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洲(历史名胜)

2023-08-22 35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鹦鹉洲

历史名胜

现在汉阳拦江堤外的鹦鹉洲,系清乾隆年间(1736-1795)新淤的一洲,曾名“补课洲”,嘉庆间(1796一182O)将补课洲改名鹦鹉洲,并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修了祢衡墓。墓为石建,方形,额题“汉处士祢衡墓”,甚为古朴别致。

中文名 鹦鹉洲
外文名 Parrot Island
地理位置 汉阳拦江堤外
开放时间 全天

简介

原在武汉市武昌城外江中。相传由东汉末年弥衡在黄祖的长子黄射大会宾客时,即席挥笔写就一篇“锵锵戛金玉,句句欲飞鸣”的《鹦鹉赋》而得名。后弥衡被黄祖杀害,亦葬于洲上。

历代不少名人,“藏船鹦鹉之洲”纵观大江景色,留下了很多诗篇,唐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李白“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孟浩然“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看江中鹦鹉洲”,更是传颂一时的佳句。但此洲在明末逐渐沉没。清乾隆年间,新淤鹦鹉洲,已和汉阳连成一片。

在武汉的规划中,在经过专家的多方论证后,这里将兴建一座鹦鹉洲大桥,直接沟通雄楚大道和鹦鹉大道,成为与长江大桥并行的一道桥梁。2009年内,武汉市将完成鹦鹉洲长江大桥的前期工作。据了解,鹦鹉洲长江大桥,武昌连接鲇鱼套附近,汉阳连接马鹦路,将主要分担长江大桥的交通流量。

鹦鹉洲长江大桥建成后,武昌的雄楚大道将真正成为和珞喻路一样的繁华街道。

名字来由

相传三国年间,名士祢衡由刘表荐引给江夏太守黄祖。祢衡和黄祖的儿子黄射非常要好,常常在一起玩耍作乐,饮酒赋诗。那时候,长江中有一座江心洲,洲上一片荒芜,杂草丛生,野兔出没。有一天,黄射邀请祢衡到江心洲上去打猎饮洒。江夏太守的儿子请客,又选在长江当中的沙洲上,去的人不少,有的人还带着歌伎、美女打算痛痛快快玩个够。

那天,一位名叫碧姬的歌女斟了满满一盅酒棒到祢衡面前说:“久闻先生清高的美名,只恨没有缘份见到你,今天有幸,希望先生满饮此杯,别嫌我卑贱低微。”祢衡没想到在酒场上遇到知己,很受感动,按过洒杯一饮而尽。

正在笑闹的时候,有人将一只羽毛碧绿的红嘴鹦鹉献给黄射,黄射高兴地又将鹦鹉奉给祢衡说:“这只鹦鹉转送给你,但是你要写一首咏鹦鹉的文章,让今天参加宴会的人欣赏欣赏。”碧姬一听,马上挽起袖子磨墨。祢衡是个有名的才子,才华过人,只因生在乱世,才智不得舒展,所以一直心存怨恨。

今天他见了鹦鹉,不禁触动心事,便借物抒怀,一挥而就写了一篇《鹦鹉斌》。那赋的意思是说:鹦鹉是一只神鸟,可是没有人认识它,只把它当作笼中的玩物。祢衡写完赋后,又把鹦鹉转赠给了碧姬,以表达同病相怜的情意。后来,这篇《鹦鹉赋》被黄祖看见了,他怕祢衡以后得志对自己不利,就借故把他杀害了。黄射把他埋葬在江心洲上。

碧姬穿一身重孝,带着祢衡转赠给她的鹦鹉来到洲上,哭倒在祢衡墓前,表示愿意随他的灵魂一起飞去。她哭够了,就一头撞死在墓碑前。那只鹦鹉彻夜哀鸣,第二天,人们发现鹦鹉也死在墓前了。江夏城里的人们集资为碧姬修了一座坟墓,把鹦鹉也一同葬在洲上,从此,人们就叫江心洲为鹦鹉洲。后来,到了明成化年间,鹦鹉洲沉入江底。

可是三百年后,汉阳南门外江边又升出一个新沙洲,人们在沙洲上发现了碧姬的尸体,那只鹦鹉已经变成了一块绿色的翡翠石。这只翡翠鹦鹉被地方官拿去献给了乾隆皇帝,乾隆便将汉阳南门外的新沙洲,重新命名为鹦鹉洲。

历史佳话

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惟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故其嬉游高峻,栖峙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绀趾丹嘴,紫衣翠衿,采采丽容,咬咬好音。虽同族于羽光,因殊智而异心……

这是东汉名士祢衡所写用以自况的《鹦鹉赋》中的一段,长江中的鹦鹉洲因此赋而得名。

武汉鹦鹉洲

祢衡(173-198),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乐陵西南)人。少有才辩,为人“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嫉恶如仇”,恃才傲物,屡侮权贵。先是曹操召其为鼓史,令其改服鼓吏之装,借以辱之,他却在曹操及众宾客面前裸身更衣,后又在营门外,击鼓骂曹,为曹操不容,遣送与刘表,刘表亦被其侮慢,乃转送给部下江夏太守黄祖。祢衡又讽刺黄祖是“庙中之神,虽受祭祀,恨无灵验”,终被性情暴躁的黄祖杀害,终年仅26岁,葬于江中芳洲之上。

后人为纪念这位刚正不阿的名士,便借《鹦鹉赋》将他埋骨之处称为鹦鹉洲,并在洲上建正平祠,供人凭吊。古往今来,不少墨客骚人来游鹦鹉洲,凭吊祢衡墓,留下无数诗篇,使鹦鹉洲芳名远播,祢正平精神长存。请看清代诗人沈德潜《鹦鹉洲吊祢处士》诗云:

蚁视曹公气不摧,兰焚玉碎剧堪哀。

故人慷慨推奇士,乱世纵横露俊才。

洲沁何妨激涛浪,文章那肯辱蒿莱。

只今后代经过者,烟水茫茫酹一杯。

被崔颢描写为“芳草萋萋”的鹦鹉洲究在何处,即是在大江武昌一侧还是在汉阳一侧,可说是历史上的一段公案。由于“洲聚于沙,而沙转于水”,鹦鹉洲几经变迁,有了古、今之分。有人认为,古鹦鹉洲在武昌一侧,今鹦鹉洲在汉阳一侧,因此有武昌鹦鹉洲与汉阳鹦鹉洲之说。而有的人认为,今鹦鹉洲固然在汉阳,而古鹦鹉洲也靠近汉阳岸边。将两说的根据加以比较以后,我们倾向于前一种说法。读明人杨基的《眉庵集》有《望武昌》二首:

鹦鹉洲上有祢衡墓,墓碑在上个世纪60年代还在

吹面风来杜若香,离离烟柳拂鸥长。

人家鹦鹉洲边住,一向开门对汉阳。

春风吹雨湿衣裾,绿水红妆画不如。

却是汉阳川上女,过江来买武昌鱼。

题为《望武昌》,“开门对汉阳”,可知诗人观察事物的立足点是在鹦鹉洲上。“过江来买武昌鱼”的汉阳女,显然来到了鹦鹉洲上或洲边。鹦鹉洲的位置不是一目了然了吗?又黄福《后乐堂稿》《过武昌》亦有句云:“城头黄鹤楼,城外鹦鹉洲”。这信手拈来的例证足以作为对前一种说法的补充。

靠近武昌的古鹦鹉洲约在明末清初被冲毁消失。汉阳江边在宋元时代亦有沙洲涌出,但有确定的名称:刘公洲。宋汉阳知军刘谊曾在洲上耕种收获,故名。此洲明嘉靖以来渐没。到了清雍正乾隆年间,武昌的白沙洲为水所没,而汉阳又有新洲淤出,白沙洲民吴某等竟禀官争夺这块地方,请求以新淤洲地断给他们以补白沙洲课税,并命名补课洲。

汉阳县民以鹦鹉洲久为汉阳古迹,今既淤出,近在南纪门外,不应远隶武昌,遂争讼于官府。经汉阳县令裘行恕3次具禀力争,新洲仍归隶汉阳,并恢复鹦鹉洲名,以存古迹。汉阳鹦鹉洲就是这样来的。汉阳县民所谓“鹦鹉洲久为汉阳古迹”,乃争讼时一种强词,其理由盖由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句而来,我们断不可以争讼之词作为古鹦鹉洲亦在汉阳岸边的根据。

今鹦鹉洲从清同治年间起,已渐渐与汉阳江岸连成一片了。旧中国,它是长江流域最大的竹木市场,居民多为做木材生意的湖南人。如今,它不但是长江上最大的竹木转运站,而且是武汉市的新兴工业区和对外贸易港口。

历史典故

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看见的那个芳草萋萋的鹦鹉洲,李白看见的那个“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的鹦鹉洲,还有孟浩然“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看江中鹦鹉洲”的那个鹦鹉洲,已在明朝末年随着一个王朝倾覆而沉没。中国文化中有太多的宿命意识,又总以天人感应的方式显现出来。一个王朝的倾覆和一个江心之洲的沉没其实没有丝毫联系,然而在发生的那一刻,以及往后,却让人倍感奇异、蹊跷。

如今的鹦鹉洲,在汉阳拦江堤外,大约是清乾隆年间的流沙慢慢又淤积起来的一个江心洲,这是大自然对残缺世界进行的一次修补。有一段时间,它就叫补得洲,又有人说叫补课洲,莫名其妙。这洲一直荒芜着,只有芦苇和水草疯长。

到了嘉庆年间,忽然有人想起了一个死去了一千多年的人——祢衡,便将这样一个与原先那个鹦鹉洲毫无瓜葛、阴阳两隔的荒凉沙洲,又命名为鹦鹉洲。还在洲上重修了祢衡墓,同时修复的还有历史,以天衣无缝的假相掩盖了真实。祢衡墓自然也是假的了。一

个毕生求真最终又因性情过于率真、认真而死于王权斧钺之下的冤魂,到头来连自己的葬身之处也是假的了。这一切对于远隔千百年的天才祢衡,也许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吧?又是清明时节,但不见清明雨纷纷,竟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神话故事

关于这则美丽的神话故事,历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这位仙人是黄子安,第二种说法认为是费袆,第三种说法没有仙人的名字,一一介绍如下:

鹦鹉洲风景之一

一、以为是仙人黄子安:依《南齐书州郡志》记载:「古代传说,有仙人子安尝乘黄鹤过此,故名。」指出黄鹤楼命名的由来,是因为曾有一位名子安的仙人,乘黄鹤经过此地,所以命名为黄鹤楼。

二、以为是仙人费袆:依《图经》的记载说:「昔费袆登仙,尝驾黄鹤还憩于此,遂以名楼。」认为黄鹤楼命名的由来,是指费袆尸解为仙后,曾驾着黄鹤回来,并在这栋楼休息,所名为黄鹤楼。

《太平寰宇记》则说:「蜀费文袆登仙,尝驾黄鹤憩此。」此指出费袆是蜀人,而与前面的费袆多了一个「文」字,《三国志蜀传》中有一位名叫费袆的人,字文伟,尸解为仙的费袆、费文袆,是不是就是这位蜀人费文伟,因不见其它记载,不得而知,但是因为都是神话传说,年代久远,记载会有一些出入。

三、只说是一位仙人:这个传说的记载比较详细,出自《报应录》。

原文是:「辛氏昔沽酒为业,一先生来,魁伟褴褛,从容谓辛氏曰:许饮酒否?辛氏不敢辞,饮以巨杯。如此半岁,辛氏少无倦色,一日先生谓辛曰,多负酒债,无可酬汝,遂取小篮橘皮,画鹤于壁,乃为黄色,而坐者拍手吹之,黄鹤蹁跹而舞,合律应节,故众人费钱观之。十年许,而辛氏累巨万,后先生飘然至,辛氏谢曰,愿为先生供给如意,先生笑曰:吾岂为此,忽取笛吹数弄,须臾白云自空下,画鹤飞来,先生前遂跨鹤乘云而去,于此辛氏建楼,名曰黄鹤。」

这则神话的大意是说,以前有一位辛先生,平日以卖酒为业。有一天,这里来了一位身才魁伟,但衣着褴褛,看起来很贫穷的客人,神色从容的问辛先生,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先生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经过半年,辛先生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

有一天客人告诉辛先生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黄色的鹤在墙上,接着以手打节拍,一边唱着歌,墙上的黄鹤也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其它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如此经过了十年,辛先生也因而累积了很多财富。

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先生上前致谢说,我愿意照您的意思供养您,客人笑着回答说:我那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一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白云飞上天去了,辛先生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在此盖了一栋楼,取名黄鹤楼。

神话启示

鹦鹉洲

这三则神话,除了说明黄鹤楼命名的由来之外,还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酒店的主人辛先生因为不嫌贫爱富,不以貌取人,而得到仙人帮助,成为巨富。

这首诗的作者崔颢,便是借着这些美丽的神话与传说,写出他在暮霭苍茫中,登上黄鹤楼,遥望乡关,只见水天浩荡,渺茫无际,更加添了怅惆迷离的感伤,想着曾经驾鹤来此休息的仙人,永远不再回来,就算作者想放下人世的种种忧愁,随着仙人归去,也不可能了。

面对一江氤氲烟岚,抬头仰望亘古常存的白云,感叹人生短暂无常,而乡愁不可解,返乡的日子遥不可知,仙境又不可求,想这一生无所依归,百感齐涌,心中的愁绪,便像江上的烟波,浓得化不开。

崔颢写下这首诗后,唐代诗人竞相传唱及仿真,想与崔颢一较长短,有诗仙之称的大诗人李白,有一次来到黄鹤上,也写下一首《鹦鹉洲》诗想与崔颢比赛,传说李白觉得自己写得不如崔颢好,便在黄鹤楼上题下一首打油诗:「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离开黄鹤楼,回去后愈想愈不甘心,又写下一首《登金陵凤凰台》诗,这个有趣的传说。

景点介绍

五府十八帮码头

鹦鹉洲文化区

从鹦鹉洲头起,上安化帮,上宝帮,上长衡帮,常德帮,敷圻帮,白水帮,祁阳帮,辰帮,沅帮,下长衡帮,二都帮,同利帮,下安化帮,曹家帮,清埠帮,下宝帮,歧埠帮,洪埠帮。

旧鹦鹉洲的街道

上安化帮和上宝帮—两湖会馆,叫“崇善街”;两湖会馆—辰帮(陈正泰木行地),叫“两湖正街”;辰帮—曹家帮,叫“上瓜堤”;曹家帮—下宝帮,叫“下瓜堤”;下宝帮—腰路堤,叫“杨泗街”;腰路堤—洲尾,叫“潜龙街”。

正平祠(原汉阳县第四小学)

正平祠里面有“祢衡墓”、“财神庙”,祠内天井面江的墙壁上砌有一块碑,上刻崔颢的诗“芳草萋萋鹦鹉洲”。祢衡墓四方形,八尺见方,用一人高、整块的花岗岩砌成,上刻“汉处士祢衡墓”;坟堆上装饰圆葫芦形的石顶;并长着一棵巨伞撑开般的树。1954年洪水冲毁正平祠。1966年文革扫四旧拆毁祢衡墓。

陶铸在鹦鹉洲的足迹

陶铸,湖南省祁阳县人。1921年3月,刚满13岁的陶铸跟随姨外婆到武昌白沙洲和安徽芜湖,连续三年,在同族陶瑞卿经营的“瑞森祥木记”上当学徒,学记数码,做些招待客商的杂役。瑞卿号的账房先生见其好学,便利用晚间教他古文、书法。他等于是又半工半读了三年。

1925年,“瑞森祥木记”亏本倒闭,陶铸跟随陶瑞卿回到武昌白沙洲。经陶瑞卿介绍,去汉阳鹦鹉洲,在竹木厘金局当录事,负责开大票,每月工资只够糊口。在厘金局干了几个月,在同乡友人的资助下,于1925年秋,经上海转赴广州。1926年黄埔军校第五期招生,便被保送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入伍生。

历史变迁

1925年由陈焕楚等三人测绘的《鹦鹉洲湖南竹木帮全图》,标出“五府十八帮”及各帮会馆地图,反映了民国初年鹦鹉洲行帮林立的状况。

大武汉的土地越来越值钱。继武汉盛唐集团以7.32亿元“天价”竞得龙王庙117亩地块之后,汉阳鹦鹉洲858亩土地又被世茂集团以31.5亿元拿下,成交价格曾经创下国内单宗土地交易最高记录。

鹦鹉洲是块什么地方?与琴台、归元寺现在的名气相比,鹦鹉洲可能远远不及。可在古时,它可是大大的有名,也曾轰轰烈烈演绎过无数名人、诗词、商贸、会馆、吊脚楼、码头的传奇故事———“陈正泰木行”位于“瓜堤上街,属湖北帮会,黄陂人,当年为两湖会馆绅士名流。其百年老店分两重天井、两重大厅和厢房,外为青砖白壁墙,室内雕梁画栋。现落满沧桑,淹没在萋萋荒草中。

沉沉浮浮地理变迁

崔颢的千古咏叹“芳草萋萋鹦鹉洲”,原在武汉市武昌城外江中,是三国时名士祢衡的墓葬地。以文化沉淀划分,鹦鹉洲成为中国著名的五大河洲之首。(中国著名的五大河洲———鹦鹉洲,白鹭洲,桔子洲,琵琶洲,系龙洲。)

明成化年间,鹦鹉洲沉入江底。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出版的《湖广通志》中“江汉合流图”将并不存在的汉阳鹦鹉洲标出来。唐朝崔颢所咏叹的“芳草萋萋鹦鹉洲”,因前一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所以人们误认为它在汉阳,其实古鹦鹉洲靠近武昌,明末清初的《江汉揽胜图》显示,鹦鹉洲还在江中。

1385年前后,靠近武昌的鹦鹉洲,经常水滞沙聚,港口日淤,商舟遂转至汉阳。1642年,明将左良玉以巨船装铁石没入汉阳沌口,致使江流发生变化,沌口与鹦鹉洲之间淤起一个沙洲。原居大江中的鹦鹉洲渐为水流冲刷,于崇祯末年完全沉于江中。

鹦鹉洲的老建筑

三百年后的清乾隆年间(1736-1795),汉阳南纪门外江边又淤出一个新沙洲,就是现在汉阳拦江堤外的鹦鹉洲,曾名“补课洲”。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江汉朝宗图》中,新鹦鹉洲与汉阳城南纪门仅一河之遥。同治年间起,鹦鹉洲渐与汉阳江岸连成一片。

历史文化流芳百世

鹦鹉洲历尽沧桑,然而祢衡的浩然正气长存于天地,倾倒历代文人名士。不少迁客骚人“藏船鹦鹉之洲”赋诗凭吊,对江慷慨悲歌,在感慨古人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命运鸣不平。从而形成慷慨士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使流走的气势得以顿蓄。

登黄鹤楼必望鹦鹉洲,陶然在水一方,是种可望不可及的朦胧美;而泊船洲渚,孤月高照,是贴近历史,触摸其伤痛的寂寞美。继崔颢之后,李白对鹦鹉洲多次吟唱。其一生坎坷,虽有超人才华而不容于世,经历与祢衡相似。

他流放夜郎途中遇赦,登岸触景生情,一时人生凄凉万事不堪回首,挥毫一抒胸襟写下《鹦鹉洲》,“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意犹未尽,又两次登洲赋诗———《望鹦鹉洲怀祢衡》,“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和《赠江夏韦太守》“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孟浩然“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看江中鹦鹉洲……”更是流传一时的佳句。

然而,最为仁人志士称道的是祢衡不畏权贵的文人血性。康有为在《出都留别诸公》中慷慨悲歌,“岂有汉庭思贾谊,拼教江夏杀祢衡。陆沉预为中原叹,他日应思鲁二生。”其情千回百转,感人至深。

清末民国兴起的码头江湖文化

清末鹦鹉洲在国内颇负盛名。两湖总督张之洞搞洋务运动,“九省通衢”广开商埠,码头物流汪洋,鹦鹉洲据此成为长江流域乃至中原地区最大的竹木集散地。斗转星移,大江潮起潮落,遂成沧桑变故,鹦鹉洲满载丰厚的文化财富,其繁荣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北京图书馆收藏的1923年《武汉三镇街市图》上,鹦鹉洲还与江岸有“夹河及拦江堤相隔”。

五府十八帮码头

1925年由陈焕楚等三人测绘的《鹦鹉洲湖南竹木帮全图》,标出“五府十八帮”及各帮会馆地图,反映了民国初年鹦鹉洲行帮林立的状况。史料记载当时各帮会购地建会馆二十余座,居民二十余万;并成立有“竹木厘金局”,派驻官员收税。

据传1850年,湖南“湘资沅澧”的放佬纷纷出洞庭,怀揣祖宗灵牌到鹦鹉洲落籍;同时招徕江西、贵州工和木商。为争夺码头,以两湖为主的放佬扎帮结派,形成“五府十八帮”;沿江三教九流,南北武林、诉讼高手荟萃长洲。在这里有“好汉打不过码头”、“要想官司赢,除非打死人”之说。

作为东西南北、两江交汇地,码头的繁荣刺激了生意场文化、茶馆文化、江湖艺人文化、庙会文化、楚巫术文化。这些文化的兴起,以及与古楚地浓郁的民俗文化结合,从而在两千年翰墨流芳的基础上,诞生出国内独有的一道风景———码头江湖文化。

十里长洲民风古朴,街道由光润的花岗岩石板铺就,两侧酒旗招摇、茶馆林立。这里开商铺大有讲究,作为中介的木行,大门朝街面开;而资本雄厚的木庄相反,厨房抵街,大门朝江见自家木。各商行门前摆着一缸善茶,免费供路人饮用;青黄不接时,各会馆为老弱病残广施善粥、善米。

夕阳中的鹦鹉洲

洲上各县人划界而居,在自己帮会内安居乐业。从洲头至洲尾移步换景,湘西的吊脚楼、宝庆的杉树皮屋顶、洞庭湖平原的木屋、汉川刁汊湖的窝鸡棚等地方特色建筑沿街撒落。码头木一直泊到江心,岸边号子声此起彼伏,远播云水间。不时江面鼓声隐约,放佬挟长江风浪,驾着大从天际驶来;江滩立即回应,接鞭炮如电光石火;木顺利到达,老板在码头杀猪办流水席,祭谢水神杨泗菩萨,宴请各路宾客。

每年六月六“杨泗会”,鹦鹉洲的帮会祭水神“杨泗菩萨”,大办宴席供一帮老少团聚。七月七“盂兰会”,各帮会馆搭台办庙会,请江城名角戏班说善书。同时各帮会为抢庙会风头互不相让,有时还发生磨擦。

会馆建筑是鹦鹉洲的瑰宝,其外观飞檐斗拱、争奇斗艳,风火墙用糯米石灰浆砌成;大厅用料粗犷,柏木梁柱上雕着“八仙过海”、“童子拜观音”、“蓬莱琼阁”之类的浮图;神坛红烛高照、香烟缭绕,气势恢宏肃穆。牌楼上塑着鎏金大匾和彩色门神,两旁浮雕“异乡聚首,客地谈天”之类的对联,浓浓乡情扑面而来。会馆作为帮会的议事厅,里面藏龙卧虎,散发着浓郁的江湖气息;同时它也是同乡会,为遇到困难的家乡客免费半月食宿,并提供回家路费。

旅游指南

景点美食

老通城豆皮

面窝:面窝和热干面一样,也是武汉人爱吃的早点之一,制作简单,遍及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多为摊点经营,或由饮食店兼管,没有代表性店铺。面窝是武汉特有的,创始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9年)。当时汉口的汉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看到卖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

经过反复琢磨,他请铁匠打制干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作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称之为面窝,流传一百多年,成为一种价廉物美的特色早点。

交通提示

武汉市区内乘坐公交车或者巴士车到汉阳拦江堤外的鹦鹉洲。

景点特产

豆皮系在武汉郊县产的豆丝皮上摊上鸡蛋,再加糯米和配料制成。味鲜爽口,外脆内软,油重而不腻,以此誉为“豆皮大王”的老通城最闻名。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其支店品尝过,并称赞豆皮的湖北风味。老通城豆皮制作精细,严把浆、皮、馅、制等关,其创新品种有蟹黄豆皮、虾仁豆皮、全料豆皮等。

参考资料

1.黄鹤楼·古诗文网

2.鹦鹉赋·古诗文网

3.祢衡·中华古诗词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