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美国联合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战争)

2023-09-22 25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海湾战争

美国联合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战争

海湾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现代化程度最高、使用新式武器最多、投入军费最多的一场战争。

海湾战争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海湾战争是美军自越南战争后主导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海湾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科技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在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名称 海湾战争
发生时间
地点 波斯湾
结果 伊拉克战败并遭重创,从科威特撤军
目的 争夺石油资源

战争全过程

战争爆发

20世纪80年代末,弥漫在波斯湾地区的硝烟渐渐散去,持续8年之久的两伊战争终于结束了。全世界的人都在为海湾地区出现的和平而感到欣慰。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在全世界人民致力于海湾和平时,一场新的冲突正悄然地孕育着。

从1990年初开始,在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的授意下,伊拉克的官员几次三番地对其近邻科威特进行刁难。先是提出“以阿拉伯团结的名义”一笔勾销两伊战争期间所欠下的350亿美元债务,后来又进一步提出领土要求。科威特当然是予以回绝。见软的不行,萨达姆又来硬的,下令向科伊边境调集军队,并向科威特发出最后通牒。霎时间,科伊边境危机四起,战争一触即发。

1990年8月2日凌晨2时,白天气温达摄氏40度的暑气稍消,190万科威特人还在沉睡之中,月照星空,万籁俱寂。就在这死一般宁静的时刻,随着萨达姆—声令下,30万伊军以被萨达姆称为“军中之军”的伊拉克精锐部队——共和国卫队为主力,在350辆T—72坦克的开道下,如天边的炸雷,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越过125公里长的科伊边境,长驱直入,冲向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

霎那间,科威特硝烟弥漫,炮声隆隆。天空中,大批的伊拉克轰炸机、歼击机、强击机和武装直升机机群呼啸着,成群结队而来;一排排重磅炸弹,一串串集束火箭,准确地命中目标;地面上,伊拉克1个坦克师和8个机械化师一字排开,成多路直插科威特城,锐不可当。

对于有8年实战经验、号称阿拉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的伊拉克来说,科威特实在太小了。它的国土面积只有1.8万平方公里,没有可供回旋的余地,它的军队也只有2万人,根本不是伊拉克军队的对手。伊军仅用10个小时就占领了科威特全境。

听到前方传来的战报,指挥所里的萨达姆露出得意的微笑,他的目的达到了。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一胜利只是暂时的,一场更大的战争阴影正向他袭来。

”沙漠盾牌“出笼

8月2日凌晨,得到伊拉克军队突然进攻的消息,美国总统布什甚感震惊,国防部五角大楼指挥中心也处于一片忙乱。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连发几道命令;命令停泊在巴林麦纳麦港的6艘美国军舰立即启锚驶离港口,以防伊拉克空军突然袭击,造成“第二次珍珠港事件”;命令正在印度洋游弋的“独立号”航空母舰向阿曼湾靠拢待命;命令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岛美军基地处于一级战备状态,基地上的B—52轰炸机随时准备出击;命令美军驻希腊苏扎湾海军基地处于高度战备状态,等等。

8月4日清晨,美国军政要人齐聚戴维营。会议经过一整天的讨论,—项代号为“沙漠盾牌”行动的计划就在这次会上敲定下来。该计划的主旨是向海湾地区紧急增兵、阻止伊拉克进一步入侵沙特,并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同时,该计划还规定“沙漠盾牌”行动由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将全权组织实施。

8月7日凌晨2时,布什总统正式批准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命令下达后,五角大楼迅速行动起来。早晨6点,国防部长切尼主持会议,详细部署了“沙漠盾牌”的实施方案。

在“沙漠盾牌”实施方案中,空中力量以其特有的机动速度快、机动距离远的特长而备受重用。

7时30分,美军第82空降师的2300人作为“沙漠盾牌”行动的先头部队登机完毕。5分钟后,运载这批伞兵的飞机奉命从北卡罗来纳州的巾拉格堡基地起飞前往沙特。“沙漠盾牌”行动由此拉开了帷幕。

“沙漠盾牌”

依美国总统布什之见,经过3个月的禁运、封锁和经济制裁,再加上20多万大军压境,足可以让萨达姆从科威特滚蛋。然而,布什的判断又错了,萨达姆根本不买他的帐。萨达姆不仅没有从科威特撤军,反而在国内加紧备战,并向科沙边境又增调了20个师的兵力。与此同时,萨达姆还展开宣传攻势,宣布扣留西方人质,号召阿拉伯人开展“圣战”,打击美国和“推翻阿拉伯的统治者”。

萨达姆的言行激怒了布什。11月8日,布什总统宣布,在2个月内再向海湾增兵20万,以便使美军“拥有在必要情况下采取适当的进攻性军事行动的选择”。他要主动出击了。

在美国大举进兵海湾的同时,布什还派人四外游说,动员说服它的西方盟国以及部分阿拉伯国家派兵参战并担负战争费用。到1991年1月15日,有30多个国家答应出兵参战,这样再加上海湾地区的6个国家,共有40多个国家的多国部队云集在海湾地区,总兵力达70万人,装备飞机3510架,坦克2900辆,装甲车2200辆,舰艇400艘。在多国部队中,美国军队占绝大多数,总兵力为52.7万人,其中陆军29.5万,海军陆战队9.4万,海军8.2万,空军5.6万。部署坦克2200辆,装甲车2000余辆,飞机2800架。

美国人紧锣密鼓地调兵遣将,多国部队云集海湾,磨刀霍霍。然而,萨达姆也非等闲之辈,他并没有被吓倒。对于布什总统让他滚出科威特的言行,萨达姆的回答是:一旦美国人卷入战争,我们将使他们血流成河。

萨达姆的话并非言过其实,因为他手中也掌握着庞大的战争机器。

为了对付多国部队的进攻,萨达姆下令在全国实行战时体制,将全国划分为5个战区。与此同时,萨达姆加紧扩军备战,其正规军在原有53个师的基础上,重建了13个师,并新组建了11个师,达到77个师,总兵力增至120万人,装备坦克5600辆,装甲车6000辆,火炮4000余门,飞机770余架,“飞毛腿”导弹800余枚。

与多国部队相比,伊拉克在兵力总数上要远远超出多国部队,虽然在兵器质量上稍逊色—些,但其中也不乏当今世界数一数二的—流兵器。比如,在空战兵器当中,米格—29“支点”式歼击机,就与美国空军的F—15、F—16相差无几。

神秘的”霹雳计划“

1990年8月5日,也就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第3天,正在外地休假的美国空军主管计划与作战的副参谋长特别助理沃登上校被紧急召回了华盛顿,要求他召集一个由计划和作战参谋军官组成的特别小组,制定出一个保卫沙特阿拉伯的空中战役计划。

沃登上校将计划制定小组成员集中在空军参谋部的“决胜”处办公室。两天后,计划初具轮廓。8月7日下午,应空军副参谋长约翰·洛将军的要求,沃登上校提交了一份长达12页的对伊战略空中战役计划梗概。该计划被命名为“霹雳”,以区别于越南战争的“滚雷”计划。

“霹雳”计划的要旨是:战斗一开始就投入全部可使用的空中力量,形成绝对压倒对方的优势,打击其要害部位,“在战争伊始就一鸣惊人”。

沃登上校在80年代末曾写过一部名为《空中战役》的书,沃登上校在书中,旁征博引,用大量实例论证了战争“重心”对制定作战汁划的重要性,强调在各个战争层次上都要打击敌人的重心,即要害。“霹雳”计划完全贯彻了沃登上校的这—思想,计划小组以5个同心圆环,形象地确定了战争的“重心”及其重要程度:

在这一个圆环中,最内环是敌人的作战指挥系统。包括其指挥机构、军民用通信、广播电视系统等;

第2环是敌能源系统,包括石油、电力等生产没施,但汁划只使其短期内丧失生产能力。而不是永久摧毁。因此只计划攻击发电厂附近的配电站、变压器等目标,而不是摧毁发电机房;

第3环是敌交通系统,主要是铁路、公路和桥梁等,计划只摧毁关键的铁路和公路桥梁,切断伊军的重要补给和交通,但不给国民交通造成全面破坏;

第4环是对伊军及国民的心理战,通过广播、传单等形式,削弱伊军的作战能力,影响国民的士气,同时又可避免无谓的伤亡;

最外一环才是可投入战场的军事力量,重点是伊军地地导弹、远程轰炸机等战略报复力量、共和国卫队及战略防空系统等。

根据霍纳将军的指示,他的助手格洛森准将负责在“霹雳”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具体攻击计划的细节。为此,格洛森准将在沙特空军大楼霍纳将军办公室隔壁房间里,成立了代号“黑洞”的特别计划与作战行动组。格洛森将军要求每个部署在沙特的空军联队派来2名熟练掌握本联队武器使用的空勤人员,并要求中央总部空军司令部的计算机专家来操纵空军的计算机辅助兵力管理系统。随着进入作战地区联队的增加,“黑洞”小组的成员也不断增加。

经过精心策划,“黑洞”小组制定出了更为详尽的空中进攻计划。他们为该计划确定了5个基本目的:

  • 孤立萨达姆政权并使之垮掉;
  • 夺取并保持空中优势;
  • 摧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武器系统;
  • 剥夺伊军的军事进攻能力;
  • 摧垮部署在科威特战区的伊陆军的进攻能力。
  • 为此,他们提出了12个要突击的目标群,包括作战指挥系统、伊战略防空网、机场、化学武器、“飞毛腿”导弹、共和国卫队、能源设施、交通枢纽等。

    在计划制定过程中,格洛森将军还反复征求了参战的各联队长的意见,使计划更加完善。

    美军不遗余力地调集各方人马,制定出了较为完善的空中进攻计划,为他们赢得这场战争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可以说,两军尚未开战,美军已先胜伊军一着。

    ”风暴“骤起

    1991年1月15日,是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号决议规定的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的最后期限。

    虽然战斗还没有打响,但多国部队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并不显得轻松,他仍在—心一意地推敲着作战计划,惟恐有什么疏漏。按照施瓦茨科普夫的设计,战争将分2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为大规模空袭,时间将持续2周以上,目标是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战略性军事和通讯设施;第2阶段为地面作战,时间大约1周左右。第1阶段的行动代号为,“沙漠风暴”,第2阶段的行动代号为“沙漠军刀”。

    1月15日很快到来了,然而,萨达姆没有撤军。

    1月16日,在距美国本土万里之外的海湾地区,美军官兵已做好了战争的一切准备,他们静静地等待着布什总统下达开战的命令。

    1月17日凌晨1时,科迪上校率4架“阿帕奇”和2架“低空铺路”组成的“白色小队”从紧靠伊科边境的阿尔朱夫基地起飞,在夜空中向北飞去。6分钟后,同样编成的另一个“红色小队”跟着起飞。飞行约1小时后,科迪上校看到地面腾起一道红光。原来这是一名伊拉克士兵听到了直升机的声音胡乱发射了1枚导弹,但未击中。

    几乎在“阿帕奇”直升机攻击尹军雷达阵地的同一时刻,1架绰号为“黑色幽灵”的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已突入伊拉克首府巴格达上空。它把1枚2000磅的精确制导炸弹准确地投到位于巴格达闹市区的电话电报公司大楼屋顶的正中。这时的时针正好指向凌晨3点整。

    战斗打响90分钟后,伊拉克的防空部队开始作出反应。然而,多国部队的空袭实在太猛烈了,再加上强烈的电子干扰。伊拉克的防空雷达和地空导弹很快就被制住。剩下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因指挥通告没施和目标指示雷达受到强烈干扰,失去指挥。因此,只好各自为战,盲目地对空射击。

    天渐渐放亮了,多国部队加大了空袭密度。到17日午夜,多国部队的飞机共对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内的目标进行3轮高强度轰炸,出动飞机2000多架次,投弹1万多吨。此外,停泊在海上的美国军舰也向伊扯克腹地的指挥通信中心、雷达和防空导弹阵地以及部分机场发射厂100多枚“战斧”式巡航导弹。

    第一天轰炸过后,萨达姆的总统府、巴格达电信电报大楼、空军和防空指挥部被摧毁,巴格达附近的2个机场陷于瘫痪,一些工业设施、巴格达电厂、电视台大楼也被炸坏。此外,在伊拉克领土上至少还有75个地方遭到轰炸。对于这样的空袭结果,布什总统、五角大楼和施瓦茨科普夫将军都感到非常满意。

    按照“沙漠风暴”行动计划,从1月17日至30日为战略空袭阶段,主要目的是削弱伊拉克战争潜力,夺取并保持战略制空权;因此,在以后的几天当中,多国部队的飞机不分昼夜,轮番上阵,连续对伊拉克保持强大的空袭压力。在多国部队飞机的狂轰滥炸之下,伊拉克的军队既无招架之功,也无还手之力,伊拉克空军装备的几百架飞机,要么逃往国外,要么深藏于地下。勉强升空的为数不多的伊拉克飞机立即成了多国部队的活靶子,有些伊军飞行员尚未发现多国部队的飞机,就被发射的空空导弹击中,魂归西天。

    ”风暴行动“

    18日晨,太阳还没露面,一架架挂满穿甲集束炸弹的B—52轰炸机从土耳其和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基地腾空而起。在空中编好队后,机群向科威特西北部地区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的阵地飞去。几个小时后,机群飞临共和国卫队阵地上空。只见B—52轰炸机排着队用它那拿手好戏——地毯式轰炸战术,铺天盖地的向下倾泻穿甲炸弹。刹那间,共和国卫队的阵地硝烟弥漫,爆炸声响成一片,B52所到之处均化为一片焦土,苏制T—72坦克不时被击中起火。在以后的十几天中,B—52天天去轰炸共和国卫队,使之动弹不得。由于多国部队空军掌握着绝对制空权,因此,B—52的轰炸行动没有受到丝毫的威胁。虽然共和国卫队装备的高射炮、高射机枪拼命地对空射击,怎奈B—52是在它们的射程以外的高空进行轰炸,因此只能是干瞪眼没办法,白白挨炸。

    1月31日,在战略空袭进行14个昼夜之后,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命多国部队空军转入战术空袭阶段,主要对在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的伊军地面部队和防御阵地、坦克和装甲车集群、交通枢纽、桥梁、铁路和公路运输线、燃料和弹药库以及后勤补给基地等目标,进行猛烈的轰炸。施瓦茨科普夫是想通过这一阶段的轰炸,利用空中优势最大限度地削弱伊拉克的有生力量,为尔后地面部队的进攻扫清道路。

    经过第1轮38天的角逐,多国部队空军可以说是出尽了风头,占尽了上风。伊拉克的所有战略目标除深藏在地下的之外。都被多国部队空军刮起的“风暴”扫得荡然无存。可怜萨达姆的百万大军。尚没有和多国部队的地面部队真正交火,就遭到了惨重的打击。伊拉克南线战区的54万大军,在多国部队空军疾风骤雨般的空袭下损失25%以上,重装备损失高达30—45%。伊拉克的1000多辆坦克成为多国部队飞机的靶子,2800辆装甲车中也有800多辆被毁。萨达姆的精锐之师共和同卫队作为多国部队空军重点“照顾”的对象,损失更是惨重.它每天几乎都要遭到多国部队空军数百架次飞机的轰炸。

    至2月23日,第2阶段空袭结束,共和国卫队已损失近半,被打得七零八落,“军中之军”往日的威风早已荡然无存。

    萨达姆的战争机器已严重受损,它的反击软弱无力,但它仍在顽强地运转。当有战场记者问萨达姆是否放弃抵抗时,他的回答是:不!绝不!于是,战争之神继续发出狰狞的微笑。

    ”沙漠军刀”一招定胜局

    为了有效地利用前一阶段的空袭效果,一举冲垮伊拉克的防线,施瓦茨科普夫下了一个充满风险的大赌注,他把30万美国地面部队和数万盟国部队一字排开,准备全线出击,后面只留下1个美军师和部分沙特的部队。采用这种后来被称作是“胆大包天”的部署,如果成功,多国部队就能实现速战速决的目的,如果受挫,不仅前一阶段空袭夺得的主动权会丧失,而且后面会发生什么事很难预料。但,事已至此,只得全力以赴,见机而行了。

    根据“沙漠军刀”计划,空中力量在这一阶段的任务丝毫没有减弱,它除了要继续对伊拉克腹地的战略目标保持强大压力,使萨达姆不能向前线增援一兵一卒外,还要以强大的航空火力支援地面部队展开进攻。

    2月24日凌晨4时,根据施瓦茨科普夫的命令,多国部队的先头部队相继跨过科沙边界和沙伊边界,一场关系到全局的地面攻势终于展开。几十分钟后,华盛顿五角大楼向全世界宣布:海湾战争的“最后决战”开始了。

    地面部队的推进出乎意料地顺利,开战仅4小时,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师的6路坦克纵队就突破了伊军的第2道防线。

    先头部队遇到的抵抗是软弱无力的,这说明前一阶段的空袭效果非常好,施瓦茨科普夫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决定提前14个小时将担任主攻任务的美国第7军5个师和英军第1装甲师投入战斗,发起总攻。

    多国部队继续推进。美国第101空中突击师在建立前进基地后,又多次采用“蛙跳”战术,在伊拉克纵深200多公里的纳西里耶和巴士拉以北地区再次实施机降,2天内前进了160公里,配合地面部队突入到幼发拉底河畔,切断了10万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北撤的退路。

    26日,美第7军开始向伊科北部边界进击,其任务是消灭共和国卫队.攻占军事重地巴士拉。

    眼见多国部队的11把“军刀”直插过来,而多国部队的空袭强度仍丝毫没有减弱,萨达姆明白,对他来说败局已定,只是时间问题,如果再硬撑下去,只会招至更惨重的损失。于是,2月26日,萨达姆下令在科威特的伊军全线撤退,这等于是向多国部队摇起白旗。

    然而,布什不愿看到就要到手的胜利功亏一篑,他命多国部队继续进攻。这正合施瓦茨科普夫的意,这位四星上将指挥11路大军展开了一场追击战。由于路面和桥梁均遭到严重破坏,交通阻塞,伊拉克成千上万的车辆拥挤在一起,完全暴露在多国部队空军的打击之下,成了轰炸机、攻击机的活靶子。霎时间,在通往伊拉克腹地的各条公路上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公路上燃烧的军车排出几十里,形成一条条巨大的火龙。

    27日凌晨,美国海军陆战队兵不血刃占领科威特城。

    当天,布什总统召集他的战时委员会举行最后——次会议。前线传回的战报表明伊拉克军队已全部撤出科威科,布什总统当场拍板,于当晚宣布停火。

    布什的助手们注意到,午夜停火标志着地面进攻战正好打了100个小时。布什很喜欢这个整数。于是,海湾的枪炮声就在午夜时分停了下来。

    双方兵力

    反伊联盟

    人数为69万人;

    坦克3700辆,其中美国2000辆;装甲车5600辆;

    作战飞机1740架,包括了美国F—117A隐形战斗机59架,B-52轰炸机40架;

    战舰247艘,航空母舰9艘(美国的“萨拉托加”号、“肯尼迪”号、“中途岛”号、“罗斯福”号、“突击者”号、“美国”号、法国的“克里孟梭”号、“福煦”号和英国的“皇家方舟”号)

    伊拉克

    恢复和新建24个师,使军队总兵力达到77个师、120万人。

    加强科威特战区的兵力部署,按三道防线共部署42个师,约54万人,坦克4280辆、火炮2800门、装甲输送车2800辆。

    结果

    伤亡情况

    海湾战争伤亡

    伊军伤亡人数大约10万人左右(其中2万人死亡),8.6万人被俘,损失飞机324架,坦克3847辆,装甲车1450辆,火炮2917门,舰艇143艘,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美元。

    多国部队方面伤亡4232人,其中美军阵亡148人,战斗受伤458人,非战斗死亡138人,非战斗受伤2978人。其他多国部队阵亡192人,受伤318人。美军损失飞机56架(多国部队共68架)、坦克35辆、舰艇2艘。

    关于海湾战争的伤亡数字有争议。盟军死亡人数可能是378人,其中美军因战事身亡的有148人,非战事身亡的145人。英军死亡47人,阿拉伯军队死亡40人,法军损失2人。盟军死亡最多的是在1991年2月25日,该日一颗伊拉克飞毛腿导弹击中一个美国兵营造成28个美军预备队员死亡。盟军受伤人数可能少于1000人。伊拉克伤亡人数的争议比较大。有些估计说少于1500人死亡,有些说约20万死亡。大多数学者认为死亡人数在2.5万到7.5万之间。受伤人数也不清楚。被美军俘虏的伊拉克人为7.1万。估计的伊拉克平民死亡人数从100人到超过20万人不等。

    此外,战后的状态造成更多伊拉克人死亡。比如在炸弹中含有共300吨贫铀,铀是一种可能可以致癌的重金属(不过这一点也有争议)。战后伊拉克儿童的癌症率提高了四倍。战后对伊拉克的制裁可能也导致了约200万人死亡,其中半数是儿童。

    开支

    美国国会计算的美国的战争开支为611亿美元。其他有人估计为710亿美元。世界各地其它国家共支付了约530亿美元: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其它海湾国家支付360亿美元,德国和日本支付160亿美元。约25%的沙特阿拉伯的支付是以对部队提供服务、补给和运输的方式支付的。

    美军的开支在所有盟军中只占74%,因此全球的总支出肯定还要高。比如英国支付了41亿战争费用。

    战争影响

    海湾战争

    对美国

    海湾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反伊联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现出其处理国际事务的“领袖”作用;它把苏联撇在一边,无视许多国家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建议和呼声,执意发动战争,充分暴露其支配、领导全球的野心;它仅以死亡286人的代价换来了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在军事上重新恢复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南战争综合症”,使其干预国际事务的信心大增。

    海湾战争后美国对全球和地区事务的干涉和介入程度大大提高,如对波黑、索马里、海地等地区事务的干涉,以及实施北约东扩、制裁和武力打击伊拉克、发动科索沃战争等等,都是其推行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的具体步骤,不仅给地区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而且也损害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对伊拉克

    海湾战争给伊拉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二千亿美元。在美国对伊拉克的空袭中,重点轰炸了一些石油工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一些重要的军事目标,给日后伊拉克的经济建设带来沉重的打击。军事上,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中整体作战能力损失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四十多个师被摧垮。伤亡人数达八点五万至十万人。伊拉克海军在这次战争中完全被摧毁。

    在海湾战争爆发前,伊拉克凭借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使其经济发展在中东地区处于中上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四千美元。而在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国内生产总值仅达到战前的三分之一,人均收入降至不足四百美元。

    美在伊拉克南部地区投下了约三百吨的贫铀炸弹,导致这一地区患白血病、恶性肿瘤和其它疑难病症发病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三点六倍,孕妇流产的比例是过去的十倍多。

    世界影响

    海湾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的表现说明,它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已名存实亡,昔日的超级大国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苏联。

    海湾战争后,苏联最终解体,为两极格局画上了句号。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成为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但这并没改变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

    海湾战争显示出高技术武器的巨大威力,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已经作为现代战争的基本样式登上了世界军事舞台。由于高技术武器的使用,使现代战争的作战思想、作战样式、作战方法、指挥方式、作战部队组织结构以及战争进程与结局等方面都出现了重大变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以强烈震撼,促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未来新型战争的热潮,从而引发了一场以机械化战争向信息战争转变为基本特征的世界性新军事革命。

    后续发展

    海湾战争

    伊拉克南部和北部的起义被打击后,在伊拉克南部和北部建立了保护当地居民的禁飞地带。美国和英国控制这些禁飞地带。平均每过两天有炸弹投下,但大多数炸弹是在1996年9月中的数周的所谓的“沙漠袭击行动”和1998年12月的“沙漠之狐行动”中投下的。

    伊拉克境内基础设施的破坏涉及到了它的居民的生活。战后数年后伊拉克的发电量还不到战前的四分之一。对污水处理设施的破坏导致污水进入底格里斯河,而平民从该河中吸取饮用水,这导致了许多疾病。

    战后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依然有效,取消经济制裁的条件是武备检查认为伊拉克满足其要求,而伊拉克政府始终没有完全与武备检查合作。伊拉克被允许在联合国石油换粮食计划中出口一定的产品。1998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说这个制裁导致儿童死亡率提高到每年9万。对伊拉克的制裁和美国在沙特阿拉伯的驻军使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声望大为降低。

    为了检查伊拉克是否遵守对它施加的大杀伤武器和弹道导弹的限制联合国建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伊拉克接受了一些武备检查,否定了一些其它的检查。检查组在一处发现一些生物武器计划的迹象,在许多其它地方发现了不符合规定的地方。

    1997年伊拉克将所有检查组成员驱逐出境,理由是美国利用这个检查组来搞间谍活动。1997年到1999年间检查组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重返伊拉克。1999年,这个检查组被另一个检查组取代。2002年,伊拉克,尤其是萨达姆·侯赛因,成为美国反恐战争的目标,这最终导致了2003年的美伊战争。

    许多从海湾战争返回的士兵说他们获病,后来这个病被称为海湾战争综合症。参战士兵家庭中的婴儿中有很高的一部分有严重的智力缺陷或病症。这些病症和出生缺陷的原因还不清楚和有争议。一个1994年发表的报告称士兵接触到21种可能影响生育的毒物。其中包括武器中有贫铀、油田大火和炭疽疫苗。

    海湾战争的一个关键结果是极端伊斯兰主义的复活。萨达姆政府的改向伊斯兰教方向并未能为它带来多少支持者,但沙特阿拉伯依靠美国的支持,以及沙特阿拉伯被看做与以色列站在一个战线上使得其政府的合法性大大降低。伊斯兰主义者反对沙特阿拉伯政府的活动大大加强。为了赢得伊斯兰主义者的支持,沙特政府花巨资支持可能会支持它的组织。在新建立的中亚国家中沙特阿拉伯政府向极端组织分发上百万古兰经,建造了上百座清真寺。在阿富汗内战中沙特阿拉伯成为塔利班最大的资助者。

    参考资料

    1.海湾战争·华夏经纬网

    2.大学军事理论/拓展阅读 4-10 海湾战争·普通高校教材资源服务平台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