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辖区)

2023-12-11 48阅读

柳江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辖区

柳江区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桂中盆地东南部,地处北纬23°54’30”~24°29’00”、东经108°54’40”~109°44’45”之间。

北面连柳州市,柳城县马山乡、社冲乡;东北隔柳江与鹿寨县江口乡、导江乡相望;东及东南部与象州运江镇、马坪乡相邻,南面与来宾市兴宾区大湾乡、凤凰镇、北五乡、七洞乡接壤;西南及西北部背靠忻城县安东乡、大塘镇、欧洞乡、宜州市屏南乡、三岔镇。地势西部高,东部次高,中部低平。面积2539.16平方公里。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柳江区常住人口为503772人。

2020年,柳江区生产总值(GDP)310.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64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26.42亿元,下降1.2%;第三产业增加值141.40亿元,增长4.3%。三次产业结构为13.73:40.72:45.55。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9877元,比上年增长9.8%。

0772

中文名 柳江区
外文名 Liujiang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 450221
行政区类别 柳州市辖区
所属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地理位置 桂中盆地东南部
面积 2539.16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 8个镇、118个村(社区
政府驻地 拉堡镇柳北路45号
电话区号
邮政区码 5451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百朋酒壶山、龙怀水库、北弓水库等
机场 柳州白莲机场
火车站 柳州南站
车牌代码 桂B
人口 503772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地方方言 壮语丶桂柳话
面积 1773 km²
地区生产总值 310.46 亿元(2020年)

历史沿革

秦,今柳江区属桂林郡,尚未建区。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今区地划入潭中县(柳江古名潭水,以区地居潭水之中,故名),属郁林郡,为柳江区建区之始。

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潭中县为桂林县;旋又析桂林县置马平县。以后历经唐、宋、元、明、清到民国前期,一直沿用此区名,区境大体包括柳州市区和柳江区地。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撤销马平县,由柳州府的行政长官直接处理县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撤销柳州府,复置马平县,直属广西省;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马平县改为柳州县,县治在柳州;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柳州县改为柳江县,属柳州行政监督区,县治在柳州。

1949年11月25日,柳江县城(今柳州市市区)解放。12月10日,柳江县人民政府成立,柳江县和柳州市从行政区划上分离。原柳江县城区及部分郊区划归柳州市。城区外18个乡划为柳江县,属柳州专区。1950年3月19日,柳江县人民政府从柳州市迁县属拉堡圩。柳江县先后属柳州专区、宜山地区、柳州地区。1983年10月,国务院批准柳江为柳州市辖县。1984年1月10日由柳州市正式接管。

1984年10月4日,柳江撤销人民公社制度,恢复乡镇制;1996年始,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撤乡建镇,柳江区先后有10个乡镇撤乡建镇。

2016年3月30日国务院同意撤销柳江县,设立柳州市柳江区,以原柳江县的行政区域为柳江区的行政区域。

2016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柳江县撤县改区。

柳州市柳江区挂牌成立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2月,柳江区辖8个镇和118个村(社区)。   拉堡镇 ,百朋镇 ,成团镇 ,三都镇 ,里高镇 ,进德镇 ,穿山镇 ,土博镇 。 [37]  有区政府驻拉堡镇柳北路45号。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柳江区

地形地貌

柳江区地势走向为西部高、中部低平。主要地形有石山、丘陵、平地、荒地。县内土地资源的特点是山地(包括石山、低山、丘陵)多,平地(包括平原、台地)少。境内海拔100米以上主要山岭有:土博镇大仁山、中百山、莫千山、垌阳山,里高镇百子山,三都镇古盘山、连台山,百朋镇伦桃山。最高峰为大仁山,海拔712米。 

气候

柳江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4℃,平均降雨量多于1400mm,年平均日照1600多小时,无霜期331天。柳江区季风环流影响明显,其气候夏长炎热、冬短不寒、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高湿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风,低湿干燥少雨。一月平均气温10.4℃,七月平均气温28.9℃,年平均气温20.6℃;极端最高气温为39.1℃,极端最低气温为-1.3℃。年平均降雨量1424.7mm,多集中在5~9月,年平均蒸发量1419.5mm,年相对湿度76%;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和西北风,频率为13.5%,静风频率为28%,年平均风速2.0m/s。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柳江区水资源总量16.05亿立方米,境内有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21座。有大小河流142条,流域面积1766.5平方千米,集雨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23条。有地下水生产井2001口,地下水总供水能力为2849万立方米。耕地有效灌溉面积28393.3公顷,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499。

土地资源

柳江区耕地面积为8.56万公顷(含里雍镇、白沙镇、洛满镇、流山镇)。管辖三伯岭、龙汉岭、冲马岭、鹿岭4个国有林场。用材林主要有松木、杉木、桉木、荷木、樟木、香椿、苦楝、椎木、桉树、泡桐木等。经济林有油茶、柑橘、沙田柚、龙眼、柿、桃、李、梨等。2019年年末,柳江区林地面积13.07万公顷,森林面积(含非林地)16.19万公顷,林木活立木蓄积量52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3.77%(其中林地森林覆盖率51%、非林地森林覆盖率12.77%)。(因自治区林业局审定森林覆盖率仍以柳州市未区划前范围为准,区划调整后数据自治区林业局未作审定,故在此填报数仍为原柳江区未区划调整前范围数据,柳江区国土总面积25.39万公顷)。

旅游资源

柳江区旅游主要有:“柳江人洞”距城区拉堡镇20千米位于新兴农场内,该洞附近有白莲洞、九头山、都乐岩等古人类文化遗址和风景胜地;穿山镇乐迷岩距城区拉堡镇34千米,洞分3层,可容数万人,钟乳石千姿百态,景观阔大雄奇;土博镇纳社屯水源河溶洞风光秀丽每年均吸引众多游客前往游玩。文物遗址有进德镇三千村隆盛屯“九厅十八井”古民居群。有国家AAA级景区1个:百朋下伦荷花景区。自治区级四星级农家乐1个:百朋和村庄园。三星级乡村旅游区1个:清水源农庄。四星级乡村旅游区2个:晋航生态农业园和紫藤花农庄。五星级乡村旅游区1个:羊占度假庄园。

矿产资源

柳江境内主要非金属矿产有建筑石料用灰岩、水泥用灰岩、饰面用生物灰岩、白云岩、方解石、页岩、砂岩。灰岩矿丰富,建筑石料用灰岩及水泥用灰岩主要分布在拉堡镇、成团镇、进德镇,零星分布于土博镇。饰面用灰岩主要分布于成团镇、里高镇一带。白云岩分布在三都、进德、成团等镇。方解石矿资源量较少,分布于里高镇龙南屯,里高龙南方解石矿采石场已勘查资源储量为13.09万吨。页岩资源分布广泛,进德镇、穿山镇、新兴农场有分布。砂岩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土博镇、三都镇。砂岩勘查资源储量为:三都镇三加石英砂岩矿采石场804.79万吨,土博镇白伍石英砂岩矿采石场75.33万吨。金属矿石主要有锰矿,主要分为氧化锰矿及碳酸锰矿,氧化锰矿主要分布于歪潭—穿山—思荣一带和里高等地,境内氧化锰矿经多年开采已枯竭。

人口民族

 语音

截至2010年,柳江户籍人口552336人,常住人口562351人。全区共有27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120852人,占总人口21.76%;壮族人口427538人,占总人口76.99%;仫佬族人口3589人,占0.65%,瑶族人口1364人,占0.25%;其他民族人口1981人,占0.36%。 

截至2016年年末,柳江常住人口60.42万人。户籍总人口56.98万人,其中壮族人口43.82万人,占总人口的76.9%。 

截至2020年,柳江区生活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黎、水、土家、满、畲、京、白等 32个民族,有韦、覃、周、蓝等 130 余种姓氏,交流沟通多用壮话和柳州话。全区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35007人,占26.8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68765人,占73.20%,其中壮族人口为356220人,占70.71%。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柳江区常住人口为503772人。

交通

湘桂、黔桂、枝柳铁路和322、209国道贯穿境内,  桂柳、南柳、宜柳、柳武、柳梧、柳州北环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柳州白莲机场坐落于柳江新兴工业园旁边,距城区仅7公里。

文化

民间艺术

唱彩调

唱彩调原称唱采茶和唱调子,清末流行于桂中南地区,为柳江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剧种之一。唱腔朴实、自然、活泼、流畅,常带有“河嗨依、依河了嗨,河嗨依河了嗨”的衬句和“那河了嗨嗨”的尾声。表演时,动作较轻松、活跃,节奏明快。常在区内演出的传统节目是《石崇谋妻》、《蠢子卖纱》、《云南追夫》、《店房换妻》等。

民国年间,曾有彩调老师傅到来传艺。解放后,经过区文化部门的改革、整编,不断改进唱腔和唱词,增加新的内容,彩调更为群众喜闻乐见。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常演出的剧目是《阿三戏公爷》、《王三打鸟》、《王二报喜》、《龙女与汉朋》、《补锅》、《打铜锣》等;70年代以后演出的剧目是《隔河看亲》和自编的《相亲问路》等。

柳江夜景

师公舞

师公舞是道师出游、打斋或为亡人做道场时所表演的歌舞。壮族师公舞中的《穿针舞》亦称《穿花舞》,跳时一般7、8人,着道公服,边念、边唱、边跳,边敲锣、鼓、钹、撞钟、木鱼、竹板等,配以管、笛、笙、箫,十分动听。跳时走8字形,相互穿梭,形似穿针,故名《穿针舞》,因造形似花朵,又叫《穿花舞》。师公舞中共有36种人物的节目,如张天师、雷公、土地公、鲁班,白马姑娘、三元等,他们各有独特的脸谱,各有一套唱词和舞蹈动作。表演时间多在晚上。

师公舞

车马灯舞

车马灯舞流传于进德客家人地区,是由两匹马、两架车以及各种动物花灯组成的歌舞。马用竹篾编就,纱布糊面,无脚、身中开洞,表演时,演员立于马身洞中,用绳子系住马身,挂双肩上;马下身用彩绸或布料围住,演员似骑于马背上,表演马走、跳、跑的各种动作;手推车也用竹篾扎成,花纸裱就,四周用料布围住,两侧画上轮子。女演员站在车中间用绳子把车挂在双肩上,头扎花朵,手摇汗巾、花扇,扮成坐车模样;男演员头戴草帽,腰扎围巾,打绑腿,穿草履,表演各种推车动作,如上下坡、过山坳、陷泥坑、碰石子等,其曲调有16种之多,如《十二月调》、《五更调》等,歌词内容有歌唱劳动和爱情的,有歌唱农家生活的,用客家话演唱,曲调优美,唱词诙谐。

歌圩对歌

歌圩对歌解放前在穿山、里雍、土博等乡一些地方,每逢春节、农历三月三或八月十五,当地群众便自发地组织起来,邀集好山歌手和喜爱唱歌的青年男女,集中到歌圩上唱歌(也有慕名自动赶来的),歌圩上主要以对歌为主。也有个人独自演唱和群体合唱。内容以爱情为主,也唱生活、生产劳动、时事、历史和天文地理方面的内容。 

文物古迹

“柳江人”头骨化石

1958年在通天岩发现“柳江人”头骨化石,经我国古人类学家吴汝康考证,址内的头骨化石定名为“柳江人”,为华南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新人(智人),体型特征已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大约生活在距今4万多年前的更新世晚期,是迄今在中国以至整个东亚发现的最早的现代人的代表。现藏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复制品存柳江区文物管理所,1963年2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铜鼓

1981年,百朋公社镇西大队农民在岭坡耕地时发现。该铜鼓用青铜铸造,通高56厘米,鼓面直径81.5厘米,鼓面周沿有4蛙,中心的太阳纹为12芒,芒间夹双翎形纹。鼓身纹饰繁复精美。该铜鼓属古代铜鼓分式中的冷水冲式。经鉴定,其制作年代为东汉时期。现藏于区文物管理所

太平天国铜炮

1958年在进德公社黄岭大队发现,炮身上面明刻“太平天国丁已七年十月吉日立”等文字。现存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百朋镇

旅游

卧龙岩

位于里高街西面约2公里处橹锅山上。岩洞高约3米,宽约5米,深约4米。

洞下一巨石上刻有“卧龙岩”三字,字高68厘米、宽67厘米。题款文字为“嘉定乙亥八月望重开岩,释庆宗摩崖,转运判官方信儒书”,题名者为广南西路转运判官方信孺,题刻时间为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

宋代《舆地纪胜》记载此处称为卧龙山。岩洞即为寿圣寺(原名龙泉寺)所在。此石刻为区(即原来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卧龙岩

北弓水库

北弓水库是柳州市素质教育基地。位于柳江区成团镇北弓村委距区城拉堡16公里,占地270多亩。

北弓水库

城市荣誉

柳江区先后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第九届“南珠杯”竞赛优秀奖,自治区卫生县城、2020中国医疗服务百佳县市、2020中国县域电子商务百强榜排名81等称号。

2020年11月25日,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参考资料

1.柳江区简介·广西柳州柳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 柳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主要数据公报[1]·广西柳州统计局网站

3.2020年柳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西柳州柳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4.柳江自然资源·柳州市柳江区人民政府

5.【百县榜】郡县治,中国榜——中国县域发展榜启动·小康杂志社

6.水利部关于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版权所有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