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钟楼(当时合肥地区的最高建筑)

2023-09-04 30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合肥大钟楼

当时合肥地区的最高建筑

“大钟楼”是合肥人的通俗说法,其实它的全名应该叫作“合肥长话通信枢纽工程”。“大钟楼”于1975年动工建造,于1980年12月投入使用,建筑总面积19547平方米,其中主楼14852平方米,全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按规定八度设防。塔楼上有双层平台,安装微波天线,楼顶部设直径约4米的自鸣电钟4面,主机房楼为7层,层高5.1米,总高度37。

中文名 合肥大钟楼
全名 合肥长话通信枢纽工程
投入使用 1980年12月
建筑总面积 19547平方米

合肥大钟楼简介

塔楼从地面至航标灯尖净高为82.55米,是当时合肥地区的最高建筑。

82.55米,放在现在实在是不起眼的高度,如今随便一座20多层的建筑就可以达到这样一个高度,而当时,“大钟楼”在周边一片低矮的建筑中无疑是科技和高度的代表。它准点播出的报时钟声整个老城区都可以清晰地听见,不仅像合肥地方粮票等这样一些票证上有它的身影,连商品包装纸上也印着它的轮廓。

准点报时让老合肥离不开“大钟楼”了,这或许就是“大钟楼”得名的由来吧。“大钟楼”的报时也是“与时俱进”。刚开始时大钟是机械报时,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每逢整点就会奏响《东方红》乐曲。虽然维护人员每天对时,但也免不了大钟四面时间各不同。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钟的“娘家”上海电动厂不再生产相关零配件了,机械大钟被石英钟所取代,整点报时音乐也换成了法国乐曲《钟声》(早七点报时仍播放《东方红》)。2003年大钟报时采用先进的GPS进行卫星校时,走时更准确。

岁月流逝,合肥人对“大钟楼”的感情却一直不变。2003年,“大钟楼”开始进行外表贴玻璃幕墙的装修,这次装修后的“大钟楼”穿上了一件亮闪闪的外衣。

在文学作品里,“大钟楼”也频繁亮相。对那个时代来说,“大钟楼”是确定无疑的合肥标志性建筑。当“东方红”的旋律在城市上空奏响时,人们总会停止脚步,习惯性地向钟声方向寻找。

合肥风景——大钟楼

曾经,大钟楼作为合肥的城市名片出现在合肥的宣传画册上、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合肥图片中、出现在与合肥有关的各种场合的报道中。

大钟楼竣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主机房、钟楼、营业大厅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14485平方米,主楼7层,钟楼12层,总高82米。钟体有2层楼高,四周用黑色大理石贴面。它自建成以后,一直是合肥电信总部的办公场所。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在位于合肥西部的五里墩,建起了更加高大的合肥电信大楼,合肥电信的总部西迁以后,大钟楼的功能才有所弱化。

大钟楼,曾经是八十年代合肥地区的最高建筑。做为曾经的城市地标,此时,虽然它已经被周围许许多多的高楼所掩盖,但置身近处,它的形象依然是高大的,看着钟楼身上那黑白分明的钟盘,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

在每个有阳光的清晨,大钟楼被东方的朝霞辉映着,那七点整的《东方红》报时曲向我宣告着新一天的开始。

当风雨欲来之时,东南方向被浓黑的乌云笼罩着,而大钟楼突显在黑云之下,苍白色的楼面与钟面上的时刻被黑云映衬得愈加苍白清晰。

身处依然繁华的大钟楼附近,虽然大钟楼“变矮了”,但它依然是合肥的重要地标。在它周围的各条马路上,多少路公交车依然报着“大钟楼”的站名;当我们漫步在包河公园的小径上时,往西处一看,大钟楼依然在蓝天下矗立;对于惯常行走在大钟楼附近以及居住工作在它周围的人们来说,定然还听得到它悦耳的报时曲。

合肥第一楼

参与过大钟楼建设的省三建公司的赵先生回忆:“大钟楼建造前,这里都是坟堆、土房子、杂树林,盖大钟楼的时候,旁边都没有建筑的,我们公司这片都是藕塘、池塘之类。大钟楼那里当年只有一个交警的指挥台,没有马路,芜湖路就一条道,人行都是顺着坡往上走的。芜湖路上当时只有省图书馆、物资局两个小红楼,都只有两三层,当时大钟楼算是合肥第一高建筑了。”

参考资料

1.合肥大钟楼·网易公司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