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萆薢(薯蓣科植物绵萆薢的干燥根茎)

2023-10-20 22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绵萆薢

薯蓣科植物绵萆薢的干燥根茎

绵萆薢是薯蓣科植物绵萆薢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苦,平。归肾、胃经。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在《中国药典》等中均有记载。

中文名 绵萆薢
别名 大萆薢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百合目
亚目 百合亚目
薯蓣科
薯蓣属
绵萆薢
分布区域 主产浙江、福建、江西

原生形态

绵萆薢是薯蓣科植物绵萆薢的干燥根茎。

缠绕草质藤本。根状茎横生,圆柱形,粗大,直径2-5厘米,多分枝,质地疏松,外皮浅黄色,具多数细长须根。茎左旋,光滑无毛。

单叶互生,表面绿色,背面灰白色,基出脉9;叶有二种类型,一种从茎基部至顶端全为三角状或卵状心形,全缘或边缘微波状;另一种茎基部的叶为掌状裂叶,5-9深裂、中裂或浅裂,裂片顶端渐尖,茎中部以上的叶为三角状或卵状心形,全缘;叶柄短于叶片。

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穗状,有时具分枝而成圆锥花序,腋生;花新鲜时澄黄色,有短梗,单生或2朵成对着生,稀疏排列于花序轴上;花被基部连合成管,顶端6裂,裂片披针形,花开时平展;雄蕊6枚,着生于花被基部,3枚花药较大,3枚较小。雌花序与雄花序相似;退化雄蕊有时呈花丝状。

蒴果三棱形,每棱翅状,长1.3-1.6厘米,宽1-1.3厘米;种子通常2枚,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成熟后四周有薄膜状翅,上下较宽,两侧较狭。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绵萆薢生于海拔450-700m的山坡路旁疏林下或灌丛中。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江西。

性状

不规则的斜切片,边缘不整齐,大小不一,厚2~5mm。外皮黄棕色至黄褐色,有稀疏的须根残基,呈圆锥状突起。质疏松,略呈海绵状,切面灰白色至浅灰棕色,黄棕色点状维管束散在。气微,味微苦。

药理作用

1、山萆薢根茎中所含之薯蓣皂甙或薯蓣皂素毒甙有杀昆虫作用。

2、绵萆薢总皂甙可降低血清胆固醇。

用药禁忌

肾阴亏虚遗精滑泄者慎用。

生药材鉴定

显微鉴别

绵革薢外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中散有粘液细胞,长100-140μm,直径约100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维管束散在,外韧型,皮层和中柱的薄壁细胞间有明显的间隙,细胞中含淀粉粒,圆形或卵圆形,长17-25μm,脐点点状。

理化鉴别

(1)取粉末2g,加水30ml,水溶加热10min,滤过。取滤液2ml置具塞试管中,振摇1min。产生大量的蜂窝状泡沫,放置10min,泡沫未有明显的消失。

(2)取上述滤液,加入2%红细胞混悬液5-10滴,放置数分钟,血细胞逐渐被溶解而使溶液呈淡红色透明状。(检查皂甙)。

(3)取本品粉末2g,加80%乙醇加热浸提,滤过。滤液蒸去乙醇,放冷,残渣溶于少量醋酸中,加醋酐和浓硫酸,应显紫红色。

(4)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1g,2mol/L盐酸约10ml,加热水解4h,滤过。残渣用水洗至中性,60℃真空干燥2h,加石油醚(60-90℃)回流提取4h,提取液蒸干后加氯仿2ml溶解作供试液;另取薯蓣皂甙元和25一异螺甾-3.5-二烯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lmg作对照。各取10μl点于同一硅胶-10%CMC板上,用氯仿-丙酮(93:7)展开,喷雾3%磷钼酸醇试液,加热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参考资料

1.绵萆薢·中国生物志库

2.绵萆薢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天地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