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刘贺(辛德勇所著人物传记)

2023-09-30 24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海昏侯刘贺

辛德勇所著人物传记

《海昏侯刘贺》是辛德勇所著人物传记,2016年10月1日出版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书名 海昏侯刘贺
作者 辛德勇
类别 人物传记
出版社 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318

页数
49

定价
9787108058058

内容简介

作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大量精美随葬品令人赞叹不已,而墓主人刘贺的传奇经历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本书是第一部有关海昏侯及其时代的学术研究专著。作者以文献记载的刘贺生平为基础,结合出土文物,将汉武帝晚年至汉宣帝时期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详细解说;通过分析刘贺的经历与行事,揭示其个人的生活环境与性格特征,认为刘贺的戏剧化人生,既是时代造就,也是性格使然。

作品目录

装帧 平装
ISBN

引言:一座墓葬引发的关注

刘髆受封昌邑王

卫太子的反叛

霍光专擅朝政

二十七天的皇帝

宣帝登基与亲政

由废帝到海昏侯

带走的财富

余论——盖棺论定于青史

附录

附表1

刘贺年表

附表2

刘贺世系略图

附表3

改订西汉新莽历史年表

作品鉴赏

这两年海昏侯的故事炙手可热,辛德勇好像在历史学圈里圈外都是声名显著(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两者叠加起来,这部《海昏侯刘贺》被我捡到购物篮里带回了家。

我是第一次读刘贺的故事(此前追随大众到首都博物馆看了一次展,唯记得一大堆金饼,呵呵),也是第一次接触辛德勇的书(此前曾经在豆瓣看过并转发一篇博文“老来波俏辛德勇”对此公大加赞赏),故而还是抱有期望的。

断断续续看下来,大体明白了这个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同时也粗粗见识了辛德勇的功夫(儿子说这不是辛德勇写得最好的作品)。以下胡乱写几段话,以标记这一次“经历”。

一、 讲了好几个人的故事,最精彩的还真不是海昏侯

刘贺称帝前后有很多故事。要讲清楚这个只坐了27天帝位的前世后生,需要讲好几个人的故事。

第一自然是汉武帝,这是后面一系列故事的起点。

然后是卫皇后及其儿子,即后来谥为“戾太子“的刘据,因为这位原太子被废,刘贺才有机会。

第三是李夫人,汉武帝宠幸得妃子,她是刘贺的奶奶,刘贺之所以能够接替汉昭帝,与这位夫人的地位(尽管早早故去)还是有一些关系的。

第四是汉宣帝刘询,一方面是因为他接替了刘贺,而且,刘贺之所以后来被封海昏侯,直接取决于这位刘询,还有,他是戾太子的嫡孙,也就是说,转了一圈,汉武帝的子嗣继承又回到原来的轨道。

此外,汉昭帝及其母赵飞燕也是其中一环,但因为其基本属于霍光的傀儡,乏善可陈,所以着墨不多。

最后就是在此过程中运筹帷幄的大司马霍光了,要讲清楚其中的帝位传承,无论如何是绕不过去的。

我感觉,辛德勇讲的这些人物故事里,费笔墨、花心思最多的肯定不是这个写进书名的刘贺。

最为惊心动魄的,当属戾太子刘据的故事。其出身以及被立太子牵涉到好几位皇后,中间“起事”有很多是是非非,最终评价遭遇难题,几度反转,这些都招惹作者花了很多笔墨。

最精彩的,我以为是汉宣帝刘询。颠沛流离的童年,借助于霍光“政变”上位,长期韬光养晦,然后清除霍光影响,最终取得“光复炎汉”佳绩,这一切在作者笔下徐徐展开,非常引人入胜。

二、 怎么讲故事,文献考据是大头

辛德勇最精通的是文献学,所以他肯定不是按照一般套路讲故事。掉书袋必然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但全书看下来,感觉这个书袋掉的有点太厉害了。全篇充满考据,直接关联的人和事固然应该考,向外延伸出去的旁枝末叶也不放过。最后的效果是,可能让读者抓不住主线,不连贯,并对那些可有可无的训诂心生倦意。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篇“老来波俏辛德勇”中对辛德勇的评价:行文过于繁密,窒息了文气,还有一句形象的说法:铺陈繁密如石榴籽,让人头大。有时真的“让人头大”。

举例而言。有关戾太子刘据的故事。1)巫蛊,用8页,讲来历、当时的用法以及后世的用法;2)江充之奸,是否栽赃太子,8页;3)汉武帝后来“感悟”到什么,17页。

再举一例。海昏侯这个“海昏”,当时是一个县还是一个侯国,里面的“昏”字是否意味着再次对刘贺的羞辱。这些论证我以为都在情在理,但是,为了应对王子今提到的“东海昏”,作者花了21页(201-222页)把南齐萧宝卷的故事整个“分析”了一遍,似乎还是有点小题大做了。

或许,单独来看,这些内容确实有必要,但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从刘贺出发来讲故事,是否有必要详细到这样的程度?

所以,不能将此书作为讲故事的史书,如同此书封底推荐语所说,是一部有关“海昏侯及其时代”的“学术研究”专著,是以此为契机考证相关问题。

三、 有文献的地方,没考古什么事

此次海昏侯之所以能够引起大众层面的广泛关注,全赖考古挖掘之功。然后才有了一大堆的论文,以及辛德勇这本书。由此就出现一个如何看待考古发现,以及考古与历史学研究的关系问题。

“开估发掘物品的这种直观性特征,很容易吸引社会公众来关注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考古学,可以为历史学研究提供史料,同时帮助解析过去遗留下来的实物。因此,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不仅可以给历史研究提出新的问题,同时还会极大地丰富历史学的研究资料,从而拓展历史研究的范围,推进历史研究的深度。”辛德勇在书中这样说道。

但是,辛德勇还说了其他的话。

“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进入传世文献记载比较清楚的时段之后,若是就重要的政治史进程、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重要人物的历史活动和属性等问题而言,总的来说,考古新发现,大多只能起到补充细节的作用,通常很难对历史文献的记载做出根本性改变。”

具体到海昏侯,“只要认真梳理传世文献的记载,基本上无需依赖考古学家下一步的工作,就可以做出比较确切的解答。事实上,也只有通过传世文献的记载,才能解答这些问题。”

“大多数出土文物,往往不能简单地用来直接解释历史人物和历史活动,更不宜简单地用某一具体的实物率尔否定像《史记》《汉书》这类正史记载的史事。”

“传世典籍与考古新发现之间的关系,类同主干与枝叶,首先把握住主干,才能更好地梳理清楚枝叶。”

“考古不能被娱乐化。”

四、 一些有趣的事情

反叛的太子刘据为何谥号为“戾”。依据周公谥法(这也是有法的啊),“不悔前过曰戾”。对应的还有一句:“追思前过曰思”。当下人起名,自然不会用“戾”,但带个“思”字很多见,不知大家是否知道其本意。

王夫人一病不起,汉武帝去看她,她遮住脸不让他看。众人都说她的不是,王夫人则说:“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也。我以容貌之好,得从微贱爱幸于上。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上所以挛挛顾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见闻毁坏,颜色非故,必畏恶吐弃我,意尚肯复追思闵录其兄弟哉!“真是一个有智慧的女子。

讲到汉武帝之死,作者说,“这位戕害天下苍生而乐之不疲一辈子的汉武大帝”,这个评价和历史教科书中所写差异甚大哈。

汉宣帝初即位,有公卿议论欲更立皇后,以霍光之女代之,宣帝下诏“求微时故剑“,以此表达自己的意愿,使患难夫人许氏得以册立为皇后。汉宣帝之不俗由此可见一斑。

每一位帝王使用年号,都有固定的年数,而且绝不与前面的皇帝相同。在当时人看来,年号的使用年限,意味着一种天运之数,天不变,数亦不变;反过来讲,天若有变,则数必变更。所以,汉宣帝一旦摆脱霍光控制,必然要改年号,不再以五年一个周期,而是用四年一个周期。意味着宣帝独自奉天承运,不再延续昭帝(也就是霍光)既有的运数。

作者简介

辛德勇 1959年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兼事地理学史和中国古代政治史等研究。代表作有《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1996)、《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中国历史地理与地理学史研究》(2005)、《读书与藏书之间》(2005)、《读书与藏书之间二集》(2008)、《秦汉政区与边界地理研究》(2009)、《困学书城》(2009)、《纵心所欲 : 徜徉于稀见与常见书之间》(2011)、《旧史舆地文录》(2013)、《建元与改元:西汉新莽年号研究》(2013)、《石室賸言》(2014)、《制造汉武帝》(2015)、《旧史舆地文编》(2015)、《祭獭食蹠》(2016)、《中国印刷史研究》(2016)等。

参考资料

1.·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