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衣(伞形科窃衣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2024-01-17 17阅读

窃衣

伞形科窃衣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窃衣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窃衣为伞形科窃衣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该种主要特征:总苞片通常无,很少有1钻形或线形的苞片;伞辐2-4,长1-5厘米,粗壮,有纵棱及向上紧贴的粗毛。果实长圆形。

生于海拔250-2400米的地区,国内外均有分布。药材窃衣为伞形科植物窃衣和小窃衣的果实或全草。夏末秋初采收,晒干或鲜用,出自《福建药物志》。具有活血消肿,收敛杀虫等功效。可用于慢性腹泻,蛔虫病;外用治痈疮溃疡久不收口,阴道滴虫等症。

中文学名 窃衣
双子叶植物纲
拉丁学名 Torilis scabra (Thunb.) DC.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伞形目
伞形科
窃衣属
分类系统 恩格勒系统,1964

植物描述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0-70cm。全株有贴生短硬毛。茎单生,有分枝,有细直纹和刺毛。叶卵形,一至二回羽状分裂,小叶片披针状卵形,羽状深裂,末回裂片披针形至长圆形,长2-10mm,宽2-5mm,边缘有条裂状粗齿至缺刻或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序梗长2-8cm;总苞片通常无,很少1,钻形或线形;伞辐2-4,长1-5cm,粗壮,有纵棱及向上紧贴的硬毛;小总苞片5-8,钻形或线形;小伞形花序有花4-12;萼齿细小,三角状披针形,花瓣白色,倒圆卵形,先端内折;花柱基圆锥状,花柱向外反曲。果实长圆形,长4-7mm,宽2-3mm,有内弯或呈钩状的皮刺,粗糙,每棱槽下方有油管1。花、果期4-10月。

生态环境

生于山坡、林下、河边、芒地及草丛中。

地理分布

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常见品种

约20种,分布于欧、亚、南北美及非洲热带和新西兰。我国四种,北京一种。(北京植物志,v上册)

化学成分

窃衣的挥发性成分中含α-侧柏烯(α-thujene))0.3%,α-蒎烯(α-pinene)0.9%,β-蒎烯(β-pinene)2.1%,樟烯(camphene)1.4%,蒈烯-3(△3-carene)2.3%,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4.1%,柠檬烯(limonene)2.4%,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1.7%,γ-松油烯(γ-terpinene)1.9%,对-聚伞花素(p-cymene)0.4%,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4.4%,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ie)16.2%,乙酸牻牛儿酯(geranyl acetate)31.1%。种子中含窃衣素(torilin)。果实中含律草烯(humulene),左旋大牻牛儿烯(germacrene)D,左旋大牻牛儿-4(15),5(E),10(14)-三烯-1β-醇[germacra-4(15),5(E),10(14)-trien-1β-ol],窃衣内酯(torilolide),氧化窃衣内酯(oxytorilolide),窃衣醇酮(torilolo-ne),以及多种倍半萜成分。

药用价值

中药名称

【药名】窃衣

【别名】华南鹤虱、破子草、水防风。

粘粘草、破子衣

药材基源

为伞形科植物窃衣(Torilis scabra(Thunb.)DC.)和小窃衣(Torilis japonica(Houtt.) DC.)的果实或全草。

以果实入药。秋季果实成熟时采集,去杂质。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平。有小毒。归脾;大肠经。

功效主治

活血消肿,杀虫止泻(慢性腹泻);收湿止痒。主治虫积腹痛;泄痢;疮疡溃烂;阴痒带下;阴道滴虫:风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捣汁涂;或煎水洗。

药方选录

1、治蛔虫病:窃衣果6~9g。水煎服。(《湖南药志》)

2、治腹痛:鲜破子草30g。水煎,去渣,调冬蜜30g服。(《福建药物志》)

参考资料

1.窃衣·护花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