嚣(汉语汉字)

2023-08-22 30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汉语汉字

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晚期至春秋的金文,古字形用“页”代表人的头部,周围的四口表示发声喧哗,会众口喧嚷之义。嚣的本义即指人声嘈杂,即吵闹、喧哗,读xiāo。嚣又读áo,是传说中的一种鸟;也是古代地名,故地在河南郑州西北。东汉人隗嚣的“嚣”读作áo。

拼音 xiāo,áo
部首
五笔 KKDK
仓颉 RRMOR
郑码 JJJJ
字级 一级(3443)
名称
笔画 18
注音字母 ㄒㄧㄠ,ㄠˊ
平水韵部 下平二萧,下平四豪
异体字 㕺、嚻、𠑪、𠽸、𠾯、𡆔、𩫂、𩫳
四角码 6666₂
统一码 基本区U 56A3

文字源流

会意字。图1为春秋金文,中部是“页”字,本指人头,转指人;周围有四张“口”,表示一个人处于众口喧哗之中,环境非常喧嚣,很闹。《说文解字》小篆(图6)将“页”两侧的两个“口”移至上端和下端。就现有的古文字材料来看,春秋至西晋的“嚣”字旁边的“口”都分布在“页”两侧(隶定作“嚻”),字形为左中右结构,只有《说文》小篆作上中下结构,疑其晚出。楷书繁体字是直接由《说文解字》小篆演变而来的,简化字只不过将页字简化罢了。

详细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xiāo

动词

喧哗;吵闹。

放肆;强悍。

夸耀。

形容词

轻狂;浮躁。

休闲自得的样子。

通“枵”。饥饿的样子。

áo

名词

山凹之地。

古地名。商代都城,在今河南郑州。又作隞、敖。

水名。

传说中的鸟名。

传说中的兽名。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三】【㗊部】许娇切(xiāo)

声也。气出头上。从㗊从页。页,首也。

𠽸,嚣或省。

嘈杂、喧哗。  【组词】:「喧嚣」、「叫嚣」、「甚嚣尘上」。《左传.成公十六年》:「陈不违晦,在陈而嚣。」晋.杜预.注:「嚣,喧譁也。」

说文解字注

声也。

段注:《左传》:湫隘嚻尘。杜曰:嚻,声也。《广韵》曰:喧也。

气出头上。

段注:欠部曰:歊歊,气上出皃。歊与嚻音同义近。《孟子》:人知之亦嚻嚻,人不知亦嚻嚻。言人自得无欲,如气上出悠闲也。

从㗊页。

段注:声出而气随之,故从㗊页会意。许娇切,二部。

页亦首也。

段注:页部曰:页,头也。

广韵

许娇切,平宵晓‖嚣声宵1部(xiāo)

嚻,喧也。许娇切。又五刀切。十。

【校释】五刀切,豪韵五劳切无“嚻”字。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部】嚣·康熙笔画:21·部外笔画:18

古文:𠽸

《唐韵》许娇切。《集韵》《韵会》虚娇切。《正韵》吁娇切,并音枵。《说文》:声也,气出头上。从㗊从页。页,首也。《玉篇》:喧哗也。《集韵》:声也。《左传·昭三年》:湫隘嚣尘。《释文》:嚣,许娇反,一音五高反。《诗·小雅》:选徒嚣嚣。传:嚣嚣,声也。《释文》:嚣,五刀反,亦许骄反。

又《孟子》: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注:嚣嚣,自得无欲之貌。

又人名。《史记·黄帝纪》:嫘祖生二子,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

又《集韵》《韵会》《正韵》并牛刀切,音敖。义同。《周礼·秋官》:衔枚氏掌司嚣。注:察嚣哗者。《释文》:嚣,五羔反。

又《诗·小雅》:谗口嚣嚣。笺:嚣嚣,众多貌。《释文》:五刀反,韩诗作嗸嗸。《前汉·董仲舒传》:此民之所以嚣嚣苦不足也。注:师古曰:与嗸同。

又《诗·小雅》:我即尔谋,听我嚣嚣。传:嚣嚣犹嗸嗸也。《释文》:嚣,五刀反。

又《字汇》:山凹之地曰嚣。《梁宣帝七山寺赋》:神嚣嵒嵒而特立。

又鸟名。《山海经》:梁渠之山有鸟,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

又兽名。《山海经》:羭次之山有兽,状如禺,长臂善投,名曰嚣。

又水名。《山海经》:嶓冢之山,嚣水出焉。

又山名。《山海经》:北嚣之山无石,其阳多碧,其隂多玉。

又《集韵》:地名。通作隞、敖。详前嚻字注。○按《经传释文》,嚣多读敖,惟《小雅·车攻》及《左传·昭三年》《释文》兼敖、枵二音。

【丑集上】【口部】嚻·康熙笔画:21·部外笔画:18

《字汇》:同嚣。《尔雅·释言》:嚻,闲也。注:嚻然闲暇貌。

又《尚书序》:仲丁迁于嚻。传:地名。

又《前汉·五行志》:莫嚻必败。注:师古曰:楚官名。《左传·桓十六年》作敖。○按嚻为嚣字重文,惟《广韵》作嚻,《书》皆作嚣,今将《经传》作嚻者列於此,馀详嚣字注。

字形书法

上下扁,中间长。上“吅”居上,两“口”略扁、小,分写在竖中线左右。“页”,居中;首笔横长;第二笔撇短,从竖中线左侧起笔;㇕(横折)的横段在横中线上侧。下“吅”居下,两“口”都略大于上“口”,分写在竖中线左右。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x

i̯oɡ

王力系统

h

ǐau

董同龢系统

x

jɔ̆ɡ

周法高系统

x

iaw

李方桂系统

h

jagw

jau

jau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萧宵

jɑu

齐梁陈北周隋

萧宵

jɑu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x

i̯ɛu

拟音/王力系统

h

ǐɛu

拟音/董同龢系统

x

jæ̆u

拟音/周法高系统

x

iau

拟音/李方桂系统

x

jäu

拟音/陈新雄系统

x

ǐɛu

韵书集成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下平四宵

开口呼

次清

许娇切/五刀切

xjæ̆u

集韵

平声

下平四宵

开口呼

次清

虚娇切

xiæu

韵略

平声

𩫚

开口呼

次浊

牛刀切

ŋɑu

平声

虚骄切

增韵

平声

虚骄切

平声

牛刀切

中原音韵

阴平

萧豪

全清

xiau

中州音韵

平声

萧豪

希交切

洪武正韵

平声

十二萧

全清

吁骄切

xieu

分韵撮要

阴平

第十一朝沼照

参考资料

1.嚣·词典网

2.嚣·词海

3.嚣·新华字典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