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鸦雀(雀形目鹟科下的一属)

2023-09-20 41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震旦鸦雀

雀形目鹟科下的一属

震旦鸦雀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种,被誉为“鸟中熊猫”,为全球性近危物种。为鹟科鸦雀属的鸟类,有震旦鸦雀指名亚种和震旦鸦雀黑龙江亚种。体长约18厘米,分布于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大陆的长江下游、黑龙江等地,常见于江边的芦苇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江苏南京。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鸟纲
雀形目
鹟科
鸦雀属
震旦鸦雀
中文学名 震旦鸦雀
二名法 Paradoxornis heudei
分布 江西至江苏和浙江

生活习性

震旦鸦雀

震旦鸦雀性活泼,喜结小群栖于芦苇地,主要食物是芦苇茎内、茎表、叶表上面移动能力较差的小虫以及介壳虫等,很少离开芦苇丛觅食生活,专家们称其为“芦苇中的‘啄木鸟’”。

作为留鸟,震旦鸦雀在其分布区内严重依赖芦苇生境生存,没有芦苇,它就会失去生存空间。震旦鸦雀的主要食物是芦苇茎内、茎表、叶表上面移动能力较差的小虫以及蚧壳虫等,食源单一,很少离开芦苇丛觅食生活。

在人类靠近的情况下,震旦鸦雀个体或者集群会采取逃逸、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或这些行为的组合做出反应,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常常伴随出现,人类接近时,出现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的个体和集群的比例呈现明显的月变化。在繁殖季节(4—9月),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出现的平均比例远低于非繁殖季节(10月—次年3月),出现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的集群比例随着集群大小的增加而增加。震旦鸦雀的集群大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繁殖季节以单只和较小集群为主,而非繁殖季节以较大集群为主。

亚种

震旦鸦雀

震旦鸦雀指名亚种

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长江下游自江西至江苏和浙江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江苏南京。

震旦鸦雀黑龙江亚种

分布于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东北兴凯湖。

形态特征

震旦鸦雀

中等体型,体长约18厘米。黄色的嘴带很大的嘴钩,黑色眉纹显著,额、头顶及颈背灰色,黑色眉纹上缘黄褐而下缘白色。上背黄褐,通常具黑色纵纹;下背黄褐。有狭窄的白色眼圈。中央尾羽沙褐,其余黑而羽端白。颏、喉及腹中心近白,两胁黄褐。翼上肩部浓黄褐色,飞羽较淡,三级飞羽近黑。脚为粉黄色。

震旦鸦雀叫声急促而连贯,有时会展翅鸣叫,可是力度并不大,但扇翅膀的频率比较高。

生育繁殖

震旦鸦雀是鸟类中的“模范夫妻”。在长江口地区,它们每年4月开始筑巢,雌雄共同筑巢。它们会用坚硬的嘴巴撕裂芦苇叶,以叶片中纤维为建材,将纤维丝缠绕在2~5根芦苇上,然后一圈一圈地绕成巢样。

震旦鸦雀每窝产2~5枚卵,当中能孵出雏鸟2~4只。哺育初生儿的时间大概在9~11天,由雌雄共同承担。雏鸟刚离巢时不能飞行,必须借助密集的芦苇秆攀爬、跳跃。小雏鸟还不会主动觅食,离巢后必须由爸妈带着喂养十多天,之后,它们才会由爸妈递食变成爸妈搜寻食物、雏鸟啄取。

现状

保护情况

震旦鸦雀,是全球性濒危鸟类,被称为“鸟中熊猫”,被列入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和国际鸟类红皮书。上世纪80年代中国曾有记录,而后就消失了。

目前在中国分布

其分布仅限于黑龙江下游及辽宁芦苇地和长江流域、江苏沿海的芦苇地。河北衡水、山东济宁、山东东营、上海、黑龙江大庆等地近年也出现了比较可观的震旦鸦雀种群,标志着这一物种数量的发展壮大。

最新发现

震旦鸦雀

商丘“故道鸟语环保俱乐部”成员,常年拍摄各种野生鸟类,商丘境内134公里长的黄河故道就是他们拍摄野生鸟类的乐园。在一次采风活动中,有色友在黄河故道孙福集乡境内的一片芦苇荡里,拍摄到一种从未见过的小鸟,它的身躯加上长长的尾巴还不足20厘米,黄色的小嘴很像鹦鹉。回来以后他们查资料进行对照,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这种鸟叫震旦鸦雀,为全球性濒危鸟类,被誉为“鸟中熊猫”,已被列入国际鸟类红皮书。可现有资料上从未有过震旦鸦雀在中原一带栖息的记录。将信将疑的“故道鸟语环保俱乐部”色友将图片发给省内外有关专家,专家证实,他们拍到的果真是震旦鸦雀。

参考资料

1.震旦鸦雀的命名由来·我爱历史网

2.富锦三环泡保护区发现“鸟中熊猫” 震旦鸦雀·中华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