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西楼晚眺(晚唐七言律诗)

2023-09-28 21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咸阳城西楼晚眺

晚唐七言律诗

这首诗的标题有两种不同的版本,一般采用的是“咸阳城西楼晚眺”,而不是“咸阳城东楼”。因为前一个标题更为醒目和合理。“西”字更近情理,而且“晚眺”也是全诗的重点。同为晚唐诗人的李商隐有一首《安定城楼》,与许浑的这首诗不但题似,而且体裁相同,韵律相同。这还不算,李商隐诗的头两句:“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都用“高城”,都用杨柳,都用“汀洲”。然而,一比之下,他们的笔调,他们的情怀,就不一样了。李商隐诗中,一个“迢递”,一个“百尺”,全在神超,表现出文采的风流;而许浑诗中一个“一上”,一个“万里”,特别有气势。

作品名称 咸阳城西楼晚眺
作者 许浑
创作年代 唐代
作品体裁 七言律诗
作品别名 咸阳城东楼

原文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有两种不同的版本,一般采用的是“咸阳城西楼晚眺”,而不是“咸阳城东楼”。因为前一个标题更为醒目和合理。“西”字更近情理,而且“晚眺”也是全诗的重点。同为晚唐诗人的李商隐有一首《安定城楼》,与许浑的这首诗不但题似,而且体裁相同,韵律相同。这还不算,李商隐诗的头两句:“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都用“高城”,都用杨柳,都用“汀洲”。然而,一比之下,他们的笔调,他们的情怀,就不一样了。李商隐诗中,一个“迢递”,一个“百尺”,全在神超,表现出文采的风流;而许浑诗中一个“一上”,一个“万里”,特别有气势。“一”上高城,就有“万”里的愁怀,这正是巧用了两个不同意义的“数字”而取得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万里之愁的用意,在诗人的笔下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蒹葭杨柳似汀洲”。一个“似”字,早已道破,这里并没有什么真的汀洲,不过是诗人在想象之间,看起来相似而已。

诗人家在润州丹阳,他此刻登上咸阳城楼,举目一望,见秦中河湄风物,居然和江南有点相似。于是笔锋一点,微微唱叹。万里之愁,以思乡的情绪开始。蒹葭秋水,杨柳河桥,都与怀人的伤别有联系。以上单说句意。如果从诗的韵调丰采来说,“蒹葭杨柳似汀洲”七个字,正是“无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再从笔法看,他起句将笔一纵,出口万里,随后立即将笔一收,回到眼前。万里之遥,一笔挽回,而且诗人写眼中所见的景象,潇潇洒洒,全不呆滞,笔中蕴含有万里之意。诗人凭栏送目,也不知过了多久,忽见一片云生,暮色很快到来;那一轮红日,已经逼近西山,没过多久,已经隐隐挨近西边的寺阁了。据诗人自己在句下注明:“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云生日落,片刻之间,“天地异色”,那境界已经变了,紧接一阵凉风,吹来城上,顿时吹得那城楼越发空空落落,萧然凛然。诗人凭着“生活经验”,知道这阵风是下雨的先兆,雨势迫在眉睫了。景色迁动,诗人的心情也随之改变。

三、四两句的描摹十分形象生动,使读者如同身在城楼之上、风雨之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这两句诗的特点在于写境传神,诗人把“云”、“日”、“雨”、“风”四个同性同类的“俗”字连用在一处,而四者的关系却十分清晰、自然、生动,错综辉映,并无一丝一毫的“合掌”之感,也没有刻意组织经营、勉强用词的痕迹。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在“事实经过”上是一层推进一层,有条不紊;然而在“艺术感觉”上,则又错错落落,“参差”有致。“起”和“沉”,形成对比句,而“满”字本身也有虚实之趣。诗人说“风满”,而实际上空无一物;说空空落落,而越发显得他的愁绪“满楼”。而风雨将至,“形势逼人”,诗人却并没有被天气的变化“吓跑”,依然登临纵目,独倚危栏。前一联写得声色如新,气势兼备,具有那种箭已在弦,不得不发的意趣。诗人只说“欲”来,笔下的精要,全在虚处。而下一联,“鸟下绿芜”,蝉吟高树,那种神情意态十分自在悠闲,并没有受到“暴风雨”的影响。

李白《忆秦娥》里写道:“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诗人许浑,也正是在西风残照里,因为见到了“汉阙秦陵”之类的景象而引起了感怀。咸阳本是秦汉两代的故都,旧时禁苑,当日深宫,在许浑的这首诗里却只剩下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虫鸟不识兴亡,像在凭吊。诗人的“万里”之愁,也就是“万古”之愁。最后两句中,“行人”就是过客,可泛指古往今来,各处的征人游子,也可包括诗人自己在内。诗中说“莫问”,诗意却正是“要问”,而且“问”过多次了,表现了诗人很深的感慨。“故国东来渭水流”,大意是说,诗人很早就听说过咸阳古地的名城了,可是到了这里一看,却是所剩无几,只有“西风吹渭水”,诗人因此深有感慨。这两句写得神完气足,“气足”,不是气尽,也不是语意已尽。末尾一句,使全篇有“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好处,有悠悠不尽的意味。渭水的流动自西向东,在空间上,有城、楼、草、木、汀洲,等等。它的流动,是自古及今的。而时间上,则有起、沉、下、鸣、夕、秋,等等,字里行间凝结了诗人万里的愁绪和千年的思绪,使读者也有愁思无穷无尽的感受。诗人所说的“行人”,也正是空间的过客和时间的过客的统一体。

作者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

参考资料

1.咸阳城西楼远眺·古诗文网

2.许浑简介·古诗文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