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头虫(鞘翅目叩甲科昆虫)

2023-10-08 29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叩头虫

鞘翅目叩甲科昆虫

叩头虫属于鞘翅目叩甲科(亦称叩头虫总科),它们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就达8000多种,在中国已知约600种。它头尖身狭,长约三、四厘米,乍一看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然而当你将它捉在手中,古怪的事情发生,只见它先弯下前胸,将头部垂下,然后又突然挺直胸脯、头部扬起,同时发出“咔咔”的声音,如此反复进行,就好像在不停地叩头。只要你一刻不放过它,它便会一直“叩头”下去,样子滑稽,让你忍俊不禁,所以这个小家伙就得了个“叩头虫”的名号。

拉丁学名 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ermann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亚门 有颚亚门Mandibulata
昆虫纲Isecta
亚纲 有翅亚纲Pterygota
鞘翅目
叩甲科
分布区域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中文学名 叩头虫
中文别名 跳搏虫、膈膊虫
英文名 Burrowed Click Beetle

外形特征

叩头虫

叩头虫,体细长而略扁平,长约18毫米,浓栗色,有光泽,密被金黄色短毛。头部扁平,头顶有三角凹洼,具复眼一对。触角雄虫11节,锯齿状;雌虫12节线形,长可达鞘翅末端。前胸后方,有角状突起,与中胸嵌合。翅2对,鞘翅上有纵沟,至末端渐狭.足3对,黄褐色,跗节5节;前、中两肢的基节球状,后肢的基节呈扁平板状。腹部5节,各节能活动自如。幼虫体细圆而长,略扁,外皮角质,金黄色,两侧多毛。幼虫多栖于地下,啮食作物的种子、根及茎等。

常见的尚有细胸叩头虫及褐纹叩头虫等。

全世界已知8000多种,中国已知600多种。该科成虫、幼虫多为植食性、腐食性、木食性,少数为肉食性,其中有一些是农、林、牧草、蔬菜、果树的重要害虫,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它不断叩头的动作,是它逃跑的一种形式。所以,叩头虫叩头是为了躲避危险和越过障碍的本能。叩头虫还会以叩“响头”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吸引异性。

叩头虫身体被一层坚硬的甲壳包着,这层甲壳的不同部位被称作板,如胸板、腹板等。叩头虫的前胸背板活动很自如,它的前胸腹板中部向后还有一个突出呈楔形或刺状体,当叩头虫的头胸向腹部弯曲时,这个突出的东西就正好插入中胸腹板前缘的一个沟槽中。当它们作仰卧动作时,前胸就将那个突出体弹出沟槽,并发出嗒嗒的响声。叩头虫也就会借力一跃而起了。叩头虫是一种会装死的昆虫,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躺倒一动不动,想逃跑时便会一弹而起。这就是我们见它们不停地叩头的原因。

有些叩头虫还能够像萤火虫那样发光,它们发出的光有红有绿,有些还很亮呢。叩头虫的幼虫也叫金针虫,它们样子像普通的肉虫子,但其身体却有着很硬的表面,因此也被叫作铁丝虫、钢丝虫等。它们吃植物的种子、根和地下茎,叩头虫成虫后也多以植物为食。因此,它们是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害虫。

生活习性

叩头虫逃离危险的方式十分奇特。如果受到威胁,它们会仰面倒在地上,腿紧紧地贴在身体两侧,然后突然“咔”一声,将身体弹入空中。

叩头原理:其前胸背板与鞘翅基部有一条横缝(下凹),前胸腹板有一个向后伸的楔形突,正好插入中间胸腹板的凹沟内,这样就组成了弹跃的构造。

危害情况

叩头虫俗名磕头虫,多为中小型种类,头小,体狭长,末端尖削,略扁。体色呈灰、褐、棕等暗色,体表被细毛或鳞片状毛,组成不同的花斑或条纹。有些大型种类则体色艳丽,具有光泽。完全变态。生活史较长,2-5年完成一代。其是农业的害虫,由于将它放在木板上,用手按住腹部,它能用头和前胸打击木板,像叩头一

样,若是将其背朝木板用手按住,它也能用胸和头向前一跃而起,故此得名叩头虫。叩头虫的幼虫是黄色,像针一样,也叫金针虫和铁线虫。它常常钻在地面下啃咬植物的种子、根和茎。叩头虫分布很广,对麦类、玉米、高粱、陆稻、粟、薯米、棉花、蔬菜等作物危害很大。最常见的有沟叩头虫和褐纹叩头虫。灌溉能防止和消灭叩头虫。

幼虫形态特征:成虫叩头虫一般颜色较暗,体形细长或扁平,具有梳状或锯齿状触角。胸部下侧有一个爪,受压时可伸入胸腔。当叩头虫仰卧,若突然敲击爪,叩头虫即会弹起,向后跳跃。幼虫圆筒形,体表坚硬,蜡黄色或褐色,末端有两对附肢,体长13~20mm。根据种类不同,幼虫期1~3年,蛹在土中的土室内,蛹期大约3周。

叩头虫

生活习性:在地下主要为害玉米幼苗根茎部。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三种,其幼虫统称金针虫,其中以沟金针虫分布范围最广。为害时,可咬断刚出土的幼苗,也可外入已长大的幼苗根里取食为害,被害处不完全

咬断,断口不整剂。还能钻蛀较大的种子及块茎、块根,蛀成孔洞,被害株则干枯而死亡。沟金针虫在8-9月间化蛹,蛹期20天左右,9月羽化为成虫,即在土中越冬,次年3-4月出土活动。金针虫的活动,与土壤温度、湿度、寄主植物的生育时期等有密切关系。其上升表土为害的时间,与春玉米的播种至幼苗期相吻合。

防治措施:

1、用40%拓达毒死蜱100倍进行拌种。

2、苗期可用40%的拓达毒死蜱1500倍或40%的辛硫磷500倍与适量炒熟的麦麸或豆饼混合制成毒饵,于傍晚明顺垄撒入玉米基部,利用地下害虫昼伏夜出的习性,即可将其杀死。

3、玉米可选用包衣种子,小麦可用40%异柳磷100毫升加水2.5公斤拌种50公斤。

药用价值

《中华本草》:叩头虫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KòuTóuChónɡ。

【英文名】BurrowedClickBeetle。

【别名】跳百丈、跳搏虫、膈膊虫、跳米虫、蛷、剥剥跳。

【来源】药材基源:为叩头虫科动物有沟叩头虫等的全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eonomuscanaliculatusFaldermann。

【采收和储藏】春季至秋季捕得后,入沸水中烫死,晒干。

【原形态】有沟叩头虫,体细长而略扁平,大约18mm,浓栗色,有光泽,密被金黄色短毛。头扁平,头顶有三角凹洼。复眼1对。触角雄虫11节,雌虫12节。鞘翅上有纵沟。足黄褐色。腹部5节,各节能活动自如。如按压其后部,则胸部活动如叩头状;如仰放则能运动其前胸与中胸的关节而向上跳跃。

【生境分布】成虫多栖于山地草丛、林缘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性状】常见的尚有细胸叩头虫AgriotesfuscicollisMiwa及褐纹叩头虫MelanotuscaudexLewis.等。

【性味】味辛;微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强壮筋骨;截疟。主手足痿软无力;小作行迟;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炖熟,10-15只;或研末。外用:适量,贴敷。

【各家论述】《泉州本草》:强身健筋骨,除疟。治疟疾,筋骨酸痛,四肢痿痹。

参考资料

1.叩头虫|叩头虫是什么·中医中药大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