骟马(马的种类)

2023-10-02 24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9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骟马

马的种类

蒙古民族在千百年游牧生活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养马方法。马生下来一、二年间在草地上进行精心骑乘训练,使其饱食青草,膘满体壮。长出四齿即去势。蒙古语称去势之马为“阿塔思”,汉语叫骟马或阉马。骟马骒马各自为群绝不相混。

中文名 骟马
动物界
别称 阉马、去势之马
注音 shàn

释义

阉割过的马。《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宜尽去宦官,优礼士族,不唯疎斥阉寺,騸马不可復乘。”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瞅那红骟马,膘多厚,毛色多光。”

来源

这样早去势的马矫健勇壮,而且有力柔顺,能耐寒冷气候。去势后的马经二、三年在草地放牧后,再次骑乘,并像最初骑乘训练那样再次教练。

经第二次教练,马的性情已较温顺,步法也很理想,不会咬人、踢人。骑马的人在马背上感到很平稳。下马后不用拴马,马也不会离开走远。另外,成百成千匹集成的马群也没有嘶叫的。

在教练中,白天绝不给饲料,到了夜里在草地上放牧,拂晓又备起鞍子骑乘,虽然骑乘完了不用拴住,但做为养马法,必须拴在柱子上,使马仰起头,等到气息完全平静、四蹄冷下来之后,才开始在草地上放牧。因为马经过奔跑,疲劳还未恢复的时候就吃草、饮水是很有害的。

战马在参加战斗后,必须在草地上放牧,使其饱食青草,饱饮好水,这中间绝对不骑乘,只有再次战斗临近的时候,才把马从牧地赶回营地,拴在马栓子上。然后,仅喂少量的草,经—定的时间以后,肥膘收缩,身体壮健,这时再继续乘骑数百里路。

好处

用这种养马法,马奔跑很远路也只出很少汗,任何远征都耐得住。行进中若不喂草饮水。因为劳累紧张中饮食,马摄入的东西不仅不能变成血肉,反而要生病。

牧马中最强壮、最优良者留为种马而不去势,蒙汉混合话称种马为“移刺马”。移刺马外,大部分牡马都去势、病弱者很少。移刺马为官马,会如牧人管理马群那样巧妙地管理骡马群。

骟马骒马各自为群绝不相混。骡马群一般由四,五十匹组成,一群骒马必须配备一匹种马(移刺马)。移刺马发现自己管辖的骡马中有寓群出走者,就立即追上,连踢带咬的赶回来。

其它骒马群的移刺马奔到不属于自己的骒马群时,该群的官马会制止它,把它咬伤或踢伤以后赶跑。牧人经常手持铁鞭监督马群,马特别惧怕铁鞭。

若牧人发现无视秩序争先喝水的马,就挥动恢鞭,立即制止。故即使在饮水时,马群也是整齐撑列,顺序喝完水高去。这样周到的饲养管理,就是蒙古人养马法比其他民族的养马法卓越之处。

参考资料

1.骟马·词典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