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中国现代诗诗人)

2023-08-14 94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郑愁予

中国现代诗诗人

郑愁予(1933年-),本名郑文韬,现代诗诗人,出生于中国山东济南,籍贯为河北宁河,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1949年举家赴台。为郑成功十五代裔孙。于大学毕业赴美参与艾奥瓦大学“国际写作计划”,随后取得艺术硕士学位。曾任教艾奥瓦大学、耶鲁大学、香港大学等校。2005年返台担任国立东华大学第六任驻校作家。现任国立金门技术学院讲座教授、国立东华大学荣誉教授。

中文名 郑愁予
别名 郑文韬
民族
出生地 山东济南
毕业院校 台湾中与法商学院
职业 现代诗诗人
代表作品 《错误》《水手刀》
性别
出生年月 1933年

简介

郑愁予

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随父至台湾。毕业于新竹中学。1955年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1968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同年获“第二届青年文艺奖”。1970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1985年获耶鲁大学无限期续聘,曾应聘为“中国时报文学奖”决审委员,1990年至1992年任台湾《联合文学》总编辑。2003年接受美国加州注册世界文艺学院荣誉学位。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经历

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他有古典诗人的情操,但诗的语言主要是白话,表现的也主要是自己的生活体验。

1949年郑愁予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其作品受到纪弦赏识,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郑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

1968年应安格及聂华苓之邀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之活动;同年获“第二届青年文艺奖”,次年,任爱荷华大学东亚语文学系中文讲师;1983年获爱荷华大学创作艺术硕士学位,继续入读新闻学院大众传播博士班,并在东亚语文学系任教。

1985年获耶鲁大学无限期续聘,其妻余梅芳亦在耶鲁大学图书馆东亚收藏部工作。曾应聘为“中国时报文学奖”决审委员,1990年至1992年任台湾《联合文学》总编辑。

诗作15首由法国文学教授Martine Vallette Hemery译成法文,在Liasse(Huitieme)刊登出版。出版诗集包括《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I》、《郑愁予诗选》等。

郑愁予对香港的文学教育贡献亦甚;1989年应香港市政厅公共图书馆之邀,主持“文学月诗讲座”;2002年,香港教育局将《雨说》一诗编入中学教科书,并将《水巷》一诗编入职校教材;同年,担任“香港双年文学奖”评审,并参加“科技大学现代文学座谈会”。

2003年接受美国加州注册世界文艺学院荣誉学位。1994年开始与孙康宜教授合教中国现代诗通论。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文学年表

1933 出生於山東濟南;愁予父親為鄭曉嵐將軍,因此他從小就跟著父親不斷遷徙的軍旅生活,從濟南、北平、南京、漢口、武漢、衡陽、桂林、陽朔、柳州、梧州到廣州,行遍大半個中國,飽覽大陸各地的風土人情,山水風光;愁予幼年時值抗戰末期,經歷兵荒馬亂的流離生活,中國遭逢的巨大破壞與災難,逃難時親眼所見的悲慘狀況一直深烙於他心中,這也是他堅持人道關懷詩魂的原因之一。

郑愁予

1947 入北京大學文學班學習;在校刊上發表〈礦工〉一詩,為第一首對外發表的詩。

1949 在衡陽的道南中學與同學組織了「燕子社」,創辦並發行了油印的刊物《燕子》;並在五月以「青蘆」的筆名,自資出版了第一本詩集《草鞋與筏子》;後來跟著家人到了台灣新竹,就讀新竹中學;此時他十分愛好體育,曾任台灣青年登山協會常務理事、滑雪委員會委員,還是台灣省的田徑代表和台灣陸軍足球代表隊隊員;後來考上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畢業後在基隆港務局工作,這一工作為他寫下大量優美的航海詩提供了條件。

1952 《現代詩》主編紀弦約他到台北會面,並給予讚揚勉勵,此後他用筆甚勤,陸續在《野風》、《現代詩》、《公論報》、《自立晚報》發表詩作,開始了他正式的詩人生涯,在台的第一首詩〈老水手〉。

1955 在台第一本詩集《夢土上》出版。

1966 《衣缽》出版。

1967 《窗外的女奴》出版,任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總幹事時,曾與朱橋合編過「幼獅文藝」,當時想了很多新點子,辦活動、座談,搞專題策畫。

1968 赴美愛荷華大學,成為聶苓主持的「國際寫作計劃」成員。

1969 進愛荷華大學東亞語文學系任教。

1970 轉入愛荷華大學人文學院「詩創作坊」就讀,並獲創作藝術碩士學位;後來又進入該校「大眾傳播學」博士班研讀。

1973 轉赴耶魯大學東方語文學系任高級講師。

1974 《鄭愁予詩選集》出版(志文出版社)。

1979 《鄭愁予詩集1951~1968》出版(洪範出版社)。

鄭愁予詩集(1951~1968)

1980 《燕人行》出版。

1982 入選《陽光小集》「當代十大詩人」。

1983 入選《台灣詩人十二家》之一。

1985 《蒔花剎那》(香港)、《雪的可能》出版。

1986 《長歌》出版(自印)。

1990 《刺繡的歌謠》出版。 

1990至1992年擔任《聯合文學》總編輯,共36期;在他擔任總編輯時,使《聯合文學》產生了一些異於以往的風格,原本以散文、小說與評論為主軸的雜誌,加入了一些詩的園地,如64期的「近代著名情詩選粹」、66期的「詩之旅」專欄、70期的「詩世界」及71期的「詩潮」,此後,更立「詩」為一專欄,開闢了更多新詩作品發表的空間,使文壇將更多目光投向詩,由此可見愁予對詩的努力與貢獻。

1993 《寂寞的人坐著看花》出版。

寂寞的人坐著看花

1996 獲國家文藝獎;《隨身讀——夢土上》出版。

1997 詩作〈錯誤〉編入台灣高級中學國文課本,為自五四以降首次入選的兩首白話詩之一,亦為台北國立編譯館多年來之首次改版。

1999 被選為台灣文學三十位「經典作家」之一,得票為詩歌類之冠;此項選舉係由台灣文建會與台北聯合報共同主辦。

2000 《鄭愁予詩的自選II》出版(北京出版社)。

2001 受聘為耶魯大學「駐校詩人」;獲頒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第五屆傑出會員獎。

2003 接受美国加州注册世界文艺学院荣誉学位

2004 《鄭愁予詩集II1969~1986》出版。

个人荣誉

重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Ⅰ》、《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14种。

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诗人在80年代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名列榜首。曾获青年文艺奖(1966)、中山文艺奖(1967)、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1968)及“国家文艺奖”(1995)。1990年代初期,香港政府审定的高中国文教科书选用郑愁予的两首诗。台湾自1997年起在重新审定的高三国文课本里选用郑愁予的新诗。2002年香港教育局将《雨说》一诗编入中学教科书并将《水巷》一诗编入职校教材。作品已有八种欧、亚文字译介。

人物评价

郑愁予出版的实际虽然算不上多,但它的诗在台湾传唱的程度,恐怕并不亚于李后主、李商隐。 

他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正是这种修养使他避免了台湾现代诗派的缺点,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使他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 

郑愁予其人其诗都给人一种神秘感。他本人是一个运动健将,但诗中表现的却是一个多情书生;他有着极深的文学修养,但他却毕业于法商学院;他身为现代派的主要干将,但他的诗却处处流淌着古典韵味;他的诗婉约犹如李商隐,但豪放起来酷似李白。 郑愁予比较有名的诗作,比如《错误》、《水手刀》等,大多都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的。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 

郑愁予比较有名的诗作,比如《错误》《水手刀》等,大多都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的。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对此,郑愁予不以为然,他说:“因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实影响我童年的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仁侠也好,浪子也罢,总而言之,“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种人。”也许正是仁侠精神和浪子情怀的结合,才使郑愁予的诗有如此动人的艺术魅力。

代表作

【火炼 寂寞的人坐着看花】 

鄭愁予詩集2(1969~1986)

焚九歌用以炼情 

燃内篇据以炼性 

炼性情之为剑者两刃 

而炼剑之後又如何 就 

炼炼火的自己吧 

炼自己成为容器 

不再是自己而是 

大实若虚 

此所谓炉火纯青 

是容飞鹅即兴闯入 

过瘾而不 

焚身 

【佛外缘】 

她走进来说: 我停留 

只能亥时到子时 

你来赠我一百零八颗舍利子 

说是前生火花的相思骨 

又用菩提树年轮的心线 

串成时间绵替的念珠 

莫是今生邀我共同坐化 

在一险峰清寂的洞府 

一阴一阳两尊肉身 

默数着念珠对坐千古 

而我的心魔日归夜遁你如何知道 

当我拈花是那心魔在微笑 

每朝手写一百零八个痴字 

恐怕情孽如九牛而修持如一毛 

而你来只要停留一个时辰 

那舍利子已化入我脏腑心魂 

菩提树同我的性命合一 

我看不见我 也看不见你 只觉得 

唇上印了一记凉如清露的吻 

【贵族】 

别劫去我的忧郁;那个灰色的贵族; 

别以阳光的手,探我春雨的帘子, 

我不爱夕照的红繁缕,印做我的窗花, 

我住於我的城池,且安於施虐白昼的罪名, 

别挑引我的感激,尽管驰过你晚风的黑骑士, 

别以面纱的西敏寺的雾,隐海外的星光诱我: 

你该知道的,那灰色的贵族---- 

我不欲离去,我怎舍得,这美丽的临刑的家居。 

参考资料

1.郑愁予·出国留学网

2.台湾诗人郑愁予谈《桥》:盼金门成两岸交流的桥·环球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