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嘴红鲌(鲤科鲌属动物)

2023-10-05 23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翘嘴红鲌

鲤科鲌属动物

翘嘴红鲌体型较大,体细长,侧扁,呈柳叶形。其生长迅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更有甚者,一些广东的“老饕”们,见到鲜红的翘嘴鱼,竟然联想到了美国性感尤物玛丽莲·梦露。

以鱼喻人,可见此鱼名气之大。这种鱼我国平原水系都产,其中已兴凯湖和东江湖所产最为出名。

中文名 翘嘴红鲌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硬骨鱼纲
亚纲 辐鳍亚纲
鲤形目
鲤科
亚科 鲌亚科
鲌属
翘嘴红鲌
分布区域 长江中下游各地区水域

形态特征

身体侧扁,延长,头背面平直,后部微隆起。体高与头长略相等,个体长200毫米以下的,头长比体高为大,200毫米以上的个体则相反。口上位,下颌坚厚,急剧突出而向上翘。眼大,位于头的侧上方。下咽齿3行,齿的顶端呈钩状。鳃耙细长,为24-28枚。

鳞小,侧线鳞,多数为86-90,侧线前段稍向腹面弯曲,后段横贯体侧正中。从腹鳍基部至肛门间有腹稜。肛门紧靠臀鳍起点。背鳍条3,7,具强大而光滑的硬刺,其起点在腹鳍起点与臀鳍起点之中央的稍前,至吻端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几乎相等(体长在300毫米以上的个体则距尾鳍基部较近)。

胸鳍末端可达到或接近腹鳍起点。臀鳍长,鳍条为3,21-25,无硬刺,其起点约在体长后部三分之一处。鳔3室,中室大而圆,后室细小。体背及体侧上部为浅棕色,体侧银灰,腹面银白,背鳍和尾鳍呈灰黑色,胸、腹鳍以及臀鳍均为灰白色。

详细介绍

生活习性

翘嘴红鲌是在流水及大水体中生活的鱼类,一般在水体中上层,行动迅速,善跳跃,是一种凶猛鱼类。幼鱼成群生活在水流较缓慢的浅水区域,湖泊中水生植物丛生的地方和敞水面都可捕到此鱼。冬季均在河床、湖槽中越冬。

食性为凶猛性鱼类,主要以鱼类为食。常见捕食逆鱼和铜鱼较多,有时也吞食鳙、鲢小鱼。体重2-3两的翘嘴红鲌能吞食2寸左右的鳙、鲢,体重1市斤的可吞食4两左右的鳙、鲢。

其次也吞食昆虫、枝角类、桡足类。而虾、蚌和水生植物则在食物中为量极少。随着个体的增长,食性也有显著的变化,小个体主要以枝角类、水生昆虫等为食。体长150毫米开始捕食小鱼,体长在240毫米以上者,以鱼类为主要食料。

生存环境

翘嘴红鲌为广温性鱼类,生存水温0-38℃,摄食水温3-36℃,最水温15-32℃,最佳生长水温18-30℃;繁殖水温20-32℃;翘嘴红鲌适应性与抗病力极强,生存水体能大能小,数十万亩的湖泊与水库至数平方米的水泥池或数平方米的网箱都可以将鱼苗饲养为成鱼甚至是成熟亲鱼。

翘嘴红鲌抗逆性强,病害较少,能耐低氧,同一池塘的四大家鱼即使缺氧浮死,翘嘴红鲌也不一定浮死。当然,水体溶氧高,则能提高饵料利用率、加快生长速度,增加养殖密度与增强抗病能力。

水深0.5-10米,水质清新,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pH值6.5-8.5,面积1亩至数十万亩,或网箱、水池都适合养殖翘嘴红鲌成鱼。

生长特性

翘嘴红鲌生长迅速,粗生粗养,体型较大,最大个体达8公斤以上,常见野生个体为50克~3公斤,人工养殖的鱼苗,一周年达0.6-1公斤,两周年可达2-3公斤。

一般而言,苗期至体重100克期间生长较慢,100-200克生长稍快,200-300克生长较快,300-2500克生长最快,3000克以上生长速度逐渐降低。同一批翘嘴红鲌苗,其生长速度相对一致,雌雄鱼常年摄食(含严冬季节),个体差别不大,雌鱼在繁殖季节,也照常摄食,其生长速度不会因繁殖而减慢。

食性介绍

野生翘嘴红鲌是以活鱼为主食的凶猛肉食性鱼类,苗期以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虫为主食,50克以上主要吞食小鱼小虾,也吞食少量幼嫩植物。

人工繁殖出来的原种鱼苗,从内营养时期转向外营养时期开始,一直至商品鱼出售,全过程均可投喂人工饲料。如豆浆、黄粉、鳗料、蚕蛹粉、花生麸、黄豆饼或鱼糜、鱼浆、鱼粒等。

3-4厘米以上可投喂全人工配合饲料,最好是浮性料,以及水生植物如青萍、红萍、嫩草、嫩菜等。当然,经重新驯化,也可重新吃活鱼。投喂优质人工饲料与投喂活鱼的生长速度无多大差别。

养殖技术

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应选择采光良好,通风,四周无遮蔽物,进、排水方便,土质以黑色壤土为好,PH值7~8,面积以1~3亩,塘底平坦,无污泥,塘埂坚固不漏水,塘深不低于2.5米。

鱼种选择

养殖翘嘴红鲌应投放大规格的优质仔口鱼种,规格为10~13厘米/尾(60~70尾/500克)或9~10厘米/尾(80~90尾/500克),每亩可投放1000尾。

因翘嘴红鲌喜食浮性饲料,每亩可套养花鲴100~200/尾(50~100尾/500克)、鲫鱼150~300尾(10尾/500克)。搭配套养鱼种可起到清理食场,吞食沉淀食物,调节和改善水质等作用。

鱼苗最好是隔冬投放,最迟不能超过3月底,年前放苗温度较低,可提高鱼种成活率。翘嘴红鲌的最大弱点是鳞片比较松软,操作时稍有不慎,容易受松动脱落而伤亡。

投饵技术

科学合理投饵是夺取养殖翘嘴红鲌丰收的主要环节,鱼种入塘后,对新水体有一个适应过程,即有半个月的适应期,过后可投入少量开口料,随后即可进行正常的投饲。饲料应选择对口的浮性饲料,每50千克吃食鱼每天投饵量为1500~2500克,投喂时间应根据吃食鱼的吃食余缺情况、气候、水质等因素灵活掌握。

一般投饲方法:3~5月为每日4次,早上6时至下午6时,每次间隔3小时;6~7月为每日3次,早上6时至下午6时,间隔时间灵活掌握;8~9月为每日2次,早上8时至下午5时,早晚各一次;10~11月为每日2次,早上8时至下午4时,进行等时距投喂;12月后基本停食。

池水管理

池水管理应根据吃食鱼的生长阶段和气温而定,放苗时宜水深1米,高温天气宜水深1.5米。因深水与水表温差较大,翘嘴红鲌不适应水表的强光高温,懒于上浮摄食,故要尽量缩小水体上下温差,为吃食鱼提供近距离摄食条件;秋季水深2米,上下温差接近,有利于吃食鱼上浮自如摄食。

正常情况下,鱼塘不需经常换水,一旦发现剩饵过多或水质老化,可注入新水,排放老水,俗称打跑马水。进、出水口应装有坚固的拦鱼栅,换水量通常为1/2,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5厘米;如池水肥度不够,可增施水产专用肥料(生物肥料,以有机肥作原料),用量可参照使用说明或池水肥瘦而定。

病害防治

新养殖的翘嘴红鲌池塘一般不会发生鱼病,但正常的防病消毒、除害灭菌不可忽视。

(1)鱼种入塘前,塘水用硫酸铜消毒2次,每亩水面每米水深用药250克。主要作用:促进鳞片结实,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兼顾杀虫灭菌。

(2)鱼种入塘后,由于运输途中可能造成鳞片松动或脱落,容易使鱼体发生水霉病。对此可用高锰酸钾进行防治,每亩每米水深用药750~1000克,气温低于15℃,则应酌情减量。

(3)加强巡塘检查,发现敌害,及时采用对口药物彻底清除。红虫是鱼塘经常发生的害虫,可用神力药物进行防治,用量为每亩每米水深30克,稀释后全池泼洒,一次即可。绿藻可用硫酸铜杀灭,用量为每亩每米水深350~400克,稀释后全池泼洒,一次即可。

青苔可选用硫酸铜或青苔净,可单用或合用,经过稀释,全池泼洒。单用:硫酸铜每亩每米水深500克,青苔净每亩每米水深500克。合用:每亩每米水深用硫酸铜150~250克+青苔净500克,稀释拌匀后泼洒,效果更佳。

使用以上药物也可参照使用说明书,均能一次杀灭;多次使用,无副作用,不伤害鱼类的正常生长。

注意事项

(1)防止缺氧,需配备增氧机,根据气象预报和鱼类活动、吃食情况,启闭增氧机,确保池水溶氧5毫克/升以上;清除塘边杂物和水中残饵。

(2)翘嘴红鲌对药物十分敏感,用药须慎之又慎,切勿过量、错用。用药后食欲减退1~2天,属正常现象,不必惊慌。

(3)养殖水面不宜少于1亩,面积过小,不利于浮性饲料的漂浮,不利于设置食台,食台大小150~180平方厘米为宜。

保护现状

翘嘴红鲌已经划入丹江口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丹江口翘嘴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

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8年12月10日起对丹江口翘嘴鲌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丹江翘嘴鲌是中国地理标志认定受理的首个活体鱼类。2008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丹江翘嘴鲌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参考资料

1.翘嘴红鲌·物种多样性数据平台

2.翘嘴红鲌·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