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口区(湖南省株洲市辖区)

2023-09-22 40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渌口区

湖南省株洲市辖区

渌口区位于长株潭城市群南缘,享有“湘东明珠”之美誉。原名株洲县,建置于1965年,2018年6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撤县设区。现辖8个镇,129个村、10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053.6平方公里。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渌口区常住人口260534人。

2020年,渌口区地区生产总值15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63.7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61.8亿元,增长2.9%。

1053.6

中文名 渌口区
外文名 Lukou District
别名 渌湘
行政区划代码 430212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中国湖南省株洲市
地理位置 湖南省中部偏东
面积
0731

下辖地区 8个镇,含129个村、10个社区(居委会)
政府驻地 渌口镇学堂路1号
电话区号
邮政区码 4120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金轮寺、大京风景区、凤凰山
火车站 渌口站
车牌代码 湘B
地区生产总值 150.3 亿元(2020年)
人口 260534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

建制沿革

名称由来

渌口区位于湘江中游偏东,“渌水东来,湘江北去”,故雅称渌湘。其城关镇为渌口镇,因渌江自东向西流入湘江交汇于此,故名渌口。

历史沿革

五代,为楚潭州长沙府湘潭县地。

北宋,为潭州湘潭县地。

元朝,天临路湘潭州地。

明朝,为长沙府湘潭县地。

清朝,一度设株洲厅。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为第一行政督察区湘潭县地。

1949年,为长沙专区湘潭县地。

1951年,以湘潭县株洲镇等地析置株洲市(县级),属长沙专区。

1952年,株洲市属湘潭专区。

1956年,株洲市升为省辖市。

1959年,湘潭、醴陵2县部分区域划入株洲市郊区。

1965年4月,析株洲市郊区地置株洲县,县沿袭市名,驻渌口镇,属株洲市。

1997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将株洲县的群丰镇和马家河乡划入株洲市市区(天元区)。

2018年6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株洲县,设立株洲市渌口区,以原株洲县的行政区域为渌口区的行政区域,渌口区人民政府驻渌口镇学堂路1号。

2018年12月18日,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正式挂牌成立并召开成立大会。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7年,朱亭镇与黄龙乡合设立黄龙镇。

1998年,古岳峰撤乡建镇;鸿仙乡与漂沙井乡合并设立仙井乡。

2002年,黄龙镇更名为朱亭镇。

2005年6月6日,株洲市政府转发省民政厅湘民行发[2005]12号文件批复:一、同意长冲乡与太湖乡合并设立新的太湖乡。以原长冲乡与太湖乡的行政区域为新设太湖乡的行政区域,新的太湖乡辖22个建制村,总面积128平方千米,总人口2万人,乡政府驻桐子坡(原太湖乡政府驻地)。二、同意八斗乡与淦田镇合并设立新的淦田镇。以原八斗乡和淦田镇的行政区域为新设淦田镇的行政区域,新的淦田镇辖2个居委会、25个建制村,总面积100平方千米,总人口2.3万人,镇政府驻淦田(原淦田镇政府驻地)。三、同意大京乡与白关镇合并设立新的白关镇。以原大京乡和白关镇的行政区域为新设白关镇的行政区域,新的白关镇辖1个居委会、17个建制村,总面积79平方千米,总人口2.5万人,镇政府驻白关铺(原白关镇政府驻地)。四、同意将朱亭镇政府驻地由福祖桥迁移至场坪。至此,株洲县辖7个镇、11个乡。

2010年,将株洲县的白关镇和姚家坝乡划归株洲市芦凇区管辖。调整后,辖6个镇、10个乡。

2011年,将株洲县的雷打石镇和三门镇划归天元区管辖。调整后,辖4个镇、10个乡,县政府驻地不变。

2015年11月26日,湖南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渌口镇与仙井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渌口镇。南阳桥乡与洲坪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南洲镇。淦田镇与平山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淦田镇。砖桥乡与龙潭乡成建制合并设立龙潭镇。朱亭镇与龙凤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朱亭镇。王十万乡与堂市乡成建制合并设立龙船镇。撤销太湖乡建制,设立龙门镇。调整后,全县辖8个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15年,渌口区辖8个镇(龙潭镇、朱亭镇、龙门镇、淦田镇、渌口镇、南洲镇、龙船镇、古岳峰镇)。区人民政府驻渌口镇学堂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

渌口区位于湖南省中东部湘江中下游地段,东临醴陵市、攸县,南连衡阳市衡东县,西接湘潭县,北毗芦淞区、天元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7′30″—113°21′27″;北纬27°12′30″—28°01′27″,面积1053.6平方千米。

地势

渌口区是平原、岗地为主,平原、岗地、丘陵、山地分别占渌口区总面积的27.7%、30%、16.4%和16.3%,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湘江自西南入境,由南向北流经全境,渌江由东向西,在渌口与湘江交汇,河溪纵横,遍布渌口区,构成渌口区网叶状叶脉式水系格局。

渌口区

气候

渌口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年平均降水1389毫米,降水量21亿立方米。降雨多集中于春夏两季,4至6月为多雨季节;雨季湘江水位上涨,主要年份最高水位出现于4至7月。域内气候宜人,光热充足,适宜于多种动植物的生长。区内南北纬度差不大,太阳总辐射的分布大致与日照时数的分布相似。太阳总辐射量107.3千卡/平方米·时,光合有效辐射年总量为53.7千卡/平方米·时,热量比较丰富,年内分配不均,6~9月总辐射有50.9千卡/平方米·时,占全年总辐射量47%,其中又以7月份最多,为15.2 千卡/平方米·时,1月份最少,为5.3千卡/平方米·时。

水文

渌口区境内湘江水系通航支流31条,湘江主干流通航里程660千米。湘江流域年降雨量都在1300毫米以上,降雨多集中于春夏两季,4至6月为多雨季节;雨季湘江水位上涨,主要年份最高水位出现于4至7月。湘江及其支流多漫滩,枯水时期,河滩高出水面,洪水期均被淹没;湘江水位的特征为,洪水一来,河水暴涨成灾。

湘渌两江环绕渌口城区,湘江流经区境62千米,渌江流经区境13千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渌口区年平均降水1389毫米,降水量21亿立方米,湘渌两江年客水流量553亿立方米,人均11.7万立方米。水能蕴藏量大,可开发利用15.46万千瓦。

矿藏资源

渌口区已发现煤、铀、铁、铅、锌、钨、岩金、砂金、耐火粘土、硅石、重晶石、石膏、水泥灰岩、水泥配料砂岩、石英砂、高岭土、砖瓦粘土、建筑石料灰岩、花岗岩、闪长岩、页岩、砂石及矿泉水和地下热水等共23种矿产(含亚种),矿产地67处。其中大型和中型矿床各3处,其余皆为小型矿床、矿点和矿化点。

渌口区金属矿产贫乏,建筑材料非金属矿产相对较丰富,其中耐火粘土、水泥配料砂岩为大型矿床,水泥用灰岩为中至大型矿床,是株洲县的优势矿产,具较有利的开发利用前景。

渌口区矿产资源分布总体特征是点多面广。铅、锌、金等金属矿产虽然主要分布在县域东南部边缘地段,但也因规模小而较难集约化、规模化开发利用。

人口

人口

2020年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34.6万人,根据公安户籍数据显示:全区出生人口2750人,比上年下降17.3%,出生率为7.9‰;死亡人口5918人,增长131.2%,死亡率17.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2‰。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渌口区常住人口260534人。

民族

渌口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0.16%。

政治

区委书记:李晓彤

区委副书记、区长候选人:赖晓智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区政府党组副书记:晏永辉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1年7月)

经济

综述

2019年,渌口区GDP总数达143.8亿元,实现GDP增长8.6%;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4%,地方税收增长7.2%,地方税比7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在株洲市前列。

2020年,渌口区地区生产总值15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63.7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61.8亿元,增长2.9%。

2020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38元,比上年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86元,增长5%。其中,工资性收入16665元,下降14.7%;转移净收入17114元,增长21.4%;经营净收入2433元,增长18%;财产净收入2674元,增长9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37元,增长7.2%。其中,工资性收入10487元,下降11.1%;转移净收入5345元,增长70.3%;经营净收入5550元,增长11.8%;财产净收入656元,下降1.3%。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6:1。全区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237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2621元,占消费总支出比重为13.6%。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0886元和18560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5.8%。

渌口区农业

第一产业

2020年全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1亿元,比2019年增长3.3%。其中,农业产值18.2亿元,增长4.9%;林业产值5.1亿元,增长5.4%;畜牧业产值16.2亿元,增长0.8%;渔业产值1.9亿元,增长6.8%。粮食播种面积44万亩,增长5.9%;早稻面积14.5万亩,增长11.2%;蔬菜面积17.5万亩,增长3.5%;油料作物播种面积6.7万亩,增长14.8%。全年粮食总产量20.1万吨,增长2%,早稻产量6.1万吨,增长9.4%。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8698吨,增长14.9%;蔬菜产量37.4万吨,增长3.4%;水果产量5.5万吨,增长2.2%。全年生猪出栏36.4万头,下降15.9%;羊出栏58300头,下降4.4%;牛出栏2400头,增速与2019年持平;家禽出笼214.6万羽,增长1.7%;水产品产量12460吨,增长6.6%;禽蛋产量6000吨,增长1.7%。

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1510家,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家庭农场超过149家,农民合作社达到907家。建立基地面积28.48万亩,带动农户1.2万余户。认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5个,注册“渌口优鲜”品牌,成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肖运忠蛋品”、“湘春蕨菜”获选株洲市十农产品品牌,“王十万黄辣椒”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乡村振兴“12+4”示范村创建成效明显,浦湾村获评全国文明村,河包村获评全国“一寸一品”示范村。

第二产业

2020年全区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18.8、16.8和16.5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4.9%。在规模工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下降10.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下降64.9%,股份制企业增长23.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0.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28.9%。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下降36.3%,制造业增长24.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7.2%。

分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3.9%、37.8%、33.2%、4.9%和5.4%。主要工业产品保持不同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32.8%。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61.5%;股份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4.5%;利润总额增长16.5%。全年全区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完成房屋施工面积767.1万平方米,增长3.3%;房屋竣工面积583万平方米,增长6.5%。

第三产业

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13.1、8.4、6.3个百分点。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7.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8%。

剔除跨区项目和房地产: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13.6%,非国有投资8.3%,其中民间投资增长4.0%;按投资方向分,其中产业投资增长43.7%,基础设施投资下降0.6%。全年施工项目207个,下降16.2%。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03个,下降24.3%。全区亿元以上项目54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0个。

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21.9亿元,比上年增长50.6%。其中,住宅投资19.1亿元,增长47.6%;商品房屋销售面积44.9万平方米,增长14.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1.4万平方米,增长38.7%。商品房销售额23.2亿元,增长14.9%。其中,住宅销售额21.4亿元,增长36.3%。

2020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2亿元,比上年下降1.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2.2、0.9、0.6个百分点;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43.7亿元,增长1.4%,餐饮消费额3.05亿元,下降5.4%。按销售地区分,城镇零售额41.7亿元,下降1.6%;乡村零售额8.54亿元,下降1.9%。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为1.48、47.8、0.26、0.6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5%、1.1%、6.1%、3.1%。分限额类别看,限额以上7亿元,增长10.4%,限额以下43.2亿元,下降3.4%。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20.7%,饮料类零售额增长26.7%,烟酒类零售额增长33.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18.7%,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28.7%,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6.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1.5%,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9.8%,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15.5%。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122个,其中,新设立企业7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8家,个体户2301户。

全年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442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06%。其中,出口500万美元,增长28%;进口额3925万美元。全区引进内资项目125个,增长2%,合同引进区外资金178.2亿元,增长4%。实际利用外资764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3%;实际利用内资金额54.6亿元,增长7.8%。

渌口区

交通运输

渌口镇主城区距株洲市中心仅15分钟车程,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不到1小时车程,距省会长沙市42千米。京广铁路、武广高铁、京港澳高速、S211、S313在境内通过。

2016年,渌口区完成农村通畅工程100千米、农村公路升级改造65千米、安保工程125千米、危桥改造35座、农村客运招呼站30个。新开通2条城市公交线路。

2020年完成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省计划181公里。公路提质升级50公里,完成危桥改造10座,普铁安全隐患整治105处,新建农村客运招呼站10个。全年公路货运量1151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28530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826万人次,公路客运周转量13361万人公里。伏波大道提质改造工作顺利完成,城区智能化停车一期建成使用。

全区实现邮政业务收入5419.6万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金融板块实现收入3917.5万元,增长0.6%;寄递板块实现收入875.5万元,增长9.1%;邮务板块实现收入626.2万元,下降1.5%。

社会事业

科技

截至2020年,全年全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78亿元,比上年增长42%。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4.1亿元,增长42%。全年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数30家。完成专利申请85件,比上年增长39%。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51件,增长12%。全年市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个。全区引进科技创新人才22人,完成年度任务的220%,其中,全职引进博士人才9人、全职引进硕士人才3人,全职引进本科人才10人。高分子新材料产业链条不断壮大,13家高分子新材料生产企业年产值超过20亿元。创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个,湖南朱亭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株洲市金盟熹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市级星创天台1个,株洲县现代田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教育

截至2020年,全区共有学校(园) 126个。其中,幼儿园56所,教学点22个,小学24所,初中4所,九年制一贯制学校15所,普通高中3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全区共有在校学生34418人,其中:学前教育6684人,小学教育13466人,初中教育6440人,高中教育7129人,职业中专教育699人。2020年高考二本以上录取498人,录取率30%。全区在编在职教师2032人,实现全区教职工参培率100%。全年共发放助学金751.7万元,资助贫困学生8952人,购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位7504个。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00%。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年限11.8年。渌口镇中学实现整体搬迁,市二中青龙湾小学正式开学,提质改造乡村学校21所,新增公办园园位611个。

文化

截至2020年年末,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93300户。在城市五区率先建成综合性博物馆,成功举办纪念杨得志同志诞辰110周年活动,完成建设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1000户,建设5G基站82个,融媒体中心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建成全区首家24小时智能书屋,全年开展送戏下乡活动32场,送电影下乡2172场。开展4.23世界读书日“书香渌口”全民阅读活动,创作编排小品《憨嫂除恶》、《惊喜》参加全市专题录制。

体育

截至2020年,全区体育设施总体达到604个。其中,室内体育设施15个,室外体育设施589个。总场地面积59.1万平方米,人均设施面积2平方米。成功举办第二届花冲航空滑翔伞邀请赛和首届田园新生活房博会,完成社会足球场地建设。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9.8万人次,同比增长11.1%;实现旅游总收入9.26亿元,同比增长11.1%。

卫生

截至2020年,全区医疗卫生计生单位203个,其中,区直医疗卫生健康管理与服务单位4个、区级公立医院3个、中心卫生院3个、乡镇卫生院8个,民营医院2个、村级卫生室149个, 诊所医务室34个。全区现有医疗卫生人员1653人。其中,高级职称61人,中级职称360人,初级职称741人。全区平均每千人有卫生技术人员5.3人,开放床位1530张,每千人拥有床位5.04张。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6168人,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1048人,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55人,引进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投入使用。

社会保障

渌口区2020年全年发放创业贷款287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10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76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社保待遇稳步提升。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748.3万元,发放集中和分散供养五保资金1717.3万元,城乡低保人均救助水平由2019年402元每月提高至405元每月。养老服务总人数达6.7万人,60岁以上老人享受养老服务达到100%,全区已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年末全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2.04万人,参保率100%;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24.5万人,参保率95.2%,完成省、市95%以上的目标任务。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六连涨”,企业离退休人员人均增加基本养老金116.67元,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人均增加基本养老金178.05元。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包括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6512人,参保单位402个,参保率100%。共征缴医保基金约3.3亿元,城乡居民医保共有16.4万人次获得各类医疗补偿1.99亿元,职工医保共有6746人获得各类医疗补偿0.98亿元。

历史文化

渌口区境内有新石器时代的磨山文化遗址,也有舜帝南巡的足迹。汉代伏波将军南征交趾时,曾统兵数万,驻军渌口。湘江之滨,杜甫、刘长卿等唐代大诗人遗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凤凰山下,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偕张南轩南游,夜宿朱亭结亭讲学。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曾亲临渌口考察农民运动。

地方特产

米线鱼

米线鱼

米线鱼的原料包括鲈鱼、米线、金针菇、木耳、青笋,调料可用豆瓣酱、蛋清等。米线鱼属于半主食,其中有米线,等于菜也有了饭也有了。而根据株洲人的口味,米线鱼还可以放入辣椒、花椒等进行调味。

艾叶米果

艾叶米果

艾叶米果,其实同艾叶粑粑类似。产出新米或家人团聚时,全家人一起制作,制作热闹,吃也热闹,营造出一种和睦的氛围。因该米果为圆形,故又取团圆之意。

风景名胜

伏波岭

伏波岭,濒临渌江北岸,前有石崖壁立,下有深潭。公元413年,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屯兵此地,建功立业,留下“男儿应当战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的名句,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伏波岭由此得名。唐时建有伏波庙,1944年被日寇焚毁,1968年重建,为毛泽东考察农民运动的旧址。

十九人堆

十九人堆,顾名思义就是埋葬了十九个人的大坟堆。“十九人堆”源自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醴陵北二区(仙井、渌口地区)工农自卫军攻打渌口团防局的一次失利而留下的一座集体掩埋革命烈士的墓葬。十九人堆封土堆长25米,宽1米,高0.7米,墓前立有高1米,宽0.4米的麻石墓碑,其碑上阴刻"十九人坟墓民国十七年杨家园众姓立"等字。

杨得志故居

杨得志故居,座落在渌口区南洲镇三望冲村坳上组,距株洲县城约4千米。1911年1月3日,杨得志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时代,这里是他萌生革命理想的地方。故居建于中华民国初,坐西北朝东南,252平方米,平面呈“7”字形,土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土筑墙,穿斗式结构,原面阔三间,正中是堂屋,两侧是正房、厢房,堂屋后面是四间低矮的杂屋。东正房是解放后杨得志将军两次回乡的卧室,基本保持原样。床铺、书桌、凳子、立柜和洗脸架等都保留在屋内。

大京风景区

大京风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渌口区白关乡境内,距株洲市区15千米,以大京水库为中心,湖区面积3600亩,总面积29.7平方千米。是一个以山、水、林、禽同生共荣为主要特征的自然景观与盛极明清的古庙遗迹为主的人文景观相结合的集游览、度假、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朱亭古镇

朱亭古镇,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大理学家朱熹偕同张栻同游南岳,途经朱亭,在港上木桥边歇宿,应当地人士请求,结亭讲学。后人纪其事,便将朱、张讲学之处称为“朱停”,亦曰“朱亭”。朱亭因之得名,从此奠定千年古镇的历史地位。

古镇朱亭,历史遗存丰富。拴马樟、朱张桥、龙潭书院、紫阳阁、挽洲岛、一苇亭、祖师殿、汪家井、天子岭和马蹄印等诸多历史景观,无不显示出千年古镇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凤凰山国有林场

凤凰山国有林场,位于渌口区东南方,与衡东县、攸县交界,主峰凤凰山海拔680米,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凤凰山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拥有凤凰寺、望日峰、玉泉井等景点。这里层峦叠嶂,泉水清澈,自然景致极其丰富,在春、秋、初冬季节,还可观云海。

凤凰山国有林场总经营面积为21348亩,现有杉木林2500余亩、竹林18848亩,森林蓄积量4.0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2.4%,是渌口区的重点林区。

著名人物

渌口区先后走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杨得志上将等一批共和国将军。共和国建设时期,走出了中共中央委员、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曹伯纯等30多名地师级以上领导干部,培育了李立、王丽达等一批艺术家。

晏福生(1904—1984),原名晏国金,株洲县仙井人。1928年5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四十九团政治委员、三十一军警卫团政治委员、东北人民自治军三五九旅政治委员、独立第一师政治委员、四十七军副军长兼一二九师政治委员,兼任湘西军区沅陵军分区政治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一级解放勋章。

杨梅生(1905—1978),株洲县淦田人。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团副队长、红一军团第十二军特务大队大队长、湘赣军区独立第九师第四十三团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第三师第八团团长、八路军总部警备科任科长、新四军总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司令员、冀晋纵队副司令员、热河军区副司令员、合江军区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四十六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杨得志(1910—1994),湖南醴陵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央军委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李立,1925年出生于湘潭市城内裕芒花圃,祖籍是株洲县堂市乡楼厦村(原属湘潭县)。先后担任过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南分会副主席、顾问、湖南省工艺美术书画研究会会长。1996年4月,李立被聘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

张宗政(1930—2018 [24]  ),株洲县渌口人。1949年8月到长沙投奔革命,9月入解放军十二兵团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历任航空兵二十二师大队政治干事、团政治处组织干事、师政治部组织干事,航空兵十七师干事、大队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副主任,航空兵二十四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航空兵六师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荣誉称号

渌口区先后获评湖南省“全面小康经济发展先进县”“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最具投资价值县”“平安县市区”称号等多项荣誉。

2020年9月,被确定为“湖南省综合油料大县”、“湖南省茶油大县”。

2021年1月18日,被授予“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1.区情简介·株洲市渌口区人民政府

2.株洲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株洲市统计局

3.株洲市渌口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渌口区统计局

4.湖南公布2020年产油大县名单·人民网

5.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命名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的通知·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

6.生态人文·株洲市渌口区人民政府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