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输液(医疗现象)

2023-09-11 27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过度输液

医疗现象

过度输液是一种在医疗界很普遍的现象,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输液催生“感冒经济”,利益链形成坚挺的循环;人们迫于快节奏工作、学习的压力而盲目选择所谓的速效治疗;时下攀比跟风的浮躁心理作怪,使输液像待遇一样受追捧——这大概是输液泛滥、人们偶或被裹入类似“茄子绿豆疗法”风潮的文化原因。

由此说来,维护国民健康安全,不仅有赖于医药监管制度、改革新措的落实和医疗科技进步,还需要医疗文化建设的支撑。

中文名 过度输液
危 害 降低人体免疫力
类 型 一种在医疗界很普遍的现象
产生原因 患者认识的误区

产生原因

原因一:患者认识的误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高燕介绍说,不管是上班的、上学的,还是上了年纪家人陪着来医院的,很多患者一进门就要求打点滴,如果医生不同意还会发脾气。

原因二:以药养医的机制。“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这是所有医生在医学院就学到的基本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医生却并不遵循这个治疗原则,不仅鼓励患者输液,还一上来就使用高级昂贵的抗生素,甚至是重复用药,究其背后的原因,是利益使然。

原因三:乡镇卫生院的“挂床”现象。输液在城市用药量增长比较平稳,年增长率为5%~6%,但近年来在农村市场的增长速度却非常惊人,呈现出输液量成倍增长状态,尤其是普药输液量增长得更快。其原因除了“新农合”带来的正常医疗市场增长外,还有一个不正常的原因,就是所谓的“挂床”输液现象。

原因四:输液剂量改变。过去输液多为500毫升一瓶,近年来为了临床使用方便,输液瓶剂量比较多样,量小的有50毫升一瓶的,过去一瓶就顶现在10瓶,这也是造成输液瓶数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

统计数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2004年在全球发生的160亿次医疗注射中,中国发生了50亿次,是世界注射次数最多的国家。而在近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联组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也表示,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平均到13亿人口,这相当于每个中国人一年里挂了8个吊瓶,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

国家有关部门报告,2009年中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每人输液8瓶;与之相关的抗生素、抗菌药物年消费量远超国际水平。

一项来自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其中,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保守估计,每年中国最少有10万人在输液后丧命。

主要危害

近年来,"输液治病"已成为一些医院首要治疗方式。专家呼吁,目前,抗生素的滥用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不但有损群众健康,还加重了医保资金负担。专家建议,应规范医生诊疗行为,鼓励医务人员和患者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输液,设立"输液安全日",唤醒公众安全合理用药的理念。

一、降低人体免疫力。在自然状态下,人体对周围环境的病菌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不仅会增强病菌的耐药性,还可能干扰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难以控制的恶性循环,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二、损伤人体肝肾等器官。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输入的药液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这会加重肝肾的负担。长期输液,就可能对肝肾等器官的功能造成损伤。如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除可能引起肾功能障碍外,还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三、存在较大风险。既使输液前做了无菌化处理,溶液的浓度合理,速度得当,输液也依然存在难以预知的风险。如身体虚弱者、心脏功能欠佳者,都对身体“容量”的变化十分敏感,即使只输入普通生理盐水,也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专家提醒,静脉输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在所有药物剂型中“高居榜首”,是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

四、导致人体菌群失调。人体的体表及体内寄存着许多细菌,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间的平衡,就不会引发疾病。过度输液会导致人体固有的细菌菌群失调,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为今后的治疗带来难以想象的不良后果。

五、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当体内输入致热、致敏物质,如游离的菌体蛋白或其他代谢产物时,这些物质的输入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如发热、红疹、瘙痒、肿胀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者还可能休克甚至死亡。此外,长期注射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易引起静脉炎等病症。

解决方法

第一、要形成竞争性的医疗服务市场;

第二、医生的职业制度要从现有的国家工作人员制变成自由职业制;

第三、对事业单位的工资要进行改革,建立真正能够体现医生绩效的工作制度;

第四、要建立新的医疗保险与医生之间的支付制度,体现医生的技术劳务价值。

参考资料

1.过度输液存在四大危害:损伤儿童肝肾产生严重耐药性·中国知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