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地志辑校(唐代李泰撰写的地理书籍)

2023-09-20 30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括地志辑校

唐代李泰撰写的地理书籍

《括地志辑校》为唐代李泰撰写的地理书籍。

《括地志辑校》括地志五百五十卷,序略五卷,是唐初魏王李泰主编的一部规模巨大的地理书。吸收了汉书地理志和顾野王舆地志两书编纂上的特点,创立了一种新的地理书体裁,为后来的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开了先河。

作品名称 括地志辑校
作者 李泰
创作年代 唐朝
文学体裁 地理书籍

内容简介

现在我们辑的比孙辑多几十条,但离原著五百五十卷、序略五卷的分量相距太远,且皆断章摘句,面目尽非。这些虽是括地志的残篇断简,却包括了整部史记的地名解释在内,从研究史记和历史地理来说,仍然不失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对序略和遗文,我们都注明出处,加了标点,作了些文字上的校勘。我国学者在历史地理上有某些争论,原著的是非得失,由读者自己去评断,至于排列不当,校勘错误的,是由于学力有限,请读者指出,以便改正。

史记正义和引见史记本文,根据中华书局二十四史标点本史记,这本子正义较全。又古籍徽引括地志,或称(魏王泰坤元録),或称(贞观地记),又称(魏王地记)、(括地象)等。名称虽有不同,比较其内容则完全一样,这裹所辑録的仍照原引名目,不加更改。

作品目录

卷首

序略

卷一

雍州

万年县

长安县

三原县

醴泉县

富平县

云阳县

咸阳县

渭南县

新丰县

蓝田县

始平县

作品影响

括地志五百五十卷,是唐初魏王李泰主编的一部规模巨大的地理书。它吸收了汉书地理志和顾里王与地志两书编簒上的特点,创立了一种新的地理书体裁,为后来的元和郡体志、太平寰宇记开了先河!

作者简介

李泰(620年-652年),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四子,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史载宠冠诸王,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爱,特许“不之官”。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好士爱文学,工草隶,集书万卷,是当时的书法家、书画鉴赏家。唐太宗允许李泰在府邸设置文学馆,任他自行引召学士。贞观十二年(638年),李泰开始主编名著《括地志》,于贞观十五年完成。

由于李泰宠禄过盛,屡次遭到众臣的进谏。因父亲唐太宗种种溺爱,让李泰渐渐对皇位有了想法。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谋反,李泰涉嫌谋嫡,唐太宗为了达到让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个儿子共存,只好采取隔离政策,改封其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进封濮王。高宗即位后,优惠有加,永徽三年死于郧乡,高宗追赠其为太尉、雍州牧,谥曰恭。

李泰主编的《括地志》旁征博引,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对后世影响甚深,创立的新的地理书体裁也为唐宋总志体例开了先河。李泰逝世后还留下了二十卷文集,只不过可惜的是,这些文集至今已经失传了。

参考资料

1.括地志辑校·豆瓣读书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