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官话(现代汉语官话方言)

2023-10-22 31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西南官话

现代汉语官话方言

西南官话,又称为西南方言,是流行于中国西南部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广西等地以及邻近的湖北大部、湖南西部、陕西南部、河南信阳、东南亚北部局地(包括缅甸果敢)的主要语言,在老挝、越南等地也有部分华人使用。

《中国语言地图集》里给出的西南官话的定义是:西南地区以及附近的,入声整体归派到某一声调或者四声调值与成都、武汉、重庆、常德、贵阳、昆明、桂林相近的汉语方言。

中文名 西南官话
外文名 Southwestern Mandarin
使用地区 中国
目前状况 使用中
拼音 xi nan guan hua
母语使用 中国
作为官方语言 缅甸掸邦第一特区
特点 普遍没有翘舌音
使用人口 超过2亿
范围 川、渝、滇、黔、鄂、果敢等

历史

商周秦汉时期,洞庭湖还属于原始汉语与藏缅语、苗瑶语、融合而形成的楚语,永嘉乱后,迁入湖北的秦雍流人(陕西甘肃以及山西一部分)有6万,出现了西南官话的最初雏形。安史之乱后,十倍于土著的北方移民入洞庭湖北部西部,甘肃方言冲击、涵化并最终取代了当地的楚语,奠定了西南官话的基础。先秦时期,操藏缅语组的巴语、蜀语。前316年秦先灭蜀国、再灭巴国并移民,

巴、蜀官方开始操中原官话秦语,汉朝又有甘肃人移民巴、蜀,诸葛亮亦曾组织向巴、蜀移民。永嘉乱、唐末乱、靖康乱时,甘肃百姓纷纷迁入巴、蜀。元朝时期,已经形成巴蜀语与秦语融合的梁益方言。由于元灭南宋、元末的战乱和自然灾害,巴、蜀人口剧减。元末随明玉珍入渝的移民来自湖北,明初入川的移民也以湖北人为主,这些湖北移民(今四川、重庆人称老户、土著)以江淮区的麻城为主,麻城人又大多原籍江西。

明末清初,四川(包括今重庆)人口再次惨重损失,结果再度引发了湖广(特别是湖北)填四川),明代巴蜀方言与湖北话融合成今天的西南官话。明初,以卫所军屯方式对云贵大量移民江淮人士,及至清朝云贵接受的移民主要来自四川、湖南、江西,所以云贵西南官话亦受江淮官话、赣语很大影响。反之亦然,在地处鄂北豫南皖西的大别山区,西南官话也同样影响着江淮官话,同时杂糅了两种官话的特征,使得当地方言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从人类迁徙的DNA路线图可以了解到。商周之前在人类刚刚进入东亚是在距今1万年前的冰川世纪即将结束时,陆地冰原开始融化,一支黄色人沿着云贵高原西侧向北跋涉,最终到达黄河中上游的盆地和河套地区。他们被称之为先羌,也就是汉族与藏族人的共同祖先:华人。

华人最终成为中国最主要的人群,成为汉族的主要来源,故华人使用的北方话成为现在中国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西南官话区域恰好完整的位于当年华人数千公里北上迁移途中路线之中,这是西南官话能够在自云贵向北,南北数千公里上语音语调基本保持一致性的人类文化和遗传基础。这也是为什么西南官话是最接近北方话的一种语言的原因。

在大多数汉语方言在感叹由于推广共同语而引起的方言生态危机的同时,西南官话不但没有受到共同语的威胁而萎缩,反而不断发展壮大:

⒈东进:由湖北江汉地区、重庆及湘西地区向东逐步吞噬湘语的地盘。

⒉南侵:广西汉族地区,西南官话越来越通用,云南贵州两个西南官话的老地盘,全面包围操壮侗、苗瑶语的少语民族语言,这些少数民族大多数处于双语状态,有的基本上在青壮年一代完成了语言转用,他们所使用的汉语,为当地西南官话。

⒊西扩:川西及滇西操藏缅语的少数民族,很多已经转用汉语,或使用民汉双语,他们使用的汉语也是西南官话;由于西藏军分区隶属于成都军区,大多数官兵来源于云贵川,同时由于地缘因素,西藏人民同西南人接触最多,他们在非课堂中学习的汉语也是西南官话。

⒋内没:四川地区有不少非官话方言岛,在西南官话的强势下,逐步被淹没。

⒌同化:由于西南官话是汉语方言中音系最简单的方言之一。因此不管是从北方的官话区南方非官话区到西南地区工作学习的人,以及长期或短期停留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学会了西南官话。

⒍同时,西南官话由于内部一致性较高(主要是声调调形的同一性较高),彼此都能接受对方的口音,所以通用性较广,事实上形成了接近成渝方言的区域共同语,同时这种区域共同语在很大多程度上避免了较多的方言词,同汉民族共同语书面语较为统一,文-语及语-文转换与普通话的功能相差无几,所以在广播电视传媒,中小学教学甚至高等学校教学中都大范围使用。

⒎由于西南官话语法系统与普通话有较大的一致性,她跟随普通话一道发展,现代汉语书面语一切现代化成果都能为之所用,所以不存在象吴语、闽语、客语那样的书面文字化及语文现代化的问题。西南官话词汇中只有与普通话不同的说法,而较少规范汉字中没有的独特方言字,中国现行的字典、词典都能直接为西南官话服务。

⒏最重要一点,西南官话内部不存在象东南方言那样的地域歧视现象,彼此都能接受对方口音,兼容性很大,无须在选择中心方言点上纠缠不休,不惟标准,只须内部调和,即形成流通性较大的区域共同语。分布西南官话是使用人口最多、分布区域面积最广的汉语分支之一。据统计使用西南官话的人口超过2亿,约占中国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整个官话区人口的三分之一,相当于湘语、赣语、粤语、闽语人口的总和。西南官话中最大的分支重庆话和四川话的使用人口都超过1.2亿。

西南官话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的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的绝大多数汉语地区,以及临近的湖北省大部、地处豫南鄂北的河南省信阳地区、湖南省西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陕西省南部、甘肃省南部,另在江西省拥有方言岛。邻近云南的缅甸果敢也使用西南官话。

《中国语言地图集》87版中将西南官话分为成渝、灌赤、黔北、昆贵、滇西、鄂北、武天、岑江、黔东南、黔南、湘南、桂柳、常鹤等十二片。其中音韵现象复杂的灌赤片又分为岷江、仁富、雅棉、丽川四小片;滇西片又分为姚理、保潞两个小片、昆贵片。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09版,西南官话可以分为川黔,西蜀,湖广,川西,云南,桂柳6小片。其中,川黔片分为成渝,陕南,黔中3小片;

西蜀片分为岷赤,雅甘,江贡3小片;川西片分为康藏,凉山2小片。云南片分为滇中,滇西,滇南3小片;桂柳片分为湘南,黔南,桂北,桂南4小片;湖广片分为鄂北,鄂中,湘西,湘北,怀玉,黔东,黎靖7小片。也就是新版西南官话分为6片22小片,片数虽然减少了,但是小片增加了。

特点

西南官话是汉语方言中人口最多、占地面积最广的方言,据统计使用西南官话的人口约3亿,占全国人口的1/4,整个官话人口的1/2,并且相当于湘语、粤语、闽语人口的总和。西南官话中最大的一片的使用人口约1亿。西南官话的语音系统即使在官话中也是最简单的,除了浊音清化、从gkh/zcs中分化出jqx、-m韵尾派入-n或-ng、无尖团对立等官话的共同特点外。

西南官话多数不分平舌音翘舌音(zh、ch、sh、r分别读作z、c、s、/z/;有的地区仅将中古汉语发音为zi-,ci-,si-的入声字读作翘舌;也有极少数地区如北京话般严格区分平翘舌音)。

多数不分fu和hu(甚至hu与f全混),部分不分n和l(但是多有-n(l)对立),同时不分ing和in、eng和en(b,p,m,f后的eng读ong)。多数入声字派入阳平调,分类简单,不似北京官话入派三声般复杂而混乱,但是有的片保留入声(但多为入声字有特殊调值,并无塞音韵尾)或者派入其他调类。西南官话和湘语、客家话、粤语、赣语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保留了大部分ng声母,川东方言很多粤方言独有的读字法,如“解”、“六”等数百字),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南方官话。

声调

西南官话古入声未发生分化

整体保留或整体混入它调(主要混入阳平)。例如重庆话和四川话中,成渝片入声整体混入阳平;岷江小片中整体保留了入声,部分地区甚至还保留塞音韵尾;仁富小片入声整体派入去声;雅棉小片入声整体派入阴平。

在湖广片中,不乏去声分阴阳的次方言,同时也有少部分入声分阴阳者。例如湖南北部的津市市,其方言中:古全浊入归阳入(调值44),其余归阴入(调值35),但阴去却归入阳平(调值13),故去声实际上仅仅是阳去(调值33)。

西南官话

声调调值大致可分为10个类型,各类型之间差异显着。其中分布最广的一种类型(阴平是最高调,阳平是最低调,上声是次高降调,去声是低降升调),即四川话的声调类型,主要流行于四川一带以及毗邻的贵州北部。这种声调类型内部一致性很高,是西南官话最具代表性的声调类型。

考量入声

西南官话中凡普通话读阴、上、去而入派阳平地区的西南官话读阳平的字都是古代入声字(例外字:玉)。凡不送气的阳平字是古代入声字。多数鼻音韵尾(阳声韵)字都不是古代入声字。凡ər音节的字不是古代入声字。凡uai、uei韵母的字不是古入声字(例外字:蟀)。除靴瘸以外的yɛ韵母字是古代入声字。凡普通话有元音韵尾而西南官话没有的字是古代入声字。除了西蜀片的乐山话的瘸和德江话的祛白读韵母为io,凡方言中的io韵母字都是古代入声字。

声母

西南官话的声母系统的内部差异十分巨大。

西南官话主流浊音清化,但部分地区仍然保留浊音,如四川遂宁拦江话。西南官话部分地区无尖团对立,但部分地区却仍然保留尖团对立,如桂柳片部分、成渝片部分、岷江小片部分等。西南官话部分地区不分平舌音翘舌音,但也有部分地区完全区分平翘舌音,如仁富小片、岷江小片、渝蓉片部分、贵昆片部分;西南官话部分地区不分fu和hu(甚至hu与f全混或h、f全混),但也有部分地区能够全部区分;西南官话大部份地区不分n、l两母,但桂柳片许多地方仍然区分。西南官话的声母系统和湘语、客家话、粤语、赣语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保留了大部分ng声母),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南方官话。

参考资料

1.拖孩是什么意思·住哪儿知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