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汉语汉字)

2023-10-02 39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汉语汉字

攸(拼音:yōu),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此字本义为击打,《说文》认为本义为流水,并由此引申指居处,处所。又用作句中语气词。还可作连词,相当于乃,于是。

中文名
拼音 yōu
部首 亻,攵
五笔 WHTY
仓颉 olok
郑码 nimo
字级 二级字
平水韵 平声十一尤
四角号码 28240
UniCode U 6538
注音 ㄧㄡ
造字法 会意字
字 级 二级字
笔顺读写 撇、竖、竖、撇、横、撇、捺

字源演变

会意字。商代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作手持直棒、带杈棒或带柄锤击人状(字形1、2),为击打意。到西周时,发生三种变化:一种是人与攴之间衍出一竖笔(字形4),代表着主流方向;一种是人与攴之间衍生出三点、两点或一点水(字形5);一种是人的竖笔上衍生三横(字形7)。战国时,第一种变化消失,人与攴之间的竖笔不见。第二种变化仍然保持,但与前代不同。人与攴之间有一点的消失,有两点的保存,有三点的变成水字,作从攴从水,人旁不见(字形11)。《说文》在整理小篆时,恢复了人与攴间衍一竖笔者,以为正体(字形15);保存了从攴从水者。隶变后楷书分别作𣲏与攸,今通用攸,少用𣲏。《说文》本义为“行水”,即流水,引申指居处,处所。《诗·大雅·韩奕》:“为韩姞相攸。”又用作句中语气词。《书·洪范》:“四曰攸好德。”甲骨文用作地名,亦用作方国名。还通“修”,指休养,强德;通“脩”,意为肉干。

详细释义

拼音

词性

释义

yōu

名词

住所。

古国名。

(Yōu)姓。

动词

通“悠”,忧虑。

形容词

水流貌。

笑貌。

安闲从容,自得其乐。

迅疾。

久,长远。

通“悠”,弛放,轻忽。

连词

乃,于是。

助词

所。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

用于句中,无实际意义。

参考资料

古书注释

说文解字

攸行水也。从攴从人,水省。𣲏,秦刻石绎山文攸字如此。以周切

【注】徐锴曰:“攴,入水所杖也。”

说文解字注

行水也。

戴侗曰:唐本作水行攸攸也。其中从水。按当作行水攸攸也。行水顺其性,则安流攸攸而入於海。衞风传浟浟,流皃是也。作浟者,俗变也。《左传》说火曰:郁攸从之,蒙葺公屋。火之行如水之行,故曰郁攸。《大雅》曰:为韩姞相攸。《释言》:攸,所也。水之安行为攸,故凡可安为攸。又借为蔟字。𨔟,气行皃。水行之攸,气行之𨔟皆主和缓,故或用攸,或用蔟。

从攴。从人。

攴取引导之意。人谓引导者。

水省。

以周切。三部。

𣲏,秦刻石峄山。石文攸字如此。

人省水不省。峄山石文,《史记》不载。其文曰:登于绎山,羣臣从者,咸思𣲏长。今作攸者,传刻失眞也。又《史记》载会稽石文曰:皇帝休烈,平一海内,德惠脩长。小司马云:王劭按张徽所录会稽南山秦始皇碑文,脩作攸。葢其字亦作𣲏也。用此知小雅、大雅毛传皆云脩,长也。经文脩字皆攸之假借。本作攸,後改耳。《释诂》:永悠迥远遐也。悠当作攸。

康熙字典

《唐韵》以周切。《集韵》《韵会》《正韵》夷周切,𠀤音由。《说文》:作攸,行水也。注:攴,入水所仗也。秦刻石峄山文,攸字作𣲏。《孟子》:攸然而逝。赵注:攸然迅走,趣水深处也。

又《尔雅·释言》:攸,所也。《易·坤卦》:君子攸行。《诗·大雅》:为韩姞相攸。注:择可嫁之所也。

又《左传·哀三年》:郁攸从之。注:郁攸,火气也。

又《前汉·叙传》:攸攸外㝢。注:攸攸,远貌。

又语助词。《书·洪范》:彝伦攸叙。《诗·大雅》:四方攸同。

又《集韵》:以九切,音酉。《左传·昭十二年》:湫乎攸乎。注:攸,悬危貌。

又姓。《急就篇》:北燕有攸迈。攸字从攴作。

音韵集汇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开口呼

次浊

以周切

0ju

集韵

平声

开口呼

次浊

夷周切

0iəu

上声

开口呼

次浊

以九切

0iəu

韵略

平声

夷周切

增韵

平声

夷周切

上声

以九切

中原音韵

阳平

尤侯

全清

iəu

中州音韵

平声

尤侯

移鸠切

平声

尤侯

衣鸠切

洪武正韵

平声

十九尤

全清

於尤切

ʔiou

上声

十九有

次浊

云九切

oiou

分韵撮要

阳平

第五修叟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u2 [宝安腔] ju2 (jiu2) [客英字典] ju2 [陆丰腔] jiu3 [客语拼音字汇] yiu2 [海陆丰腔] riu2 [台湾四县腔] ju2

◎ 粤语:jau4

◎ 潮州话:hiun1

参考资料

1.攸·词典网

2.执讯连连,攸馘安安。·古诗文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