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海(中亚内流咸水湖)

2023-08-07 58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咸海

中亚内流咸水湖

咸海,中亚的一个内流咸水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交界处。其水源主要来自阿姆河和锡尔河。咸海曾经是世界第四大湖、最大的内陆湖之一,但是由于苏联人将大量的咸海海水用于农业灌溉项目,进入20世纪后半叶,咸海开始呈现戏剧性的快速萎缩。到21世纪初,咸海萎缩的进程仍在继续。随着水位的下降,咸海自然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而其中南咸海部分又进一步分成了东、西两部分。北咸海上的大坝起到了保持水位的作用,但是南咸海上同样的大坝却导致了水位的持续下降。

中文名 咸海
外文名 哈萨克语:Арал Теңізі,乌兹别克语:Orol dengizi,俄语:Аральское море
地理位置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交界处
其他名 阿拉海
湖泊类型 内流河
平均深度 16米
最深深度 69米
海拔高度 53米
荣 誉 世界第四大湖

环境概述

咸海概况

咸海(哈萨克语:Арал Теңізі,乌兹别克语:Orol dengizi,俄语:Аральское море)旧译“阿拉海”,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面积6万余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3米,最深处水深64米。历史上咸海海拔53米(175呎),南北最长435公里(270哩),东西290公里(180哩),面积68,000平方公里(26,300平方哩),平均深度16米(53呎),在西海岸外最深处达69米(226呎)。

主要由中亚两大内流河锡尔河(现注入北咸海)和阿姆河(注入南咸海,现注入东咸海和西咸海)注入。北部和东部湖岸曲折,分布有许多小湖湾和沿岸岛屿,南岸为阿姆河口三角洲,西岸为陡岸。湖盆地区属极端大陆性气候。

历史上受周期性干旱气候影响,湖水位变比较大。20世纪60年代初,湖面海拔53米,面积6.45万平方千米,为世界第四大湖。

此后,由于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河水大量用于农业和工业,加之70年代以来气候持续干旱,导致湖面水位下降、湖面积急剧减小和湖水盐度增高,鱼产量减少,多种鱼类灭绝,湖盆附近地区大量干盐堆积,植物受到破坏。湖内可通航,通航期7个月。咸海就此消失,形成了南咸海与北咸海。后来湖中的复活岛于大陆相连,将南咸海分为东西两部分。

咸海现状

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交界处,离塔什干市约640千米。在这里,发生了一次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灾害。灾难起源于将该湖周围地区用来种棉匹配的决策。这一规模工程,计划将河水改道,流入农田,以灌溉农作物。结果是以前排入咸海的河水不再流入。自1960年以来,咸海水平面下降14米以上。

此外,大量的杀虫剂以及其他农用化学品被用于增加农作物产量,而这些化学品也排入湖底。当咸海的水平面下降后,这些化学品便暴露在岸边,损害了该地区居民的健康。

咸海水面经历了多次变化。在19世纪大部分时间里水面都在下降,但从1880年起它开始升高。到1908年,水面已升高将近3米。后来种植棉花的决策将这个上升势头逆转。

这里曾经是咸海的主体部分,如今成了一片大面积的烂泥地。一年中有很长时间泥土干裂。更有甚者,杀虫剂排入土壤中,使这里的土地几乎无法耕作。

过去咸海每升湖水中含盐量为9克,而是22.5克。由于咸海沿岸沙漠化严重,所以大风把大量盐份吹入大气之中,使咸海沿岸居民的健康受到威胁。一件可怕和事实是,在咸海周围地区,每10个婴儿便有1个出生后第一年内死去。

地理概况

地质

咸海是在上新世(700万——250万年前)末期形成的,当时地壳下沉,地面水汇潴,是海侵的遗迹。从更新世(250万——1万年前)以后,锡尔河与阿姆河的河水都注入咸海,使水位经常保持不变。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河水大量用于农业和工业,再加上20世纪70年代以来气候持续干旱,导致湖面水位下降、湖面积急剧减小和湖水盐度增高,湖盆附近地区大量干盐堆积。

气候

咸海的气候属沙漠大陆型。平均气温︰1——2月,北部为-12℃(10.4℉),南部为-6℃(21℉);7月,北部为23.3℃(73.9℉),南部为26.1℃(79℉)。全年降雨量100毫米(4吋)。7月水温在23——25℃(73——77℉);11——12月水温-0.7℃(30.8℉),湖面冰冻。湖水的蒸发量与流入量大致相同,但从长时间来看,水平面有逐步下降的趋势。海水含盐量8——15mg/L。东北的阿拉尔斯克(Aralsk)和南方的穆伊纳克(Muynak)是重要的经济中心。

物产

水产有鱘、鲤、鲱、鲻等鱼类。居民除捕鱼外,还饲养牲畜、繁殖麝鼠、种植甜瓜。2007年秋季,渔获量排行:

  • 鲤鱼
  • 咸海鲷
  • 咸海拟鲤(Aral roach)
  • 暗斑梭鲈(pike perch)
  • 比目鱼
  • 咸海赤梢鱼(Aral asp)
  • 咸海白眼鲷
  • 黑鲫(crucian carp)
  • 带鱼
  • 狗鱼
  • 鲈鱼
  • 红眼鱼(rudd)
  • 阿拉油白鱼(Aral shemaya)
  • 欧鲶(silurus glanis)
  • 鳢鱼
  • 土库曼雅罗鱼(Turkestan ide)
  • 消失过程

    曾经的大湖

    咸海

    因为流入的水量(径流量)小于湖水的蒸发量,咸海的含盐量比淡水湖高得多。在咸海全盛的时候,曾经是中亚第一大咸水湖、世界第四大湖,面积将近7万平方千米。在全盛时代,咸海曾经有发达的渔业,沿岸的从业者超过4万人,捕捞量占前苏联总捕鱼量的1/6。咸海的英文名字“Aral Sea”可以大致翻译成“岛之海”,因为它曾经在一公顷的范围内有过1500个岛。

    海中散布着1000多个小岛。北岸地势高低不均,海岸线曲折,有许多大大小小海湾。东海岸的北部是巨大的锡尔河(Syr Darya)三角洲,南海岸也有同样大的阿姆河(Amu Darya)三角洲,西海岸是乌斯秋尔特(Ustyurt)高原。海岸线一带有海洋沉积层和大陆沉积层,湖底平坦,从东到西倾斜,湖底沉积有石英石、石灰石、沙、黏土和黏土-石灰石淤泥,都是河道急流冲刷和风、冰侵蚀海岸而产生。

    逐渐消失

    1960年,这个咸水湖的面积是6.8万平方千米,是一个大湖。

    1987年,咸海分成两部分:北咸海和南咸海。

    1998年,已经缩小到2.9万平方千米,并且被分割成了两个小湖,成为世界第八大湖,它的含盐量从10g/L上升至45g/L。

    2004年,就只剩下1.7万平方千米了,成了由3个小湖组成的湖群。

    2007年,3个小咸海的面积综合只是咸海极盛时的10%。不但如此,因为水量缩小,咸海的水也越来越咸。

    科学家们发现每年有4立方千米的地下水会涌进咸海。丰富的地下水量出乎专家的预料,但这也没法阻止咸海的干涸。从2003年起,南咸海的水面开始以始料未及的速度下降。咸海南部底部的水的盐度大于上部,而且两者不再融合,这样只有上部的水在夏天被太阳烘烤,温度上升得比整个湖的水充分对流要快得多,所以蒸发速度也惊人的快。

    东部干枯

    2014年,美国宇航局拍摄到了咸海东部大部分河床已经完全干涸消失,这是现代历史上咸海首次出现干涸的情况。自苏联解体后,咸海的干旱日益严重。专家分析称咸海很有可能将在2020年完全消失。

    消失原因

    1918年,刚成立的苏维埃政府设想将咸海南部的阿姆河和北部的锡尔河改道,以灌溉水稻、瓜类、谷子和棉花。这是前苏联的“棉花计划”,或者叫“白金计划”的一部分。当时,计划的制订者希望棉花能成为新兴的苏维埃国家重要的出口产品。

    上世纪40年代,大规模的水渠工程开始兴建。不过,水渠的很多区段质量很差,很多水蒸发或泄漏,白白浪费掉。有人估计,中亚最大的水渠“夸拉昆”(Qaraqum)渠中流过的水中有30%-75%都被浪费掉了,乌兹别克斯坦的水渠中只有12%是防漏水的,由此可见咸海两大水源周围水渠漏水现象也会相当严重。

    在上世纪60年代,每年大约有20-60立方千米的水从阿姆河和锡尔河改道,流向咸海附近的沙漠地区。

    1961年到1970年间,咸海的水平线以每年20厘米的速度下降。

    上世纪70年代,这个速度达到了每年50-60厘米。

    上世纪80年代,这个速度达到了每年80-90厘米。

    1960年到2000年,从阿姆河和锡尔河抽出用于灌溉的水量增加了一倍,相应棉花产量也增加了一倍。

    1980年,水位的下降暴增至每年80-90厘米。然而,这个现像却令棉花的种植量大大加增。时至今日,乌兹别克仍是一棉花出口大国。

    1987年,咸海分成两部分:北咸海和南咸海。

    2003年,南咸海分成了东咸海和西咸海。“咸海”其实已经不复存在,而“各自为战”的几个“小咸海”处境更加危险。

    拯救咸海

    看到咸海缩小的负面影响之后,前苏联还曾想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拯救咸海,修建巨大的引水渠把西伯利亚河流里的水引到咸海里,结果这个工程太过浩大,最终不了了之。

    干涸的咸海成了一个大盐库,风把这些盐吹到周围,严重地污染了农田,并且含盐量奇高的空气也对周围的居民健康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很多人因此患了各种癌症和肺病。乌兹别克斯坦因为渔业的倒闭造成6万人失业,渔船在干涸的湖床上随处可见。还有人认为,水面积的缩小已经严重改变了当地的气候,让当地的夏天更干热,冬季更长更冷。

    哈萨克斯坦政府采取行动,致力于拯救北咸海。该国政府重修了锡尔河的水渠,减少了水流的浪费。2003年,该国政府又修建了大坝,它阻断了咸海两部分的流通,以保护北咸海。

    北咸海恢复的速度让人喜出望外。北咸海的深度已经从不到30米上升到了38米,达到42米的合理深度指日可待。如今,这里恢复了渔业生产,许多渔夫恢复了他们一度中断的工作,捕到的鱼还被出口到乌克兰。这种变化甚至可能使多年不见的积雨云又回到这个地区,给当地农业的复苏带来一线希望。

    另一方面,南咸海由于乌兹别克政府财政紧缩,至今水位仍在不断下降。暴露出来的河床有大量盐沙,大大增加了沙暴的吹袭。不幸的是,2003年南部咸海在水面持续下降之后成东咸海和西咸海两部分。它们水中的含盐量已经达到了每升水100克,而一般海水的含盐量只有每升水35克,东西“两咸海”的含盐量正快速向死海的每升水300克的水平靠近。

    如今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决定定期打开河流上的闸门,让一部分水流进南咸海。不过实现这个计划的可能性不大。

    自然灾害

    一是“白风暴”和盐沙暴频繁。

    咸海的大面积于涸,一方面引起湖水含盐浓度增加,从1960年的11克/升增加到2001年的68克/升;另一方面导致湖底盐碱裸露,在风力作用下,大量盐碱撒向周围地区,使咸海周围地区的沙质平湖平原逐渐沙漠化,流沙迅速发展,形成“白风暴”(含盐的风暴)和盐沙暴,每年要发生几十起盐沙暴。

    二是农田盐碱化加剧。

    咸海地区每年约有4000万吨至1.5亿吨的咸沙有毒混合物从盐床(湖底、河滩)上刮起,从北向南吹去,吹向中亚草原,吹向农田和城镇,覆盖了阿姆河河谷丰腴的农田,加剧了中亚地区农田的盐碱化,土库曼斯坦共和国百分之八十的耕地出现高度盐碱化。随沙尘和雨落向地面的盐,因区域不同而异,大约每年平均1公顷达450——600公斤。

    历史时期

    沙俄时期

    俄罗斯帝国海军开始于1847年驻扎在咸海,最先部署的两艘双桅帆船。命名为“尼古拉号”“米哈伊尔号”,前者是一艘军舰,后者为渔业提供服务。

    1848年,这两艘船调查了北部的咸海。同年,一艘更大的军舰“康斯坦丁”完成了调查整个咸海。

    苏联时期

    1918年,前苏联政府决定将流入咸海的阿姆河和锡尔河分流至附近的沙漠地区,用以灌溉和种植稻米、棉花和谷物等农作物。此举导致流入咸海的水量大为减少。

    从1960年到1970年,咸海的水位便以每年下降20厘米的速度下降。

    从1970年至1980年,下降的速度激增至每年50-60厘米。

    1980年,水位的下降暴增至每年80-90厘米。与此同时,它的含盐量从10g/L上升至45g/L。

    1987年,咸海分成南、北两部分,称为南咸海和北咸海。其后,曾经有人使用人工渠道将两个湖泊重新连接,但最终因它们继续萎缩而在1999年再度分开。

    2004年,咸海的面积只剩下原本的四分之一,而且还在继续萎缩当中。

    2007年,咸海面积只有最初面积的10%。南咸海的含盐量上升至100g/L。由于远距离引水,大规模开垦,不适当灌溉,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使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带来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的生态灾难。

    参考资料

    1.昔日世界第四大湖行将消亡:咸海隐退进行时·新浪网

    2.咸海东岸600年来首次干涸 生态危机日益严重·腾讯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