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直属综合性重点大学)

2023-08-31 27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部直属综合性重点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简称东北师大,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与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58]  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培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高校、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承办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入选高校。

东北师范大学于1946年建校,原名东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0年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易名东北师范大学,隶属教育部。1953年,学校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1958年划归吉林省管理,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1980年重新划归教育部,复名为东北师范大学。

据2020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东北师范大学有自由校区和净月校区,占地面积约5512.16亩;全日制在校学生26997余人;专任教师1671人;设有研究生院和22个学院(部),81个本科专业,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双一流”建设学科。

勤奋创新,为人师表

中文名 东北师范大学
外文名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简称 东北师大、NENU
办学性质 公办大学
学校类别 师范类
学校特色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7年)

211工程(1996年)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09年)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14年)

111计划(2015年)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领导 刘益春(校长)

党委书记:杨晓慧

本科专业 81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2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20个
国家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5个
院系设置 23个
校训
校歌 《东北师范大学校歌》
地址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人民大街5268号(自由校区)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净月大街2555号(净月校区)

院校代码 10200
知名校友 郝水、张松如、郑建邦、孙昌璞、刘维佳、吕远、周旬、杨安娣、陆家羲等
知名教师 周巩固、高夯、杨玉晨、郑德荣、都兴东、王确、盖笑松、罗兴刚、董灏智、孟宪生、张前、朱文圣、马剑钢、韩东育、田克勤、柳海民、张向葵、宋祥、徐强

历史沿革

东北师大

东北师范大学地处北国春城—吉林省长春市,本部校区位于人民大街中段,净月校区位于长春国家级森林公园净月潭旅游风景区内,群山环抱,绿树掩映。

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东北师范大学走过了一条辉煌的道路,成为一所著名的“人民教师的摇篮”;在这块丰沃的黑土地上,一代代学子在这里学习和创造,陶冶着“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的高尚情操,憧憬着做人民教师的远大理想。

东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东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1945年8月,毛泽东同志亲自到延安大学,向校长周扬和副校长张如心传达了党中央的决定,要求延安大学的一批骨干力量去东北,办东北大学。

10月25日深夜,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政府接见了周扬、张松如等延安大学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指示说:你们去创办的东北大学,是新型的东北大学。

1946年元旦前后,东北局指示著名作家舒群创办“东北公学”,同年2月以“依照民主政府建设新东北之方针,广集各级学员,以造就行政技术及师资等实际工作人才”为目标开始招生。不久东北局决定将“东北公学”改名为“东北大学”,任命张学良将军的胞弟、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张学思兼任校长,校址设于本溪。

建校伊始,为局势所迫,学校辗转颠沛,1946年3月15日转至安东(现丹东市)后,继续转移经通化、梅河口、吉林,于4月26日到达长春。

校址设在当时长春著名的建筑之一“海上大楼”。5月,由于国民党反动军队向公主岭进犯,学校再度北撤。27日到达哈尔滨市,除留部分师生接收哈尔滨医科大学,继续北撤。6月1日,最后一批师生到达北满根据地佳木斯市。学校定址于“满赤医院”,开始了新的历程。

在历时3个月,行程1500余公里的北撤中,学校的队伍不断壮大,干部、教师始终和同学同甘共苦,表现出了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显示了党的干部的优秀品质和作风。

1946年8月,张如心所率延安大学和华北联合大学的百余名教师、干部胜利地到达哈尔滨市,加入了东北大学的行列,壮大了东北大学的力量,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实力雄厚的教师、干部队伍。

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先后担任学校副校长、校长。东北大学继承和发扬延安大学的办学经验和革命传统,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构建毛泽东同志指示的“新型东北大学”,为解放区建设和全国解放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

1948年7月,东北局决定将东北大学迁往吉林市,与党在吉林市创建的吉林大学合并,定名为东北大学。1949年2月,长春大学、沈阳东北大学、长白师范学院文、理、法三个学院及先修班教职员与学生,全部合并到东北大学。1949年7月,学校由吉林市迁到长春市。

1950年4月,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学校易名为东北师范大学,隶属教育部,成为一所以培养新型的中学师资为目标的高等师范院校。1952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成仿吾到该校担任党委书记兼校长。

成立到校后,带领全校干部、教师实行正规化办学,狠抓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加强科学研究的领导和管理,充实教师队伍,弘扬延安精神,使学校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当时我国最有影响和最具发展实力的师范大学之一。

1958年,东北师范大学下放归吉林省领导,同年10月学校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十年动乱期间,学校遭受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但富于革命传统的广大师生在动乱中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为学校后来的发展保存了力量。

雪景

197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重新划归教育部领导。1980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恢复了“东北师范大学”的校名,一个蓬勃发展的师大在高等师范教育的沃土又开始了新的耕耘。

世纪交替,百年更迭,东北师范大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996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

1999年,学校顺利完成新一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与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000年,启动净月校区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同年,学校被批准试办研究生院,成为全国53所拥有研究生院的高等院校之一。

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为东北师范大学题词:“办好师范教育,培养优秀教师,提高民族素质”。学校努力跻身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师范大学行列,以研究型、综合性的姿态跨入崭新的21世纪已经成为今天全体东北师大人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2007年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国务委员陈至立,来到东北师范大学,首次就免费师范生教育问题和同学们交换意见。温家宝总理来校视察,鼓舞着全校师生员工更加满怀信心地走强校之路、特色之路、开放之路,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2007年1月,学校成功承办了第六届亚冬会开幕式文艺演出。5月,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东北师范大学担负起了首届免费师范生教育的重任。同年,入选国家教师教育“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2年7月,吉林省第二个“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在东北师范大学揭牌成立。9月,第一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2015年,首次入选国家“111计划”。同年2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18年8月,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应用研究型高校A类,根据方案总目标将加快东北师范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11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东北师范大学入选。

2020年12月,被授予“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

2021年1月,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根据2020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东北师范大学拥有22个学院(部),本科招生专业81个,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和医学以外的11个学科门类。

学院

专业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

播音与主持艺术、广告学、广播电视学、新闻学、数字媒体技术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公费)、法学、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日语、俄语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学、舞蹈编导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雕塑、表演(服装表演)、数字媒体艺术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经济统计学

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信息资源管理、软件工程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化学专业(普通类)、化学专业(师范类)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公费师范)、地理科学(普通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东北师范大学罗格斯大学纽瓦克学院

金融学、供应链管理、公共管理

学科建设

校园美景

根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东北师范大学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国家重点学科。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和医学以外的11个学科门类。

人才培养

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以专业思想巩固、基础知识宽厚、教育素质高、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功扎实受到社会广泛欢迎和好评,在基础教育界享有较高声誉,毕业生供不应求。

每年有近30%的毕业生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研究生和本校研究生,许多毕业生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就业,还有一批学子出国深造。

2004年,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是全国获此殊荣的四所高校之一。

学校以教育教学作为立校之本,通过实施“优秀中学教师培养工程”,大力进行教学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2001年,国家教学成果评奖中,东北师范大学获得14项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优师工程”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3年,学校开始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突破传统的以专业教育为主线的课程结构,实行现代教育理念下以课程为中心的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推行学分制;

改革本科招生方式,在经济、管理、教育、新闻传播、生物、数学、物理等学科领域实行按一级学科招生,两年后分流;文、史、哲按二级学科招生联合培养;

推行“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修订培养规格与课程计划,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加大新专业建设力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师资力量

校园建筑

根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东北师范大学有专任教师2557人,其中教授897人,副教授1216人。有在岗博士生导师317人,荣誉教授10人,资深教授99人,客座教授28人,名誉教授13人;

其中,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1人、历届成员1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

校园资源

东北师范大学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学校新建了净月校区,在本部校区全面维修改造并新建了一批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舒适环境和良好条件。

学校建成了现代化校园计算机网络。学校建有两座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56万平方米,藏书量约300万册(不含电子图书)。有阅览座位4643个,有近900台计算机供学生检索和浏览网上文献,是国内高校图书馆中藏书丰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图书馆之一。

学校建有自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是面向社会开放,集科普教育、收藏研究、文化交流、智性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于2007年5月被吉林省科技厅认定为吉林省科普基地。

学校还建有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旱冰场、游泳场和国内高校一流的塑胶田径运动场、室内田径馆等,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综合体育馆正拔地而起。

草地生态工程实验室是国家级专业实验室,植被生态科学实验室、多酸科学实验室、应用统计实验室、分子表观遗传学实验室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生态系统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实验室是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学校还设有教育部农业与医药基因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在建)、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

农村教育研究所和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东北师范大学研究中心、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教育部东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东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等全国性培训研究机构设在该校。

学校还设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附属实验学校、附属小学、实验幼儿园和以出版教育类书籍而饮誉海内的高校出版社等。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根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东北师范大学有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6个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农村教育研究所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国家级科研机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东北师大)、“111计划”当代青少年德育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东亚研究院、全国妇联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女性研究中心、教育部国际教育法治研究中心、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中心、国家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动力电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吉林省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重点实验室

环境保护部重点实验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植被生态科学重点实验室、多酸科学重点实验室、应用统计重点实验室、分子表观遗传学重点实验室、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与医药基因工程研究中心、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教学成果

东北师范大学远景

根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东北师范大学共获得1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01年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2005年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2009年二等奖3项;

2014年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2018年二等奖4项。

截止到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共获得102项吉林省教学成果奖:2001年14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

2005年15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

2009年17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

2014年1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图书馆

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和各学院资料室藏书总量约365.4万册。图书馆馆藏古籍资源丰富,古籍收藏量在中国高校图书馆中名列前茅。有线装古籍32万册,内有善本书4200余种、50000多册,明版书800余种、清代禁毁书数十种、钞本近百种。日伪时期东北地方文献、解放前的期刊、东北解放区出版的期刊收藏较全。有49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有168部古籍入选“吉林省珍贵古籍名录”。前后有两批4部古籍进京参加全国古籍特展。有电子图书229.5万种,订购各种网络数据库134种,自建特色数据库21个。2014年,与国家图书馆达成了资源共享协议,为师生增加了80个数据库的使用权。同时,订购教学资源类数据库5个、学习资源类数据库14个。

档案馆

截至2013年12月底,东北师范大学档案馆藏总量为20万卷,其中党群、行政、教学(研究生档案、本科教学)、科研、产品、基建、出版、设备、外事、财会、物业、人物、资料等纸质综合(普通)档案近15万卷,学生人事档案4万卷、教工人事档案9000余卷。其中档案管理系统中拥有电子文件10万余件;声像档案1万余件;实物档案1000余件。

学术期刊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1年,双月刊。期刊为中文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编辑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1951年创刊,季刊,为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分子科学学报

《分子科学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化学会和东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源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源刊、中国化学化工文摘源刊、全国高校优秀编辑质量科技期刊和吉林省第八次全省期刊等级评审“自然科学类十佳期刊”。

外国教育研究

《外国教育研究》于1974年创刊、1982年公开发行,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国际与比较教育学科专业学术刊物。该刊为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WIC)来源期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创刊于1985年,由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管,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主办,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入编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现代中小学教育

《现代中小学教育》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主办的基础教育学术理论期刊,1985年创刊,月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为中文教育类核心期刊、北方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

中小学教师培训

《中小学教师培训》创刊于1984年,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先后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北方优秀期刊奖”、吉林省一级期刊,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NSSD)、“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CAJCED)、《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小学图书馆馆配期刊。

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物理类),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会刊。杂志主要刊载物理实验成果,交流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新动态.开设的栏目有:前沿动态,近代与综合实验,普通物理实验,实验讲坛、专题(包括竞赛、物理学史、专题实验讲座、国外实验介绍、实验误差、学科教学论、典型实验剖析、实验技术与技巧、问题与讨论等),互联网+物理,学生园地,基础教育。

外国问题研究

《外国问题研究》是由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以凸显世界史学科特色为主的的学术期刊。1964年创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每季度末出版。

古代文明

中文版《古代文明》(The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是由东北师范大学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亚洲文明研究院、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学术季刊,自2007年开始经由全国邮局发行。《古代文明》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JAC)是由东北师范大学主管,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主办的西文版学术刊物。所刊论文先后被意大利《古代东方学研究》(Orientalia)、德国-奥地利《古代东方研究档案》 (Archiv für Orientforschung) 以及法国《古典学年鉴》 (Annéephilologique)列入论文索引,全文被“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录。

校园一览

交流合作

东北师范大学校园

根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东北师范大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97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2015年,与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合作设立了东北师范大学罗格斯纽瓦克学院。学校在韩国、西班牙、美国、加拿大、蒙古建立了孔子学院。

国家汉办、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及外交部分别在学校设立了“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基地”“华文教育基地”“教育援外基地”“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设在学校。

知名校友

政治家、教育家:成仿吾、张如心、张学思

植物学家、中科院院士:郝水

统计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白志东

文学史家:杨公骥

诗人:张松如(公木)

著名作曲家:吕远

文学理论家:蒋锡金

文字学家:孙常叙

历史学家:林志纯、李洵、朱寰、丁则民、吴宇虹

教育学家:陈元晖、王逢贤、吴杰、梁忠义

心理学家:杨清

地理学家:陈才

党史学家:郑德荣

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张澍军、田克勤

生态学家:祝廷成

体育教育家:程登科

体育学家:林笑峰

国家级教学名师:田克勤、柳海民、史宁中、张向葵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百渠、麻彤辉、刘宝、苏忠民、王野乔、韩东育、郭建华、何旭铭、蒋继明、熊文诚、邬志辉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刘益春、周道玮、李斌

奥运冠军:李坚柔、张虹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名

校徽

东北师范大学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为椭圆形,外围由学校的中英文名称环绕,中间是以笔尖、五星、书籍和表示学校建立年份的数字“1946”组成的图案。中文为郭沫若字体。学校标准色为深蓝色。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校徽

校旗

校旗为白色长方形旗帜,中央位置印有校名,并配以学校徽志。校名与学校徽志颜色为深蓝色。

校旗

校旗

精神文化

校训

勤奋创新、为人师表

校歌

《东北师范大学校歌》

作词:公木,作曲:吕远

烽烟滚滚,雪海茫茫,

东北群英融汇一堂。

越过平原,跨过松江,

智慧的大队在战斗中成长。

燃烧着青春的火焰,沐浴着党的阳光,

扬起那科学的风帆,泛游知识的海洋。

前进,前进,向着胜利,向着未来;

前进,前进,向着东西文化的高峰。

培育英才,成就辉煌,

祖国大地桃李飘香,

屹立长春,面向太阳,

智慧的鸿儒在日夜中成长。

播种希望的园丁,塑造灵魂的工匠,

高举那真理的火炬,照亮前进的方向。

前进,前进,向着四化,向着世界;

前进,前进,向着共产主义理想。

社团文化

东北师范大学红烛志愿者协会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奖、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并曾3次荣获“全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称号。

所获荣誉

2004年,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是全国获此殊荣的四所高校之一。

2009年9月,学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10年,学校荣获“2010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

2012年再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杨晓慧

党委副书记

刘益春、王延、马晓燕、兰恒斌

常 委

杨晓慧、刘益春、王 延、马晓燕、韩东育、郭建华、兰恒斌、常青、王占仁、徐海阳、柏维春、严蔚刚、艾春明

校 长

刘益春

副校长

马晓燕、韩东育、郭建华、常青、王占仁、徐海阳

校长助理

于伟、薛利锋

纪委书记

兰恒斌

历任领导

党委书记

张松如

1946年02月—1946年09月

张如心

1946年10月—1948年07月

何锡麟

1948年08月—1949年10月

李先民

1949年11月—1952年09月

成仿吾

1952年10月—1959年02月

胡绍祖

1959年02月—1964年04月

黄彦平

1964年05月—1970年12月

校长

张学思

1946年02月—1948年06月

张如心

1948年07月—1952年09月

成仿吾

1952年10月—1958年08月

丁浩川

1958年09月—1961年08月

黄彦平

1961年09月—1964年07月

亚马

1964年08月—1968年10月

1971年01月—1977年09月文革时期无相关领导

党委书记

车敏瞧

1977年10月—1981年01月

黄彦平

1981年02月—1983年10月

樊万清

1983年11月—1989年09月

牛林宗

1989年10月—1993年12月

周敬思

1994年01月—1999年04月

盛连喜

1999年05月—2013年06月

杨晓慧

2013年06月—至今

校长

刘光

1979年10月—1981年01月

黄彦平

1981年02月—1983年06月

郝水

1983年07月—1986年10月

黄启昌

1986年11月—1992年11月

王荣顺

1992年12月—1998年10月

史宁中

1998年11月—2012年04月

刘益春

2012年04月—至今

参考资料

1.我校历史学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官网

2.领导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官网

3.学校标识·东北师范大学官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