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庵(爱国民主人士)

2023-10-26 31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李默庵

爱国民主人士

李默庵(1904年10月17日-2001年10月27日),生于湖南长沙北山村,毕业于长沙师范学校,后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学校,随即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东征、北伐,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授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1946年,任国民党第三方面军总司令等职,参与酝酿和筹商湖南和平起义,后长期居住于阿根廷和美国,1984年,与侯镜如、宋希濂等发起成立“旅美黄埔军校同学及其亲属促进中国统一筹备委员会”,同年6月回国参加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大会,任副会长;1990年回国定居,1995年6月,任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2001年在北京去世。

中文名 李默庵
别名 李宗白
籍贯 湖南长沙
出生地 湖南省长沙县北山乡北山村
性别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年月 1904年10月17日
去世年月 2001年10月27日
职业 中将
毕业院校 黄埔军校
政党 中国国民党
代表作品 《国防讲话》、《治军作战一贯论》、《军官团要义》等

人物简介

李默庵

李默庵(1904年-2001年)湖南长沙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国民党陆军中将。参加了东征、北伐战争,因战功突出不断被提升。1935年授陆军中将。

抗日战争期间,任第十四军军长参与指挥忻口战役,奉命镇守忻口阵地左翼阵地,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1938年任第三十三军团军团长,在晋东南中条山地区与日军开展了一年多的游击战争。1943年任第三十二军团军总司令,在苏南、浙西地区参加对日作战,直到抗战胜利。1995年6月,接任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和祖国统一事业,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尽心尽力。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2001年病逝。

生平纪实

李默庵,字霖生。国民党将领,爱国人士。

1904年9月9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北乡沙坪北山村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求学因家穷时续时辍。后来,通过在楚怡学校任教的堂兄资助,得以读书两年。

1920年考入长沙师范,1923年毕业后,考入黄埔军校。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退党。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国民革命军和北伐战争,任六十团党代表、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经历了攻占武昌、南昌、杭州、上海、徐州等著名战役。

1925年春,在李之龙、蒋先云的影响下,秘密参加了中共党组织,做了许多秘密工作。

1926年1月,李默庵参加东征,任第一军第六十团党代表,与该团团长叶剑英相处甚好。

1928年以后,任第一军六十五团团长、第十一师三十一旅少将旅长、第十师中将师长,参加国民党中央军同地方军之间多年的新军阀混战。

1930年,中原大战,李默庵率部激战,腹部中弹,立下战功,伤愈后晋升为第十师师长。

1931年5月后,李默庵率部到江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三、第四、第五次“围剿”,以及对鄂豫皖根据地的“会剿”。工农红军长征后,李默庵任福建第一绥靖司令,对闽西的红军进行“清剿”。

1932年以后参加了国民党军对苏区红军的“围剿”和对福建事变的镇压。1935年任驻闽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兼第十师中将师长。

1936夏,两广联合发表反蒋通电。李默庵奉命率部入闽,进占南雄,向韶关进发,迫陈济棠5月5日下野。5月10日,又奉命进驻西江。在程潜、黄绍羟调停下,迫使李宗仁、白崇禧同意言和,消除了一场内战危机。“七七”卢沟桥爆发时,李默庵正在庐山集训,担任集训总队第一大队中队长。7月12日,被蒋介石任命为第十四军军长,率部赴晋北坚守待敌。

1937年9月,李默庵接受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任命,担任晋北方面左翼指挥官,指挥所属两个师,三个炮兵团及晋军第七十一、九十四师与日军顽强奋战。第十四军伤亡过半,但他仍督部战斗直到娘子关失守,太原告急,才于11月8日撤离阵地12月中旬,李默庵率部到晋南中条山,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他命令所部学习八路军的作法。

1939年3月,李默庵任第三十三军团军团长,率部在中条山坚持敌后斗争。

1939年4月,李默庵以敌后游击干才之誉,出任“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教育长。与叶剑英合作,共同培训了三期抗日游击骨干,共约两千余人。他还主动邀请周恩来来南岳驻留一个星期,作了多次讲话,使他在自己和学员深受教益。

1940年任湘鄂赣边区总指挥,兼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教育长,与八路军教官共同培养抗日游击战指挥员。

1941年,李默庵调任第三十二团集团军总司令,驻防第三战区的浙江境风,继续开展敌后游击战,一直坚持到日军投降,代表中华民国政府在绍兴接受了浙境日军师团长的投降。

指挥忻口战役的十四军军长(左一)

1941年底,奉命与英军军事代表团合作训练突击部队,任陆军突击总队司令,后任十四、二十六、三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

1945年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奉命主持浙东地区日军受降事宜。

1946年6月任第三方面军司令官、徐州绥署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指挥所部进攻苏中解放区。

1948年春,程潜保荐他出任湖南省主席,虽得到蒋介石同意,但他考虑到蒋介石嫡系、李宗仁桂系、湘系之间的复杂关系,力辞不就。蒋介石派他任长沙绥署副主任兼第十七绥靖区司令官。

1948年秋从南通移军常德,在长沙居住,利用掌握的军权,积极参与湖南和平解放事业,随程潜做了一些长沙起义的筹备工作。中共中央军委和周恩来就争取李默庵与中共合作反蒋反桂,曾给有关方面发出了指示。

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领衔通电宣布起义,在程潜、陈明仁名下,列有李默庵的名字,蒋介石闻知李默庵并没有实地参与起义,乃授意顾祝同写信劝其离港赴台,内称:“奉领袖电令,询问吾弟行止,嘱转知,可来台面晤等因,奉此,特请企祉(袁守谦别号)兄来港催请。李默庵当即表示:不想去台湾,请代为谢止。当黄绍羟在香港领衔发表和平通电,邀请李默庵参加时,李欣然同意,主张国共两党和平合作。不久,中共方面电邀李默庵等北上,参加人民政协工作。但李默庵认为:自己与共军作过战,如今投向人民,并无微功实绩可以自赎,仅凭一两次声明,混迹其间,有何意味?何且,既已决心摆脱军政生涯,何必又去添随人后?因此,他没有去北平,仍滞留香港,过着隐居生活。

1949年夏,他退出军政生涯,移居香港,坚决拒绝国民党要他去台湾的安排。

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起义通电中将他列为领衔者之一。

1949年8月,他在香港参加原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44人联名的起义通电,表明自己对时事和政治的认识和主张,受到国民党政府的通缉。

1951年1月,提心吊胆过日子的李默庵移居阿根廷。

1964年移居美国,在国外仍心向祖国,在当地中文报刊上发表了一些赞誉祖国的文章。他和黄埔一期同学宋希濂、侯镜如等在华盛顿发表宣言,呼吁军校同学发扬黄埔精神,为促进中国统一而奋斗。

1981年,李默庵偕夫人应全国政协电邀回国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邓颖超主席特向听众介绍说:“这位是湖南起义将领李默庵先生。”使他深受感动。

1984年7月,李默庵和宋希濂、蔡文治等联袂回归,一同参加了黄埔同学会的成立大会,他被推选为第一届理事长副会长。会后,李默庵回到家乡湖南,帮助湖南经济建设,为促进海峡两平统一而奔波尽力。

1990年出于叶落归根的愿望,李默庵只身回到祖国大陆,定居北京。致力于祖国统一事业,任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常委。

1994年为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纪念题词:“七十春秋彪炳史,和平统一在今朝。”表达了90岁高龄的黄埔同学对祖国统一的殷切之情。晚年著有回忆录,总结自己90年的人生历程和经验。从军20多年,撰写了《国防讲话》、《治军作战一贯论》、《军队教育与青年训练》、《军官团要义》等著作和文稿。

2001年10月27日逝世,终年97岁。

大事记

曾任中国大陆黄埔同学会会长的李默庵将军当年在抗战战场上叱吒风云。

1937年泸沟桥事变发生的时候,李默庵作为国民党军队第10师师长正在庐山参加军工训练。7月12日,蒋介石亲自任命李默庵为第14军军长,率第83师、第10师即刻下山,北上抗日。在八年抗战中,李默庵参与指挥的主要战役就是忻口会战。忻口会战与淞沪会战、台儿庄会战并称抗战初期的三大战役。

1937年8月、9月间,日军6、7万人在师团长板垣征四郎的率领下,兵分三路,向山西进军,很快就突破了晋绥军第61军在天镇的防线。为此,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枪毙了61军军长李服膺,并亲自督战,反击日军的进攻,但仍未阻挡住日军南进的步伐。阎锡山和当时已赶赴晋北的八路军研究,决定在忻口组织一场大规模的阻击战,并请求蒋介石调中央军支援。接到命令以后,第14集团军卫立煌部紧急行动赶到山西,李默庵的第14军就属于14集团军。忻口防线宽50华里,分左中右三个地区,由卫立煌任前敌指挥部总指挥。中央地区的指挥官是第9军军长郝梦龄,左翼指挥官就是李默庵。

忻口会战是国共两支军队战场配合最为默契的战役,也是李默庵戎马生涯中最辉煌的亮点。

自创土法打坦克

战斗在10月11号打响,日军集中二、三十架飞机、50多辆坦克、上百门大炮以及步、骑兵,向守军阵地发动了多次进攻,战斗打得相当残酷。中央阵地你争我夺,反复易手,每一仗下来双方都有一、二千人战死。而左翼战场是开阔地区,易攻难守。

据李默庵的秘书高建中介绍,左翼战场的地形特别适合日军的坦克作战。日军的坦克非常凶猛,冲到前沿阵地都是平原地区,横冲直撞,在阵地上碾来碾去,第10师第57团的一些营连,整连整排的就迎着坦克,被碾得尸骨粉碎,但是无一人退缩。为了对付敌人的坦克,当时的李默庵在指挥部非常着急,在关键时候他想出了一个很好的打法。用瓶子装上汽油装上煤油,然后站在房顶上扔到攻到村里来的坦克上,然后再用手榴弹引着,然后把敌人坦克烧了多辆。高建中协助李默庵撰写有关抗战的回忆录。他说,第10师57团的一个营打得没有剩下几个人,战士们个个衣衫褴褛,篷头垢面。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李默庵亲自到前线慰问,称赞这个团是铁军,并且号召全体官兵向他们学习。就在国军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的同时,八路军在敌后切断交通,袭击敌人据点,伏击增援部队,与正面战场配合,形成了腹背扼咽的围击态势。

配合八路军奇袭阳明堡

李默庵应朱德的要求,配合八路军129师769团陈锡联部,奇袭阳明堡机场的行动,阻击了日军派出的增援部队。

当时为了保证奇袭敌人机场的成功,朱总司令就打电话给李默庵将军,说请部队正面出击,以掩护八路军火烧敌人的机场。火烧机场的战斗进行得非常顺利,几十分钟,这个团一下烧掉了日军的24架飞机。

夜袭阳明堡机场的战斗,炸了飞机场以后,日军湘岳师团当即自阳明堡杀奔过来,在李默庵将军的部队全力阻击,才使得他领导的部队顺利撤退。中国报纸曾经援引陈锡联的话说,“那时可真是同仇敌忾啊。”

李默庵将军也有相同的感受。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他感受最深的就是当时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日本侵略者。李默庵说:“当时我感受意义最重大的一点就是,只要是中国人,无论是军民都是一致对敌的,只有一个敌人。这是我从军几十年来唯一感受到的最难得的一点。”

忻口会战国共两军联手抗日

李默庵出生在1904年,是湖南长沙人。从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到1949年国共内战结束,前后经历了25年战争,参加过许多重大战役。不仅亲历了东征、北伐和各次军阀混战,还跟共产党的军队打过仗。在对苏区进行第5次围剿的作战中,他就和红军交过手。红军撤离江西瑞金的根据地以后,首先打进瑞金的国民党军队就是李默庵的第10师。

忻口战役炮兵阵地

回忆忻口会战,李默庵说,不久前,国共两军还在互相作战,现在却突然成了同一战场上的袍泽,捐弃前嫌,联手抗日,很令人感慨。

忻口战役坚持了23天,后来由于形势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可能受敌前后夹击的危机局面,中国军队主动退出了战场。在这次战役中,日军被打死打伤3万6千人,中国军队也死伤5万多人,其中第9军军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麒、独立第5旅旅长郑廷珍等人壮烈殉国。郝梦龄是中国抗战中阵亡的第一位正职军长,蒋介石和毛泽东都发表祭文对他的牺牲表示沉痛的哀悼。

应用游击战得蒋介石赏视

忻口战役后,李默庵在晋南坚持抗战,并升任第33军团长,指挥两个军进入中条山敌人后方,在国民党军队中首创了游击战术。那时,蒋介石对游击战非常重视,他强调,在二期抗战中,游击战重于正规战。李默庵的部队对敌人的铁路线进行了上百次攻击。土岭一战就烧毁日军100多辆汽车,还两度攻占了侯马站,给南同蒲路以重大破坏。

由于李默庵在游击战中打出了成绩,所以国共合办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的时候,蒋介石调李默庵出任教育长,跟中共代表叶剑英合作。训练班先后办了三期,培训了近4000名国军的敌后作战人才以及一些英国军人。训练班期间,李默庵还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参加了昆仑关作战,担任第38集团军副司令。1940年李默庵被调任浙江第32集团军总司令,他是抗战胜利以后在浙江境内接受日军投降的最高长官。

强调团结重要性

除了黄埔同学会会长的职务外,李默庵还曾担任中国全国政协常委和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副主任。回顾往事,这位历经国共两党几十年纷争的老将军感到最难以忘怀的是抗战初期国共两军共赴国难携手杀敌的兄弟情谊。

李默庵跟中共领导人周恩来相当熟识,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时候曾经调李默庵到政治部当干事。抗战初期,李默庵到达太原后还特地拜访了当时在那里的周恩来,就战役的实施和抗战的前途交换了意见。

忻口战役以后,第14集团军和八路军总部同驻晋南,关系一直很好。1938年春节,卫立煌、李默庵等人还去洪洞县的八路军总部拜年,受到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的接待。李默庵的秘书高建中说,李默庵当时的发言稿保存至今。他在发言中除了表示抗战必胜的决心以外还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

再一个就是强调联合国共两军作战,互相学习,交流战略战术,共同把抗日战争进行到底。同时特别提出,以团结求生存,以团结求胜利。

遗体火化

著名爱国人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七届和第八届常务委员、第九届委员,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李默庵同志,因病于2001年10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李默庵同志遗体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李默庵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丁关根、田纪云、李长春、吴官正、曾庆红、程思远、叶选平、阿沛•阿旺晋美、任建新、陈俊生、钱正英、孙孚凌、霍英东、陈锦华、赵南起、白立忱、罗豪才、周铁农、杨成武、吕正操等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并向家属表示慰问。

钱其琛、何鲁丽、王兆国、万国权、张克辉、洪学智以及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民革中央、台盟中央、黄埔军校同学会等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前往八宝山向李默庵作最后告别。

人物作品

李默庵晚年著有回忆录,总结自己90年的人生历程和经验;从军20多年,撰写了《国防讲话》、《治军作战一贯论》、《军队教育与青年训练》、《军官团要义》等著作和文稿。

人生遗憾

生老病死,本为自然规律,谁也抗拒不了。况且李默庵已近百岁,也是寿终正寝。但他尚未了却的一桩心愿,感到无限的悲痛和惋惜。

李默庵晚年从美国回归祖国定居主要有三个目的。第一、叶落归根,将来入土故乡;第二、联系在台黄埔同学和袍泽,推动第三次国共合作,为祖国统一大业作些贡献;第三、把自己投身激荡的民主革命经历和对新旧中国的体会记叙下来,以教后人。

李默庵曾经说“鉴史知今,每当我回想到忻口作战国共合作的经历,便对至今海峡两岸尚天各一方,遥相对峙的分裂局面感到痛心,油然而生推动祖国早日和平统一、共建强大中华民族的深切渴望心情。没有团结统一,便没有强大的中华民族。当此世界各国均奋力振兴经济,相互激烈竞争的年代,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确当消除成见,携手共进,早日实现统一才是。我相信我会看到这一天的!”

相关书籍

书名:《叶落归根》

ISBN:7801701267

作者:高建中著

出版社: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年份:2002

页数和开本:428页:照片;21cm

题名:黄埔一期生李默庵将军访谈录

主题:李默庵(1904~2001)(0)>访问记(0)

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李默庵的一生,包括投奔孙中山救国救民、黄埔军校的火热生活、黄埔军校的军政训练、北伐进军的血色征途、与人民解放军的苏中苏北作战等。

相关评价

李默庵同志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转折,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深刻的变化。他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祖国的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杨荫东:李默庵的逝世对黄埔同学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李默庵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的学员,是我们所敬重的黄埔学长,在黄埔同学中很有影响。

参考资料

1.第一期学生李默庵·南方网

2.李默庵与忻口会战·炎黄春秋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