鲆科(动物)

2023-12-05 31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鲆科

动物

鲆科(拉丁学名:Bothidae)为鲽亚目的一科,大多数种类两只眼睛在左侧身体。鳍不具硬棘,背鳍起点在眼上方或前方。该属包括2个亚科20余属,主要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多数种类具经济价值。

中文名 鲆科
拉丁学名 Bothidae
分布区域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种类 20属115种

生态特征

底栖,卵生,肉食

鲆科是鲽形目下的一个科。鳃盖膜互连,背鳍始于吻部;左腹鳍基很长,始于鳃峡後端,各鳍仅尾鳍中部鳍条分枝,常只左侧有一侧线;第一上鳃骨非叉状,第三上鳃骨无齿。尾杆骨与尾下骨4~5已愈合,尾舌骨除弧斑鲆

属外均尖钩状,有肌膈骨刺等而无肋骨,中国已知有13属37种。如:三斑双线鲆、大斑鰜鲆、纤羊舌鲆、矛状左鲆、中间角鲆、青缨鲆、长鳍短额鲆、圆鳞鲆及豹鲆等。

鲆类在中国南海属种最多,北方较少。华鲆、圆鳞鲆、长鳍短、额鲆等为中国特产。

深度分布: 底栖性

特 徵: 背鳍和臀鳍接不与尾鳍相连接,肛门在盲侧。卵黄具一个小油球。

鮃科是鲽亚目中最大的一群。它的两眼都位于左侧,所以又称左眼鮃鲽类(lefteye flounders)。鮃的各鳍均无硬棘,胸鳍和腹鳍的鳍条都不分叉,有眼侧的腹鳍基比无眼侧的长。有些学者将两腹鳍鳍基均

长的圆鮃科,和两腹鳍基均短且对称的牙鮃科,两个科归并于鮃科之下的两个亚科。豹纹鮃的体型虽然不大,但身上的斑点易于辨识,而且可在底拖渔获中看到它们。

其 他: 全世界共有21属154种,而台湾地区共发现12属27种。此科鱼类的分布很广,为浅海地区重要的鱼类资源之一。但在深海的种类肉质较软,易腐烂不易保存,因此食用的价值不高。

生物学

华鲆为近海底层肉食性鱼,大鱼体长可达300毫米。3—10月亦入江河淡水区。曾见于珠江佛山,瓯江青田及丽水,钱塘江的富阳、桐庐。

参考资料

1.鲆科·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