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避席(古代名人故事)

2023-10-27 23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曾子避席

古代名人故事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此处,“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表示对老师的尊重。

隋末唐初,几个兄弟听父亲讲授《孝经》第一章。父亲讲完后,几个哥哥都说明白了,只有陈祎站了起来,整理好衣襟,站到边上,毕恭毕敬的说:“明白了。

中文名 曾子避席
主要人员 孔子、曾子
出处 《孝经》
其中道理 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
相关故事人物 陈祎

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故事译文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说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其中道理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相关故事

是隋末唐初洛州人,有一次和几个哥哥听父亲讲授《孝经》第一章。

父亲说:“古人没有椅子,都是席地而坐。孔子向他的弟子们授课,大家也都是坐在席子上。有一天,孔子讲着讲着,他忽然提了个问题,叫他的弟子曾子来回答。曾子见老师要他回答问题,赶紧站起来,往边上一站,垂下双手,毕恭毕敬的回答了孔子的提问……”

“这就是曾子避席的故事。你们明白了吗?”

几个哥哥都说明白了,只有陈祎站了起来,整理好衣襟,站到边上,毕恭毕敬的说:“明白了。”

后来陈祎出家当了和尚,法名玄奘。

(出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一》)

参考资料

1.《孝经》原文及译文·国学经典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