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草蜥(蜥蜴科、草蜥属的爬行动物)

2023-09-08 34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黑龙江草蜥

蜥蜴科、草蜥属的爬行动物

黑龙江草蜥(学名:Takydromus amurensis),为蜥蜴科、草蜥属的爬行动物。黑龙江草蜥体型圆长而略平扁,头体长33-67mm,尾长为头体长的2倍以上。体背棕褐色,体侧黑褐色,腹部近灰白色。

黑龙江草蜥白天活动,有蜕皮习性,冬眠,食性较广,食量大,主要以大部分昆虫的幼虫或成虫为食,年产1-2窝,窝卵4-11枚,一般栖息在山林边缘、荒山坡、草丛间、路边等处,分布于俄罗斯,朝鲜,中国。

中文名 黑龙江草蜥
拉丁学名 Takydromus amurensis

形态特征

吻鳞和额鼻鳞相接,将左右鼻鳞隔开;鼻孔开口于鼻鳞、后鼻鳞与第一枚上唇鳞间;颊鳞2枚,后者较前者既高且长,上接前额鳞,后接第一枚眶上鳞和第一枚上睫鳞;额鼻鳞横阔,宽大于长,额鼻鳞之后为1对前额鳞;其后为1枚较大的额鳞;眶上鳞4枚,第二、三两枚较大,第一、四枚很小,甚至如小颗粒状;额顶鳞1对,与额鳞,三、四眶上鳞,顶鳞及顶间鳞相接;顶鳞是头部最大的一对鳞片,位于第四眶上鳞和额顶鳞之后;顶间鳞是位于额顶鳞和顶鳞中间的一枚较小鳞片,在其中央有一顶眼;枕鳞近梯形或三角形;上睫鳞4枚,接眶上鳞,无细鳞或有少数几枚粒鳞位于其间;a鳞较大,光滑无棱。

上唇鳞每侧多为7枚,少数为6枚,第五枚最长大,位于眼下;下唇鳞每侧多为6枚,少数为5枚;颏鳞1枚,无后颏鳞;颔片4对,最后一对最大。颈下鳞从前向后逐渐增大,当到肩、胸前部时的一列鳞片较大而尖狭,游离端形成较明显的领围,领围的横列鳞片8-11枚,在肩前并形成较明显的领褶。背部起棱大鳞,在颈后多为8行,中腰多为7行,少数为8行,如7行者,中间1行较小,如8行者,则中间2行较小;荐部多为6行;尾背4行。

腹部鳞片多为矩形,呈复瓦状排列,通常8行,中间4行较大且光滑无棱,左右外侧各2行较小并具微棱。体侧中部鳞片为颗粒状;但近腹侧2-4行,近背侧1-2行均具有较明显的起棱鳞片。肛前鳞单枚,横阔而大,平滑无棱;四肢较发达,指、趾细长。尾呈圆柱状,形似鞭子。尾鳞排列成环且起棱,每一鳞片之棱皆向后尖出,尾易断,并能再生。

栖息环境

黑龙江草蜥栖居在山林边缘、荒山坡、草丛间、路边等处,也常见于菜地或黄豆地,偶在树上寻食或静卧。

参考资料

1.黑龙江草蜥·中国动物主体数据库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