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艺术(民间传统造型艺术)

2023-08-17 33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根雕艺术

民间传统造型艺术

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说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中文名 根雕艺术
性质 造型工艺
又称 根的艺术”或“根艺”
创作对象 树根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

艺术欣赏

中国画画论说:“以形写神”。“形”与“神”是决定艺术气韵生动的两大要素。“形”是表象之美,主要通过根艺品的造型来体现。“神”是内在之真,主要通过根雕命名来强化。中国艺术则更注重神韵,故有“得意忘形”之说。根雕艺术深得艺术三昧,从中可以体会到老子的千古名言:“大音稀声”“大象无形”。

(1)自然美:乃天造地设之美,朴素平淡天真,不矫情,不造作,它是无可比拟之美。故根雕艺术品最大限度地保持自然美,“即雏形在天”,在迫不得已的雕饰时,也要做到“虽有人做,宛白天开”。

(2)造型美:根艺家善于体悟发现材质之美。故原材料的质量如何,可塑性如何,常常决定作品的成败。无论抽象还是具象,造型颇费神思。

(3)纹理美:它决定于材质本身的天然条件。不同根料具有不同的纹理,同一种根料的不同个体,其纹理也会有变化。根雕木质的年轮、纤维、线条的形式美感本身就是审美的直接对象,无需其他内容就可自成艺术品。

(4)色泽美:不同根料色彩不同,统一根料,去皮方法不同,色彩也有很大变化。无论根料是单纯一色。还是一术多色,或白或黄或黑红,或深或浅,其自然本色,无不使人感到亲切温馨。偶尔利用如玉雕中的俏色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材质美:围树种的不同而显出各具特色的材质美;因所生环境不同也会形成材质美的多样性。

(6)意象美:需要体味,需要沉思,需要联想,像听无标题音乐,它重视的是一种境界,一种感觉。

根艺渊源

根艺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已经会雕刻木像做装饰品。在1982年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清理马山一号楚墓时发现了我国战国时期的根雕艺术作品《辟邪》。据国家文物部门考证,该文物制作于战国晚期,约在公元前340年到公元前270年之间,距今2300年。其形为虎头、龙身、兔尾的四足怪兽,极富动势神韵,色彩古雅朴实。到了隋唐时期,根艺发展已趋于繁荣。《李泌传》里有李泌用天然树根制作"龙形爪"献给皇帝的记载。清时时期的根艺作品《玉玲珑麒麟》、《凤凰》等作品更是在上海豫圆陈列至今。这些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把根艺作品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代根艺

根的艺术,其历史源远流长,它在中国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说它年轻,是因为近些年才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说它古老,则因为这门艺术在我国几经兴衰,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我国劳动人民利用树根、竹根创造艺术形象和日常生活用具的实践活动,在原始社会用木锄松土,古帝少昊时期雕刻木像,商周时期造木人等木雕作品出现的同时就开始了。我们的祖先不仅采用木、玉、骨、石以及贝壳等物制作装饰品,同时也采用树根或竹根制作装饰品。著名史学家常任侠先生曾说过:这种根制装饰品与日本古代叫作“根付”的东西相似,我们民俗端午节小儿佩带苍术根也的原始的遗风。可见利用根材制作艺术和实用品,在原始社会已有萌芽。根的艺术同其他工艺美术一样,从原始人的劳动中逐渐产生了。

现代根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振兴,经济繁荣,根艺事业也蓬勃发展。1983年《根的艺术》纪录片拍摄后,198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中国根的艺术联展",并成立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根艺研究会,使中国根艺美术走上了正规化、学术化的发展道路。1994年9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由二级学会晋升为中国文联所属的一级学会----中国根艺美术学会,而且已在全国各地发展了四十多个根艺团体。福建、浙江、安徽、江苏等省的根雕艺术厂家不断增加,根艺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根艺创作水平更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并且,它以其独具匠心、妙趣天成的艺术感染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参考资料

1.如何品鉴欣赏根雕·中国根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