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金陵中学(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境内公办中学)

2024-01-18 23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南京市金陵中学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境内公办中学

金陵中学(Jinling High School)(南京大学金陵中学),简称“金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是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公办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江苏省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试点学校、江苏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全国科技创新教育十佳学校、江苏省模范学校。

金陵中学创建于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当时为汇文书院,是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在华创建的教会学校,1910年(清宣统二年)与宏育书院合并为金陵大学,改中学堂为附属中学,简称金大附中、金陵中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部分教员西迁四川办学,学校分设宁蜀两地。1946年,迁回南京办学。1951年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附属中学合并为南京市第十中学。1988年,改名为南京市金陵中学。

中文名 南京市金陵中学

外文名 Jinling High School
简称 金中
创办时间
办学性质 公立高中
学校类别 全日制普通高中
学校特色 国家级示范高中

主管部门 南京市教育局
现任领导 校长:孙夕礼、党委书记:沈方晓
校训 诚、真、勤、仁
主要奖项 江苏省模范学校

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

全国科技创新教育十佳学校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优秀学校

全国体育红旗学校

历史沿革

汇文书院时期

1888年(清朝光绪十四年)10月2日,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在清朝江苏省江宁府干河沿创建汇文书院。书院内设博物院(文理科)、医学馆(医科)、圣道馆(神学),并设有附属中学、附属医院等。

1890年,汇文书院创办成美馆,正式设立中学部。

1892年,书院授课分为大学堂、高等学堂、中学堂、小学堂四级,每级学制均为四年。

南京市金陵中学

1888年-1898年间,汇文书院先后建造了钟楼、图书馆(青年会所在地,亦作琥珀厅)、口子楼(亦作考吟堂)、东课楼、西课楼等建筑。

汇文书院设立之时,中国的科举制度尚未完结。书院的创办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产生发展、培养新兴高级人才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0世纪初,由于中国社会风气的转变,教会学校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汇文书院开始与地方官员有所接触。学校举行毕业典礼时,许多地方官员曾应邀出席,这而其中包括两江总督张之洞、端方、张人骏等。

金大附中初创时期

1910年,汇文书院与宏育书院合并为金陵大学堂(1952年合并于南京大学),中学堂更名为金陵大学附属中学(简称金大附中)。

1921年,金陵大学迁入鼓楼新校区,原汇文书院和金陵大学建筑群交由金陵中学使用至今。

南京市金陵中学

1924年,因收回教育权运动,刘镜澄任金陵中学代理校长。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提出“收回教育主权”,规定大中小学校长必须由中国人担任。金陵中学由刘靖夫出任第一位华人校长。

1929年,耶鲁大学硕士张坊先生担任金陵中学校长,直至1951年金陵中学易名。

南京市金陵中学

金陵中学早期按照教会的办学宗旨,推行基督化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宁蜀两地办学时期

1937年12月,因抗日战争爆发,金陵中学张坊校长带领部分教员西迁至四川万县沙河子镇办学。

1941年9月,万县金陵中学在四川成都开设驻蓉分班。

南京市金陵中学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时期,德国友人约翰·拉贝将金陵中学做为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安全区(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前后收留了约二十五万难民,其详情可见《拉贝日记》)。

金陵大学、金陵大学附属中学西迁前,美籍教授贝德士、史迈士、林查理及中国籍教师陈嵘、齐兆昌组成“留京护校委员会”,支持金大校友开办“金陵补习学校”。

1939年冬, 南京留守人员恢复办学,金陵补习学校定名为鼓楼中学,由陈嵘先生任校长。

1942年,鼓楼中学改名为同伦中学,由金陵大学原址迁回金大附中原址。

南京市金陵中学

1945年秋,日本投降后,同伦中学改名为南京金陵中学。

1946年,万县金中及其驻蓉分班迁回南京,与南京金陵中学合并,恢复校名为金陵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仍为张坊博士。

南京市第十中学时期

1951年,金陵大学附属中学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附属中学合并,改名为南京市第十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大海外华侨将子女送回国内培养,学校成立了华侨学生生活委员会,专司华侨学生的生活管理工作。1952年-1966年学校共培养华侨学生400余名。

1956年,南京市教育局确立南京市第十中学为南京市重点中学。

1960年,南京市第十中学被确立为实行五年制教改试点学校之一。

1961年, 南京市教育局继续确立南京市第十中学为南京市重点中学。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行政机构和党组织基本瘫痪,教学完全停止,连续两年未招新生。

1968年10月和1969年9月,初中、高中先后恢复招生开始上课。

20世纪60年代,学校毕业生不断上山下乡。1966年-1968年的老三届学生,几乎全部上山下乡。

1970年5月,学校高中学生在南京东郊参加青龙山矿校。

南京市金陵中学时期

1988年5月,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由南京市第十中学更名为南京市金陵中学。杨祖恒校长邀请著名书法家、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了校牌,同时聘请了陈裕光先生为名誉校长。

20世纪80年代,金陵中学建立了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劳动技术课、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在内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的探索和实践。

20世纪90年代,学校新建了曹隐云科学馆、行健楼、汇贤楼、汇智楼等建筑。

1996年10月,金陵中学在初步建立起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制订了《以学分为制约和激励机制的高中全面素质教育改革方案》,努力探索一条高中素质教育全面探索的改革之路。

1997年,金陵中学开始开设高中、初中实验班。

2000年1月,金陵中学率先于全国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

2002年11月,金陵中学与南京河西新城国资集团在奥体中心旁征地230亩,共同建设了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60号);2003年9月正式开学。2006年,学校取消初中部。

2008年9月,金陵中学与鼓楼区教育局、拉萨路小学投资1亿,联合创办的金陵汇文学校(南京市鼓楼区清江路19号)正式开学。该校拥有优秀先进的设备,幽雅的环境,尽职尽责的老师,是鼓楼区最大的初级中学。

金陵中学与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创办了金陵中学实验小学(南京市建邺区松花江西街6号)。

2008年,金陵中学与南京实验国际学校(南京市高新区高新路10号)联合创办了“金陵中学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学校”。

2008年9月30日,金陵中学举行了南京市金陵中学建校120周年庆典活动。国家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委书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根同源的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校长等发来了贺信,江苏省副省长何权出席并代表省政府向金陵中学表示热烈祝贺。

2012年3月,金陵中学与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南京市仙林大学城管委会、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大学联合创办的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88号)正式招生开学。

2014年9月,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初中部)、金陵中学岱山分校、金陵中学龙湖分校正式招生开学。2020年8月17日,南京市与南京大学联合召开共建“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会议,双方共同成立南京大学金陵教育集团,共建南京大学金陵中学。9月28日,"南京大学金陵中学"举行授牌仪式。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据学校官网2015年5月显示,学校有特级教师14人、教授级高级教师8人、高级教师109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2人,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此外,还有南京市学科带头人25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32人。同时,外聘在宁教授、博导、院士担任兼职教师。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土和冯达旋博士曾被聘为金陵中学校长顾问。

特级教师

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喻旭初、陈柏华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笪希文、尤小平、宋辉、张松年江苏省中学物理特级教师:朱建廉、陈连余、徐锐

江苏省中学化学特级教师 :李惠娟、邹正、江敏江苏省中学政治特级教师:王鼎宏

江苏省中学心理特级教师:苏华教授级高级教师

江苏省教授级高级教师:王苏豫、陈益、邹正、李惠娟、朱建廉、孙夕礼、丁强、姜桂林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

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陶兆龙、田国生、宋亚南、张铭等

学科带头人

南京市中学语文科学带头人:朱德勇、邓重文

南京市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丁萍、季斌、张松年、张爱平

南京市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邢文骏、王余健、王向东

南京市中学物理学科带头人:黄皓燕、陈立其

南京市中学化学学科带头人:陈益、江敏

南京市中学地理学科带头人:杨伟大、李刚

全国优秀教师,宿迁市首届中学物理学科带头人:徐沂

如皋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如皋市“十佳青年教师”称号:王奎礼

江苏省劳动模范,淮阴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周家宽其他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马志钢

全国中学篮球优秀教练员:李志忠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滕建国

江苏省化学竞赛高级教练员:徐守兵

江苏省体育舞蹈优秀教练员:刘挺

江苏省优秀英语教师:程从兵

江苏省优秀机器人教练员:陈界山

江苏省中学生田径优秀教练员:于世涛

参考资料:根据南京市金陵中学官网2015年5月信息整理

硬件设施

截至2007年,金陵中学所有教室均已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并拥有6130平方米的科学馆,以及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室,新建的6600平方米的高中教学楼已投入使用。学校建成了校园网,计算机通过光纤进入国际互联网。电教中心设有闭路电视系统、电视演播厅、学生电视台。学校投入百万巨资建立创新实验室,配有太阳能汽车、40级双翼飞机、尖端放电演示器等百余种实验及演示设备。体育楼室内乒乓馆,拥有三十张乒乓桌的室内球馆;二楼篮球馆主要作为课堂教学和校女篮高水平运动队的使用,同时也能承办篮球比赛(曾承办了全国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女篮比赛和全国中学生女篮锦标赛)。学生公寓共四层,有66间寝室、366个床位。金陵中学图书馆历史悠久,馆藏基础是汇文书院的旧藏。1951年,汇文书院收归国有,馆藏逐年增加,至1981年馆藏达10万册(其中古籍线书一万余册),可利用馆藏图书过5万册,期刊约200种。使用江苏省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并提供CNKI检索系统查询全馆工作人员5人,分管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师生共享书库,教师参考书库,采编室和外文阅览室,为江苏省普通中学一级图书馆。

办学规模

截至2011年,金陵中学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有普通高中49个班,2000多名学生。金陵中学开设的直属分校或合作办学的学校如下: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60号,金陵中学与南京河西新城国资集团于2003年共同创办,由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主管,是金陵中学直属分校、优质生源基地。

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清江路19号,与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拉萨路小学合作办学;

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南京大学仙林实验学校),位于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88号,与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南京市仙林大学城管委会、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大学合作办学;

金陵中学龙湖分校,位于南京市六合经济开发区,与南京市六合区教育局合作办学;

南京实验国际学校,位于南京市区高新路10号,与南京实验国际学校合作办学;

金陵中学岱山分校,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梅山村路1号,与南京市雨花台区教育局合作办学;

金陵中学西善分校,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金家庄18号,与南京市雨花台区教育局合作办学;

南京市人民中学,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路178号,与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政府合作办学;

金陵中学实验小学,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松花江西街6号,与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合作办学。

金陵中学浦口分校。

金陵中学溧水分校

对外交流

2008年,学校通过英国剑桥大学过级考试委员会严格的检查和审批程序,成为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为的国际考试中心,并引进英国A-Level(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国际高中课程体系。同年学校和美国大学合作开设中美班,中美班系金陵中学和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全球课堂项目直接合作,为有意留学美国的高中生提供高品质的课程。学校被江苏省数学学会确定为“江苏省数学奥林匹克培训基地”。2004年与南京大学合作,共建“金陵中学理科创新教育基地”。2006年与东南大学合作,举办“东南大学、金陵中学理工科基地班”。2007年与南京大学合作,举办“南京大学、金陵中学理科基地班”及“金陵中学数学实验班”。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高考成绩

2004年江苏省高考,学校翟冠获得南京市高考状元。

2006年江苏省高考,学校本科上线人数居南京市城区学校第一,四名同学分别获得高考四个单科第一的成绩。

2007年江苏省高考,金陵中学本科上线人数达到历史新高,上线率(出国学生不参加统计)成功超越90%。叶枝同学以662分的高分,摘取江苏省高考文科状元桂冠;王哲同学以672分的高分,摘取江苏省高考物生科目组合状元桂冠。成为全省在本届高考中同时拥有两位江苏省高考状元的学校(南京市仅有两名省状元)。在2007年省级学业水平测试(俗称“小高考”)四个科目均达A等级的人数为300人,全优率居南京市同类四星级学校榜首。2007年,张翰钦以中国考区第一名考上英国剑桥大学。

2008年江苏省高考,金陵中学高三学生中有75位同学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保送或提前录取。其中,高三(12)班王冉同学获第十届“全国小小科学家”称号,被清华大学提前免试保送,高三(13)班胡越同学以特征分400分、总分434分、选测科目双A+的好成绩成为南京市理科状元,步入清华大学深造。在2008年的高考中,高三(13)班的30名同学参加高考,100%达本一分数线,其中投档分400分以上有15人,有23人获得双A及以上的等级,有18人得到6A的政策性加分10分。班级特征分均分达365分,投档分均分高达396分。2009年江苏省高考,学校特征分400分以上同学32人(全省共143人),“选二”等级符合要求,本二同时达线672人;取得6A加10分资格的有169人。2010年江苏省高考,136人被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提前录取。达本一线总人数达497人;达本二线总人数达691人。

2011年江苏省高考中,金陵中学高三共770人,有704人达二本线以上,本二以上达线率91.4%。6门选修课达B率均超90%,平均超过96%。6门选修课有近50%的学生达到A+,进入全省高考总人数的前5%。有四个班级本科率达100%。2012年江苏省高考,一本上线率近70%,二本上线率达90%。参加高考学生人数为568人,双达标达二本以上人数527人,全部达1B1C。本部出国留学53 人。保送重点高校13人,高水平特保送4人,录取清华北大4人。宋玥同学以总分439分、“选二”科目双A+的成绩,摘取2012年高考南京市理科状元桂冠。2012年学校高校自主选拔入围人数位列全省第一。国际部高三100%被国外大学录取。

2012年江苏省高考,费欣意以418分和选科双A+夺南京市理科状元;参加高考的学生中有539人(不含体艺类及分校省招班学生)达本二线以上,人数位居南京市第一;另有171人已被清华、复旦、交大、南大、东大、帝国理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莱斯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提前录取。2014年江苏省高考,二本上线人数556人(不含体艺生和出国学生),加上保送生合计二本上线人数566人,二本上线人数稳居南京市区第一。其中有5个班级的本科率达100%。在教育部调整保送生政策后,金中2014届共有7名保送生,位居全省前列。据不完全统计,近30人通过自主招生,获得“C9”高校优录资格。

2015年3月,金陵中学中美班的6名学生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简称为UCLA)同时录取。

学科竞赛

2002年5月,华演作为江苏唯一入选国家代表队的学生,参加了在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城举行的第53届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ISEF)。他参赛的创新项目《记忆合金自动保护安全煤气灶》在大奖赛上获了专项奖(Special Awards)方面的一等奖,并获得4000美元奖金。一颗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编号为11730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华演星”。2000年至2009年,仅获全国中学生理科竞赛一等奖的就有112名,省级竞赛一等奖434名。金中学生李申杰、章准平、林希德先后在国际数学和信息学奥赛中获金牌3枚,银牌1枚,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专项一等奖1名。

2007年-2009年,金中学生获得数学竞赛省一等奖67人次,获得物理省一等奖55人次,获得化学省一等奖30人次,获得生物省一等奖14人次,获得信息学竞赛省一等奖40人次,仅信息学竞赛获得保送资格就达20人次。

2008年获得首届丘成桐数学奖华东赛区第一名。

2010届严梦媛同学先后获得第7届和第8届中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并获得第2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

2013年7月,吴佩尧代表中国出征第45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夺得银牌。

2013年5月,姚志浩同学利用计算机自身免疫系统独自开发的防病毒USB安全卫士,代表中国参加了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

2014年,在第2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中,陈思聪、孙善韬、张子凡代表江苏(全省共13人)参赛,最终获得一金、一银、一铜的成绩。陈思聪以江苏代表队第一名的成绩获得金牌,顺利入选国家集训队并保送清华大学,这也是南京唯一获得化学保送资格的同学。信息学奥赛获奖列表(1995-2013年)

年份

姓名

获奖名次

1995年

李申杰

IOI(国际)金牌

1998年

李申杰、章准平

IOI(国际)金牌

2003年

林希德

IOI(国际)银牌

2004年

刘昕

NOI(全国)银牌(保送)

2004年

苏展

NOI(全国)铜牌(保送)

2004年

徐瑞文、王净晶、杨易清、蒋炎岩、王心远

NOIP全国一等奖(保送)

2005年

程宇、徐瑞文、蒋炎岩、黄心锐、杨易清、王心远

NOIP全国一等奖(保送)

2006年

周一帆、程 宇、黄心锐、徐瑞文、王 晨、王明苑、王心远、张世界

NOIP全国一等奖(保送)

2007年

王晨、王明苑、黄心锐、王杨抟风、毛俊骅、张璇、严欣辰

NOIP全国一等奖(保送)

2007年

王晨、王明苑、黄心锐、李朝晖、王杨抟风、毛俊骅、张璇、严梦媛、严欣辰、朱研天、祝其越、张即放

江苏省一等奖

2008年

黄霏凌、姜怀盼、李朝晖、陶文博、

NOIP全国一等奖(保送)

2008年

曹鹏程、笪 篁、黄霏凌、姜怀盼、李朝晖、毛俊骅、苏华罡、陶文博、王恺鹏、王明苑、王杨抟风、严梦媛、严欣辰、杨 晟、朱研天、张羽兮

江苏省一等奖

2009年

陶文博、王恺鹏、李朝晖、严欣辰、姜怀盼

NOIP全国一等奖(保送)

2009年

李朝晖、严欣辰、曹鹏程、姜怀盼、陶文博、王恺鹏、张羽兮、黄霏凌、王立成、周默

江苏省一等奖

2010年

陶文博、陶文博、张羽兮、陈莘莘、王立力

NOI(全国)金牌(保送)

2010年

陶文博

APIO(亚太地区)金牌

2010年

曹鹏程、黄霏凌、姜怀盼、陶文博、张羽兮、周 默、陈莘莘、王立成、崔文韬、王 凡、王立力

江苏省一等奖

2011年

王 凡、王立力

NOIP全国一等奖(保送)

2011年

李仞珏、王旭康、陈莘莘、徐秋灵、徐康为

NOIP全国一等奖

2012年

王立力、李仞珏

APIO(亚太地区)铜奖

2012年

王立力

CTSC(全国信息学)铜奖

2012年

王 凡、王立力

全国夏令营银牌

2012年

王 凡、王立力、李仞珏、王旭康、张恺晨、蒋心造、张正昊、王兆明、张昊、汪润川、徐秋灵、徐杜飞扬

NOIP全国一等奖

2013年

张恺晨、张少昂、刘业扬

NOIP全国一等奖

2013年

王兆明、张正昊、邹子昕、裴恒志、张逸伟、刘睿哲、王启星

NOIP省一等奖

素质教育

金陵中学女子篮球队自1987年创办以来,多次获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和锦标赛冠军,2007年代表中国中学生获亚洲中学生锦标赛冠军,从1993年至2015年连续获江苏省中学生比赛冠军,保持中国高中女子篮球联赛前3名。2013年再次获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联赛冠军,队员高考升学率几乎100%。球队集中了全国近10多个省市的优秀苗子,也是中国大学生女篮联赛CUBA的人才摇篮,百余名队员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0多所高校录取,20多名队员获硕士学位。学校先后有8名队员进入国家青年女子篮球队,李珊珊、陈晓佳、许诺等多次入选国家女子篮球队,分别参加了伦敦奥运会、世锦赛、亚洲锦标赛。杨月、周君珊代表山西女篮2014年获WCBA总冠军戒指,龚园和周雨婷、陈纤雨、方悦分别代表北师大、北大多次获中国大学CUBA女篮联赛总冠军。为国家培养了百余名健将级、一级和二级运动员,全部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录取,有16名获健将级运动员称号,也是全国中学女篮输送最多的篮球传统学校。费滢滢和叶子两位女生参加全球华人美文大赛获一等奖,并在自己的高三教材中读到自己的文章。

国际象棋棋手林晨在国内和国际棋坛屡获佳绩,17岁就获得国际大师桂冠。

科技创新

年份

姓名

作品

获奖情况

2008

王冉

双区域液晶显示

第七届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一等奖

2008

王少驰

热水器直供水系统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2009

席泽生

网球场遥控拾球机器人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2009

韩 婧

汽车防撞击设计和试验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2009

任震宁、陈 驰、翁禹来

用系统动力学和系统思考研究火箭的多级发射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2009

刘任翔

《模拟实验室·化学》的开发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2010

张欣禹、鲍毅非

拉杆箱机器人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2010

严欣辰

复杂背景条件下的图像文本提取技术研究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2010

吴为超

网球场遥控拾球机器人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2010

刘紫天、李加昕

垃圾捡拾及分类机器人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2010

刘秉诚

一种新型便携微型电动车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2011

陈雨豪、马慎独

探索者机器人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2011

钱晓宇、吴鸣奇

拉杆箱机器人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2011

张梓琦、孔嘉伟

家庭酒店办公用灭火机器人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2011

薛智昊

垃圾捡拾及分类机器人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2011

水一方

以白氏新内溪蟹为例探究淡水蟹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手段

“明天小小科学家”二等奖

2012

杨弋

公共汽车灾难救护系统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2012

吴未名、何荣辉

小巧的电脑守护者ComputerProtector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2012

陈博洋

南京雾霾天气的研究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2013

姚志浩

Usb端口卫士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2013年入选“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家队

2013

王一尘

家庭酒店办公用灭火机器人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2013

徐狄明

无电机平板风扇

第七届国际发明展示会金奖,“宝钢青少年发明奖”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英特尔英才奖;

2014

卞远哲

一种新的解魔方机器人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茅以升科技奖;培元奖

机器人成绩获奖列表(2008-2015年)

时间

项目名称

地点

成绩

2008年3月份

亚洲锦标赛华东直选赛暨华南邀请赛

上海

FVC二等奖

2008年4月

江苏省”常青藤杯”机器人大赛

苏州

FVC项目:一等奖

FLL项目:二等奖

2008年7月

全国机器人大赛

长沙

全国fvc亚军

2008年11月份

亚洲亚太地区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

新加坡

单项(程控)金奖(冠军)和团体铜奖

2008年12月

美国夏威夷州VEX青少年机器人工程技术挑战赛公开赛

美国夏威夷

季军、团体金奖

2009年4月20日

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苏州

VEX一等奖、类人 一等奖

擂台 二等奖、足球 三等奖

灭火 三等奖

2009年5月1日

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

美国 达拉斯

“一分钟全手动”单项世界排名第四名

2009年8月15日

全国机器人竞赛

青 海

VEX项目获全国三等奖

2009年9月20日

华东青少年机器人联赛

苏州

VEX 冠军

BDS 亚军

2009年11月16日

亚洲机器人锦标赛

澳大利亚 悉尼

团体赛金奖、最佳设计金奖

一分钟手动技能挑战赛与一分钟自动技能挑战赛两个项目中分别获第二名。

2009年11月15

第十届全国“广茂达”杯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上海

足球 二等奖,灭火 三等奖

2009年12月27

江苏省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普及机器人大赛

南京

包揽前三,四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

2010年4月23

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苏州

VEX 一等奖、篮球 一等奖(冠)

足球 一等奖、灭火 一等奖

2010年4月23日

2010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

美国 达拉斯

全场Math区亚军,世界排名第五

2010年8月8

2010年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机器人大赛

武汉

全国篮球机器人大赛第五名(前四保送具有保送资格),全国三等奖

2010年11月6

第四届亚洲机器人联盟华东地区青少年联赛暨泛太平洋机器人锦标赛选拔赛

苏州

两个代表取得高中组一等奖和二等奖成绩

2010年11月14

“未来伙伴杯”第十一届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

厦门

夺得篮球机器人项目的全国冠军。

足球项目获二等奖

2010年11月18日

第四届香港数码港杯VEX亚太机器人锦标赛

香 港

获得了最佳思考奖,并获得了2011年世锦赛的参赛资格。

2010年12月19日

江苏省第二届青少年普及机器人竞赛

江阴

高一年级沈奕、张鸿超和潘成笙三位同学分别获省级一等奖,其中沈奕同学以19秒的突出成绩卫冕省赛冠军。

2011年4月23日

“花季杯”江苏省机器人大赛

苏州

足球二等奖、篮球一等奖(冠)、灭火二等奖、VEX三等奖

2011年4月23日

2011VEX世界锦标赛

美国

VEX二等奖

2011年8月1日

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竞赛

山东

篮球三等奖

2011年8月19日

VEX亚洲机器人锦标赛中国区选拔赛

青海

VEX一等奖

2011年10月25日

Vex华东区选拔赛

苏州

VEX一等奖

2011年11月10日

亚洲机器人锦标赛

中国

VEX一等奖(亚)

2011年11月19日

第十二届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

上海

足球一等奖、篮球一等奖、灭火一等奖

2012年4月

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

美国

Vex金奖

2012年5月19日

第十二届江苏省机器人大赛

苏州

足球二等奖、篮球一等奖(冠)、VEX一等奖(亚)、二等奖

团体一等奖

2012年8月

第二届全国教育机器人大赛

成都

足球二等奖

2012年8月

VEX华东区锦标赛

苏州

Vex一等奖(冠)

2012年12月

亚洲机器人锦标赛

新西兰

Vex金奖

2013年4月

2013VEX世界锦标赛

美国洛杉矶

2013年VEX世界锦标赛金奖、2013年VEX世界锦标赛区域第八、2013年VEX世界锦标赛创新奖

2013年4月

江苏省中小学机器人比赛

南京

综合技能一等奖(冠)、篮球一等奖(亚),省团体一等奖

2013年7月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

长春

综合技能二等奖(银)、VEX(铜)

2013年11月

江苏省普及机器人大赛

南京

江苏省一等奖4个,包揽前三,二等奖6个

2014年2月

华东FTC机器人锦标赛

苏州

省一等奖4个、最高荣誉奖—启迪奖、排名第一。

2015年5月

第十五届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南京

综合技能江苏省一等奖(包揽冠亚军),WER江苏省一等奖,VEX江苏省二等奖。

教师成绩

全国优秀教师:肖立荣、徐沂、沈方晓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敏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田国生

江苏省课余训练优秀教练员:王峰、于世涛

2013-2014学年度南京市普通高中教学先进个人:朱德勇、陶兆龙、程从兵、邱会明、陈益、王梅霞2013-2014学年度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先进个人:陈飞斐、刘其群南京市高中物理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彭双

南京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一等奖:李刚

南京市生物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蒋英子

2012年2月,获南京市首届中小学教师学科技能竞赛二等奖、南京市五一创新能手称号

2012年4月,获江苏省体育教学能手一等奖

陈益老师主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试题命制原则、策略和案例的研究),获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比一等奖。

朱德勇老师主持[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的实施]获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比 一等奖。

学校荣誉

2000年,金陵中学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2004年,金陵中学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

2007年,金陵中学被授予江苏省青少年发明摇篮奖。

2010年10月,金陵中学研究性学习系列研究获首届“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特等奖。2011年8月,金陵中学“以传感器为载体的物化课程基地”被批准为江苏省教育厅“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据学校官网2015年5月信息显示,学校还先后获得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全国体育红旗学校、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科技创新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基地”、“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物理教学实验基地”、“江苏省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江苏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文化传统

学校标志

校歌

《金陵中学校歌》

词:胡小石 曲:H. S. Thompson所作《安妮·莱尔》(《Annie Lisle》)

大江滔滔东入海,我居江东。

石城虎踞山蟠龙,我当其中。

钟楼嵯峨,教育之宫,桃李坐春风,

思如潮,气如虹,永为南国雄。《安妮·莱尔》为19世纪美国诗人H.S.Thompson所作。19世纪30年代,金陵大学采用 《安妮·莱尔》作为校歌,并由国学大师胡小石填词。金陵大学和附属中学采用同一首校歌。1988年,南京市第十中学复用“金陵中学”校名和校歌,并将第三句歌词“三院嵯峨,艺术之宫,文理与林农”改为“钟楼嵯峨,教育之宫,桃李坐春风”,更切金陵中学实际。

2012年1月,学校的上下课铃声采用此曲。

此歌多被用于学校的大型活动上,如校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

校训

金陵中学校训是“诚、真、勤、仁”。

学校以“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为办学理念,恪守“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校园焕发绿色的生机,让环境放射人文的光芒”的教育主张。

“诚真勤仁”是20世纪30年代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先生倡导的金大、金中校训。

2008年8月18日,金陵中学1947届校友、国学家、书法家常国武为金陵中学书写了“诚真勤仁”四字。8月23日,校园内建立了一座镌刻着“诚真勤仁”的校训碑。

学校刊物

金陵光

《金陵光》是金陵大学学报,由汇文书院1909年创办。初为双月刊,次为季刊。由于是教会书院所办,《金陵光》创刊的最初几年,只出版英文版。后成为校内的学术刊物。1930年停刊。2013年,金陵中学的学术刊物复用“金陵光”之名。

精灵

《精灵》是金陵中学精灵文学社发行的文学期刊。金陵中学文学社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以“精灵”命名。30年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努力下,文学社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金陵中学第一大社团和南京市十佳文学社团。文学社聘请了黄蓓佳、苏童、叶兆言、毕飞宇、费振中等作家、评论家为文学导师。

学生社团

金陵中学学生社团名录(2006年)

心理协会

合唱队

金中广播电台

灵风跆拳道社

英语社

民乐队

金中记者组

象棋社

民族舞蹈队

话剧社

Blue Air动漫社

电脑俱乐部

街舞社

戏曲社

书画社

精灵文学社

金中精神

爱国主义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日俄战争爆发,汇文书院学生参加“拒俄运动”,反对沙俄侵略东北。1919年“五四”运动中,金大附中学生与南京各校学生一道,义愤填膺地走上街头,示威游行,演说和张贴标语,抵制和禁烧日货。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金大附中和金大等单位立即成立了“沪案后援会”,捐款支援上海工人罢工,拍发声援电报。

人文精神

金中的第二任中国校长张坊(1929年—1950年任校长),还专门在《金中校刊》写了一篇《学做人》的文章。体育馆是张坊校长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募捐和校友集资兴建的,1934年动工,1935年建成,在当时的中国中学中,这样的体育馆是十分罕见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体育馆题写了馆名。

金中校长丁强(2002年—2007年任校长),提倡“把创新教育根植于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培养人格完善的人”;校长邹正则提出“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校园焕发绿色生机,让环境放射人文光芒”。战争期间,勇赴国难,建设期间,坚定执著。在金陵中学的广大校友身上,这样的人文精神已经成为共性。如1956年金中毕业的华侨校友石庆辉,30年扎根腾格里大沙漠,筑起一条绿色长城,创造了世界治沙史的奇迹。

学校领导

历任领导

姓名

时间

职务

福开森(J.C.Furguson)

1888年-1897年

汇文书院院长

师图尔(G.A.Seuart)

1897年-1907年

汇文书院院长

包文(A.J.Bowen)

1907年-1910年

汇文书院院长

酶在中(F.E.Meigs)

1891年-1910年

基督书院、宏育书院院长

1910年-1917年

金陵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威尔逊(W.F.Wilson)

1917年-1924年

金陵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刘镜澄

1924-1926年

金陵大学附属中学代理校长

刘靖夫

1926年-1929年

金陵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张坊

1929年-1951年

金陵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贝得士

1941年-1942年

鼓楼中学校长

陈嵘

1942年-1946年

同伦中学、南京金陵中学校长

刘开荣

1951年-1952年

南京市第十中学校长

李震

1952年-1954年

南京市第十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

周家瑞

1954年-1956年

南京市第十中学党支部书记

李治中

1956年-1975年

南京市第十中学校长

李执

1957年-1958年

南京市第十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

贾其锐

1959年-1960年

南京市第十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

林敏

1960年-1966年

南京市第十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

王民

1969年-1971年

南京市第十中学校革命委员会主任

李治中

1975年-1977年

南京市第十中学革命委员会主任

杨运清

1977年-1982年

南京市第十中学校长

王凡

1982年-1987年

南京市第十中学校长

陈正祥

1987年-1988年

南京市第十中学校长、总支书记

1988年-1991年

南京市金陵中学校长、总支书记

黄重国

1991年-1995年

南京市金陵中学校长

杨祖恒

1995年-2000年

南京市金陵中学校长

岳燕宁

2000年-2002年

南京市金陵中学校长

丁强

2002年-2007年

南京市金陵中学校长

邹正

2007年-2014年

南京市金陵中学校长

孙夕礼

2014年起

南京市金陵中学校长

现任领导

校长:孙夕礼

党委书记:沈方晓

副校长:丛一冰、田国生、肖立荣、夏广平、朱 焱、周 靖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丁 萍

著名校友

一百多年以来,金陵中学培养了五万余名毕业生,其中出类拔萃的校友数以百计。其中,成就卓著者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建筑大师、中山陵设计者吕彦直,工程热物理学科创始人吴仲华, 文史学家程千帆,经济学家厉以宁、吴敬琏,生物学家傅新元,世界微分几何学界青年领袖田刚等,还有齐康等二十多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士名录

陈桢, 1911年-1916年就读,生物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家楫,生物学家,1917年毕业,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诸福棠,1918年入读,儿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戴安邦,20世纪20-30年代任教,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侯学煜,1929年-1931年就读,植物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槱,1930年-1932年就读初中,船舶设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仲华,1933年-1935年就读,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梦熊,1930年-1936年就读,水文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同骥,1933年-1937年就读,流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学俊,1931年就读,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禧,1937年-1938年就读万县金陵中学,高分子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钱宁,1936年入读,水利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旻,1936年就读,细胞生物学家,医学遗传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经福谦,1946年-1947年就读,凝聚体物理学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吕敏,1943年就读成都金陵大学附属中学,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齐康,1949年高中毕业,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正邦,1949年毕业,特种冶金学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戴克戎,1946年-1949年就读,骨科生物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定昌,1955年高中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

祝世宁,1968年南京市第十中学高中毕业,功能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田刚,1974年南京市第十中学毕业,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孝宗,1938年毕业,火箭航天专家,航天科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科技界

韩安,1895年-1904年就读于汇文书院中学部、大学部,林学家

陈嵘,1939年-1945年任金陵补习学校、鼓楼中学、同伦中学、南京金陵中学负责人,林学家

吕彦直,毕业于汇文书院,建筑学家,中山陵设计者

任延桂,1921年毕业,医学博士

陈封怀,1919年-1922年就读,植物分类学家

陈鸿逵,1922年毕业,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

黄瑞纶,1923年毕业,农业化学家

赵敏学,1924年毕业,解剖学家

吴友三,毕业于金大附中,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

陈恩凤,1929年毕业,土壤学家,农业教育家

汤于翰,19世纪30年代毕业,医学家

萧家捷,1933年毕业,中国食品营养领域专家

方中达,1932年-1936年就读,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

王金陵,1936年毕业,中国大豆育种学家,农业教育家,享有“北豆之父”的美誉

吴中英,防空导弹及自动驾驶仪技术专家

何康,1936年毕业,农业部原部长,1993年第七届世界食物奖得主

钱宗珏,1946年就读,通信科技专家

李明耀,1949年毕业,医学专家

刁锦寰,1946年—1947年就读,统计学家,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傅新元,1966年南京市第十中学高中毕业,生物学家

鲍哲南,1989届高中校友,影响世界华人华裔女科学家,世界上最小的纳米晶体管、人造电子皮肤发明人孙仲逸,作物栽培育种专家

余永年,微生物学家

傅新元,生物学家,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及免疫系教授

石庆辉,1956年毕业,中国科学院沙头坡治沙站副研究员

赵洛生,1940年就读,记者,耶鲁大学教授

张寅平,1980年毕业,清华大学教授

刘恺,1989年毕业,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

迟晶,1987年-1993年就读,新西兰梅西大学研究生和博士生导师

社科界

黄荣良,毕业于汇文书院,中华民国外交家

刘伯明,毕业于汇文书院,哲学家,教育家

陶行知,1909年-1910年就读汇文书院成美馆,教育家

陈裕光,1905年入汇文书院,教育家、化学家

许传音,1897年-1905年就读,经济学博士

许养秋,1910年毕业,教育学家,历史学家

李小缘,1909年-1915年就读,图书馆专家、目录学家

宗白华,1914年入读,美学家

盛成,1910年入汇文书院,辛亥革命三童子之一,学者

魏学仁,1914年入读,教育家

柯象峰,1912年入读,社会学家

吴景超,1914年入读,社会学家

杭立武,1916年入读,政治学家

王绳祖,1918年入读,历史学家

黄瑞采,1923年毕业,土壤学家,农业教育家

曾绍燏,1935年任教,博物馆家,考古学家

朱凡,毕业于金大附中,作家,文艺评论家,人民教育家

程千帆,1928年入读、1930年代任教,文史学家

徐国懋,1923年毕业,中国多家银行董事

吴茂荪,1922年-1928年就读,民盟发起人之一

陈邃衡,1927年-1931年就读,曾任南京市副市长

何锡麟,1921年-1931年就读,政治学家

孙明经,1929年-1936年任教,电影摄影家,电影教育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时首批中国委员会委员

陈舜礼,1931年-1935年就读,社会活动学家

韩南鹏,全国人民政协常务委员

夏道生,1949年毕业,外交家

周珉,1968年毕业,曾任江苏省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沈君山,1946年-1948年就读,“国民党四公子”之一,曾任中国台湾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朱启平,1933年毕业,记者

周伯埙,1933年-1937年就读,数论和代数学家

厉以宁,1946年入读,经济学家

吴敬琏,1946年入读,经济学家

高行健,1952年-1957年就读南京市第十中学,法籍华人剧作家、小说家,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周小陆,1968年毕业,考古学家

叶继元,1973年毕业,社会科学家

胡敏,1948年毕业,土木工程学家

安迪伟,1937年毕业,社会活动家

万典武,1941年毕业,商业经济学家

铁竹伟,1966年毕业,记者,作家

汪文斌,1989年毕业,外交家

徐绍武,1927年毕业,足球裁判,田径裁判

林遵,1922年-1924年就读,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第一副司令员

端木正,1934年-1937年就读,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彭时雄,1946年-1950年就读,从事电测计量与仪表技术的研究

李前煦,1956年毕业,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唐勇,1987年毕业,金陵中学首位通过竞选产生的学生会主席,南航集团财务公司董事长

韩元佐,国防、经济建设的功臣

张彦,《今日中国》副总编辑

孙玥,1984年-1985年就读,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队员

陈良琨,1982年-1988年工作,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曾任南京市第一中学校长

姜澄宇,1960年-1963年就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

王洪光,1968年毕业,中将军衔

史安斌,1988年毕业,清华大学教授,培训了8000余名新闻发言人

文艺界

恽宗瀛,1952年入南京市第十中学任教,画家

秦岭云,19世纪50年代任教,画家,教育家

傅二石,1956年毕业,美术家

洛辛,1936年-1939年就读,作曲家

高博,1934年毕业,表演艺术家

田联韬,1941年-1944年就读,民族音乐学家

姜克安,1946年-1949年就读,漫画家,漫画评论家

何琦,1962年-1968年就读,艺术家

陈世光,1959年毕业,画家,书法家

马肇立,1967年毕业,美术家

参考资料:更多校友风采,请浏览金陵中学官网

校园环境

汇文书院钟楼

金陵中学主校区内的汇文书院钟楼于1888年春季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的傅罗创办汇文书院时建立,是南京市19世纪末的最高层建筑,也是基督教在南京建造的现存最早的学校建筑,占地约330平方米。汇文书院钟楼是金陵中学的标志性建筑。钟楼的图案被金陵中学校徽所使用。汇文书院钟楼原为五层,重建时改为四层并保留至今。主体改为二层,原第三层改为阁楼。大钟在最高层,通高1.3米,宽1.4米,是由美国贝尔铸造公司铸造的“博尔登教堂大钟”。

钟楼属于美国殖民期的建筑风格。平面图是“申”字形,整体对称。墙面为青砖,勒脚、檐口等处有精细的装饰线脚。每层楼的窗户上沿及水平绕墙体一周还有外凸的橘红色装饰线。门窗为半拱形木质结构,楼梯为木质结果,室内铺有木质地板。屋顶为四坡形,由水泥方瓦铺设,东西两间房设有壁炉和烟囱。

金中校图书馆

金陵中学图书馆建于1892年,馆藏基础是汇文书院的旧藏。1951年,汇文书院收归国有,馆藏逐年增加,至1981年馆藏达10万余册(其中古籍线书一万余册),电子图书馆有12万余册图书,报刊种类有一百余种。1999年图书馆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中学优秀图书馆。2000年图书馆被南京市教育局评为南京市中学示范图书馆。2003年图书馆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普通中学一级图书馆。

图书馆分前后楼,前楼民国建筑风格部分为师生共享书库和教师书库和图书借阅处,后楼为学生期刊阅览室和教师期刊及参考工具书阅览室、古籍书库。

1987年原址重建的图书馆前楼与原图书馆样式相同。

地理位置

参考资料

1.院士担任名誉班主任!“南京大学金陵中学”正式挂牌 ·现代快报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