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长江一级支流)

2023-11-23 20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9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清江

长江一级支流

清江,长江一级支流,古称夷水,因“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故名清江。清江发源于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之齐岳山,流经利川、恩施、宣恩、建始、巴东、长阳、宜都等七个县市,在宜都陆城汇入长江。清江全长423公里,流域山明水秀,号称八百里清江画廊。这里主要是土、汉、苗三族混居地。主要包括白玉湖、花桥水库、平洛湖、柏园岛、柏竹岛、武落钟离山、隔河岩等景点。

中文名 清江
所属水系 长江一级支流
流经地区 利川、恩施、巴东、长阳、宜都等
发源地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之齐岳山
流域面积 1.67万 平方千米
古称 夷水
全长 423公里

干流概况

干流走向

清江发源于利川市东北部武陵山与大巴山余脉的齐岳山龙洞沟,自西向东切割云贵高原东部边缘的鄂西群山,大部分河段形成高山深谷,急流险滩众多。主河道曲折北流折向东流,经利川市、恩施市、宣恩县、建始县、巴东县、长阳县、宜都市7县市,至宜都市陆城街道注入长江。干流全长423千米,流域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河道特征

清江风光

清江干流分为三段:河源至恩施为上游,全长153千米,河床平均比降6.5‰,多高山峡谷,地势崎岖,水流湍急,落差大,富水力资源,沿程多伏流、溶洞,如利川市长堰干流河段,伏流26千米,名雪照河;恩施至资丘为中游,长160千米,平均比降为1.8‰;资丘至河口为下游,长110千米。

中下游为低山与丘陵,河谷渐宽,为半山溪性河型。清江流域地势自西向东倾斜,除上游利川、恩施、建始3块较大盆地及河口附近有少数丘陵、平原外,80%以上是山地,呈高山深谷地貌。清江自然落差1430米,全流域理论蓄能达290万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装机容量177万千瓦,年发电量90亿度。

恩施至长滩间水能蕴藏集中,宜建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等效益的大型水库。重点开发的隔河岩水电枢纽工程完工后,装机容量可达120万千瓦。茅坪以上仅局部河段通航小机动船,茅坪以下137千米可通航5~20吨机动船。其中,磨市以下22千米,受长江水顶托,可季节通航500吨级船舶。

水文特征

流域内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415毫米,并且集中在夏季。径流深约870毫米。清江河口年平均流量464立方米/秒,年平均水量147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211亿立方米(1954年),最小年径流82亿立方米(1966年)。一年之中,水流量以7月最大,1月最小。

清江流域属鄂西暴雨区,恩施和五峰附近为暴雨中心,而清江为山溪性河流,洪水陡涨陡落,年最大洪峰多发生在6、7月,常与长江洪水相遇而加大对荆江的威胁。下游搬鱼咀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89万立方米/秒,最枯流量27.5立方米/秒,洪枯流量比值达687倍。与长江其他支流相比,清江含沙量较小,水质清澈。长阳水文站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0.65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833万吨,年输沙模数545吨/平方千米。

主要支流

清江水系发育,支流流短坡陡,分布成羽状,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主要有忠建河、马水河、野三河、龙王河、招来河、丹水、渔洋河。

忠建河,又名牛草河、勇洞河,源出咸丰县梅子坪附近山丘,曲折南流折东流,经咸丰县城、宣恩县,至恩施入干流。主河道全长117千米,流域面积188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8.8立方米/秒。流域多山,水系发育。主要支流有中间河、长潭河等。

马水河,又名盆家河,源出建始县,南流经建始县东南境,又南至恩施县龟山河附近注入清江。全长102千米,流域面积169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55.2立方米/秒。水系发育,支流众多,主要有太阳河、东洛河、大池河等。

野山河,源出建始县西绿葱坡边界,沿巴东与建始县界南流,至野山口注入清江。全长63千米,流域面积109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28.4立方米/秒。中上游流经山区,支流发育,主要有中柱河等。

龙王河,源出鹤峰县芹草坪,北流至巴东县桃符口入清江。全长51千米,流域面积62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6.0立方米/秒。建始县红沙乡以上流经山区,河道弯曲,支流发育,水源充沛;以下地势平缓,无大支流汇入,系山溪性常年河流,有灌溉之力。

招来河,又名甘坪河,源出巴东县白岩东侧,东南流至长阳县招来河口注入清江。河长50千米,流域面积787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6.7立方米/秒。

丹水,又名点心河,源出长阳县西堡镇附近山区,东流经贺家坪、高家堰等地镇,在长阳县津阳口注入清江。河长70千米,流域面积51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7.8立方米/秒。

渔洋河,源出长阳县西部雪尖山,西流折向南流,经五峰县东北部,至枝城市莲花堰北入清江。主河道全长96千米,流域面积119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38.0立方米/秒。中上游多山地丘陵,水流湍急。聂河镇以下,河谷展宽,建有幸福渠等水力工程。

车坝河,发源于利川市马鬃岭,在恩施市屯堡乡车坝村汇于清江,全长52.1公里,流域面积256.71平方公里。车坝河水库于1977年3月动工兴建,1985年12月竣工,总库容5970万立方米。

自然资源

清江风光

水资源

清江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141亿立方米。全流域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功率245.9万千瓦,年电量215.4亿千瓦时;技术可开量装机容量409.6万千瓦,年发电量117.9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量装机容量402.3万千瓦,年发电量115.7亿千瓦时。82%分布在干流上。

森林资源

清江流域是湖北省主要用材林基地之一,主要树种低山有松、杉、柏、香椿、泡桐、枫桕;二高山有杉、松、栓皮栎、白桕、桦木;高山有华山松、油松、针栎、檫木等。

矿产资源

清江流域有用矿有88种,以煤、铁、磷矿为多。其中铁矿总储量约15亿吨,主要属于赤铁矿石,含铁的品位不高。磷矿分布较广,鹤峰磷矿储量在10亿吨以上。

土特产流域内盛产众多的土特产,主要有茶、烟、漆、中药材等,并以特有质量驰名中外。

自然灾害

清江流域水、旱、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以水旱灾害为主。但与湖北其他地区比较,水旱灾害的次数较少。

水灾

清江流域的水灾由暴雨造成,常是突发性的山洪灾害。据记载:历史上因洪水冲坏恩施、长阳等县城的年份有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冲坏恩施、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冲坏长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冲坏长阳、咸丰十年(1860年)水淹长阳、光绪九年(1883年)水淹长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水淹恩施、1935年水淹长阳和五峰等。1975年8月大暴雨,长阳山洪暴发,全县发生山崩地陷2121处,水灾毁坏全县河堤35%,毁坏坝渠37%,毁坏公路75%,2万余灾民房屋被毁。

同时,由于清江位于长江荆江河段上游,清江洪水常与长江宜昌以上来的洪水遭遇,从而造成对荆江河段和清江尾部地区较大威胁,如崇祯十三年(1640年)、1935年7月,清江与长江同时出现最高洪峰,使清江下游、长江中游一带,普遍发生较严重的洪水灾害。

旱灾

清江流域旱灾频率相对较低,出现全流域大旱极为罕见。局部大旱或特大的旱灾仍给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如清乾隆四十三年(1788年)长阳、宜都、利川大旱,人民食树皮、草根及观音土充饥,死亡无数;1959年特大干旱,鄂西南山区出现大面积的伏秋连旱,恩施、长阳、建始等县山塘干涸,溪水断流。

社会经济

清江流域涉2000年人口308.52万人,农业人口243.44万,约占80%;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以土家族和苗族居多。位于清江中、下游的长阳县,是古代“巴人”的发祥地之一,是“长阳人”的故乡。流域内耕地面积31.6万公顷(47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8.6%。粮食作物有玉米、稻谷、小麦、马铃薯、红薯、豆类等。经济作物有桐油、茶叶、生漆、烟叶、油菜、柑桔等和黄莲、党参、天麻、杜仲、当归、贝母等药材。其中五峰茶、宜红茶和白肋烟畅销国内外。

清江流域为鄂西南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不甚发达。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54亿元,工业总产值167.24亿元,农业总产值55.58亿元。粮食产量125.25万吨。

清江流域交通不甚方便,流域内无铁路,交通运输全靠山区公路。航运也不通畅。现在正在建设的湘渝铁路和沪蓉国道通过清江流域。隔河岩、高坝洲等水库建成后,清江干流中下游航道大大改善。

治理开发

清江风光

由于地形、交通、社会经济等原因,清江流域历史上几乎无“水利”可言,直到清代统治者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即废除世袭土司制度,改由朝廷临时任命的流官统治制度),才有了灌溉水渠工程,但成效不大。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清江流域的治理开发进入了崭新阶段。

1954年开始编制清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提出了河流开发方案和第一期工程。从1965年开始至1993年又进行修订补充,确定清江干流开发任务为发电、防洪和航运,兼顾其他。五十多年来的水利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1957年,主要内容是维修和新筑一批小塘堰,小引水渠,以提高农田抗旱能力。

第二阶段是1958~1965年,除兴建塘堰和渠道外,还兴建水库、水电站、机电排灌、防洪排涝、水土保持等工程。

第三阶段是1966~1976年,普遍推广机电提水设施,开始兴建人畜饮水工程,开展以“治山、治土、治水”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基本建设。

第四阶段是1977年至今,从局部的水利开发发展到流域性的治理开发,特别是干流的治理开发。1994年建成隔河岩水利枢纽,2003年建成高坝洲水利枢纽;2002年开工建设水布垭水利枢纽。2004年开始同时兴建的宜(昌)万(州)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基本上纵贯本流域。

旅游资源

清江水质清澈,流域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众多,是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地区。

主要名胜有;利川市太平塘摩崖题刻、落水洞洞群、恩施市连珠塔、长阳县"长阳人"遗址、建始县石通洞、恩施梭布桠石林、利川凉雾乡水帘洞、长阳清江画廊等。

利川落水洞洞群,在利川市东北6.8千米,是一组喀斯特地貌景观,包括落水洞、鲢鱼洞、凉风洞、干洞四个石灰岩溶洞。

清江画廊风景区,位于宜昌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涵盖隔河岩大坝以上至水布垭盐池温泉,沿清江一线的所有旅游景观及景区景点。重点打造了倒影峡、仙人寨、武落钟离山等三大景点。清江画廊风景区属湖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也是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的国家森林公园和湖北省旅游局命名的全省四大甲级旅游风景区之一。

2012年12月19日,湖北宜昌市长阳清江画廊旅游度假区收到国家旅游局景观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函件,确认清江画廊成为国家AAAAA级景区。也是国家地质公园。

梭布垭石林,位于恩施市北部,距市区54公里,距离重庆天坑地缝30公里,位于恩施到奉节交通主干道、长江三峡到张家界大通道的中点,总面积达21平方公里,是中国已经开发石林中的第二大石林。整个石林四周翠屏环绕,群峰迭秀。石林内遍布奇岩怪石,有的形若雄鹰远眺,有的神似仙女回眸,有的恰如龙争虎斗,有的酷肖莲花朵朵,大片石林掩映在青山绿树之中,又有一些树木花草生长在岩石中,一派“石在林间藏,树在岩上长”的景象,千姿百态,万种风情,令游人叹为观止。

参考资料

1.清江简介·古诗集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