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市(中国江苏省辖市)

2023-12-10 22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9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江苏宿迁市

中国江苏省辖市

宿迁,位于江苏省北部,是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属淮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2020年末户籍总人口591.21万。境内平原辽阔、土地肥沃、河湖交错,是著名的"杨树之乡"、"水产之乡"、"名酒之乡"、"花卉之乡和"蚕茧之乡"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称。宿迁是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也是人类起源中心之一,被誉为地球上的"生命圣地"。

中文名 江苏宿迁市
位置 江苏省北部
建市时间 1996年
归属 长三角经济圈

简介

宿迁市历史悠久,境内有江苏省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泗洪下草湾文化遗址。是中国历史上不以成败论英雄西楚霸王项羽的故里,《史记》中说“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下相便为现在的宿迁。

宿迁,位于江苏省北部,属淮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境内平原辽阔、土地肥沃、河湖交错,是著名的"杨树之乡"、"水产之乡"、"名酒之乡"、"花卉之乡和"蚕茧之乡"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称。宿迁是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也是人类起源中心之一,被誉为地球上的"生命圣地"。

宿迁市是江苏省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也是苏北中心城市之一。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人口555万,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宿城区。开发区包括湖滨新区,洋河新区,共104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458个村(居)委会。1987年,撤销宿迁县,设立宿迁市。1996年7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

历史沿革

历史文化

宿迁境内发现的长臂猿化石,距今1000多万年,是亚洲迄今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之一;在淮河岸边,5万年前便有先人临水而居,称为“下草湾人文化遗址”。相传夏、商、周三代,古族徐夷在此生息。公元前113年,泗水王国在此建都,传五代六王,历时132年。秦代置下相县,东晋设宿豫县,唐代宗宝应元年改称宿迁至今。宿迁风光秀美,景观众多。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宿迁,赞叹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宿迁,原名宿豫,位于江苏北部淮水之阳。

建制沿革

春秋时为钟吾子国,秦置下相等县。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封常山宪王少子刘商为泗水王,王都设于凌县,辖2.5万多户11.9万人,传五代六王,历时132年。西汉时废凌县设下相。历经东汉、西晋,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改下相县为宿豫县。南北朝、隋朝仍为宿豫县。

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境内先后设怀文县、潼阳县、桃源县和临淮郡。其后至宋、元、明、清时期各州屡有废替。

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运河以东为宿豫县,运河西一度属泗宿县,今晓店以北到今徐州新沂市新安镇为宿北县。1945年9月~1946年7月曾设宿迁市,属泗宿县。1946年6月,宿迁县(包括运东和运西)同宿北县新沂河以南地区,合为宿迁县,属淮阴专区。1970年属淮阴地区。1983年属淮阴市。1987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迁县,设立县级宿迁市。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辖泗阳县、泗洪县。

行政区划

宿迁市现辖沭阳、泗阳、泗洪县和宿豫区、宿城区。经济开发区有湖滨新区、洋河新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宿迁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和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有104个乡(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其中建制镇75个,村委会965个、居委会477个。1996年7月建市之初,全市辖县一区,共有乡镇124个。1996--2000年,先后有51个乡撤乡设镇。2000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撤并15个乡镇、6个场圃,新设4个街道办事处,乡镇总数由原来的126个减少为111个。2001年6月,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对全市范围内2500人以下的村(居)委会进行了合并,村(居)总数由原来2299个撤并为1418个,撤并率为38%。

200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豫县设立宿豫区。调整后,市区规划控制面积扩大到2108平方公里,人口总数近150万。2005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将泗阳县城厢镇、来安乡并入众兴镇,同时将临河镇大兴居委会划归众兴镇;将泗洪县大楼乡、重岗乡并入青阳镇,同时,将五里江农场划入青阳镇,进一步扩大了三个县城规模。2013年6月宿迁市政府打造“一轴两副九市和若干特色镇”的城乡结构而建立洋河新区。一轴就是中心城市发展轴,包含中心城区、洋河新区、泗阳城区,两副指的是泗洪县城区和沭阳城区,九个小城市就是九个重点乡镇;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宿迁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宿迁市现辖沭阳(省直管县)、泗阳、泗洪三县和宿豫区、宿城区、湖滨新区、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洋河新区。

地理环境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介于北纬33°8′—34°25′,东经117°56′—119°10′之间,属于长三角经济圈(带)、东陇海产业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最高点海拔高度71.2米,最低点海拔高度2.8米。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14.2℃,年均降水量910毫米,年均日照总时数2291小时。

宿迁市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热资源比较优越,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太阳总辐射量约为117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数2271小时。无霜期较长,平均为211天,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降雪初日一般在12月中旬初,活动积温5189℃,全年作物生长期为310.5天。年均降水量为892.3毫米,由于受季风影响,年际间变化不大,但降水分布不均,易形成春旱、夏涝、秋冬干天气。

资源

全市耕地面积455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28亩。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水产、畜禽种类繁多。

宿迁是优质农副产品产区,盛产粮食、棉花、油料、蚕茧、木材、花卉等,所辖3县均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

宿迁是著名的“杨树之乡”,所辖3县均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以意杨为主的木材成片林13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700万立方米。宿迁是闻名中外的“水产之乡”,水域面积350余万亩,境内有两湖(洪泽湖、骆马湖)三河(大运河、淮河、沂河),其中两湖水质达国家二类标准,盛产银鱼、青虾、螃蟹等50多种水产品。泗洪县还被原国家农牧渔业部命名为“中国螃蟹之乡”。

宿迁矿产资源丰富,非金属矿藏储量较大,目前已经发现、探明并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有:石英砂、蓝晶石、硅石、水晶、磷矿石以及黄砂等。有待探时和开发利用的矿种有云母、金刚石、铜、铁、石油、钾矿石等。

经济

宿迁市2012年GDP为1506.7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达333.3亿元,增长20.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8.1亿元,增长30.7%,进入全国地级市排名70强;实际到账外资跨越5亿美元,增长166%;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余额双双跨越千亿元,分别增长26.3%和31.9%,8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首位。

2012年,全市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4.9%,占比连续7年过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17448元、9530元,增长百分比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乡镇达48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46.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560亿元、连续9年保持20%以上增速,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4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55%,各类开发区跨上新台阶,洋河股份跻身FT全球500强。

交通

综述

宿迁交通十分便利,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南京、北京)咽喉”之称。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宁宿徐、徐宿淮盐、宿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铁路

宿淮铁路,宿淮铁路西起京沪铁路符离集车站,东至新长铁路袁北站,途经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泗县,江苏省泗洪县、宿迁市洋河新区、泗阳县、并入新长铁路淮安市袁北站。全长210公里,建设标准为国铁I级,以货运为主,客运为辅。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预留160公里/小时,并预留电气化建设条件。总投资53亿元,预计2013年10月建成运营。

港口

宿迁泗阳港口拥有8个两千吨级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300万吨的京杭运河泗阳港已开港运营。港口距离县城5公里,距离宿宿淮铁路客货运站约7公里,距离徐宿淮盐高速公路泗阳东出入口3公里。开工建设了成子湖航道工程,为沟通京杭运河和洪泽湖以及淮河的另一便捷通道

参考资料

1.宿迁概况·宿迁市人民政府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