揆度(汉语词语)

2023-09-27 28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揆度

汉语词语

揆度,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kuíduó。

中文名 揆度
拼音 kuí duó
解释 揣度,估量
引证解释 《素问·玉版论要》

词语相关

注音

kuíduó(kuídù)

释义

①揣度,估量。《素问·玉版论要》:“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

②古医书篇名。“揆”言切求其脉理;“度”谓得其病处,参以四时逆顺以明其吉凶及治法。

引证详解

揣度,估量。

  • 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图画安危,揆度得失。”
  • 2.《晋书·外戚传·羊琇》:“又观察文帝为政损益,揆度应所顾问之事,皆令武帝默而识之。”

    3.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彼奉其国王之命,航海而来,不过欲化中国为彼教,揆度事势,宁有是理?”

    4.吴组缃《山洪》二六:“大哥这番指点,三官是相信的,他一时十分动心,但这种揆度也不见得稀奇。”

    5.《通典·选举五》:“贫窭之士在远方,欲力赴京师而所冀无际,以此揆度,遂至没身。”

    词组

    不可揆度

    发音:bùkěkuíduó

    释义:揆度:估量,揣测。指无法推测。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

    典籍相关

    管子揆度

    《揆度》是我国古籍《管子》里记载的一篇文章,见于《管子》第七十八篇。

    《管子》是一部记录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言行事迹的书籍。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刘向编定《管子》时共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馀10篇仅存目录。

    管仲(公元前723年-约公元前645年)汉族,名夷吾,字仲,又称敬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作者简介

    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管子》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刘向编定《管子》时共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馀10篇仅存目录。

    《管子》76篇,分为8类﹕《经言》9篇,《外言》8篇,《内言》7篇,《短语》17篇,《区言》5篇,《杂篇》10篇,《管子解》4篇,《管子轻重》16篇。书中《韩非子》、贾谊《新书》和《史记》所引《牧民》、《山高》、《乘马》诸篇,学术界认为是管仲遗说。

    《立政》、《幼宫》、《枢言》、《大匡》、《中匡》、《小匡》、《水地》等篇,学术界认为是记述管仲言行的着述。《心术》上下、《白心》、《内业》等篇另成体系。当是管仲学派﹑齐法家对管仲思想的发挥和发展。学术界也有人认为是宋钘、尹文的遗着。

    参考资料

    1.揆度·汉语词典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