:地皮菜焯水后可加入萝卜丝、土豆丝和酱油凉拌。

  • 饮食禁忌

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可食用,妇女产后、寒性痛经以及女子月经期间不宜食用地皮菜。

适宜头晕、疲倦乏力、眼花耳鸣,心悸症状的人群;中风、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出现记忆力衰退,患有抑郁症的人群。

生态价值

普通念珠藻也属固氮蓝藻,与多变鱼腥藻(见多变鱼腥藻)一样可作为水田中的生物氮肥。除可以食用和入药外,还可进行生物固氮,或应用于农业生产,在环境监测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

参考资料

1.Nostoc commune Vaucher ex Bornet & Flahault 1888 ·中国自然标本馆

2.APHOTOFLORA·APHOTO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