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汉语文字)

2023-11-30 19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汉语文字

里(拼音:lǐ)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里和它的繁体字“裏”(异体作〔⿰衤里〕)原是两个不同的字,意义既不相同,也不相通。“里”是会意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古字形从田从土,本义是居住之地,引申泛指人群聚居的地方。里又是古代地方行政组织,引申指街坊、家乡。里又是长度单位,上古时一里等于三百步,现代一市里等于一百五十丈,合二分之一千米。“裏”亦见于西周金文,属形声字,从衣里声,本义指衣服内部,与“表”相对。“裏”后来简化为“里”。

中文名
拼音
繁体
五笔 JFD
仓颉 WG
郑码 KBVV
笔顺 竖、横折、横、横、竖、横、横
字级 一级(编号:0721)
平水韵 上声·四纸
笔画数 7
注音 ㄌㄧˇ
四角 60105
笔顺编码 2511211
结构 合体字,独体结构
异体字
Unicode 91CC

文字源流

“里”字形演变流程图

金文的里字作甲组图1,上部为一“田”字,底部为一“土”字,这是一个会意字,因为有了田和土地,才能种植五谷杂粮和瓜果蔬菜,人才能得以生存,所以古人依田而居,这儿指人们居住的地方或指庐舍,充分反映了农耕社会初期人们依田而居的生活状况。金文也写作甲组图2,战国竹简文字作甲组图3,篆文作甲组图4,都是从田、从土会意,本义都是指乡村居所。“土”第一横在西周金文中为点,后延长为短横,演变为“里”。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的产生,里的含义也扩大为指城镇的街坊,即今天的里弄、巷弄,指城镇中人们聚居的地方。里为人们生活栖息的地方,故里又自然引申为代指故乡、家乡。现代也还有乡里相亲的俗语。

里为人们聚居的地方,故古代户籍管理即以里作为基层组织的名称。一里究竟包含多少家,历代各有不同,说法也各异,一说是二十五家,也有说五十家、八十家、一百家,等等。里也是中国的长度单位。中国古代曾实行井田制。也即照井字形式,把一方块田分成九区。在中国石器时代末期直到商周两代,不少地区都实行过井田制。井田周围必然形成村落,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方里而井”。《韩诗外传》卷四:“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里由此便成为一种长度单位。《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孔子家语·王言》:“周制三百步为里。”后来的市制一里为一百五十丈,合公制五百米,即二分之一公里(千米)。

里为聚居的地方,作动词用时解作居住或成为邻居的意思。《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意思是与仁比邻而居就是美;仁的精神所在之处就是美。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里(裏)lǐ(ㄌ一ˇ)

⒈居住的地方:故里。返里(回老家)。

⒉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弄(lòng)。

⒊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里(等于五百米)。里程牌。

⒋衣物的内层:被里。

⒌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里外。心里。这里。那里。

⒍姓。

详细释义

家乡:故里。返里(回老家)。

明梁云构《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袁可立)及抵里萧然,图书数箧。”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弄(l恘g)。

先秦时,同时富有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双重意义,特点是最少以10里为单位计数。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里(等于五百米)。里程牌。里又作华里。

衣物的内层:被里。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里外、心里、这里、那里。

姓。

详细解释

《周礼·地官·司徒》令五家(2井)为比,使之相保;五比(10井)为闾,使之相爱。

《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450米*450米),四井为邑(四井交汇之地,12屋10家2比)。”

《周礼·地官·小司徒》郑玄《注》引《司马法》:“六尺为步(1.5米),步百为畮(150米),畮百为夫(150米*150米)。夫三为屋,屋三为井(450米*450米),井十为通(1000米*2500米)。。。通十为成(5000米*5000米),成百井,三百家。”

里就是通(1000米*2500米),一个宽2井长5井的长方形,先秦时所说的里就是这样一个基本面积单位,做长度的10里则是一成边上的道路,也就是10井5000米,换算成1里则是500米。

(裏)

lǐㄌㄧˇ

家乡:故~。返~(回老家)。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弄(lòng)。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等于五百米)。~程牌。

衣物的内层:被~。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外。心~。这~。那~。

姓。

〈名〉

裏、里 lǐ

1.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2.同本义[lining]。

裏,衣内也。——东汉·许慎《说文》。衣外曰表。

襦在裏也。——《谷梁传·宣公九年》注

不罹于裏。——《诗·小雅·小弁》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3.又如:里衣(内衣,汗衫。指贴身的衣报);里外发烧(指里外都是毛皮缝制的衣服)。

4.内,中。与外相反[inside]:

裏急暴痛。——《素问·至真要大论》;

肉里之脉。——《素问·刺腰痛篇》;

约定今夜放火,里应外合。——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5.又如:里向(靠里边的;里面);里势(里面);里勾外连(内外勾结);里头大叔(里头,指宫内。指慈禧最宠信的大太监李连英);里牵绵(指饮酒下肚时,好像腹内忽有厚绵暖着一样)。

6.时候[time];

妾身年少里,父母俱倾弃。——宋·佚名《张协状元》。

7.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位置

我这里凭阑望,母亲那里倚门悲。——郑德辉《玉粲登楼》。

8.又如:这里、那里、哪里、省里、县里。

〈名〉

里 lǐ

1.会意。从土,从田。从“田”,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本义:里弄、街巷。

2.同本义[alley;lane]

里,居也。——《说文》

里,邑也。——《尔雅》。李注:“居之邑也。”

里尻也。——《广雅》

在野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

于蹶之里。——《诗·大雅·韩奕》

赋里以人。——《国语·晋语》。注:“廛也。”

以里听者,禄之以里。——《吕氏春秋·怀宠》。注:“闾也。”

河洛为王之里。——左思《蜀都赋》。注:“居也。”

匪仁里其焉宅兮。——张衡《思玄赋》。注:“里宅皆居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诗·郑风·将仲子》

既行,及里门,门扃未发。——沈既济《任氏传》

夫畏垒之庚桑,里人耳。——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

3.又如:里门(乡里的门。古代聚族列里以居,里有里门);里闬(即里门,乡里);里闾(里门,乡里)

4.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community]

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尚书大传》

古者七十二家为里。——《论语·撰考文》

一里八十户。——《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百家为里。——《管子·度地》

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韩诗外传》

择其贤民,使为里君。——《管子·小匡》

5.又如:里长(主管一里的人。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尹(里长,里中的长官。即里正);里正图董(乡长、里长一类的人物);里吏(即里尹、里正、里胥)

6.乡里;家乡;故乡[village;hometown]

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史记·滑稽列传》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史记·汲郑列传》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潜《归园田居》

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江淹《别赋》

里中士大夫往来(袁可立)祠下者皆伏轼下舆。——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7.又如:里籍(籍贯);里豪(乡里中豪强的人);里妪(乡村妇女);里门(故里;故乡)

8.量词。长度单位[li,a Chinese unit of length]

于三十里。——《诗·小雅·六月》

袁尚书可立墓碑,在城南四里许。——《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陵墓》

9.又如:华里(市里的旧称);里数;里程;里堠(记里程的土堆)

10.通“理”。地理[geographical condition]

通于沟渠,修堤防,树五谷,通于地里者也。——《说苑·臣术》

〈动〉

里 lǐ

1.居住[dwell]

在壄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上》

悠悠我里。——《诗·小雅·十月之交》

军社之所里。——《周礼·夏官·量人》

里仁而美。——《论语·里仁》

2.又如:里布(古代的土地税。里,居也;布,钱也);里舍(私人住宅;同乡里人);里仁(居住在仁者所居之里;与仁人为邻)

3.谓计算路程[calculate]。如:里程碑(设于路边计算里数的标志)

4.通“理”。治理[administer;govern;manage;rule]

乃里西土之数。——《穆天子传》

〈形〉

里 lǐ

通“悝”。忧伤[distressed;worried]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诗·小雅·十月之交》

〈语尾助词〉

里 lǐ

同“哩”[a formal word in Chinese]

[正旦云]梅香,你看奶奶做什么里?[梅香云]奶奶看经哩。——元·关汉卿《金线池》汉字演变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三】【里部】良止切(lǐ)

(里)居也。从田从土。凡里之属皆从里。

【卷八上】【衣部】良止切(lǐ)

(裏)衣内也。从衣里声。

说文解字注

【卷十三】【里部】

(里)凥也。《郑风》:“无逾我里。”传曰:“里,居也。”二十五家为里。《周礼·载师》:“廛里”,郑云:“廛里者,若今云邑居矣。里,居也。”《县师》“郊里”,郑云:“郊里,郊所居也。”《遗人》“乡里”,郑云:“乡里,乡所居也。”《遂人》曰:“五家为邻,五邻为里。”《榖梁传》曰:“古者三百步为里。”《毛诗》亦借里为悝。悝,病也。

从田,从土。有田有土而可居矣。良止切,一部。

一曰士声也。一说以推十合一之士为形声。

【卷八上】【衣部】

(裏)衣内也。引伸为凡在内之偁。

从衣,里声。良止切,一部。

广韵

良士切,上止来‖里声之部(lǐ)

里,《周礼》:“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风俗通》云:“五家为轨,十轨为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又姓,《左传》晋大夫里克。又汉复姓,有相里氏。良士切。十。

良士切,上止来‖里声之部(lǐ)

裏中裏。《说文》曰:“衣内也。

康熙字典

【酉集下】【里部】里·康熙笔画:7·部外笔画:0

《广韵》良已切。《集韵》两耳切《正韵》良以切,音裏。《尔雅·释言》:里,邑也。《诗·郑风》:将仲子兮,无逾我里。传:里,居也。《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前汉·法志》:在壄曰庐,在邑曰里。《风俗通》:五家为轨,十轨为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又《正韵》: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

又忧也。《诗·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笺:里,忧也。

又姓。《左传·昭十七年》:郑之未灾也,里析告子产。注:里析,郑大夫。又百里、相里,复姓。

又地名。《左传·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诱子华而杀之南里。注:南里,郑地。

又山名。《史记·封禅书注》:高里山,在泰山下。

又《五代史·附录》:契丹所居曰枭罗箇没里。注:没里者,河也。

又古夫称妻曰乡里。《南史·张彪传》:我不忍令乡里落它处。沈约《山阴柳家女》诗:还家问乡里,讵堪持作夫。

又《正韵》:汉制,长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后世因谓外戚为戚里。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里为式,然后可以传众方。注:里,读为已,声之误也。《释文》:里,音以。

【申集下】【衣部】裏·康熙笔画:13·部外笔画:7

《唐韵》良士切。《集韵》《韵会》两耳切,并音里。《说文》:衣内也。《诗·邶风》:绿衣黄裏。

又《小雅》:不属于毛,不离于裏。

又治裏,谓道气也。班固《幽通赋》:单治裏而外凋兮。

又《类篇》良志切,音吏。义同。《干禄字书》:俗作𫟚。【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里为式,然後可以传众方。【注】里,读为已,声之误也。【释文】里,音以。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时代

字头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里、裏

高本汉系统

l

i̯əɡ

王力系统

l

ǐə

董同龢系统

l

jəɡ

周法高系统

l

iəɣ

李方桂系统

l

jəgx

西汉

东汉

jəї

jəї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ї

jəї

脂之

jei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l

ji

l

ǐə

l

i

l

i

l

ï

l

ǐə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形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里、裏

上声

六止

开口呼

三等

次浊

良士切

li

集韵

上声

六止

开口呼

三等

次浊

两耳切

lie

礼部韵略

上声

良士切

增韵

上声

良士切

中原音韵

上声

齐微

齐齿呼

次浊

li

中州音韵

上声

齐微

良底切

洪武正韵

上声

三荠

次浊

良以切

li

分韵撮要

阳上

第三几纪记

方言集汇

◎ 赣语:lii3(泛指人、地、物)乡里,哪里;(结构助词)我里娘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i1 [陆丰腔] li1 [海陆腔] li1 li3 [宝安腔] li3 | li1 [客英字典] li3 [客语拼音字汇] li1 li3 [台湾四县腔] li1 li3 [梅县腔] li1

◎ 粤语:lei5

◎ 潮州话:li2

参考资料

1.里·汉典

2.里·中华语文知识库

3.里·新华字典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