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端地区)

2023-08-02 51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哈密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端地区

哈密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端,地跨天山南北。东部、东南部与甘肃省酒泉市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瓜州县、敦煌市为邻;南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西部、西南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县、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毗邻;北部、东北部与蒙古国接壤,有长达586.663千米的国界线。辖哈密市、伊吾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3县市,面积138919平方千米,总人口约56万,有汉、维、哈、回、蒙等3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1.8%,城镇人口约占58.3%。地区行政公署驻哈密市。农13师驻哈密市大营房。

中文名 哈密地区
外文名 Hami
所属地区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著名景点 哈密天山风景区、拉普乔克故城、五堡魔鬼城、庙尔沟、回王陵
地方特产 哈密瓜、哈密大枣
机场 哈密机场
地理位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部
行政类别 地区行政公署
地方方言 维吾尔语
下辖地区 哈密市、伊吾县等3县市
火车站 哈密站
邮编区码 839000
电话区码 0902
车牌代码 新L
气候条件 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行政区划代码 652200
地方方言 维吾尔语
邮编区码 839000
电话区码 0902
人口 51.97万人(2002年)
面积 38445.3平方米

概述

哈密地区

哈密地区最北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三塘湖乡的大哈甫提克山,约北纬45度5分33秒;最南为哈密市 南湖乡的白龙山附近,约北纬40度52分47秒;最东在星星峡东北约东经96度23分处;最西在七角井以西约东经91度6分33秒处。南北相距最长有440千米,东西相距最长约404千米。全地区总面积约15.3万平方千米,占新疆总面积的9%,为新疆第三大地州。这个面积比山西、山东、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海南、宁夏、台湾等10个省、区的面积都大。

哈密地区下辖一市两县,即:哈密市、伊吾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辖区内驻有新疆农13师、乌鲁木齐铁路局 哈密分局、吐哈石油勘探指挥部、哈密煤业集团、新疆钢铁集团雅满苏矿、新疆第6地质大队、704地质大队及伊吾军马场等20多个中央、自治区驻哈单位。

哈密市位于哈密地区南部,北接天山与伊吾县、巴里坤县为邻,总面积84977平方千米,占全疆总面积的5.2%,其中市区面积约23平方千米。伊吾县地处地区境内天山北坡东端,南以天山为界与哈密市相邻,西与巴里坤县接壤,总面积19735平方千米。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位处地区境内天山北坡西端、天山和阿尔泰山余脉之间,南隔天山与哈密市为邻,东界伊吾县,总面积38445平方千米,占全疆总面积的2.2%。

行政区划

哈密地区辖1个县级市、1个县、1个自治县,共有5个街道、10个镇、27个乡,59个社区、179个村委会,1个场。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哈密农场管理局和新疆军区伊吾军马场。地区行政公署驻哈密市建国南路28号。

哈密地区

面积138918.11平方千米,人口52万人(2004年)

哈密市

面积81793.94平方千米,人口40万人邮编839000,市人民政府驻广东路

伊吾县

面积19820.72平方千米,人口2万人邮编839300,县人民政府驻伊吾镇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面积37303.79平方千米,人口10万人邮编839200,县人民政府驻巴里坤镇

历史沿革

哈密地名初见于西辽的哈密力,元代又称合迷里、渴密里等。明代作哈密。维吾尔语称“库木勒”,含义来历尚待考证。也有认为哈密一名源自公元前乌孙族王“昆莫”,“昆莫”居住之地则称为“昆莫勒”,意为“像太阳一样的统治者”。

哈密古称昆莫,曾为乌孙王府所在地。公元前60年,哈密内属中央王朝(西汉),归西域都护府管辖,正式纳入祖国版图。东汉时称伊吾卢,置宜乐都尉。三国时魏置宜禾伊吾都尉。北魏置伊吾郡,隋设伊吾郡和柔远镇。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置西伊州(后改为伊州)。唐末归西汉金山国,后转附西州回鹘汉国。

元代称哈密力,隶甘肃行省。元末割据自立,称哈密国。明永乐年间(1406年)设哈密卫。清康熙年间一度被蒙古准格尔部占领,后归附清朝,被封为一等札萨克,编旗设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设哈密厅,光绪十年(1884年)升为直隶厅。

民国二年(1913年),改哈密直隶厅为哈密县,改镇西直隶厅为镇西县,隶迪化府。民国23年(1934年)5月,成立哈密行政区,辖哈密县、镇西县和七角井设治局。民国24年(1935年)7月置伊吾设治局。民国32年(1943年)1月,伊吾设治局升格为三等县;8月,哈密县由二等县升为一等县,镇西县为二等县,伊吾由三等降为五等县,七角井仍为设治局。

1950年,设哈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哈密县,辖哈密、镇西、伊吾三县和七角井中心区。1954年1月4日,镇西县改称巴里坤县;9月30日,巴里坤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区;撤销七角井中心区,改设七角井镇(乡级镇),归哈密县领导。1955年,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区改称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1961年,成立哈密市,由哈密专署领导。1962年,撤销哈密市,并入哈密县。

1970年12月19日,哈密专区改称哈密地区,地区行署驻哈密县,辖哈密、伊吾两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1971年1月24日,原由自治区直辖的鄯善县划入哈密地区,哈密地区辖3县、1自治县。1975年1月30日,鄯善县划归吐鲁番地区。

1977年1月6日,国务院决定成立哈密市(县级市)。哈密地区辖1市(哈密)、2县(哈密、伊吾)、1自治县(巴里坤)。1983年9月9日,哈密县并入哈密市。哈密地区辖1市(哈密)、1县(伊吾)、1自治县(巴里坤)。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哈密地区总人口492096人。其中:哈密市388714人、巴里坤县85964人、伊吾县17418人。2001年末总人口为51.14万人。

地形地貌

雄伟壮阔的东天山横亘于哈密地区中部,极大影响了地区的地形地貌。东天山是一个由几条平行山脉和山间盆地组成的庞大山系,占据了哈密地区绝大部分面积。地形轮廓可概括为四山夹三盆(地)。

哈密地区的地形,中间高南北低,地势差异大。中部是天山主脉——巴里坤山、哈尔里克山和支脉莫钦乌拉山等高大山地,呈北东-南西走向延展。最高峰是哈尔里克山主峰托木尔提峰,海拔4886米;巴里坤山的最高峰月牙山,海拔4308米。海拔3300~3600米以上的山峰,现代冰川广布,有多种形态类型的冰川和冰蚀地貌。这些山峦重叠的高大山地,是区内气流运行的屏障和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南北两侧是中低山区,包括中蒙边界的东准噶尔山地及哈密盆地以南久经侵蚀起伏平缓的觉罗塔格山。这些山低而散乱,顶部浑圆,相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上下,干谷宽阔,地表为残积、坡积岩屑所覆盖,通称戈壁。哈密盆地以南的被称作嘎顺戈壁。

整个山区面积占地区总面积的五分之三。在这四个山地之间横列着三个断陷盆地。位于觉罗塔格山和天山主脉之间地是哈密盆地,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这是地区最大的盆地。最低处沙尔湖,海拔高度只有53米。地区最大的绿洲——哈密市即位于其上。处在天山主脉与支脉莫钦乌拉山之间的是巴里坤盆地-伊吾河谷地,这是一个长条状构造盆地。两者以达子沟为分界,东为伊吾河谷地,西为巴里坤盆地。伊吾县和巴里坤县分别位于其上。该盆地地势高寒阴湿,草原广布,是哈密地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地处莫钦乌拉山与东准噶尔山地之间的是三塘湖-淖毛湖盆地。该盆地海拔在1000米以下,中间一带形成盆地最低处,海拔300多米。这是哈密地区天山以北纬度最高、地势最低、热量最富的奇特地区。地面多为戈壁及各种风蚀地貌。

气候

亚欧大陆腹地,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但由于高大的天山山脉之影响,造成各地气候差异明显。地区全境可划分为5个气候带、共7个气候区:暖温带极干旱区(哈密盆地、淖毛湖盆地)、温带极干旱区(三塘湖盆地、七角井盆地)、温带干旱区(伊吾谷地、天山南麓海拔1500~2000米地带)、温带亚干旱区(巴里坤盆地、天山北麓海拔1500~2000米地带)、寒温带干旱区(天山南麓海拔2000~3000米地带)、亚寒带亚干旱区(天山北麓海拔2000米~3000米)、寒带亚干旱区(天山海拔3000米以上山区)。

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干燥少雨,晴天多,光照丰富,年、日温差大,降水发布不均;春季多风、冷暖多变,夏季酷热、蒸发强,秋季晴朗、降温迅速,冬季寒冷、低空气层稳定。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寒潮、干热风、霜冻等,对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大致来说,以天山为界,形成山南山北迥然不同的两个气候区。天山南部的哈密市,干燥少雨,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年均气温摄氏9.8度,年均降水33毫米,蒸发量3300毫米,年均日照时数3358小时,无霜期182天。是特色瓜果的主产区。天山北部巴里坤和伊吾冬冷夏凉,年均气温摄氏1~3度,降水89~203毫米,无霜期104天。是哈密地区的畜牧业基地。

哈密市独特的气候,非常有利于瓜果的生长。其中,哈密瓜、哈密大枣即为其佼佼者。巴里坤和伊吾则分别以巴里坤马和盐池羊名闻全国。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哈密地区土地总面积为21487.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0多万亩,草场6000万亩,林地450多万亩,水面21.5万亩。未被利用的土地包括戈壁、沙漠、高山共15180多万亩,占地区土地总面积的70.65%。

哈密地区现有荒地1057万亩,其中一、二级宜垦荒地约172万亩,这些荒地地势较平,土质较好,有机质含量较高,只需简单改良即可耕种;还有宜用的较差荒地(三、四级)885.5万亩。

矿产资源

哈密地区的矿种和类型比较齐全配套,矿产资源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目前已探明矿种76种,主要优势矿产资源有煤、铁、铜、镍金、石油、天然气、石材、芒硝、黄腐质酸等。煤炭已探明储量388.7亿吨,在三道岭建有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矿。储量丰富、品质优良煤炭资源吸引了很多投资者,山东鲁能集团、新疆新能集团和哈密地区行署三方于2003年6月签署开发协议,准备依托大南湖煤田、沙尔湖煤田,分别在这两大煤田建设6×600MW的大型坑口电站;黄腐质酸储量3.7亿吨,居世界第一;铁矿储量2.78亿吨,占全疆的42%,雅满苏铁矿是新疆铜矿储量就近1000万吨,其总体品位比我国最大铜矿——江西德兴铜矿还要高,开发前景非常广阔;镍资源储量居新疆之首,全国第二。芒硝储量1.56亿吨;哈密石材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天山蓝、星星蓝等珍贵石材是国内唯一产地。

水资源

哈密是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主要以天山冰雪和地下水为主。全地区可利用水资源16.9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8.76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8.2亿立方米。地区人均占有地表水不足2000立方米,是少水地区。全地区有大小河流142条,均为季节性内陆河,水源以山区降水和冰雪融化补给。较大河流主要有伊吾县的伊吾河、巴里坤县的柳条河、哈密市的石城子河等。全地区有冰川226条,主要分布在哈尔里克山和巴里坤山,面积180.9平方千米,折合水储量65亿立方米,每年可调节水量8000万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1.6万千瓦。

目前,全地区已修建水库35座(总库容8780万立方米),小塘坝25座,水渠5316千米。较大的水库有、榆树沟水库、石仁子水库等。

野生动植物资源

哈密地区野生动物种类有兽类5目、21科、59种;鸟类16目、43科、161种;爬行类2目、7科、18种;两栖类2目、2科、4种;水族类2目、5科、10种;昆虫类13目、96科、359种。合计共40目、174科、617种。雪豹、野驴、北山羊、野骆驼等10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马鹿、盘羊、鹅喉羚、鹰隼等25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野生植物资源 

植物资源有96科、473属、1490种。其中,蕨类植物门1科、1属、2种;裸子植物门6科、11属、28种;被子植物门89科、445属、1460种。这些植物中,有野生中草药约150种,雪莲、贝母、党参、柴胡、麻黄、甘草等最为著名。

另外,地区还有种类繁多的真菌类,其中以巴里坤所产各类野生蘑菇最为有名,其味道鲜美,是当地名产。

社会事业

截至2002年,哈密地区拥有各类学校347所、教师5956人,其中,成人高等教育学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4所,普通中学51所,普通小学73所,在校生10.7万人。

地区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技术人员11894人,独立研究开发机构3个。

地区有卫生机构83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58个,病床252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330人。

地区有文艺表演团体3个,公共图书馆2个,文化馆4个,文物机构3个。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5%。

经济发展

按照中共哈密地委、哈密地区行署提出的“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带动现代化农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经济发展思路,地区着重发展了煤炭、电力、铁矿、石材、有色金属、无机盐化工等优势产业;农业坚持“南园北牧”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哈密瓜、盐池羊等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第三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旅游业,开发了一批以天山风景名胜区为依托的特色景点;地区还全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结合地区实际,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从小范围、局部性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方向发展。

2002年,全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1亿元,较上年增长8.2%,.其中,一、二、三产业所占增加值比例为17.1:35.8:47.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745元;职工年均工资12044元,同比增长9.0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43元,同比增长10.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5亿元,比上年增长7.1%;完成财政收入2.18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01亿元。

截至2003年3月,全地区有个体工商户12000户,从业人员18248人,注册资金23598万元;民营企业481户,从业人员2703人,注册资金33925万元。

人口与民族

人口

哈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2007年年末,哈密地区总人口为54.62万人,比2012年增加0.43万人。城镇化率为57.4%。人口出生率10.74‰,死亡率3.72‰,人口自然增长率7.02‰。共有37个民族,其中较多、在1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人口总数在1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有蒙古族、满族;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均在1000人以下。汉族约占70.99%,少数民族人口占29.01%。

民族介绍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早在唐朝开成五年(840年)回鹘西迁时,有部分回鹘人即来到伊州,逐步融合了当地其他民族,形成了维吾尔族。维吾尔族在哈密地区主要分布在哈密市和伊吾县,2002年有9万多人。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生活习俗受宗教影响很大,禁食猪、驴、狗及自死的牲畜肉。烤肉、抓饭为其著名食品。维吾尔族能歌善舞,以十二木卡姆最为有名。

汉族,早在汉代,即有汉族人迁居哈密。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设立宜禾都尉,在此留兵屯田。在南北朝时,更有汉族2000余家在伊吾(今哈密)建立了政权。隋唐时期,汉族大批迁入哈密,并在伊州下属三县建有道观4座。自五代到明朝,也不断有汉族来哈密。清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有大批汉族迁居哈密地区。汉族分布在地区各县市的城镇和农村以及驻哈单位,是地区人口最多的民族。巴里坤的汉族保留了较多的传统习俗。特色食品有蒸饼、封羊肉、腊羊骨头等。新疆小曲是国家认定的新疆唯一汉族地方戏曲,哈密地区是其主要流传区之一。

哈萨克族,哈密地区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天山山区,多从事畜牧业,有“马背上的民族”之喻。信奉伊斯兰教。在19世纪末,逐步迁入哈密地区,现有人口4万多人,多属克烈、乃蛮、瓦克三个部落。民间文化有阿肯弹唱、姑娘追等。

回族,回族主要分布在哈密市,约1.5万人,多为清代迁入。信奉伊斯兰教。回族与其他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主要节日是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回族的小吃较为有名。

哈密地区还有蒙古族等其他20多个少数民族,但人数较少,除蒙古族有2000多人、满族1500多人外,其他民族人数均在千人以下。

哈密地区旅游资料

哈密城历史悠久,天山山脉横亘其中,造就了许多奇特的地貌奇观,融南北疆景色与气候于一地,有“新疆缩影”之称。哈密驻有农十三师。

区号:0902

邮编:839000

区划:辖哈密1市,伊吾1县,巴里坤1自治县。

全景游览

哈密博物馆展厅面积800余平方米,收藏有原始社会至明清时期的各类文物12000余件。其中17(类)件为国家一级文物。

位置:哈密市市区广东路360号。

门票:10元。

盖斯墓是来华传教的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三弟子的陵墓,为伊斯兰式建筑,高约10米。

位置:哈密市西郊。

门票:6元。

回王陵◆是1813~1930年,名副其实的三代“哈密回王”的陵寝,建筑群占地约1.3公顷,周有围墙,分三部分,其中包括艾提卡大清真寺。

位置:哈密市回城乡。

门票:20元。

庙尔沟哈密四世回王玉素甫曾在此修建避暑行宫,现已颓废不堪,残壁上的绘画依稀可辨。

位置:哈密市东25千米黄田农场附近。

八大石这里有盛开樱花的山谷、哈密王避暑山庄、果园。果园内有八块形态各异、比房屋还要高大的巨石。

位置:哈密市黄田农场北端木尔提峰南坡。

五堡魔鬼城◆为新疆三大魔鬼城之首,典型的雅丹地貌,极为广阔。从景区大门到当地人的圣地——艾斯克霞尔古堡有18千米。景区内的古墓群已经清理出来的有113座之多,出土了干尸等著名文物。夜幕降临时,古堡里能听到令人毛骨悚然的嘶叫。

位置:哈密市五堡乡以南20千米。

门票:20元,古墓群10元。

拉普乔克故城

有南北二城,现被辟为居民住地和果园,尚可见城遗迹。城旁有古代佛寺遗址和烽火台。

位置:哈密市五堡乡四堡村。

墩墩湾岩画岩画位于一块花岗岩上,一幅内容为牛的造型,另一幅为山羊的造型。

位置:哈密市沁城乡头宫村。

猴娃山石雕群山上有许多栩栩如生的石猴、石熊、石鹰等“雕像”,是大自然的杰作,极壮观。

位置:哈密市沁城乡。

焉不拉克古墓群面积达8000平方米,是新疆东部最重要的一处青铜时代的墓地,距今约4000年。有竖穴土坑墓、竖穴生土二层台墓。

位置:哈密市柳树泉农场焉不拉克村。

哈密鸵鸟养殖场成立于1995年7月。是新疆、甘肃、青海三省鸵鸟发展最早、规模最大的养殖企业。

位置:哈密市西山乡火石泉开发区。

门票:5元。电话:2397052。

藏佛寺又名白杨沟佛寺遗址,系唐代佛洞寺院遗址。佛洞开凿在白杨沟两岸的土崖边;共有11窟,20多个佛洞,有些残存的壁画仍依稀可辨。洞窟上面还留有大型佛寺遗址。

位置:哈密市柳树泉农场白杨沟村东1千米。

哈密天山风景区◆总面积约100平方千米,分寒气沟、松树塘、鸣沙山、白石头、天山庙五个游览区。

位置:哈密市白石镇。

鸣沙山在大草原上的一座长5千米的沙山,山中有泉,沙可鸣。有旅游接待站,备有滑沙爬犁。

门票:10元。

小贴士:我国四大鸣沙山:新疆哈密鸣沙山、甘肃敦煌鸣沙山、宁夏中卫沙坡头、内蒙古鄂尔多斯响沙湾。

白石头由草原牧场、原始森林、度假村构成。区内有一卧牛般大小的白玉般巨石。景区绿草如茵,野花竞放,毡房星点,还有巨型雕塑。

门票:8元。

松树塘伊吾军马场所在地,该场饲养有黄臀赤鹿。西北侧有高山滑雪和滑冰场。山上森林密布,有汉代任尚碑、烧陶遗址等古迹。

门票:15元。

天山庙清乾隆五十一年修建。现仅存有三间砖木结构的空殿和一块断碑。天山路蜿蜒曲折凡三十六盘,道旁山高林密,鹰啭鹿鸣。有天山唐碑。

门票:5元。

寒气沟沿沟而上可饱览中山带森林、高山草甸、冰缘与冰川地貌等垂直景观。这里适宜开展山间徒步、森林观赏和科普探险游。

门票:8元。

口门子曾是古丝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古代军事上的险关要隘。一座天山峡口,三面崇山峻岭。一出峡口,则是开阔的草原。

位置:哈密市白石头乡北部。

门票:8元。

巴里坤湖古称蒲类海,面积113平方千米,湖中一南北向砂堤,将湖分隔成东、西两部分。哈萨克族牧人常在湖边举行盛大的“阿肯弹唱会”。

位置:巴里坤县西18千米海子沿乡。

门票:10元。

怪石山最怪的是满山的小石窟,蜂窝式的石洞规模之大、类型之多及形态之妙都堪称一绝了。石洞中栖息着上千只野鸽子。景区还有著名的镜儿泉。

位置:巴里坤县西18千米海子沿乡,巴里坤湖西北7千米。

大河唐城唐代古城遗址,国家保护文物。古城呈长方形,分为东西两个小城。城墙最高近10米。宽12米。仅在西墙开有一门。

位置:巴里坤大河乡东头渠村东部。

门票:10元。

黑沟风景区黑沟河谷中森林茂密,瀑布轰鸣,风景如画,沟口还矗立着一块古代自然保护碑。沟内有天山雪松、瀚海鳌城、尖山晓日、岳台留胜、屯稼堆云等胜景。

位置:巴里坤县花园乡。

丝路烽燧烽燧是古代的报警系统。巴里坤保留各时代的烽燧共29座。大部分烽燧都是清代建筑。

位置:巴里坤县,三塘湖乡东北有5座墩台。

喀尔里克冰川海拔高度4888米,终年积雪,分布着大小63条冰川,其中的平顶冰川面积约0.7平方千米,其侧的高山湖泊,有固体天然水库之称。

位置:伊吾县盐池乡南10千米处。

门票:20元。

民族风情

肉孜节又称开斋节。按照伊斯兰教规定日期,在封斋一月满时开斋,开斋之日就是肉孜节。节日期间互相拜访问候。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就是宰杀牲畜祭祀“胡大”(真主),与亲友分享。在肉孜节后70天举行。节日期间民间举行文体活动。按照习惯,回族过肉孜节比较隆重,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则把古尔邦节作为大节。 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民族风味食品独具特色。主要有:哈密瓜荤素大菜系列、羊肉焖饼子,野菜系列(蘑菇、椒蒿、沙葱),油酥馍、扒羊肉、回族粉汤及烤羊肉串、烤全羊、烤馕、凉皮、烤包子、黄面、奶茶等西域风味传统食品。

伊州大曲唐代哈密称伊州。伊州音乐传入中原经过加工后,称为伊州大曲。伊州大曲是以伊州地方流行的小曲为基础,在其前后加上引子和尾声,以蔓延其声调的大型乐曲。伊州大曲中间含有中原汉族音乐的成分。哈密十二木卡姆是伊州大曲的继承和发展。伊州乐在千年的流传过程中,不断地吸取新民间音乐成分而发展为今日的哈密木卡姆的。哈密十二木卡姆被认为是新疆十二木卡姆“古老的源泉和原来的躯干”之一。哈密木卡姆是由散序曲、歌曲(歌舞曲)两部分组成。哈密木卡姆是大型民歌套曲型木卡姆,民间音乐成分较多,尤其是山区木卡姆,是更富有民间风味的民歌;在音乐结构上,仅由民间歌曲组成,没有专门器乐演奏的间奏曲。

麦西来甫在维吾尔族居住地盛行着麦西来甫。哈密的麦西来甫有其地方特色,计有青苗或麦苗(维吾尔语称柯克或玛依萨)、瑞雪、婚礼、迎春、手绢等。麦西来甫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歌舞集会,如青苗麦西来甫是最先由发起者将一些麦种分种在两只花瓷碗里,待长出幼苗后,邀请本村的人来参加麦西来甫聚会。当聚会开始后,先敲响明快的手鼓,由一名民间艾捷克手演奏一段优美动听的木卡姆乐曲,引出或一男、或一女,或是二人合唱散板序曲,引导全场歌舞进入高潮,这时东道主双手托着置有两个瓷碗青翠碧绿麦苗的盘子,在自己尊敬的人面前边舞边唱。 阿肯弹唱哈萨克族是一个酷爱歌唱的民族,歌和马是哈萨克族的两只翅膀。哈萨克族中有很多民间歌手,对其中优秀歌手称之为“阿肯”意为游唱诗人。

在哈萨克族聚居的巴里坤草原和哈密市西山山区等地,每到盛夏季节,都要举行传统的文艺盛会—阿肯弹唱。弹唱会以对唱为主,对唱有二人对唱,四人对唱,亦有一人弹唱叙事长诗的。阿肯伴随冬布拉的琴声,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边弹边唱。曲调优美动听,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阿肯的弹唱,形式比较简单自由,所具备的条件是一匹马和一把自制的冬布拉,走遍天下,唱遍天下。

友好城市

河南鹤壁市

参考资料

1.哈密市·由来网

2.2017哈密地区各区人口数量排行榜,历年哈密地区人口数量排行榜·排行榜123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