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脚虫(蚰蜒科动物)

2023-08-22 30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多脚虫

蚰蜒科动物

多脚虫又名蚰蜒(Scutigera coleoptrata, house centipede),节肢动物门多足亚门多足纲唇足亚纲(Thereuopoda)蚰蜒科。​

名称 多脚虫
别称 蚰蜒

基本内容

多脚虫又名蚰蜒(Scutigera coleoptrata, house centipede),节肢动物门多足亚门多足纲唇足亚纲(Thereuopoda)蚰蜒科。体短而扁,灰白色或棕黄色,全身分十五节,每节有组长的足一对,最后一对足特长。气门在背中央,足易脱落,触角长毒颚很大,行动敏捷。多生活在房屋内外的阴暗潮湿处,捕食蚊蛾等小动物,有益。中国国内常见的为花蚰蜓(Thereuonema tuberculata)和大蚰蜓(Thereuopoda clunifera)。

多脚虫

词语解释

蚰蜒yóu yán

1.亦作"蚰?"。

2.节足动物,像蜈蚣而略小,体色黄褐,有细长的脚十五对,生活在阴湿地方,捕食小虫,有益农事。

蚰蜒yóu yán

(1)[common house centipede]:蜈蚣的一种,黄褐色比普通的蜈蚣小,触角和脚部很细很长,颚很大,栖息房屋内外阴湿处。如:蚰蜒路(喻弯弯曲曲的路)、蚰蜒壕(迂回曲折的壕沟)、蚰蜒堑(即蚰蜒壕)。

(2)[scutiger]:蚰蜒属的百足虫

节足动物,像蜈蚣而略小,体色黄褐,有细长的脚十五对,生活在阴湿地方,捕食小虫,有益农事。汉王逸《九思·哀岁》:“巷有兮蚰蜒,邑多兮螳螂。”《红楼梦》第三九回:“那焙茗去后,宝玉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急的热地里的蚰蜒似的。”

特征描述

蚰蜒体短而微扁,棕黄色。全身分十五节,每节有组长的足一对,最后一对足特长。足易脱。

多脚虫落。气门在背中央。触角长。毒颚很大。栖息房屋内外阴湿处,捕食小动物。我国常见的为花蚰蜒,或称大蚰蜒。

蚰蜒的形态结构与蜈蚣很相似,主要的区别是:蚰蜒的身体较短,步足特别细长。当蚰蜒的一部分足被捉住的时候,这部分步足就从身体上断落下来,使身体可以逃脱这是蚰蜒逃避敌害的一种适应。

蚰蜒体长约25毫米左右、爬行时每对足很协调,遇惊动即立刻逃脱,但是很容易脱落。头部后面有一个环节、有一对钩状颚足,颚足末端成爪状,爪的顶端有毒腺开口,能分泌毒液,触及人体皮肤后即可致局部疱疹,令人刺痛难受。我国各地常见的是花蚰蜒,它喜欢栖息,活动于室内外阴暗潮湿处,以捕食小虫为生。

蚰蜒俗称"钱串子",古时称“草鞋虫”,有的地方称“香油虫”、“草鞋底”。

生活习性

蚰蜒行动迅速,气管集中,几千个单眼聚集在一起构成伪复眼,甚至在庭院和住室中也往往出现。唇足类中的蜈蚣只有4对单眼,虽然视力很差,但行动却很迅速,不论爬行、捕食或是寻找栖息的处所,主要依靠1对触角。

体形细小的地蜈蚣有时能侵入人体而出现假寄生的现象。例如厚股蜈蚣能侵入小儿的生殖道内,从而引起剧烈的疼痛。蚰蜒白天在腐叶、朽木中体休息到了晚上才出来觅食,行动迅速,以昆虫及蜘蛛为主食。

蚰蜒,属于代谢较低、生长缓慢、繁殖能力差而寿命很长的物种。种类颇多,我国常见的大蚰蜒或称花蚰蜒,分布在南方各省。蚰蜒多在夏秋季节活动,爬行速度较快,常栖居房屋内外阴暗潮湿处,爬行于墙壁、蚊帐、家具、床下,以捕捉小昆虫为食。

分布范围

蚰蜒和蜈蚣常常出现在地表,因此温度对它们分布的影响更为显著:热带、亚热带很多,寒冷地方很少。中国华中、华南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都有唇足类分布。在华北及东北地区仅有耳孔蜈蚣小型的类群。还有若干唇足类栖息在岩溶地区的洞穴中。在海滨潮间带区虽然有潮汐的剧烈变化,也有若干唇足类生存。在我国的西藏自治区也有分布。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上中越夏和越冬;翌年1月下旬至2月上二旬,在土中开始孵化,能抵御低温,在“大寒”前后的堆雪下也能孵化,但若虫活动迟钝,在地下要停留数日,温度高,停留时间短,天气晴暖,出土个体明显增多。孵化期要延续1个多月。若虫出土后沿茎杆上爬至梢部、芽腋或初展新叶的叶腋刺吸危害。雄性若虫4月下旬化蛹,5月上旬垌化为雄成虫,羽化期较整齐,前后·星期左右.羽化后即觅偶交配,寿命2~3天。雌性若虫3次蜕皮后即变为雌成虫,自茎杆顶部继续下爬,经交配后潜入土中产卵.卵有白色蜡丝包裹成卵囊,每囊有卵100多粒。草履蚧若虫、成虫的虫口密度高时,往往群体迁移,爬满附近墙面和地面,令人厌恶。

与蜈蚣的区别

蚰蜒的形态结构与蜈蚣很相似,主要的区别是:蚰蜒的身体较短,步足特别细长。当蚰蜒的一部分足被捉住的时候,这部分步足就从身体上断落下来,使身体可以逃脱这是蚰蜒逃避敌害的一种适应。

蜈蚣颜色比较暗,腿短,爬行的时候弯弯曲曲的行进,速度不是很快。通常是在地面发现它多些,而蚰蜒多半发现它在墙上游走。蚰蜒也咬人,但不很厉害,蜈蚣比较厉害,尤其大蜈蚣咬上很痛,没有生命危险。

蚰蜒体长约25毫米左右、爬行时每对足很协调,遇惊动即立刻逃脱,但是很容易脱落。头部后面有一个环节、有一对钩状颚足,颚足末端成爪状,爪的顶端有毒腺开口,能分泌毒液,触及人体皮肤后即可致局部疱疹,令人刺痛难受。我国各地常见的是花蚰蜒,它喜欢栖息,活动于室内外阴暗潮湿处,以捕食小虫为生。

药用价值

蚰蜒猪肉汤

蚰蜒30条,瘦猪肉100g。将猪肉剁成肉末,蚰蜒清水洗净,二味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煮至肉烂熟。每日1剂,食肉喝汤。

方解:此方中的蚰蜒又称草鞋虫,性温味辛,破积解毒,治症瘕痞满,痈肿噎膈,口吐涎沫。猪肉润燥解毒,缓解蚰蜒毒性。据浙江中医学院的专家们临床观察,此方对食管癌口吐涎沫者疗效颇佳,可连服至泡沫消失为止。

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蚰蜒刺伤后数小时内使皮肤发生条索状红斑、水疱,初为半透明的水疱,以后变为浑浊的脓液或血液,周围有明显的红晕,疱壁常被抓破或擦破形成糜烂面,若有继发感染很类似坏疽性带状疱疹,有瘙痒和疼痛感。毒虫的毒液经测定pH6.3~7,为弱酸性或中性,致病因素并非强酸的刺激而是毒素所致。国内报告的病例尚未发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者。如无继发感染,一般3~5d即愈,留有色素沉着。

预防

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在阴暗潮湿处可喷洒杀虫药。

(1)园艺防治:在雄虫化蛹期、雌虫产卵期,清除附近墙面虫体。

(2)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红环瓢虫。

(3)药剂防治:孵化始期后40天左右,可喷施30号机油乳剂30~40倍液;或喷棉油皂液(油脂厂副产品)80倍液,一般洗衣皂也可,对植物更安全;或喷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作用快速,对人体安全;或喷5%吡虫啉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施用化学药剂,尽量少损伤天敌。

家庭防治

若在家中发现蚰蜓,应注重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室内外碎石、垃圾等,并保持室内干燥。遇见蚰蜒可及时拍打或喷洒灭害灵等卫生喷射剂。凡室内外蚰蜒较多,可设法在墙面涂刷杀虫涂料,加以防治,或在阴暗潮湿处喷洒敌百虫粉剂。

蚰蜒皮炎

疾病名称:蚰蜒皮炎

疾病概述:

蚰蜒俗称“蓑衣虫”、“草鞋虫”、“多足虫”,属多足纲,蚰蜒科。种类颇多,我国常见的大蚰蜒或称花蚰蜒,分布在南方各省。蚰蜒多在夏秋季节活动,爬行速度较快,常栖居房屋内外阴暗潮湿处,爬行于墙壁、蚊帐、家具、床下,以捕捉小昆虫为食。蚰蜒刺伤后数小时内使皮肤发生条索状红斑、水疱,初为半透明的水疱,以后变为浑浊的脓液或血液,周围有明显的红晕,疱壁常被抓破或擦破形成糜烂面,若有继发感染很类似坏疽性带状疱疹,有瘙痒和疼痛感。毒虫的毒液经测定pH6.3~7,为弱酸性或中性,致病因素并非强酸的刺激而是毒素所致。国内报告的病例尚未发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者。如无继发感染,一般3~5d即愈,留有色素沉着。

病因:

蚰蜒呈灰白色,成虫长约0.5~2cm,宽0.3~0.5cm,虫体呈节状,约10~15节,每节有细长足1对,最后一对较长,背部从头至尾有1条线状黑斑,腹部灰白色,头尾各1对触须,两侧有1对黑色眼点,毒颚较大,末端有毒爪,与体内的毒腺相通。

治疗:

给予消炎止痒的外用药涂搽,咬伤处可用3%硼酸溶液清洗,外涂消炎的药膏或药水,如含有1%酚或1%薄荷炉甘石洗剂。亦可用南通季德胜蛇药片或上海蛇药,用水调成稀糊状外涂,数日即愈。若有继发感染,给予抗炎治疗,症状明显者可使用抗组胺药。

并发症:

蚰蜒刺伤后数小时内使皮肤发生条索状红斑、水疱,初为半透明的水疱,以后变为浑浊的脓液或血液,周围有明显的红晕,疱壁常被抓破或擦破形成糜烂面,若有继发感染很类似坏疽性带状疱疹,有瘙痒和疼痛感。毒虫的毒液经测定pH6.3~7,为弱酸性或中性,致病因素并非强酸的刺激而是毒素所致。国内报告的病例尚未发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者。如无继发感染,一般3~5d即愈,留有色素沉着。

预防:

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在阴暗潮湿处可喷洒杀虫药。

补遗

蚰蜒,中医学别名"玉精",炮制后名"玉精炭"。蚰蜒黄病名。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蚰蜒黄者,喉中似噎,喘息不调,四肢疼闷,言语不正,水米难下,若颊内有青脉出口角,手足乱动,冷者难治。”《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身体凉冷,舌上黑脉,及两颊有青脉起,目黄时时变异,脑如针刺,头旋欲倒者,是蚰蜒黄。”治用半夏散等方。

肘后疗蚰蜒入耳方。

熬胡麻捣,以葛囊盛枕之,虫闻香则自出。

又方:以水银大豆许泻耳中,歆卧空耳,向下击铜器,叩齿十下,即出蚰蜒,呼为土蛄,似蜈蚣黄色细长是也。

备急疗蚰蜒入耳神效方。

以牛酪满耳灌之,即出,当半消,若入腹,空腹食好酪一二升,即化为黄水,不尽更服,神效。(肘后同)。

参考资料

1.如何清理多脚虫(即蚰蜒)?·paihangbang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