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鲈形目真鲈科动物)

2023-12-04 20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鳜鱼

鲈形目真鲈科动物

鳜鱼又叫桂鱼、鳌花鱼,肉食性,无鳞鱼类,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鳜鱼身体侧扁,背部隆起,身体较厚,尖头。它是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中的一种。鳜鱼肉质细嫩,刺少而肉多,其肉呈瓣状,味道鲜美,实为鱼中之佳品。鳜鱼含有脂肪、钙、钾等营养元素,极易消化。唐朝诗人张志和在其《渔歌子》写下的著名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赞美的就是这种鱼。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辐鳍鱼纲 Actinopterygii
鲈形目 Perciformes
亚目 鲈亚目 Percoidei
真鲈科 Percichthyidae
鳜属 Siniperca
鳜鱼 S. chuatsi
分布区域 各地淡水河湖中
中文学名 鳜鱼
中文别名 花鲫鱼、桂鱼、季花鱼
二名法 Siniperca chuatsi
体征 身体侧扁,背部隆起,身体较厚,尖头

介绍

鳜鱼又名熬花鱼;在鱼类分类学上属鲈形目。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鳜鱼是“三花五罗”中最名贵的鱼,即使在过去一般百姓也很难消费得起。那时每斤鳜鱼的售价几乎是鲤鱼的两倍。鳜鱼身体侧扁,背部隆起,身体较厚;尖头,是黑龙江中最美丽的一种鱼。

它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中的一种。鳜鱼肉质细嫩,刺少而肉多,其肉呈瓣状,味道鲜美,实为鱼中之佳品。

鳌花鱼

其中以翘嘴镢生长最快。鳜鱼肉质丰厚坚实,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肉刺少,可补五脏、益脾胃、充气胃、疗虚损,适用于气血虚弱体质,可治虚劳体弱、肠风下血等症。鳜鱼是世界上一种名贵淡水鱼类。身长扁圆,尖头,大嘴,大眼,体青果绿色带金属光泽,体侧有不规则的花黑斑点,小细鳞,尾鳍截形,背鳍前半部为硬棘且有毒素,后半部为软条。鳜鱼肉质细嫩丰满,肥厚鲜美,内部无胆,少刺而着称,故为鱼种之上品。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将鳜鱼誉为“水豚”,意指其味鲜美如河豚。另有人将其比成天上的龙肉,说明鳜鱼的风味的确不凡。鳜鱼与黄河鲤鱼、松江四鳃鲈鱼、兴凯湖大白鱼齐名,同被誉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它肉多刺少,肉洁白细嫩,呈蒜瓣状,肉实而味鲜美,是淡水鱼中的上等食用鱼。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主要吃一些经济价值不大的小型鱼类、小虾和小甲壳动物。它的背鳍很发达,几乎占居整个背部,前部有12个锋利的硬刺,臀鳍有3个硬刺;鱼体色为较鲜艳的黄色,并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纹;鳞细小,圆形。它利用身上的花纹为保护色,常常栖息于缓流并有水草丛生的沿岸水域的下层,有时潜伏于泥穴中,窥视摄取食物,一旦发现目标,便悄悄游近,瞅准时机,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袭击。鳜鱼到冬季多在深水中越冬。

东平湖鳌花鱼(即鳜鱼)一般长到3年,体长达到25厘米时即性成熟,繁殖期在6月份。产卵期间,在稳缓的水流中,可看到雄鱼追逐着雌鱼,雌鱼将卵产于水中,雄鱼也随着排出精子,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相遇而受精。鳌花鱼的卵为浮性卵,但稍重于水,所以可保持在流动的水层中,随波逐流,并继续它的发育生长。当水温在23~25℃时,只需50多个小时,小鱼即可破膜而出。鳜鱼的生长速度较快,吃的又是些经济价值不大的小型鱼类,其本身又是水中珍品,很受消费者欢迎。1965年以前,东平湖里鳌花鱼产量较高,是鱼市上的常见鱼。以后由于过度捕获,资源显着减少。今后有待于保护发展,恢复这一名贵鱼种的群量。

我国常见的鳜鱼有翘嘴鳜和大眼鳜等。体侧扁,背部隆起,色黄或淡绿,有黑色垂直条斑和小斑块。口大而能伸缩,下颌突向前上方,两颌和口盖骨上生有绒毛状细齿,并有发达的犬齿。背鳍由根根利刺组成。性情凶猛,肉食性,刚开始摄食的小鳜鱼就可以吞食与其身体几乎等大的其他鱼类。鳜鱼大多栖息于水中的石洞里或水闸、乱石丛中,吞食过往的其他鱼类。一般可用手竿钓、放线钓、手线钓等多种技法。粗线、大钩、荤饵,以小活饵和泥鳅为宜,路亚拟饵钩拖钓亦可,鳜鱼一般不食素饵,钓点应选择在清水沙石底的流水处或树洞、石洞、石溪旁。

生活习性

鳜属于完全淡水生活的鱼类,喜欢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等水草茂盛较洁净的水体中,白天一般潜伏于水底,夜间四处活动觅食。不喜欢作长距离的徊游和迁移,不喜群居。生活的适宜水温15~32℃。但也有学者研究表明,10~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鳜鱼的特定生长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而在25~35℃之间则无明显变化,达到水温35℃时,鳜鱼的生长也未见明显减慢,这与一般的鱼类与水温关系的研究结果,即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鱼类的摄食率和生长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当水温超过最适水温时,鱼类的摄食率和生长率反而会下降不相一致,这说明鳜鱼的最适生长温度可能会更广。

鳜鱼是肉食性鱼类,性凶猛,幼鱼捕食小鱼小虾,成鱼捕食较大鱼类,通过放流肉食性鱼类,可以改善优化湖区鱼类结构。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在中国除青藏高原外,分布于全国各水系。

外形特征

鳌花鱼

鳜鱼体肥肉厚,高而侧扁,口大,端位,口裂略倾斜,上颌骨延伸至眼后缘,下颌稍突出,上、下颌前部的小齿扩大成犬齿状,眼上侧位,前鳃后缘具4~5枚棘,鳃盖骨后部有2个平扁的棘,圆鳞细小,背鳍长,前部为棘,后部为分枝软条,身体呈黄绿色,腹部黄白色,体两侧有大小不规则的褐色条纹和鳜鱼广在喜欢栖息于清洁、透明度较好、有微流水的环境中。常钻入洞穴石缝中或草丛内,夜间喜出来觅食,冬季潜入深水处。

鳜鱼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喜食活饵料,常吞食超过自身长度的鲢鱼、青鱼、团头鲂、鳊、细鳞斜颌鲴等活鱼苗。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其摄食对象有所不同。全长15厘米以下的鳜鱼喜食虾类及小型的鱼等,25厘米以上则喜食较大型鱼类鳊、鲤等。长扁圆,尖头,大嘴,大眼,体青果绿色带,体侧有不规则的花黑斑点,小细鳞,截形,前半部为硬棘且有毒素,后半部为软条。肉质细嫩丰满,肥厚鲜美,内部无胆,少刺而着称,故为鱼种之上品。。另有人将其比成天上的,说明风味的确不凡它肉多刺少,肉洁白细嫩,呈蒜瓣状,肉实而味鲜美。鳌花鱼是典型的鱼类,性凶猛。刚从鱼卵中孵化出的鳌花鱼苗就以别种鱼苗为食。成鱼扑食的对象,主要是一些经济价值不大的小型鱼类。与它的食性相适应,它的嘴长在端位,并且很大,下颔突出,上、下颌骨上有许多犬状齿,几乎占居整个背部,前部有12个锋利的硬刺,有3个硬刺;鱼体色为较鲜艳的黄色,并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纹;鳞细小,圆形它利用身上的花纹为保护色。

鳌花鱼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鳌花鱼口裂大且上位,略呈倾斜状,下颌向前突出,上颌骨延伸至眼的后缘。在上下颌骨和口盖骨上均长有大小不等的锋利牙齿,前鳃盖骨后缘锯齿状,下缘有4~5个大棘,鳃盖后缘有1~2个扁平的棘;鳜鱼的鳞圆而细小,体色为棕黄色,较鲜艳,分布许多不规则斑块。通常自吻端穿过眼部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棕黑色或红褐色条纹。第6~7背棘下有一暗棕色横带。背鳍、尾鳍、臀鳍上都有2~4条棕色圆斑连成条带。背鳍发达,前部为硬刺,后部高大且圆。胸鳍、臀鳍、尾鳍均呈圆形。它的腹鳍、臀鳍前部都长有锋利的硬骨刺,是黑龙江中最美丽的一种鱼。它嘴大牙利,身宽尾短,游动起来五彩斑斓,背鳍状如抻开的皇冠,鳍骨锋利如刀戟,比战场上披挂齐全的一员战将了,长相威猛潇洒,英俊潇洒,雄健无敌。难怪它在水里横冲直撞,有一股势不可挡的霸气。

主要价值

鳜鱼

鳜肉质细嫩,味鲜美,刺少肉多,营养丰富,早在唐代有诗人张志和盛赞鳜的诗句“桃花流水鳜鱼肥”,佐证了历来为人们所青睐。也深受现代消费者欢迎,是上等淡水食用鱼类之一。同时,鳜肉性平、味甘,有补气血、益脾胃之功能。因此,鳜具有重要经济价值。

养殖技术

池塘要求

面积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饵料鱼难以满足,过小水质变化快,难以控制。

  • 条件:选择背风向阳,沙壤土底质,淤泥较少,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的池塘。面积(1.5~5)×亩为宜,池深2.0~2.5米,池四周圈挖深30~40厘米的浅沟,以便鳜鱼的捕捞。池塘需经干塘曝晒,放养前10~15天进水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左右化水全池泼洒,并配置增氧机。
  • 水质: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溶解氧5毫克/L以上,pH值7~8,透明度30厘米以上。
  • 饵料鱼的培育

  • 品种:从鳜的适口性和经济角度考虑,饵料鱼一般选择鲢、鳙、鲮等品种。
  • 放养密度及放养面积:饵料鱼苗的放养密度为50~80万尾/亩,饵料鱼池面积为(5~10)×亩。
  • 培育方法:鱼苗放养后,不用立即投饲,待浮游动物数量减少,鱼苗在池塘四周觅食时,开始投喂豆浆或其它饲料。培育后期应对饵料鱼规格予以控制,将饵料鱼长度控制在鳜鱼体长的1/2~1/3之间,一般放养8~10厘米的鳜鱼种,饵料鱼应控制在3~4厘米。
  • 鳜鱼种放养

  • 前期准备:放养前,先将池水排去一半再灌注新水,以后水位逐步增加到1.5米以上。
  • 放养时间:一般在6月上旬、中旬投放,其品种宜选择生长速度较快的翘嘴鳜。
  • 放养密度及规格:每亩放规格为3.5~4.5厘米的鳜鱼种800~1200尾。投放时连同塑料袋放入水中20分钟左右缓苗处理,温差不超过1~2℃,然后将鱼苗放入用池水配制的2%~3%食盐水中浸浴10分钟左右,具体时间视鱼体反应而定,之后连鱼带水放入池中。
  • 饲养管理

  • 投饲:鳜摄食生长适宜水温18~30℃,最适水温23~28℃,在此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其摄食量增加,生长速度加快。养殖期间,根据水温变化采取间隔投喂饵料鱼的办法,前期及后期每7~10天投喂1次,中期(7-9月高温阶段)每5~7天投饵1次,每次投饵量为鳜总体重的8~10%,鳜与饵料鱼的尾数之比为1:5~10。
  • 水质管理:鳜喜清新水质,耐低氧能力较差,当水中溶解氧低于3毫克/L时表现为不适应,降至2.3毫克/L以下会出现浮头,甚至死鱼,因此,加强水质管理特别重要。在鳜放养前,先将池水排去一半,再注入新水,然后放入鳜苗。每7~10天加新水1次,每次加水量为30~40厘米,逐步加深池水至1.5米以上。7-9月高温季节,每3~5天更换1次池水,保持池水透明度30~40厘米,小于30厘米时,应更换池水1/4-1/3。保持循环水状态更好,保证水中溶解氧在4~5毫克/升以上。6-9月,每隔10天左右泼洒1次生石灰,用量为15千克/亩,调节池水pH值7.0~8.5之间。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天气变化和水质情况,灵活掌握增氧机开机时间和次数,闷热或有雷阵雨时及时开机增氧。同时,加强巡塘,发现鳜有吐出饵料鱼现象,立即开机增氧和加注新水。
  • 鳌花鱼

    常见病防治

    在运输、捕捞过程中,须细心操作,避免擦伤鱼体,感染疾病。对饵料鱼要严格把关,不得投喂患病的饵料鱼。饵料鱼投喂前用食盐等药液药浴。鳜常见病有细菌性烂鳃病、寄生虫病等。

  • 细菌性烂鳃病:采用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消毒药物兑水全池泼洒治疗。
  • 寄生虫病:病原体主要有车轮虫、斜管虫、铁锚虫、指环虫等,主要寄生于鳜体表、鳍部和鳃部。病鱼体质清瘦,体色发黑,不肯进食,寄生部位组织红肿发炎,继而组织坏死。可用“速效灭虫灵”等药物治疗,禁用敌百虫治疗。
  • 出血病:该病常由饵料鱼带入。鳜吞食患细菌性疾病的饵料鱼后,常出现体表发炎、充血,肝脏及肾脏带菌,腹腔积水等症状。采用内服和外用结合的方法治疗,效果较好。内服用“出血立停”等药物制成药饵投喂,连用5天为一个疗程。一般要求在傍晚投喂,因为鳜在傍晚捕食最多,饵料鱼吞食药饵后刚好被鳜鱼吞食;外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药物对水体、渔具等进行消毒。
  • 相关来历

    “松鼠桂鱼(鳌花鱼)”的来历苏州不仅以古老的园林着称,而且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传统佳肴,松鹤楼的松鼠桂鱼(鳌花鱼)就是其中之一。松鼠桂鱼(鳌花鱼)的扬名还得从乾隆皇帝大闹松鹤楼说起。

    乾隆一下江南时,有一天微服私访来到苏州。时值阳春三月,桃红柳绿,鸟语花香,人们纷纷到郊外踏青。城里城外,游人如织。乾隆随民众一道观赏了几处春景后,又累又饿,看见观前街上的松鹤楼饭馆,便踱进门去。恰好这天松鹤楼的老板给他母亲作寿,里里外外正忙个不停。乾隆坐下许久,方见一个伙计过来。这位伙计见他身着布衣布鞋,鞋面上还沾了不少泥土,以为是乡里的农民,便懒洋洋的问道:“客官,吃点什么?”乾隆大咧咧地吩咐:“只管拣那好吃的拿来。”伙计心想,瞧你那副打扮,还想吃好的,你给得起钱吗?心里这样想,手里便拣那最便宜的破莱送上去。乾隆一见欢菜清汤寡水,少盐无味,便问:“贵店没有再好一点的菜吗?”伙计不耐烦了,说:“没有。”这时,乾隆忽见一个伙计手拿一大盘喷香鲜艳的松鼠桂鱼(鳌花鱼)从厨房里出来。乾隆手指桂鱼(鳌花鱼),要那伙计端过来。那伙计傲慢地说:“松鼠桂鱼(鳌花鱼),你吃得起吗?”乾隆听后一时性起,随手将那碗菜汤朝伙计脸上扔过去。

    随着“哗啦”一声响,门外又进来一位平常打扮的长者。他扶乾隆坐下,小声嘀咕了几句。响声惊动了店主。他急急忙忙来到桌边赔礼。这时那位长者从怀里掏出两锭银子,要店主迅速送好酒好菜来。店主看这两人虽然衣着平常,但气度不凡,出手也慷慨,料定小觑不得。于是,赶快将精心为他母亲作寿烹制的松鼠桂鱼(鳌花鱼)、锅巴菜、巴肺汤等菜肴端来,摆了满满一桌,并不断给乾隆陪不是。乾隆见那松鼠桂鱼(鳌花鱼)昂头翅尾、色泽鲜红光亮,入口鲜嫩酥香,并且微带甜酸,觉得昔日皇宫里也没这儿作得好吃,于是连声夸好。

    正在这时,不知苏州知府从那儿听到消息,带着一队人马屏声静气地恭候在松鹤楼门口,准备迎驾归府。店里人这才知道是乾隆皇帝,真是又惊又怕。好在乾隆吃得很满意,早息了刚才火气,临走时还向店主人打听这松鼠桂鱼(鳌花鱼)的做法,并赏了店主一些银子。店主高兴异常,从此便打出了“乾隆首创,苏菜独步”的牌子。后来乾隆第二次、第三次下江南时,总是光顾松鹤楼,并点名要吃松鼠桂鱼(鳌花鱼)。松鹤楼的松鼠桂鱼(鳌花鱼)从此就作为传统名菜流传至今。

    参考资料

    1.120万斤鱼游进三大湖 种类主要是“四大家鱼”·中国江苏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