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2023-11-12 21阅读

书院制

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书院制是实现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近年来,实施书院制教育成为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一种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书院制教育围绕立德树人,通过落实本科生导师制、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和环境熏陶,拓展学术及文化活动,促进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混合住宿、互相学习交流,建设学习生活社区,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打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史、哲,进而融汇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

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7所高校在京发起成立亚太高校书院联盟。

中文名 书院制
外文名
目的 实现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
属性 教育管理制度

港澳高校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书院”是一个对内地学生和家长耳熟能详却又颇为陌生的词语。在香港,有一所大学已经实行书院制近半个世纪,且目前仍然是香港惟一实行书院制的大学,这所大学就是香港中文大学。

来香港中文大学访问的,凡非专业人士,大都对这八个学院(文学、工商管理、教育、工程、医学、理学、社会科学、法律学院)与九个书院(新亚、崇基、联合、逸夫、和声、晨兴、善衡、敬文、伍宜孙)的关系搞不清楚;而教育界人士,则对中大的书院制赞赏有加,且表示愿意借鉴。针对前者,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每个中大师生都有双重身份,专业教学及学术研究属于学院,课外活动及人格养成属于书院。而针对后者,用两句话讲:第一,相对于师资力量、教育特色、研究成果、校园文化等,香港中文大学的最大特色,确实在于其书院制度;第二,中大的书院制度很好,但不容易学。

虽然中大的成员书院之一新亚书院的创院院长钱穆,曾拟《新亚学规》,其中有这么一条:“中国宋代的书院教育是人物为中心,现代的大学教育是以课程为中心的。我们的书院精神是以各门课程来完成人物中心的,是以人物中心来传授各门课程的。”但香港中文大学实行的书院制,主要不是追摹宋代书院,而是借鉴英国的牛津大学及剑桥大学。让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学生们住在一起,创造良好的课外生活环境,便于其交流、对话、竞赛、娱乐,实现全人格教育,这一理念很容易获得教育学家的赞许。

遗憾的是,首创此制度的英国大学,真正落实书院制的并不多;而香港八所公立大学中,只有中大一家身体力行。为什么?一是经济实力,二是权力制衡。前者很容易理解,为所有(或大部分)学生提供课外活动经费(包括集体食宿、文化娱乐、国际交流等),这绝对不是一笔小钱。除了学生学费、学校拨款,更重要的是书院自身的筹款能力。这就牵涉到大学与书院之间的责任与权限。

查《1976年香港中文大学条例》,原有三所成员书院(即崇基学院、新亚书院及联合书院)的校董会,随大学之改制而改组,其职权主要为管理书院动产及若干建筑物,并通过捐款等方式,协助推展书院的学术及文化活动。换句话说,新亚书院(1949年创立)、崇基学院(1951年创立)和联合书院(1956年创立)这三所学校,原本各自独立办学,1963年合并成香港中文大学后,很长一段时间,三校仍维持教学及行政上的独立,大学仅负责颁授学位等工作。1973年,中大全面迁入现在的校园;1976年,香港立法局通过香港中文大学改制方案,各书院方才将办学主导权转移给大学本部。读钱穆的《师友杂忆》以及《诚明古道照颜色——新亚书院55周年纪念文集》,不难明白港府主导的三校合并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包含了各种摩擦与角力。大学全面掌握办学主导权后,还是给各成员书院保留了较大的生长及活动空间。

至于1986年中大成立第四所成员书院逸夫书院,以及2006年后创建的五所新书院,乃校方为扩大规模而主动筹款设立的。制度设计上萧规曹随,但缺了当初三校合一时的意气、豪气与志气。今天考进中大的学生,在选择进入哪一所书院时,主要比较各书院的福利及发展机遇,而不太有“书院传统”的认同问题。但老新亚或老崇基的学生,精神气质上确实有明显差异。

这也是中国内地很难借鉴中大书院制的原因——人家的书院传统是打拼出来的(尤其是最初三所),我们的书院创设则属于大学的统一布局。二者即便表面形式接近,精神上的“基因”也都相差甚远 。

书院干什么——“书院负责专业教学以外的所有事情”

在“学院”这个坐标系上,魏方方是中文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大三学生,在“书院”这个坐标系上,她则摇身一变,成为逸夫书院的学生。“学院”坐标同在商学院的学生吴瑞,另一个坐标则落在新亚书院。每一个中文大学的本科生,都像魏方方和吴瑞一样,身处“学院”、“书院”两个坐标系中。许多中大毕业生都说,书院生活是他们在学期间最难忘的回忆。

魏方方介绍,每名新生可按意愿申请所属的书院,大学会按既定机制作出编配。在学期间,同学可申请转院,书院会视情况作出考虑。

中大的几个书院坐落于不同地段,多数书院都有自己的宿舍、食堂、体育文化设施等。一位老师介绍,书院的职责,大致可以定位为“负责专业教学以外的所有事情”。学生每天上课都要去各自的学院,下课后的活动则主要在书院进行。

吴瑞介绍,书院也开设通识课,分必修和选修两类,比如新亚书院的一门课,就是讲本院的历史、精神、文化特色等。虽然书院主要负责专业教学以外的事情,但书院院长则无一例外都是由学术地位很高的教授出任。比如现任中大校长沈祖尧就曾任逸夫书院院长。书院虽然与学术很少直接关联,但学术一刻也离不开书院。现在一家出版社供职的陈宝欣是中大毕业生。她说,书院在大学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大学课堂传授的是硬知识,书院则以关顾及群体活动来授予学生软技能。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甚至工友之间的关系很密切,像一个大家庭。“考试的日子书院会提供水果,工友煮甜汤也会给我们留一份,这些都令人心暖。”

不但学生要入书院,老师也是如此。张田余是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老师,他的会计课堂上一共有30个学生,来自各个书院的都有,张田余则加入了崇基学院,负责跟崇基的学生见面研讨、帮学生辅导、带学生活动。目前,中大各书院的宿舍约能为一半以上的学士学位课程学生提供床位,但即使不住校的学生,仍然可以加入某个书院。

中文大学原有崇基、新亚、联合、逸夫等4所书院。为应付大学恢复四年制本科课程后学生人数的增加,中大近来增设多所书院,其中晨兴、善衡及和声书院已开始收生,敬文及伍宜孙两所新书院也将于2012年9月收生。

不要“书呆子”——书院是组织学生活动、实现“全人”教育的主要平台

中国人往往用“书呆子”称呼光会读书,对待人接物一窍不通的人。现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不再以学业成绩为唯一量尺。良好品德、奉献精神、高尚品味和强健体魄,都成为衡量优秀大学生的准则。在培养“全人”方面,书院可谓重任在肩。

锻炼学生能力的各种活动,主要是在书院层面举办。这些活动包括海外交流及外访计划、研讨会、师友计划、社区服务、领袖才能训练等等,还有各种学生社团组织的课外活动。吴瑞说,每个书院都有学生会,是组织活动的主力军。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活动是新亚书院的“千人宴”,邀请了不少明星参加。以逸夫书院为例,院方定期举办书院聚会,邀请杰出人士莅校演讲,与学生交流。曾应邀出席者有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天文台前台长林超英等。

书院还举办主题晚宴,邀请嘉宾就不同题目与学生分享心得。晚宴的特点在于气氛轻松,利于师生与讲者深入交换意见,讲题也不局限于学术,还包括很多人生重要课题。

为了锻炼学生的领袖才能和组织能力,逸夫书院不少活动是由学生主导的,如被称为四大活动的迎新营、“逸夫里”游艺晚会、书院院庆活动及书院歌唱比赛,均由学生一手策划和主办,院方只提供资助和意见。

联合书院则从2005年起设立全人发展奖励计划,鼓励学生参与学术和非形式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终身追求均衡生活和全面发展。计划深受学生认同,参与人数逐年上升。在这个计划下,学生参加或筹办德、智、体、群、美五个范畴的校内外活动,并向书院申报。院方核实和计分后,每年向参加者颁发奖,并根据累计总分向毕业班学生颁发金银铜奖的奖座、证书,还有书券以作奖励。由于奖项要计算每学年得分,有助于学生均衡规划在大学不同年级参与的活动及类别,得分纪录总结了本科生课堂外的活动,被视作非形式教育的成绩表。

各有各特色——有的书院重视博雅教育,有的书院侧重传统文化

由于历史迥异,中文大学的书院都各具特色。崇基学院院长梁元生教授介绍,着重博雅教育,强调全人发展是崇基的特色,通过为同学提供各种非形式教育项目和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

新亚书院是1949年由钱穆先生及一群来自中国内地的学者兴办,创校宗旨在承续中国传统文化,并使其与现代学术结合,令学生不忘本之余,且有能力应付现代社会的挑战。新亚书院院长信广来教授说,书院这一特色一直延续至今,认为为学不单是追求知识,也讲求处世的修养。

不过,在学生们眼中,书院的特色就实在多了。“有穷有福,好像崇基比较有钱,所以给学生提供的交换机会要多一些。”书院还提供奖学金和经济援助计划。一位学生告诉记者。各书院贫富不均的原因,是捐资助学者的捐资额差别较大。“新亚住宿条件好,联合交通便利,逸夫交通就很不方便。”这是另一位同学总结的各书院“特色”。因为中文大学占地达近140公顷,地势高地起伏,教学楼分散,吃够了上课路上跋涉之苦的学生们对交通非常看重。

书院利与弊——书院制可能导致机构臃肿和资源分配不均

中文大学公关部介绍,书院提供以学生为本的全人教育和关顾辅导,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凝聚学生对书院和母校的归属感。书院组织各种活动,提供“非形式教育机会”,与正规课程相辅相成,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技巧、文化品味、自信心和对社会的承担。

一位教育专家认为,随着高等教育渐趋普及,当今的大学规模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不利师生接触,也容易导致同学之间关系疏离。书院这种小而紧密的群体有利于维持师生和同学间亲密的关系,促进沟通,并培养归属感。不少学生和老师都认为,书院制让各专业的学生混杂居住生活,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住在一起,可以接触到更多信息,对学生今后发展有帮助。

不过,实行书院制,绝非“百利而无一害”。

一位中大教授认为,因实行书院制,学校生出了很多行政机构,机构臃肿往往导致效率低下。而且,各书院划地而治,可能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学校在分配资源时,往往不能考虑大小书院的区别,搞“平均分配”。比如羽毛球场等体育设施,就是把体育馆时间段平均分配,有的书院不够用,有的书院没人用。这位教授总结说,内地高校不能盲目效仿书院制,到头来生出许多毫无必要的官僚机构,或者变质为安排冗员的去处。

澳门大学

澳门大学

在二十一世纪世界级精英大学的核心建设,住宿式书院将成为世界精英大学的主流。任何大学要进入世界级的行列,不单是要改革师资、科研与体制,更要视本科生教育及住宿式书院为校园建设的核心。归根究底,衡量一间大学的成就主要还是要先看其本科生教育。二零零九年十二月澳门回归日当天,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主持澳大横琴新校区的动土仪式上,也肯定了澳大在这方面的努力,更鼓励其办成世界级的大学。2013年11月5日,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正式启用 ,新校区拥有更宽阔优美的办学环境。新校区建有约十所特别设计的住宿式书院,也是新校区的一大亮点。每所提供约五百个宿位,因此大部分本科生可获全宿机会。 在全面实行住宿制书院计划后,所有澳门大学本科新生都将进入书院。

由于受到老校区空间匮乏所限,澳门大学一直缺乏足够条件向本地学生提供在校住宿,而使本地学生失去了享受住在学校宿舍的乐趣和好处。据悉,澳门大学新校区将建10个住宿式书院,为亚洲之最,这将成为澳大新校区的一大亮点。校长赵伟介绍说,实行“住宿式书院之先行计划”,是该校近期工作的重点之一。计划实施后,学院负责学科方面的事务,书院则负责其它活动。在书院里,让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和交流生在书院共同生活和互动,培养他们与人相处之道;并在同侪的激励与合作下,学习自律管理、自主行动、自我成长。

在住宿式书院里,学生通过朝夕相处,建立深厚的情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也会成为学生成长历程中难得的经验和珍贵的财富。对于社会担心澳门本地学生会否拒绝入住澳大横琴校区的住宿式书院,赵伟称,将于9月份在现有的东亚楼试行住宿式书院,计划将澳门本地、内地及海外学生重新分配入住,让学生及早体验,收集意见再评估及调整。赵伟坦诚,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建成后,各项支出成本及预算无可避免增加,但强调不会转嫁在学生身上。

澳门大学现在已经先行先试的书院是东亚书院和珍禧书院。此外,澳大为了表彰六位捐赠者对澳大慷慨馈赠,将新校区筹建的六所书院分别命名为蔡继有书院、郑裕彤书院、何鸿燊书院、吕志和书院、霍英东书院以及曹光彪书院。

内地高校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在坚持经过历史锤炼和历代师生实践所形成的优秀的办学传统的基础上,坚持深化改革,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构建育人新环境,树立学问与人生砥砺合一才是高质量的教育观,从2005年起开始实行书院制,先后成立了彭康书院、文治书院、宗濂书院、南洋书院、仲英书院、崇实书院、启德书院、励志书院等8个本科生住宿书院。

我们把书院作为彭康老校长提出的“三活跃”(即思想活跃、学习活跃、生活活跃)的载体,把书院作为一种新的思想资源,注重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集中在书院居住、生活和管理,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近两年,学校下大力气加强书院环境条件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在书院建设图书室、健身房、网络空间,改造水电设施,建造面向个体的淋浴间等,努力为同学们创造一个温馨的、自由成长和发展的环境。书院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由资深学者担任学业导师,由朝气蓬勃的辅导员担任常任导师,选拔思想品德和学业成绩优秀的研究生担任兼职导师。学校为书院配备了很强的领导力量,聘请了我国著名地质科学家安芷生院士、原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先生、唐仲英基金会秘书长徐晓春、总装备部李元正将军、原华侨大学校长丘进教授等杰出人士任书院院长。

书院是学生实践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强砺炼的生活社区,是传承和弘扬交通大学学生“思想活跃、学习活跃、生活活跃”校园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学业辅导、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平台。

书院承担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通识教育、学业辅导、学风建设、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奖惩助勤贷补)、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书院环境与文化建设等职责,侧重于基于坚实学业基础之上的与学生全面发展相一致的思想引领、行为养成、人格塑造和实践锻炼,系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道德伦理、职业谋划、人际交往、组织领导和社会环境适应等能力,培养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领袖人才。

书院的使命是致力于传承交通大学兴学强国、艰苦创业、崇德尚实、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以行为养成、品德教育为内涵,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宽广的国际视野,具有独立思考、自主自强精神,为国家造就领袖人才。

“真正的教育要使受教育者心中有人文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基于这种对教育内涵和质量的思考,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强化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推行本科生“书院制”教育教学改革,回应社会对大学人才培养需求的价值诉求。

学生人格养成的场所

仲英书院学生蔚江涛刚上大学时,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多参加社会活动,本科毕业后成为能力非常强的职场手。然而,4年书院社会活动经历改变了这个农村孩子最初的想法:“当初报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出发点是赚钱多,但随着对专业的喜爱和参加社会活动中管理能力的提高,我憧憬着成为高水平、懂管理的研究者。”

英龙社是蔚江涛现在负责的社团。“校长说过,每个书院都要有一个代表传统的体育项目。我想到了建舞龙队,激发大家对体育的热爱。”蔚江涛说。如今,一条龙变成了8个书院8条龙,形成了当初设想的龙争虎斗的情景。

如何在课堂外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2006年,西安交大提出“书院制”的思路并进行试点,2008年在本科生中全面实行。以各学院学生历史形成的居住区域为基础,78个专业的学生按横向交融、纵向贯通的原则,划分到8个书院。

如果说学院制主要以学科发展为导向,那么“书院制”的基本导向是学生综合全面发展,注重行为养成和实践。仲英书院院务主任柴渭说:“书院关注的是,怎样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兴趣结合,去尝试一些社会活动,使未来发展的路更宽。”

老师走入书院辅导学生

实行“书院制”后,有些学院老师觉得,管学生是书院的事,导致学业辅导容易被忽视。崇实书院敏感地察觉到了这一缺陷,并从2009年开始,聘任学院的老师担任学业导师。学业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课程疑难点、专业规划、就业指导和科研。

在崇实书院试点的基础上,2012年4月8日校庆那天,作为全校教职工献给本科生的生日礼物,大学生学业辅导中心成立。中心面向三个层次的学生开展工作:一是面向困难学生,帮他们找回第一天到大学报到的那种信心;二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尽早进入科研领域;三是面向中间段学生,提供一般性学习指导。

中心主任徐文熊说:“我们试图通过制度和政策,使得学院的专业教师全部参与对本科生的学业辅导。从一定意义上完善‘书院制’建设的内涵。”

那些曾经的学困生,在学业导师等老师的帮扶下进步明显。有个国防生因打游戏挂了10科。去年年底联欢会当晚,郑南宁专门到励志书院问他的情况,辅导员说,学生正在复习准备补考。而现在,他挂科的课基本都过了。

找回亦师亦友的关系

为什么搞“书院制”?在郑南宁看来,这实际上是问题驱动。过去,辅导员就像消防队,有紧急事情或活动才跟学生接触多一点儿,平常没有朝夕相处的机会。“书院不是简单睡觉的地方,而是找回过去那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书院层面有各种学生活动室,比如健身房、图书室、计算机室、谈话室、咖啡屋等。书院老师有好几类,辅导员作为专职教师,工作在书院、住在书院。另外,书院还有常任导师、体育导师、通识导师和职业规划导师等。

“别人给我多大信任,我就会付出多大努力。”仲英书院学生严健铭谈起大一时创办《众思》杂志的经历,仍不忘书院老师对自己的鼓励。“我跟书院老师商量办杂志的想法,他当时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不要考虑经费问题,二是一切由我说了算,这种朋友般的信任和鼓励,让我有更大的动力把事情做好。”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学院教师作为书院的老师,要跟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共同分享大学生活。”郑南宁说。“书院制”打破了学院学科发展为导向的育人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郑南宁有一句让老师们津津乐道的话:“学院像父亲,书院像母亲,各有侧重,共同构建温馨家园。”

改革者说:大学教育要体现人文精神

一所大学的人文精神是这所学校代代相传的教育理念、文化和学术传统。一所优秀的大学应当发挥大学的人文精神对人才培养、社会发展及先进文化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大学的教育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它要承载大学应有的人文精神,使大学真正成为国家的智力源泉和执政的“智库”。

西安交通大学在第二个百年历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交大特色的人才培养“四步曲”,就是传承了百年交大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积淀,在特定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环境中,是对体现人文精神教育的一种探索和实践,是新时期对教育内涵的深入思考和提高质量的具体行动。

西安交通大学通过“书院制”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回答了社会对大学人才培养需求的价值诉求。它不是关注眼前的发展利益,也不是一次走过场的改革,而是实事求是、深刻又缓慢并逐步深入的静悄悄的变革。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2012年8月6日正式宣布,将在全校本科教育中全面推行住宿书院制度。也就是说,在本科的4年时间里,学生们除了在复旦各专业院系接受教育外,还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住宿书院”为单位,开辟第二课堂,深化通识教育理念,打造特色校园空间。

复旦本科生“住宿书院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从2012年7月开始,正式组建新的复旦学院(即本科生院),身兼管理机构和办学机构两大属性,统筹本科招生、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书院建设、导师队伍建设、教务管理等教育内容。而各专业院系则继续负责学生的学籍管理、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

二是从2012年9月起,2011级和2012级全体本科生将按照不同的学科大类和专业,分到复旦学院下设的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希德五大书院。即从2011级复旦本科生开始,都将有完整的四年“书院生活”,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挑选、更换不同风格的住宿书院。

书院既是实现文化育人的住宿园区,也是师生共享的公共空间,更是学生自我管理的教育平台

陆昉介绍,“住宿书院制”是复旦大学推行通识教育最重要的支点之一。

“住宿书院制”十分强调“师生共建”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基本单位。学生们将自主选举产生运行管理委员会,下设各职能委员会,协助书院院长和教师开展工作。“以后从各个书院毕业的学生,组织协调能力、跨学科素养、人际沟通和社会领导能力都不容小觑。”陆昉说。

据悉,为了打造各具特色的住宿书院氛围,复旦还请出了五位德高望重的资深教授担任书院院长,他们分别来自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和医学五大学科领域。院长将系统负责各住宿书院的学术文化建设,以主题活动、研讨班和特色课程等形式,与本科生“亲密接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应运而生:以书院制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第三课堂”

北航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先,把“教”与“育”有机结合,努力培养具有高度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备科学基础、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一流创新人才。近年来,学校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三个课堂”,第一课堂即知识的课堂,形成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着力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二课堂是实践的课堂,工程实践与社会实践同步增强,着力加强学生解决问题和实践的能力;第三课堂是文化的课堂,以书院以及文化艺术教育场馆、国际化交流为载体,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2012年9月,北航在沙河校区改变了单纯由学院负主责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建成了知行、汇融、启明、航天4个书院。各书院积极凝练办学理念和书院文化,如知行书院确立了“才德君子、中西古今”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人格上,注重学生“德行品性”和“大写之人”的养成;在学识上,以“学贯中西,博通古今”为最高追求。

北航书院制实施周期为2年,每个书院对应2-4个专业大类背景相关学院。学院以学科为本,作为教学单位,负责开设各种显性课程,保证教学质量,选派导师。书院以学生为本,作为学生工作单位,负责发展辅导、心理辅导、组织社团活动等隐性课程。新生入学时不细分具体专业,由书院整体管理,一年后在与书院相关的学院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两年后选择最终专业。例如知行书院每个年级260余名同学入学一年后可选择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7个专业学习。

2应势而动:依托书院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做法

(一)课内外结合加强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的完整的人。各书院立足于自身特色和优势,大力推进科技与人文有机结合的通识教育。目前各书院开设通识教育课程52门,选课人数达5600余人次。例如,知行书院开设了中国文明文化史、西方文明文化史、中国古典研读(论语)、西方经典研读(理想国)、艺术史与现代艺术等通识课程,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思想的启迪和理性的引导。在纳入培养计划的通识课程以外,各书院积极举办博雅课堂,内容涵盖哲学与逻辑、科学与技术、文化与审美、生命与环境等六个板块,邀请了20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作报告,还举办了戏剧文化节、思想文化节、睿德读书会等活动,同学们通过课内外的通识教育,不仅丰富了知识,培养了学习兴趣,而且个性品格、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感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从通识教育资源中汲取了成长的滋养和成才的力量。

(二)师生交融互动推进“全员育人”

本科生导师是书院的“魂”,书院是学院选拔优秀生源的蓄水池。学生的专业自主选择权,可以有效激发大类学科下2-3个学院间的竞争,初步呈现了各学院围绕着学生转、教师主动投入的良好局面,构建了学院和教师投入教书育人的倒逼机制。以知行书院2014级学生为例,4个相关学院共同组建导师委员会,为同学们配备了134名导师,他们不仅是学院和专业品牌的讲解员、示范员,而且真心投入,与学生密切交流,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指导学生顺利度过大学适应期。在落实本科生导师制的基础上,各书院还聘任了离退休老师担任驻校导师,聘请了10余位读书导师,开展了名师恳谈、艺术家驻校等活动,并依托北航ihome网络互动社区开设“名师工作坊”、“风云人物群”等,组织师生全时全方位沟通,思维碰撞,情感共鸣,构建了以情优教、以情优学、情知并茂的教学相长格局。在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问卷调查中,知行书院学生的“生师互动”评分比同年级其他学院学生高5个分点。

(三)完善社区建设强化环境育人

书院社区是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预演场”,是实现环境育人的载体。各书院在宿舍楼设计了20个体现自身特点和满足学生需求的智能预约式活动室,建设了博苑、雅苑、星苑等多个室内外交流互动区。成立了书院楼管会等学生组织,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推进学业辅导、生涯指导、心理咨询等进社区,组织了社区学生领导力训练营,寓教于管理,寓教于生活。不同专业学生交叉住宿,分享学习生活收获,共享学习生活资源,思想碰撞更活跃,交流辩论更理性,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价值观念得到升华。在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问卷调查中,知行书院学生的“校园环境支持度”评分明显高于同年级其他学院学生。

(四)自主引导并重发展学生社团

社团是以共同兴趣和意愿为基础的学生组织,是培养学生领导能力的有效途径。各书院从办学理念和书院文化出发,引导支持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目前,学生自主成立的社团达120余个,书院学生参与度达70%以上。例如,有加强思想理论修养的南湖学社、纵横史社等理论类社团,有强化学术基础的法律学社、经济学会、心理学会、管理学会以及倡导集体学习的学霸抱团社等专业教育类社团,有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英美文化交流协会、模拟联合国协会等国际类社团,有提升学生文艺素养的商羽合唱团、动漫社等艺术类社团。书院为社团配备指导老师,引导社团活动的发展方向,为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在社团中,同学们抓住机会提升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释放主动性和潜能。社团内形成了好的风气,传递着青春正能量。

(五)依托高校书院联盟加强互补性合作

2014年7月15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首届两岸三地高校现代书院制教育论坛 ,这是高校间围绕书院制教育举办的首次多边专题研讨 。论坛上,北航知行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双方书院将开展定期互访、实现通识教育资源共享,书院学生将进行交流交换和联合培养。与会的北航知行书院、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台湾清华大学厚德书院、台湾政治大学政大书院、复旦大学任重书院、西安交通大学文治书院、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共同发起成立高校书院联盟 。联盟成立后,联盟成员将本着自愿、平等、合作、发展的原则,围绕互动交流、资源共享、学术研究三个方面,开展互补性合作,提升书院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在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上传播中国大学书院制教育的好声音。

3.因势而谋:持续构建教室之外的学术共同体

书院制实施以来,避免了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两张皮”,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科学基础、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书院2013级学生获得各类奖学金的比例比全校同年级平均数高13%,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比例分别比全校同年级平均数高5%和4%。在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问卷调查中,书院学生的“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在校满意度”评分也明显高于同年级其他学院学生。

下一步,北航将认真总结书院制启动以来的人才培养经验,准确把握95后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一步理顺完善书院管理运行机制,多元化推进书院建设,着力促进跨学科交流,实现书院制全覆盖。要切实落实本科生导师制,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共同创新创造;要丰富社区文化资源和交流互动载体,不断优化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校园环境;要建设量大面广、与国际接轨的精品社团,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搭建广阔舞台。学校将进一步明晰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发展路径,以书院建设的新成效推动一流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发展,努力建设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富有时代特征、具有北航特点的现代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

苏州大学

将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会聚在一个小型社区进行集中管理,结果会是怎样?2011年9月份,苏大开始试行“书院制”的全新管理模式。与学院的学术相比,书院显得更为生活化,承担起了让学生全面发展的角色。

打破学院间的界限

书院借鉴了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的“住宿学院制”经验的管理模式,将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汇聚在一个小型社区进行集中管理,社区内除有学生宿舍外,还有供书院师生研讨、活动、生活的多用途场地。每一个被选拔进书院的学生,都有着双重身份,既隶属于敬文书院,同时也是所在专业学院的同学。他们的专业学习主要由专业学院负责,而专业课程以外的学习和生活,包括党团组织和学生活动的开展等则由书院负责管理。

让师生“群居”在一起,书院让大学生接触到更多信息

要问书院和学院比起来有什么不同?书院2011级新生朱墨说:“那更让人有‘家’的感觉。”如果说学院是学习、搞研究的地方,那么书院就是供他们生活的家,而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来自各个专业。

目前,从2011级41个不同专业新生中选拔出的首批学生已经正式入住敬文书院,开始了他们与众不同的大学学习生活。从本周开始,19名来自苏大外国语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东吴商学院等11个学院的学业导师,也将不定期驻扎在书院里,负责在课后随时为同学们进行学业的辅导,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开展实践科研创新活动等。

“在这里,我们能够碰到更多的人,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书院学生会主席陈书洋笑着告诉记者,自己学的是商学专业,宿舍里其他同学都是学物理、数学等理科专业的,大家课后的学业讨论文理交融,让自己的学习视野开阔了很多。这不,他已经计划近期要学习德语和法语作为第二外语了。在陈书洋看来,同一书院的学生住在一起,也打破了过去学院制下,同一学院、专业的学生“聚居”的情况,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多了起来。

新的“书院制”模式下,文化与精髓的积累尚需些时间

事实上,“书院”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书院制”模式在国外和香港中文大学早已被启用。“任何一个新事物,都需要经过积累,我们也是如此。”苏大一位相关老师称,目前学校的“书院制”模式尚属探索阶段,虽然在宿舍楼里建起了讨论室、社团活动室,并设立导师定期轮流值班,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业上有所帮助,但是与国外和香港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对于包括苏大在内的大陆很多高校而言,书院制的内在文化底蕴和精髓还没有显露出来,而这的积累,尚需时日。

接下来,书院还将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包括开设敬文讲坛,推行好书阅读计划;实施第二外语启蒙计划等方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生涯发展辅导计划中,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实行学生干部轮流制、竞聘制,提升其未来发展的竞争力,以此来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是教育部直属、列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大连理工大学的一个新校区,是大连理工大学基于服务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满足人民群众分享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新期待、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需要,于2012年7月28日与辽宁省盘锦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2年12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而建立。至此,大连理工大学已形成了“一校、两地(大连市、盘锦市)、三区(大连凌水主校区、开发区校区、盘锦校区)的办学格局”。校区依照“统筹规划、错位发展、坚持标准、创新模式”的指导思想建设,与大连校区同标准、同档次、同水平办学。毕业证、学位证等所有毕业文件与大连校区完全一致。保研、直博等政策与大连校区一致。

大工盘锦校区也采取书院制度,校区实行学院-书院制培养模式,即每个同学都有两个身份,既隶属于一个学院,同时又隶属于一个书院(由相邻宿舍组成的学习、生活社区)。在学院里接受专业教育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书院里通过不同专业学生的共同生活、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以及助理导师(研究生担任)、成长导师(辅导员)、学业导师(各学院委派)的咨询、领航,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养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学院—书院协调发展机制,实现在校生“均衡教育、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2014年9月,校区设有三个书院,以老一代教育家屈伯川、钱令希名字命名的伯川、令希书院,以中国奥运第一人、中华体育先驱、我校首批功勋教师刘长春教授名字命名的长春书院。

伯川书院

伯川书院,是大连理工大学首批成立的两个书院之一。是以大连理工大学的创始人、“211工程”首倡者、我国著名教育家屈伯川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屈伯川博士办学生涯中,主张通过多种形式办学,为国家培养多种层次、多种学制人才的办学理念。大连理工大学“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学精神是伯川书院所崇尚的精神圭臬。

伯川书院遵循书院制的育人特点,兼收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与西方文化中“博雅教育”的精髓,强调大学在注重传授专业知

识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注重通识教育,提供人文训练,培养人文素质,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书院的第二课堂与学院的第一课堂紧密结合,即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专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伯川书院强调“尊重”、“平等”,塑造学生优雅的人文素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伯川书院强调学生的人格养成应在学校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每一个学生在获得精深的专业修养的同时,还应成为富于爱心而心灵愉悦的人;成为勇于挑战而行为自觉的人;成为乐于担当而志存高远的人。

伯川书院内,不同学院和学科专业的学生学习交流、生活娱乐在一起,有利于理、工、医、农、经、管、文、法、商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在思想、情感、文化、信息等方面相互交融、影响、促进和提高,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学业的交流;书院的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实践、多锻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学生义工、劳动、体育锻炼、活动实践等,促进学生在体验中成长,提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自立、自主、自觉能力。伯川书院致力于培养学生博览群文,通晓天下大理;心胸宽广、学有所得、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令希书院

大连理工大学令希书院成立于2013年9月,是大连理工大学首批成立的两个书院之一,是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坚持高起点、新模式、国际化、合作共建的办学方针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具体体现,书院以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计算力学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开拓者钱令希先生的名字命名。

令希书院享有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各方面得天独厚的资源,拥有一系列现代化的教学和生活服务设施,力求为学生创建和谐、舒适、充满学术气息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书院配有专职的成长导师,与陆续聘请的学业导师、班主任、生活导师以及成长顾问一起构成完善的育人队伍。书院通过营造温馨家园,实施关爱计划,注重个人指导,积极搭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同时令希书院设有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实践课程为主体,以名家讲坛和学生论坛为两翼,在学生的成长中突出实践教育,在学生思想启迪中既发挥专家学者的引领,又重视学生之间的学术讨论,思想碰撞。

作为令希书院的精神指引者,钱令希先生是大连理工大学历史发展中的标志性人物,他的思想、睿智和品格已成为大连理工大学精神文化的源泉之一。钱令希先生毕生富于创新精神、倡导学术自由,在理论创新和工程技术两方面都卓有建树,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成功建设,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成功研制,中国第一个现代化原油输出港的成功设计建设……都离不开钱令希先生的呕心沥血。基于钱令希老先生的科学精神和教育思想,融合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理念,令希书院将“科学创新,学术自由”确立为书院的第一理念,着重培养青年学子对学术敢于挑战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对科学的无限向往和不懈追求。

钱令希先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早年外寇入侵,国难当头,而在比利时学业优异,前途大好的钱令希先生却毅然决定回国,努力实践“科学救国”、“科学报国”的理想,把自己的毕生心血都投入到了祖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1978年,在参加全国科学大会期间,年过六旬的钱令希先生感奋不已,挥毫写下了“献身科教效春蚕,岂容华发待流年;翘首中华崛起日,更喜英才满人间”的诗句。诗中道出了钱令希先生献身科教,执着追求的品格,也体现出他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鼓励后来人超越自己的愿望。于是,“爱国奉献,甘为人梯”也成为令希书院精神的重要组成,指引书院培养学子的爱国精神和奉献品格。

令希书院将秉持“科技创新,学术自由;爱国奉献,知行合一”的书院精神,注重个性培养和全面发展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立志培养崇尚科学,热爱祖国,乐于奉献,德才兼备的新时代英才。相信钱令希先生的风范、品格定会激励着令希书院的师生们发奋工作,努力学习,钻研科学,为国家发展,民族崛起而自强不息!

长春书院

长春书院成立于2014年7月,是继伯川、令希之后,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成立的第三个书院。长春书院以“中国奥运第一人”——我校功勋教师刘长春教授的名字命名。将“诚朴友善正直,勤学深思敏行”奉为书院精神。书院在刘长春先生的感召下,着重强调强健的体魄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智识教育的基点与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旨在帮助学生们吸纳体育竞技所包含的忠诚、勇气、友谊、信任、合作等基本价值,以及公平竞争、捍卫荣誉、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并引导学生将这种精神转化为:专业技能学习上的精进不止,人文素养培育上的睿智博学,与实践能力锻炼上的锐意进取。最终实现学生身体、智力与品德的全面发展。我们致力于为学生有目的自由发展搭建平台,愿每一位学子都能在长春书院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进,能够自由而有力地追逐自己的梦想。

长春书院坐落在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的西北角:由B15、B17、B19三栋学生公寓组成,其中B15是研究生公寓,B17是本科女生公寓,B19是本科男生公寓。书院内的学生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身中心、朋辈辅导室等,都为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场所选择。在这里,随意一处便是活动实践的平台,任意一地即是学习思辨的领域。长春书院内还设有学生心理咨询室和学业与发展咨询中心,它们将为学生四年中不同阶段的发展问题提供全方位、个体化的指导服务。不仅陪伴同学们克服在成长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更致力于将他们在大学前期的学习规划、活动参与与未来的职业发展相对接。由书院学生自己组织的书院团委、学生会、自管中心与自强社,旨在体现公共治理的基本理念。在成长导师的引导与协调下,充分展开导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持续互动,最终完成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锻炼与自由发展。

长春书院将“诚朴友善正直,勤学深思敏行”奉为院训,希望同学们在做人方面诚信、淳朴、友爱、善良、正直,在做事上勤奋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行动快捷。

书院在刘长春先生“热爱祖国、不甘屈辱、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感召下,着重强调强健的体魄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智识教育的基点与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旨在帮助学生们吸纳体育竞技所包含的忠诚、勇气、友谊、信任、合作等基本价值,以及公平竞争、捍卫荣誉、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并引导学生将这种精神转化为:专业技能学习上的精进不止,人文素养培育上的睿智博学,与实践能力锻炼上的锐意进取。最终实现学生身体、智力与品德的全面发展。我们致力于为学生有目的自由发展搭建平台,愿每一位学子都能在长春书院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进,能够自由而有力地追逐自己心中的梦想。

参考资料

1.“书院制”在中国发展得如何,你的心仪高校“书院制”了吗?·网易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