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河(中国东部黄海胶州湾入海河流)

2024-01-12 28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大沽河

中国东部黄海胶州湾入海河流

大沽河流域位于胶东半岛西部,约在东经120°03′~120°25′,北纬36°10′~37°12′之间。流域总面积4631.3平方公里,其走向大致与干流走向相同。流域范围包括烟台市的莱州、招远、莱阳和青岛市的莱西、平度、胶州、即墨、城阳。大沽河青岛段,途径城阳、即墨、胶州、平度、莱西五个市区,沿岸有79万人口,流域面积接近4800平方公里,是青岛最大、最稳定的水源地,也是历年的防汛工作重点。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从2011年起全面实施大沽河治理工程,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从根本上改变大沽河面貌,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中文名 大沽河
所属水系 黄海胶州湾入海水系
地理位置 山东胶东半岛
流经地区 招远、莱西、平度、即墨、胶州、青岛市城阳区、
发源地 招远市阜山
主要支流 潴河、小沽河、五沽河、落药河、流浩河、桃源河
河长 180千米
中文名称 大沽河
东经 120°03′~120°25′
北纬 36°10′~37°12′
流域总面积 4631.3平方公里

简介

流域北部为山区和浅山丘陵区,南部为山麓平原和平原洼地,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坡度由北向南逐渐变缓。流域内山区527.6平方公里,丘陵区1597.4平方公里,平原区1705.1平方公里,洼地801.2平方公里,分别占流域面积的11.4%、34.5%、36.8%和17.3%。流域范围包括烟台市的莱州、招远、莱阳和青岛市的莱西、平度、胶州、即墨、城阳。

治理规划

规划

流域北部为山区和浅山丘陵区,南部为山麓平原和平原洼地,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坡度由北向南逐渐变缓。流域内山区527.6平方公里,丘陵区1597.4平方公里,平原区1705.1平方公里,洼地801.2平方公里,分别占流域面积的11.4%、34.5%、36.8%和17.3%。流域范围包括烟台市的莱州、招远、莱阳和青岛市的莱西、平度、胶州、即墨、城阳。

为加速推动沿岸区域集聚发展,胶州市市已经把大沽河流域作为改革的实验区,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规划,统筹考虑村庄的区位条件和历史沿革,综合考虑服务半径、生产半径、管理半径等因素,将有序启动沿河1000米范围内合村并居,计划2~3年内,将沿岸81个村庄合并成17个社区,率先建成青岛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平度市和即墨市也开始推动大沽河两岸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其中,平度共涉及到村庄136个,这些村庄计划将改造成17个新型农村社区。即墨市也将把涉及到的40个村庄,改造成14个新型农村社区。相比较而言,大沽河流经的城阳区已告别了村庄的概念。不过,这并不妨碍该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该区将借助大沽河城阳河段治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对沿岸社区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其中将会对25个社区进行统筹规划、整合,建设7个居住片区,推动社区组团式集中建设,打造国际化、生态化、田园化小镇。根据规划,大沽河治理工程中,将整合村庄资源,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加快推进流域村庄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治理

大沽河旧堤,于明万历初年被洪水冲决殆尽。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知县程子侃督修河堤,长4.3万米、高3.6米、顶宽1米。1955年,莱西县人民政府成立大沽河堤防工程指挥部,组织沿河1.34万名群众,于11月9日至25日扶筑河堤。左岸16.56公里,右岸34公里,完成土方519316立方米。

1956年到1972年,进行过培堤、护坝、建闸、退坡岁修等工程,共完成土石方106.9万立方米、投工70.5万个,用钢材8.2吨、木材1.5万立方米、水泥164吨,总投资47.7万元。

1973年到1983年,又进行过护堤、堤防接长等工程,完成土石方9.9万立方米、投工21.08万个、用水泥285.8吨,投资22.44万元。1984年,堤防灌浆、加固37.65公里,处理横缝139条、纵缝1945条,处理沉险坑29个,完成土石方22.11万立方米、投工17172个,投资达40万元。

1985年,扶堤7000米、修道腿76年,新建涵洞31个、浆砌体2174立方米、旧涵洞接长4个,完成土石方25.08立方米、浆切体2304立方米、投工32.6万个,投资39.37万元。

1986年到1987年,处理险工2处、修建筑物3个,从张家院村东北至下疃村东河的右岸扶筑河堤2.5公里,产芝水库以下左岸扶筑河堤,长29公里,长全部绿化,共完成土石方27.34万立方米、浆砌体2.3万立方米、投工45.98万个,投资76.9万元,

自1958年起,在大沽河境内段建大型水库(产芝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26座、拦河闸1处。大沽河上游的招远县境内段建有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9座、小〈二〉型水库5座。这些水库,起到了蓄水、防洪、拦洪作用。

经过治理,大沽河莱西境内段潴河入口处以上,河道比降为1/1000,设计防洪标准为960秒立方米,到1987年已达到防洪水位50.25米、流量860秒立方米。小沽河入口以上河道比降为1/1300,设计防洪标准为2580秒立方米,到1987年,已达到防洪水位31.4米,可安全通过流量2100秒立方米。

地理资料

沉积地貌和大山地貌分别占流域的4/5和1/5。在山区、丘陵及平原3个地貌单元中,山区相对高程200~300米以上,多为震旦纪变质岩,节理发育,峰顶多尖锐,山陡坡,表层风化颇烈,植被较差;丘陵相对高程50~200米,顶部平圆,复盖层较差,冲沟发育,基岩风化剧烈;平原相对高程在50米以下,分布在中下游一带,地势平坦,由第四纪地层组成。土层颇厚,有少数侵蚀台地。

流域内属华北暖温带沿海湿润季风区,温差不大,全年无霜期约20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707.4毫米(1956~1984年),径流量22.51亿立方米。大沽河为省辖河道,古称“姑水”。发源于烟台市招远阜山西麓偏西方向500米处的山溪之中,自招远市由北曲折南流,途径招远、莱西、平度、即墨、胶州、城阳等市(区)流入胶州湾。全长179.9公里,属常年性河流。

河流历史

大沽河,古称沽水,沽尤。沽尤名称最早见于《春秋左氏传》记载,沽即大沽河,尤即小沽河。大沽河发源于烟台招远市,小沽河发源于烟台的莱州市,大沽小沽的发源地均接近于青岛地区。

大沽河自招远发源后迅速南下流入青岛地区,途经莱西、平度、即墨、胶州、城阳,在胶州湾入海。小沽河情况类似,在短暂的发源地流程后,迅速南下进入青岛的莱西、平度,并在莱西平度交界、靠近即墨时并入大沽河。大沽河流域基本都在青岛地区,是一条水量充足的大河,也是一条文化色彩浓厚的古河。如果胶州湾是青岛的母亲湾,大沽河则是青岛的母亲河。

河流流域

大沽河流经即墨边界的河段为:自刘家庄镇袁家庄村后起,北与莱西市河段相联,南流经刘家庄镇、移风店镇至七级镇张院村南入胶州市河段,是即墨与平度、胶州部分边境的分界线。河道宽280~320米,最大泄水量5474立方米每秒。其水文情况一般是常年流水,严冬结冰。但受降雨量影响汛期水涨堤防吃紧,干旱少雨加上沿河市区对大沽河水源的过度提取,造成大沽河时常断流。

大沽河在即墨境内的流域面积有422.75平方公里,支流有五沽河、流浩河及桃源河,河段左岸即墨境内有堤岸36.9公里。堤防土质以移风店镇马龙疃村西为界,以北多为砂壤土,以南多为粘壤土。现状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标准。保护耕地2万公顷(含城阳区),人口25万人。

参考资料

1.走进大沽河·青岛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