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汉语汉字)

2024-01-17 20阅读

汉语汉字

甘(gān)字,有几种意思:1.甜,味道好:~甜。~苦。~冽。~落。~之如饴。同~共苦。~旨(美味的食物)。2.美好:~雨(适时而有益于农事的雨)。~霖。3.自愿,乐意:~愿。~拜下风。4.姓。甘,姓氏,殷商中兴名主武丁,最初的发祥之地是在周天子的王畿之内。现为甘肃省简称。常用词组:甘拜下风,例句(你赢了,我甘拜下风。我偃旗息鼓,甘拜下风。--《竞选州长》)。甘苦,例句(与百姓同甘苦。--《史记•燕召公世家》,一根红线贯穿,颗颗红心相连,大家同呼吸,共甘苦。--《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中文名
拼音 gān
部首
五笔 AFD
笔顺 横竖竖横横
字级 一级(编号0205)
平水韵 平声十三覃
拼 音 gān
部外笔画 4
总笔画 5
五笔86&98 AFD
仓 颉 TM
笔顺编号 12211
四角号码 44770
Unicode CJK
注音 ㄍㄢ
造字法 指事字
结构 独体字,独体结构
统一码 基本区,U 7518
异体字 𠔿、𤮽

字源演变

汉字演变流程图

指事字。其字形像在口(人嘴)中附加一短画,作为指事字标志,表示香甜美味。“甘”字早见于殷商甲骨卜辞,但长期没有变化。战国楚系文字中或把“口”形内的短画改写成小圆圈。汉印中已见表示口形轮廓的上横线向左右竖线稍作穿透,意欲区别于形似的“曰”字。东汉隶书把这一穿透之势突出了,“口”形被打破,成为楷书定式。本义是香甜美味,特指甜味。《书·洪范》讲到“咸、苦、酸、辛、甘”五味,说:“稼穑作甘。”《诗经·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引申指美味的食物,还引申为觉得甜美、嗜好、爱好、心甘情愿、乐意。“甘”又是“酣”的古字。《孙膑兵法·威王问》:“劲弩趋发者,所以甘:酣战持久也。"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1.甜,味道好:~甜。~苦。~冽。~落。~之如饴。同~共苦。~旨(美味的食物)。

2.美好:~雨(适时而有益于农事的雨)。~霖。

3.自愿,乐意:~愿。~拜下风。

4.姓。

5.甘肃省的简称。

详细字义

1.(会意兼指事。小篆从口,中间的一横象口中含的

食物,能含在口中的食物往往是甜的、美的。汉字部首之一,从“甘”的字往往与“甜”、“美味”有关。本义:味美)

2.同本义[delicious]

甘,美也。——《说文》

稼穑作甘。——《书·洪范》

以甘养肉。——《周礼·疡医》

甘胜碱。——《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秦王饮食不甘。——《韩非子·存韩》

何向者视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清·周容《芋老人传》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3.又如:甘肥(味美香浓的食品);甘味(甘肥。美味);甘膳(珍馐美味);甘馨(美味佳肴)4.甜[sweet]

辛甘行些。——《楚辞·招魂》

开明北又有甘水。——《山海经·海内西经》

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明·刘基《苦斋记》

5.又如:甘醴(甘甜美味的酒);甘豆羹(一种甜豆羹);甘瓠(甘甜可食的瓠瓜);甘木(所结果实甜美的果树);甘辛(甜而微辣)

6.[言词]甜蜜动听的[honey]

今币重而言甘,诱我也。——《左传·昭公十一年》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7.好,及时[good]

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诗·小雅·甫田》

8.又如:甘泽(甘霖,甘雨);甘澍(甘雨);甘膏(甘雨,膏雨);甘霈(甘雨)

9.甘愿;乐意[bewilling;willingly]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清·刘开《问说》

10.又如:不甘落后;甘分(甘心于本分);甘伏(甘心降伏);甘罪(自愿承担罪过)

〈名〉

1.美味的食品[deliciousfood]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孟子·梁惠王上》

2.又如:甘食(鲜美的食物);甘软(鲜美柔软的食物);甘鲜(鲜美的食品)

3.甘味,甜味[sweetness]

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墨子·非攻上》

4.通“柑”。果名,橘属[orange]

卢橘夏熟,黄甘橙楱。——司马相如《上林赋》

〈动〉

1.通“酣”。嗜好;爱好[hobby]

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庄子·徐无鬼》

徠残仁贼义臫頭,甘财悦筿色。——曹植《藉田说》

2.又如:甘酒(嗜酒);甘嗜(嗜好);甘乐(喜好);甘利(好利;贪利);甘得(贪得)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凡甘之属皆从甘。古三切。

说文解字注

美也。

羊部曰:美,甘也。甘为五味之一。而五味之可口皆曰甘。从口含一。

道也。

食物不一。而道则一。所谓味道之腴也。古三切。古音在七部。凡甘之属皆从甘。

康熙字典

【午集上】【甘字部】

《唐韵》古三切。《集韵》《韵会》《正韵》沽三切。?感平声。《说文》:美也。徐曰:物之甘美者也。《韵会》:五味之一。《正韵》:甜也。《书·洪范》:稼穑作甘。传:甘味生于百谷。《诗·衞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礼·月令》:中央土,其味甘。

又言之悦耳亦曰甘。《左传·昭十一年》:币重而言甘。

又《诗·卫风》: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传:甘,厌也。疏:谓思之不已,乃厌足於心,用是生首疾也。凡人飮食口,甘遂至于厌足,故云:甘,厌也。

又《左传·庄九年》:管、召讎也,请受而甘心焉。注:甘心,言欲快意戮杀之。

又《易·临卦》:六三,甘临无攸利。注:甘者,佞邪,说媚不正之名也。

又《玉篇》:乐也。《淮南子·缪称训》:故人之甘甘,非正为蹠也。注:人之甘甘,犹乐乐而为之。

又《淮南子·道应训》:大疾则苦而不入,大徐则甘而不固。注:甘,缓意也。

又姓。《书·说命》:台小子旧学于甘盤。注:甘盤,殷贤臣。

又甘茂、甘罗,?秦人。

又《抱朴子辩问卷》:子韦、甘均,占?之圣也。

又汉复姓,有甘庄、甘土、甘先三氏。

又地名。《书·甘誓》:大战于甘。传:甘,有扈郊地名。《左传·僖二十四年》:初甘昭公有宠於惠后。注:甘昭公,王子带也,食邑於甘。

又《昭十七年》:陆浑子奔楚,其众奔甘鹿。注甘鹿,周地。

又山名。《山海经》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

又水名。《山海经》鹿蹄之山,甘水出焉。注:按水经:甘水出南山甘谷。

又州名。《五音集韵》元魏西凉州攺甘州。

又《前汉·郊祀志》武帝作甘泉宫。

又木名。《诗·召南》蔽芾甘棠。传:甘棠,杜也。疏:郭璞曰:今之杜梨。《山海经》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注:甘木即不死树。

又《正韵》果名,俗作柑。《风土记》甘橘之属,滋味甘美。

又《古今注》甘实形如石榴者,谓之壶甘。

又草名。《博雅》陵泽,甘遂也。又:美丹,甘草也。

又《集韵》古暗切,音绀。土之味也。又《集韵》《韵会》《正韵》?胡甘切,音酣。《书·五子之歌》甘酒嗜音。

又熟也。《庄子·徐无鬼》甘寝。按《正韵》别作戸甘切,胡、戸同母。不宜分列。

音韵汇集

字头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开口呼

全清

古三切

kam

集韵

平声

开口呼

全清

多寒切

tan

平声

开口呼

全清

沽三切

kam

平声

开口呼

全浊

胡甘切

ɣɑm

去声

开口呼

全清

古暗切

kɒm

韵略

平声

沽三切

增韵

平声

沽三切

平声

胡甘切

中原音韵

阴平

监咸

全清

kam

中州音韵

平声

监咸

哥含切

洪武正韵

平声

全清

沽三切

kam

平声

全浊

胡暗切

ɣam

参考资料

1.甘·汉典

2.甘·新华字典

3.甘·汉语字典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