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朝晖(清华大学历史系暨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2023-08-19 34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方朝晖

清华大学历史系暨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方朝晖,安徽枞阳县人,哲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方朝晖毕业于复旦大学,代表作有《文明的毁灭与新生》,《“中学”与“西学”》。1996年4月至今在清华大学历史系暨思想文化研究所工作,2005年12月至今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2016年起转为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方朝晖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以儒学研究为主,包括儒家治道、儒家人性论及中西思想比较等课题。

中国

中文名 方朝晖
国籍
毕业院校 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职业 教师
主要成就 儒学研究
外文名 Fang Zhaohui
籍贯 安徽枞阳
代表作品 《文明的毁灭与新生》,《“中学”与“西学”》
职称 教授

人物经历

方朝晖

方朝晖曾为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高级访问学者(2003.9-2004.6)、韩国首尔大学客座研究员(2008.9-2009.8)、台湾佛光大学客座教授(2006.4-5),兼职包括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2014年起)、中华孔子学会理事(2015年起)、山东省泰山学者(2020年起)等。

2020年2月15日,获山东省公示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建议人选。

研究方向

1)儒学史及儒学现代意义等问题,包括“三纲”问题、儒家人性论、儒家治道、儒家修身思想等,有专著两本及论文多篇;

(2)中国文化的习性与中国现代性研究,著有《文明的毁灭与新生》(2011)、《“三纲”与秩序重建》(2014)及论文多篇。

(3)中学与西学比较研究,关注点是当代中国学统问题:以《“中学”与“西学”》(2002)为主,相关作品有《思辨之神:西方哲学思潮选讲》(2008)、《学统的迷失与再造》(论文集,2011),另有论文若干;

此外,早年曾从事《左传》研究,关注左氏义法及相关思想史问题,著有《春秋左传人物谱》(98万字)。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主要贡献

方朝晖

迄今为止出版学术论著9部,另在Philosophy East & West,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哲学研究》,《复旦学报》等国内外一流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共出版成果字数300百万字左右)。

专著和教材

1)《“三纲”与秩序重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

2)《文明的毁灭与新生:儒学与中国现代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나를 지켜낸다는 것》(保持自我),Seoul: Wisdomhouse Publishing Co., Ltd., 2014;

4)《学统与迷失与再造:儒学与当代中国学统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中学”与“西学”:重新解读现代中国学术史》,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儒家修身九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2011年1月第二版;

7)《春秋左传人物谱》(全二册),齐鲁书社2001年版;

8)《思辨之神:西方哲学思潮选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重建价值主体——卡尔·雅斯贝斯对近现代西方自由观的扬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0)《理想国家的宣言:〈理想国〉》(与朱清华合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1)《为“三纲”正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12)《国学修身智慧》(光盘),北京高教音像出版社2008年版。

代表性论文

A Critical Reflection on the Systema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earning,Philosophy East and West,52:1, pp. 36-49, January, 2002(夏威夷)

A Study on “Philosophy” as a Western Term in Modern China and the Related Problems,The XXI World Congress of Philosophy,August 10-17, 2003 ISTANBUL, TURKEY;

Metaphysics or Xing (er) shang xue? A Study of“Metaphysics”as a Western Philosophical Term in Modern China,(quoted twice in the newJournal of East-West Thought, Number 1, Volume 1, December 11, in an article by Jeeloo Liu titledReconstructing Chinese Metaphysics(pages 156-158) 20.0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December 2005,Vol. 5, No. 1,pp.89-107;

“中国文化的三个预设与新文化运动的宿命”,《探索与争鸣》杂志,2015年第9期;亦发表于:2015年世界儒家大会(曲阜:2015年9月27-28日)等。

法治中国同样需要礼教文明重建——从中西方制度文明的比较展开,《学术前沿》2014年第11期上,页15-33;

从政道到治道:中国文化的方向与出路(一)(二)(三),《国学新视野》(香港),2014年6月夏季号、9月秋季号及12月冬季号。

“本质论与发展观的误区:性善论新解”,第一届孟子国际学术研讨会,山东邹城:2014年6月6-8日;纪念孔子诞辰256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国际儒学联合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孔子基金会共同举办,北京:2014年9月24-28日;“经典、经学与儒家思想的现代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主办,深圳:2015年1月24-25日;“国家治理理论与问题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将联合举办,北京:2014年11月13-14日(香山饭店);2014年9月24-28日;修订版发表于《国学学刊》,2014年第3期,页25-32。

政道重要还是治道重要——关于中国政治未来方向的一个思考,《江汉论坛》2014年第4期,页71~75;

重建王道:中国改革的出路新探,《探索与争鸣》,2013年第6期(总第284期),页25-30;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精神世界——关系本位、团体精神和至上的亲情,《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05下,总第26期,页6-34。

从中国文化传统看制度决定论之浅薄,《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05上,总第25期,页70-79页。(原名“如何为中国立制度:答复批评”,发表时更名)

什么是中国文化中有效的权威?——评白鲁恂《亚洲权力与政治》一书,《开放时代》2013年第3期(总第249期),页198-213。

人伦重建是中国文化复兴必由之路,《文史哲》2013年第3期,总第336期,页83-93。

从政道到治道:中国文化的方向与出路,2.5万字,《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03下,总第22期,页36-55;

从《春秋》义法到《左传》义法:以楚灵之难为例,《国学学刊》(季刊)2012年第四期,中国人民大学主办,页11-26;

是谁误解了三纲——答复李存山教授(下),《战略与管理》(内部版),2012年第7/8期,2012年8月30日,页98-120。

是谁误解了三纲——答复李存山教授(上),《战略与管理》(内部版),2012年第5/6期(2012年6月30日),页78-101。

从毛诗风教看中国研究的范式危机(下),1.3万字,《国学新视野》(季刊)2012年6月,夏季号,页69-85;

从毛诗风教看中国研究的范式危机(上),1.5万字,《国学新视野》(季刊),2012年3月,春季号总第五期,页55-70页;

“三纲”真的是糟粕吗?——重新审视“三纲”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页47-52。

中国文化的模式与儒学:以礼为例,《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页83-91;《国学学刊》(人大主办)2009年第2期(两文内容有别)

中国古代有伦理学吗?,《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24卷)页127-135

“现代儒学的困境与出路”,国际退溪学会《两先生往复书》讲读班“春季学术会议”(高丽大学金彦钟教授主持),2009年3月27-28日安东大学;韩国高等教育财团编,李宪堂主编,《新亚洲论坛第二辑: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国际学术交流支持项目2008-2009年度中国赴韩学者学术论文集》(首尔:首尔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页79-91;《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页39-45;“儒学的当代使命——纪念孔子诞辰2560年学术研讨会”(国际儒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孔子基金会共同举办),北京:2009年9月22日-26日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与现代中国学术的意义基础,《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35-41页,亦载《学灯》(第五期,2008年1月)

文化习性、社会整合与儒家传统的现代性,《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36-41页

“儒学在美国:动向与反思”,“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国际儒学论坛),2004.12.3-5;又载王中江主编,《新哲学》第五辑,大象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第88-111页。

知识、道德与传统儒学的现代方向,《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页80-90

“风”与中国文化中的社会科学,《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12-17页

“多元现代性研究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5期(总第102期),页124-131;

从ontology看中学与西学的不可比性,《复旦学报》,2001年第2期,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1.6.11-18;

从学问与学科之别看中学与西学之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8年2月,春季卷,总第22期,页63-78;又载黄克剑主编,《论衡》(第2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页236-267;

哲学范畴的中国化及其内在问题,《学术季刊》(上海),2000年第4期。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1.2.2-10。

人才培养

方朝晖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儒家经典导读”(全校人文选修课),“儒学与修身”、”中国思想史专题“,“中国思想史研究”(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等,曾经开设的英文课有:”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清华大学外国留学生课), “China encounters the West: from Qing dynasty to republican China”,“Culture, Confucianism and Chiense Modernity”(后两门为美国Syracus University等校本科生课程)。其中“儒家经典导读”为清华大学文化素质核心课及全校精品课。

社会任职

方朝晖兼任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及安徽大学客座研究员等。多年热心国学的传播,开设中国思想史、儒家经典导读、儒学与中国现代性等方面课程,担任清华大学学生社团西麓学社及国学社指导老师。

参考资料

1.方朝晖·清华大学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