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马家军(民国时期宁夏军队)

2023-08-30 37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宁夏马家军

民国时期宁夏军队

马家军,民国时期实际控制中国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地方军阀名称;其主要人物包括马步芳、马鸿逵和马鸿宾,合称为“西北三马”;马家军分为青海马家军和宁夏马家军;在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时期,他们承认中央政府,保持治理权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击败了进入西北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抗日战争期间,参加抗日,给予日寇沉重打击;1949年,他们在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争斗中失败,马鸿宾投诚,马步芳、马鸿逵逃往台湾,后死于异国他乡;马家军的主要人物多为回族、撒拉族,信奉伊斯兰教,但马家军后期有相当部分是汉民。

在兰州战役前的青马统治着2000年中国行省版图的青海和部分甘肃。银川解放前的宁马统治着2000年中国行省版图的宁夏,以及甘肃、内蒙古的一部分)。

渊源简述

回民起义期间

宁夏马家军

宁夏马家军源于清末爆发的河湟回民起义。1863年(同治三年),受陕西、宁夏回民起义影响,甘肃河州莫尼沟大阿訇马占鳌起兵反清,青马先人马海宴此时投身军中,为马占鳌得力战将。1872年,马占鳌等太子寺一战“黑虎掏心”大败湘军,之后力排众议,在马海宴、马千龄的支持下,挟胜而求抚,率众归降朝廷。随后起义军被朝廷收编,重要头目封以官爵。此事件奠定了河州诸马崛起的基础。

效力清朝期间

陕甘回变后,马福禄跟随董福祥拱卫京师,先驻扎山海关,后调蓟州。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马福禄在京师与敌血战,有人称马福禄战死于正阳门,但清史稿中称他死于进攻东交民巷的战斗中。慈禧太后西逃途中,为表彰马福禄之忠勇,命马福禄之弟马福祥继之统领部下并护卫西去陕西。1902年,马福祥所部驻扎宁夏,谓之宁马巡防军,这就是宁马军之来源。

辛亥革命后,马福祥遣散了满营官兵,并在甘肃编练甘肃新军。此时他手下武装分为两支,其一为宁马军之汉营,时名说昭武军。该部与马福祥之子马鸿逵自行编练之民团合并后,袁世凯给其一番号为混成第五旅,这个、混成旅实际只有5个营大约4000人,马鸿逵为旅长;另一个是甘肃新军,初始马福祥为甘肃新军司令,1920年马福禄之子马鸿宾继之。

民国期间

1924年,冯玉祥调任马福祥为西北边防会办,实际上是剥夺了马福祥在绥远的权利。马福祥无奈请示冯玉祥允许马鸿宾在宁夏扩军,在冯玉祥同意下,马鸿宾又在宁夏招募了3个团共7个营的补充团。1926年,冯玉祥五原誓师,将马鸿宾之昭武军、甘肃新军、卫队马队、补充团全部取消,改编为国民军联军第22师,马鸿宾任师长兼宁夏镇守使,1927年又任甘边剿匪司令,无形中取消了宁夏镇守使这个职位。

1925年,冯玉祥就任西北边防督办兼甘肃军务督办,马鸿逵第五混成旅归其节制,不久该屡扩编为陆军第七师,下辖两个旅和两个直属团及三个直属营,驻防磴口。1926年9月,冯玉祥五原誓师入陕,马鸿逵被任命为国民军联军第四路军总司令兼第七师师长驰援西安,此时马鸿逵的第七师有两旅及三个骑兵支队。

1927年冯玉祥参加北伐,马鸿逵部进抵郑州,同年冯玉祥之国民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马鸿逵部也随之改为第二集团军第一方面军第四军,下辖步、骑各一个师。1928年12月南京编遣会议后马鸿逵部被缩编为陆军暂编第17师,下辖步骑各一个旅共6个团。1929年韩复榘、石友三、马鸿逵联合倒冯马鸿逵所部从洛阳逃至郑州,并被蒋部改编为第64师,不久扩编为第11军,马鸿逵任11军军长兼第64师师长。

在民国以前,河州诸马军事力量为“西军”时期,仍延续马占鳌降清时的格局,即以马占鳌子系(子马安良)为首,辖制马海宴子系(子马麒,马麟)和马千龄子系(子马福禄,马福祥)。马占鳌降清时,马千龄无军职,后为朝廷镇压回民起义才自组民团成军。诸马先隶属于董福祥的甘军系统,后独立一系,为清廷东征西讨,特别是抗击八国联军时,诸马为当时清军最英勇之部队。

民国后,马占鳌子系在政争中淡出历史,马海宴子系和马千龄子系分据青海(青马)和宁夏(宁马),先后投靠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冯玉祥、蒋介石),逐渐养大成为割据一方的封建军阀。

士兵素质

马鸿逵很重视士兵文化教育,他规定:所有部队,于入伍三年以内,每人至少须认识三千字,能写普通书信,士兵中无一目不识丁者。虽可能有夸大。但可以表明,在提高士兵的文化素质方面,宁马比青马强许多。

参与战争

中原大战

1926年9月,冯玉祥五原誓师,响应南方北伐,马鸿逵部扩编为国民联军第4路军,任总司令。1927年初,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1方面军第4军,马鸿逵任军长,1929年投靠蒋介石。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反蒋,蒋介石将马鸿逵部扩编为讨逆军第15路军并封他为总司令,1931年1月,马鸿逵部被调往河南,参与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进攻。1933年初,马鸿逵正式就任宁夏省主席,1936年9月加授陆军上将衔。

民国十八年(1929)5月,马鸿逵随韩复榘、石友三在洛阳联合通电反冯拥蒋,蒋介石迅即复电嘉奖,将马鸿逵部十七师扩编为讨逆军第十一军,马鸿逵任军长兼六十四师师长、郑州警备司令、河南省政府委员。拨给军饷30万银元,千余支新枪。民国十九年(1930)蒋、冯、阎中原大战,马鸿逵攻占山东泰安市,升任讨逆军第十五路军总指挥兼徐州警备司令。

后唐生智、石友三、韩复榘密谋反蒋,韩复榘以徐州为交通枢纽、军事重镇,且与马鸿逵为倒冯投蒋时的契友,联络马鸿逵共同倒蒋,并委派孙桐萱协商,马鸿逵同意反蒋。韩复榘派一个旅进驻徐州,以监视马鸿逵。马鸿逵思虑再三,深感蒋介石势大,倒蒋难以成功,遂向蒋告密。蒋介石得知密报,即采取措施,反蒋遂告失败。

马鸿逵得蒋信任,奉令参加围剿红军。所部十一军被蒋介石缩编为第三十一师,师部驻信阳。民国二十一年(1932)蒋介石因马鸿逵“剿匪”不力,大为不满,令刘峙以优势兵力包围马部驻地信阳,双方严阵以待,大战一触即发。马福祥闻讯抱病奔走汉口(时蒋介石在汉口)、信阳之间,为马鸿逵说情,在汉口身染时疾,旧病复发。

马鸿逵得知老父为救自己劳累染病的消息,急奔汉口,遵医嘱转北平途中马福祥病逝。蒋介石得报,派员慰问致祭,令刘峙撤军。为“顾念西北宿将”,任命马鸿逵为宁夏省政府主席兼第十五路军总指挥,但只准带两个团入宁。

中原大战后,马部调至豫南围剿红军,开赴豫南途中,15路军下属的第64师和72师被缩编为第35师。1932年刘峙认为马鸿逵所部抢掠太过,遂以重兵包围该部欲强行缴械,后经马福祥出面斡旋而平息。

国府任命马鸿逵为宁夏主席,并将其所部整编为一个师6个旅,只允许马鸿逵带2个团返回宁夏。马鸿逵以4000官兵组成第35师和骑兵旅留在豫南,其余部队编为3个独立旅和一个特务团返回宁夏。留在豫南的部队不久在光山和泼皮河被红十五军歼灭。

马鸿逵抵达宁夏后,以15路军总指挥和宁夏省主席名义统治宁夏。当时他的部队只有一个新编第七师的番号(这个番号以前是马鸿宾部队的番号,国府任命马鸿逵为宁夏省主席后,马鸿宾郁郁不欢,致电国府愿率部拱卫南京,国府趁机答复将其第七师番号给于返回宁夏的马鸿逵,而以马鸿逵留在河南的第35师番号给于马鸿宾,马鸿宾大惊,又命部下联名致电国府挽留马鸿宾,最后番号固然换过,但马鸿宾也没有离开西北)。

1937年2月以陆军第168师更换了新七师番号,国府另给于宁夏一个独立第10旅番号。

西路军之战

宁马马鸿宾部曾数度与红军25军交手,均败,战绩远不及青马军队。

四马拒孙

1933年冬,孙殿英以奉命入青屯垦为名,率大军进攻宁夏,志在吞并西北。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马鸿逵和马鸿宾系宁马)等恐被各个击破,地盘难保,乃联合拒孙,史称:“四马拒孙”战争。同时,蒋介石也希望孙殿英军阀与马家军相互攻伐,两败俱伤。四马联军约4万余人(包括青马部队),孙殿英兵力约7万人。经过4个月激战,以孙殿英惨遭毁灭性打击而告终。

宁马抗日

1937年抗日军兴。军委会命令将马鸿逵第11军之168师和独立第十旅(改番号为骑兵第十旅)与青马之100师、骑5军合编为第17集团军,这一举措遭到青马和宁马的一致反对,经过妥协,军委会转以马鸿宾之81军与马鸿逵的11军合编为第17集团军。

解放战争

1947年春,马鸿逵曾率部参与围攻陕甘宁边区。

1449年兰州战役期间,应马步芳要求,马鸿逵派128军、贺兰军配以骑兵炮兵组成的援兰兵团,准备接兰州之围,但部队奉马鸿逵指令踌躇不前,8月26日兰州解放,128军和贺兰军随即迅速撤回。

兰州解放后,马鸿逵仓皇飞往重庆,留下马敦静负责宁夏防卫,马敦静又对宁夏兵团进行了调整,将贺兰军保一师划归128军指挥,11军保四师划归贺兰军指挥,骑兵师第一旅也划归贺兰军,而其第二旅则划拨给128军指挥。

马鸿逵抵达重庆后,给宁夏下达了最后的作战命令:128军附保一师和蒙军李守信支队、三边张廷芝保安团和骑兵第10师第二旅防守河东,11军作为总预备队防守银川,贺兰军配属骑兵第十师第一旅防守河西、宁朔。9月16日,解放军开始向宁夏进军,9月19日,马敦静乘坐飞机逃离宁夏,与此同时,128军军长卢忠良并代表11军军长马光宗与贺兰军军长马全良商谈通电起义,宁马几员剩下的军事将领在仁春渡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随后达成一致意见——通电起义。

21日夜,贺兰军军长马全良来到吴忠与解放军61军接洽,22日解放军开入银川。宁马马鸿逵系的部队随即土崩瓦解,到和平解放时,几乎已经没有完整的成建制部队。9月23日,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同国民党宁夏军政代表在中宁签订《和平解决宁夏问题之协议》。

参考资料

1.马家军·趣历史

名称 宁夏马家军
类型 回族武装军阀
简称 宁马
起源 清末爆发的河湟回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