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气弹(装填着毒剂和毒气的弹药)

2023-08-24 40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毒气弹

装填着毒剂和毒气的弹药

毒气弹是装填着毒剂和毒气的弹药,是一种近现代战争中,战场上才出现的一种大规模杀伤性生化武器,起源于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毒气弹分为呕吐性毒剂、窒息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和神经性毒剂四种,在敦化遗留的毒气弹只要是糜烂性毒剂,其化学成份为芥子气和路易氏气两种。日军进行毒气战的次数是1937年9次,1938年105次,1939年455次,1940年259次,1941年231次,1942年76次,1943年137次,1944年38次,1945年2次,总计1312次(1945年的数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在二战时一共生产了400万枚毒气弹,有370万枚运到了中国,二战期间使用和消耗了60万枚左右,战争结束运回日本大约100万枚,还有200万枚留在了中国。

中文名 毒气弹
外文名 gas bomb
分类 催泪性,靡烂性等
解释 装填着毒剂和毒气的弹药
属性 大规模杀伤性生化武器
运用 战争
起源 英布战争中,英军使用列底炮弹。

定义

1.催嚏性毒气弹,2.催泪性毒气弹,3.靡烂性毒气弹,4.窒息性毒气弹,5.神经性毒剂,6.全身中毒性毒剂,7.失能性毒剂同,8.窒息性毒剂,

信息介绍

据报道,美军为了对付藏在山洞中的拉登,可能会用毒气弹。毒气炸弹是装填有毒剂和毒剂成分的化学弹药。目前,美军拥有的毒气弹主要使用以下几种毒剂:

神经性毒剂是破坏人体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一种毒剂,其成分又可以分为沙林、梭曼、VX等。

沙林中毒症状是瞳孔缩小、视力模糊、呼吸困难、呕吐、剧烈抽筋、全身肉跳;梭曼中毒症状与沙林相同,但毒性更大;VX的毒性是沙林的3倍。糜烂性毒剂是破坏人类和动物细胞,致使皮肤溃烂的毒剂,其毒性仅次于神经性毒剂,它的主要成分有芥子气和路易氏气。芥子气中毒后有2~6小时潜伏期,然后呼吸道和皮肤发痒、红肿、起水泡,最后破裂、溃烂,导致全身中毒死亡。路易氏气对人体的侵害与芥子气相同,只是它无潜伏期,病情恶化快。

全身中毒性毒剂是破坏人体细胞功能的氰类毒剂,它分氢氰酸和氯化氰两种。中毒症状是全身脱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呼吸困难、头痛、恶心呕吐、全身痉挛、大小便失禁,严重者可在15秒内死亡。

失能性毒剂成分是BZ。它可使人思维障碍、躯体功能失调、瞳孔放大、视力模糊、记忆力衰退、反应迟钝、神志昏迷、行走不便,但不会致人死亡。

窒息性毒剂分光气(二氯化碳酰)和双光两种。它主要伤害人体的肺部,造成肺水肿和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化学刺激剂主要成分有本氯乙酮、亚当氏气、CS和CR等,对人体的破坏作用是刺激眼睛、上呼吸道以及皮肤。

应用方向

1.投掷毒气弹(小型手雷或者其他小型武器,靠人力投掷)2.发射毒气筒(大、中型毒气弹,靠掷弹筒发射)3.炮兵用毒气弹(更大型的毒气弹,靠野战炮发射)4.精确制导导弹(现代战争手段,依靠导弹携带生化弹头精确打击目标)

历史

历史上大规模使用毒气武器,是在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首先使用榴弹炮发射毒气炮弹,当时使用的是催泪瓦斯乙基溴,后来因为材料稀少改为了氯丙酮。

1915年1月31日,德国在凡尔登战役中首次大量使用了催泪毒气弹(数千枚毒气弹被发射到法军阵地),但由于当地的天气,并未产生预期影响。

1915年光气与氯气的混合化学武器在实战中被英军使用。

1917年芥子气被引入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冲突中

二战中,违反海牙国际公约,大规模使用生化武器的只有日本,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先后在中国14个省市,77个县区,使用化学武器1731次,另外在中国国民政府军政部防毒处的记录中记载日军使用毒气伤害了36968人(其中2086人死亡)日军毒气战在中国军队(国民政府军)中造成的死亡率平均每年为8.5%最高年份达到28.6%(1937)。日军进行毒气战的次数是1937年9次,1938年105次,1939年455次,1940年259次,1941年231次,1942年76次,1943年137次,1944年38次,1945年2次,总计1312次(1945年的数据不完全统计)。1945年5月8日在豆腐屯(音译)战斗中日军进行了在中国的最后一次的毒气战。当然上述这些资料并没有反映出日军在中国共产党控制区进行毒气战的实情。

现代战争中,没有大规模使用生化武器的范例,只在小规模地区冲突和镇暴中有催泪弹等武器使用的事件。

​基本信息

敦化市位于吉林省的东部,隶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辖区内,是渤海王国敖东古城的所在地,国家著名的中成药生产基地敖东药业集团就坐落在这里。鹤大(鹤岗到大连)和图乌(图们到乌兰浩特)公路在这里交汇,是去长白山和镜泊湖旅游的必经之路。但最近几年,敦化在各种媒体上频频曝光却是另有原因,那就是毒气弹。在敦化境内埋藏了近50多年的百万枚日本人留下的毒气弹,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日本在二战时一共生产了400万枚毒气弹,有370万枚运到了中国,二战期间使用和消耗了60万枚左右,战争结束运回日本大约100万枚,还有200万枚留在了中国。因为当时毒气弹运到中国的路线是经日本海——朝鲜半岛——中国延边,再到其它地区。所以,延边遗留的毒气弹数量最多。

毒气弹分为呕吐性毒剂、窒息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和神经性毒剂四种,在敦化遗留的毒气弹只要是糜烂性毒剂,其化学成份为芥子气和路易氏气两种。这些毒气化学性能稳定,不易分解,可长期保持毒效。毒气油状液体一旦同人体接触,就会发生溃疡性糜烂,难以愈合,直至死亡。人如果吸入蒸发的芥子气,就会引起肺水肿,甚至导致人窒息而死。这些毒剂能降低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危害性非常大,目前医学界还没有找到有效解除其毒害的药物。所以,人一旦沾染毒剂,便要终身承受痛苦。从二战以来,敦化多次发生居民毒气弹中毒事件,有的后果非常惨重。去年夏天,敦化市林业局莲花泡林场的两个儿童在河边玩耍时发现了一枚毒气弹,在分解毒气弹的过程中造成毒气中毒,被送到市医院救治。恰巧,我的弟弟也在那里做手术,同那两个儿童的病房挨着,可以经常看到那两个手脚缠满绷带的孩子,每次换药那叫声都撕心裂肺,让人心痛。在同情两个孩子不幸遭遇的同时,更增添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恶。

基本简介

神经性毒剂是破坏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毒剂。因含磷元素,故又称含磷毒剂。主要有沙林(甲氟磷酸异丙脂)、VX(甲基硫赶膦酸乙酯)、梭曼、塔崩等。沙林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较易挥发的液体,有微弱的苹果香味;VX纯品是无色、无味的油状液体,工业品呈棕黄色,有臭味。使用时,沙林呈气、雾状,使空气染毒;VX呈雾状、液滴状,使地面、物体、水源长时间染毒。

这类毒剂毒性大,作用快,渗透力强。

神经性毒剂可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等进入人体,并迅速与胆碱酶结合使其丧失活性,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出现瞳孔缩小、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肌肉震颤等症状,重者可迅速致死。

毒剂名称:维埃克斯(VX)

化学名:S-(2-二异丙基氨乙基)-甲基硫代膦酸乙酯

常温状态:无色油状液体

气味:无或有硫醇味

溶解度: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水解作用:很难,加碱煮沸加快水解

战争使用状态:液滴态或气溶胶态

最新消息

哈尔滨呼兰区一工厂内疑似发现毒气弹。据悉日本有关人员已经来哈处置,附近居民已被疏散,现场正在挖掘。现场已被戒严。

相关报道

据日本NHK电视台11月21日报道,为销毁在华遗留化学武器,日本政府在中国吉林省哈尔巴岭建造的专门设施预计近日将启用。11月30日,日本政府将会在此举办启动仪式。

根据《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日本政府2000年开始在中国各地对旧日军在中国留下的毒气武器等进行回收、处理。期间在中国吉林省哈尔巴岭检测到30万至40万毒气弹被填埋地下。日本政府决定加速对其进行废弃处理,并在此开始建造处理设施。

参考资料

1.揭秘战争中毒气弹的历史·中国历史网

2.日将启动销毁在华遗留化武 日学者称迈出重要一步·环球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