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巨人(童话作品)

2023-10-02 24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自私的巨人

童话作品

《自私的巨人》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童话作品,故事温馨感人,讲述了自私的巨人从自私变得慷慨,最终在上帝的指引下走入了天堂。本篇是王尔德创作的童话作品中最短的一篇,收录于《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自私的巨人受别的儿童与上帝的感化,解除了精神上的束缚,无私地将花园与人分享,这的确令他拥有了温暖与幸福,但他的身材还是那么的巨大,还是无法为世人所接受,还是无法走出花园。他恰当地使用并列句,复合句,倒装句和圆周句等变化多样的句式,充分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展开离奇的情节,揭示道理,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图,形成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亦幻犹真的境界。

中文名 自私的巨人
作品名称 自私的巨人
外文名称 The selfish Giant
作品出处 《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
文学体裁 童话
作者 [英]奥斯卡·王尔德
首版时间 1888年

内容简介

身材特异的巨人在吃人鬼家逗留了足足七年,方才回到自己孤寂、凄凉的家中,面对冷清的单身汉生活了。还未到家,便看到家中的花园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感到受到了侵犯,不禁大怒,赶走了所有的孩子。从此他的花园便长年处于冬眠状态,被洁白的大雪所复盖。巨人不去花园,只是在房间里坐着摇椅、烙着火。某一天,巨人透过窗,看见窗外一树上结出了洁白的花朵,他深深地为这一情景打动。激动地来到花园中。发现了一个漂亮的孩子,正在树下哭泣。孩子太矮了,没办法爬上树去玩。巨人温柔地将孩子抱上了树,瞬间满树白花,极其炫目。纯真的孩童亲吻了自私的巨人,他如冬天般寒冷刺骨的心灵被感化了。于是,他推倒了花园的围墙,每天下午都和孩子们在花园里玩。巨人不再自私,此时的他如春天般温暖,无私地向孩子们敞开了花园的大门。可后来巨人老了,他无法再和小孩们一起玩耍了。一天,他又见到了最喜欢那个小男孩——上帝,随后复盖着圣洁的白色花朵死在了树下。

作品赏析

作品思想

童话中,那个“手掌心上出现两个钉痕,在他的两只小脚的脚背也有两个钉痕”的小男孩,无疑是上帝的化身。这一化身源于耶稣受难的宗教故事,王尔德在结尾处揭示了小男孩的真实身份,这篇童话也有了从宗教的角度来解谈的基础。天主教认为,人的物质生命是暂时的、而灵魂可以得到永恒的生命。信仰耶稣者,圣灵进入内心,获得拯救,死后灵魂可升人天堂,得到永生。小男孩的亲吻可理解为上帝的感召,它使自私的巨人变无私.而巨人临终前见到小男孩,则是上帝即将巨人带人天堂,巨人获得了最好的归宿。对于一位天主教徒,宗教力量对于童话的主题无疑是一次升华,不仅崇高感人,并且充满欢乐。自私的巨人受别的儿童与上帝的感化,解除了精神上的束缚,无私地将花园与人分享,这的确令他拥有了温暖与幸福,但他的身材还是那么的巨大,还是无法为世人所接受,还是无法走出花园。天堂不仅仅意味着死亡,更是一种最佳的精神归宿。上帝的第二次到来,带走了巨人的灵魂,而他的肉身则永远地留在了花园,巨人的灵魂自此获得了彻底的自由。

“爱”——这个在王尔德的作品中常常以悲观绝望的基调出现的主题有了一个全然光圈的形象——基督对人类的爱。巨人心灵教赎之路是通过对孩子们的关照,特别是对那个哭泣的小男孩的关照完成的。虽然乍看起来,小男孩是柔弱无助的,巨人是强大有力的,是巨人帮助了小男孩,但从深层次来看,是小男孩教会了巨人对他人的慷慨、关怀,教会了巨人什么是爱,或者说,小男孩激发了巨人心灵最深处的美好品质,这些美好品质就潜伏在巨人的内在自我中。

艺术特色

王尔德在这则童话中以厚重的主题,独特的篇章结构以及锤炼的语言和口语化的语体将自己“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表现地淋漓尽致。童话戏剧性的悲剧美让人诵读后余味犹存,使人领会到“人真正的完美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是什么”的深刻涵义,也印证了王尔德的名言“同情,是世上最好的美德”。文章的篇幅布局独树一帜:巨人不在,孩子玩耍,巨人自私,不许玩耍,冬驻花园,巨人醒悟,与孩共玩,春回花园。这种奇特的篇章结构充分见证了王尔德“形式就是一切”的观点。口语化的语体,精雕细琢的语言,简洁精确的措辞以及多处运用比喻,拟人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整篇童话弥漫着一股清新的童心,这也是王尔德童话作品的写作基调。

王尔德在《自私的巨人》中以句子简单,语言简洁的口语化语体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根植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射。他恰当地使用并列句,复合句,倒装句和圆周句等变化多样的句式,充分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展开离奇的情节,揭示道理,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图,形成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亦幻犹真的境界。将人性的至美归于至爱,体现了王尔德追求理想艺术的初衷。

作品影响

本篇因其优美的文笔、温馨的故事广受好评,不仅与王尔德其他的童话作品一样脍炙人口、流传至今,深受孩子和大人喜爱,更是被称为王尔德童话中最为特别的一篇。

故事寓意

好的东西只有与别人一起分享,才能真正快乐。做人不能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只有心里想着别人,只有真心付出,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故事通过一个因为自私而被上帝惩罚的巨人,在被惩罚后逐步转变,变的不再自私、对人友善,使自己也获得快乐、得到别人尊重并进入天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尽力去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你也能的到快乐。只有做到我为人人,才会得到人人为我。

作者介绍

奥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1850~1900),出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市一个著名的牙科医生家里。他从小时候起,就读书用功,成绩优异,曾在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古希腊的经典着作,并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早在他的童话为世人所知之前,年仅二十四岁,他的诗作就荣获大奖;在他短短的创作生涯中(享年四十六岁),行文演论,无处不是智趣横生。1876年,他到意大利和希腊旅行,进一步接触欧洲的古代文化。后来他迁居伦敦,经常接触当时英国文艺界名流,发表自己对文学的见解和观点,对他后来的文学活动一很大影响。然而他事业的起飞,风格的形成,可以说都源于童话,也正是他的第一部童话集问世之后,人们才真正将他视为有影响的作家。英国《典雅》杂志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自私的巨人》堪称“完美之作”,整本童话集更是纯正英语的结晶。

1888年5月,他的第一部童话集《快乐王子及其它》(包括《快乐王子》、《夜莺和玫瑰》、《自私的巨人》、《忠诚的朋友》和《神奇的火箭》)出版了。这本书立刻轰动一时,书的作者也成了人们注目的中心。1891年12月,他的另一部童话集问世——《石榴之屋》,收有四部童话:《少年国王》、《小公主的生日》、《渔夫和他的灵魂》和《星孩》。这部书并未像王尔德的第一本童话那样立即大受欢迎。而是渐渐地,特别是在王尔德死后,才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集。1895年,王尔德因诽谤罪而入狱,被监禁两年。出狱后,他迁居法国,郁郁不得志,最后病死在巴黎的一家小客栈里。他的早年逝世,是世界文坛上的憾事。

通话故事书

参考资料

1.自私的巨人·豆瓣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