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琳(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

2023-10-31 16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马琳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

马琳,女,博士,毕业于美国路易维尔大学,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

研究于IMC、消费者行为、国际营销、跨文化传播。

中文名 马琳
毕业院校 美国路易维尔大学
学位/学历 博士
职业 教师
职务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2006-2010美国路易维尔大学人文学院人文学(传播方向)博士

2002-2005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国别研究方向)硕士

1998-2002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4-今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

2005-2014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讲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专著

Postmodern Advertising and Its Reception: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年.

《商务英语阅读》,编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

论文

“从对中国电影的态度看中华文化在海外华人中的传播——对英国华裔青少年的调查分析”,第一作者,《华侨华人历史研究》(CSSCI),2017(3).

“Electronic Word-of-Mouth on Microblogs: A cross-cultural content analysis of Twitter and Weibo”,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2013, XXII (3), 18-42.

“旅游地营销中的传播组合策略”,《现代传播》(CSSCI),2013(4),165-167.

“城市形象与公示语汉英翻译——以重庆市为例”,《外国语文》(CSSCI),2012,28(3),110-113.

“后现代广告在国际市场的接收情况--基于中美消费者的比较研究”,《现代传播》(CSSCI),2011(5),104-108.

“生成效应下的信息提取方式与二语单词记忆关系的实证研究”,第一作者,《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9(2),77-81.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Orient in Western Women Perfume Advertisements: A Semiotic Analysi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2008, XVII (1), 57-71.

“Pictorial Metaphor in Advertising and Consumer Interpretation of Its Cultural Meaning”, China Media Research. 2008, 4(3), 9-

“澳美自由贸易协定—论霍华德联合政府对美双边主义贸易政策”,第九届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4.

“从工业关系到工厂关系—澳大利亚1996年劳资关系改革对工会运动的影响”,《中外社科论丛》,2004,5(1),38-43.

科研项目

基于消费者的中国品牌国际形象和国家形象关系的实证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青年创新团队项目(2016--),主持。

《中国陶瓷史》(英文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2016--),主持。

基于微博的网络口碑传播——对中美消费者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2013-2015),主持。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品牌国际传播策略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基本科研项目(2015--),主持。

环境心理学视角下的北京居民生态消费行为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2014--),参与。

海外侨民民族文化传承与传播战略研究,国务院侨办项目(2013—2016),子课题负责人。

微博用户使用动机的跨文化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前沿与跨学科研究项目(2012),主持。

管理和营销中的跨文化冲突管理,北京外国语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2009-2011),参与。

经济管理学科本科教学国际化,北京外国语大学“十一五”211标志性成果项目(2007-2011),参与。

澳大利亚非政府组织在中国,澳大利亚-中国理事会课题项目(2003),参与。

荣誉表彰

200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基础英语教学陈梅洁奖

人才培养

教授课程: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参考资料

1.马琳·北京外国语学院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