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汉语汉字)

2024-01-19 26阅读

汉语汉字

苛(读作kē、hē)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时期文字。“苛”字本义是小草丛生的样子。《史记·韩长孺列传》中说“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这里的“苛”引申指烦琐、细碎。后也指苛刻、狠虐。

中文名
拼音 kē、hē
部首
五笔 askf
字级 一级字(编号1001)
平水韵 平声五歌
注音字母 ㄎㄜㄏㄜ
统一码 基本区U 82DB
总笔画 8
结构 上下结构

字源演变

字源演变流程图

“苛”字始见于战国时期文字(图1)。其上下结构较为分明清晰。发展到《说文》小篆文字(图2)时,其上面的“艹”变成了像是两颗挨着的小草形状,下面的“可”字最后一笔是像一个尾巴的形状。到了汉代文字时,与《说文》小篆文字相比,只有“可”字最后一笔不同,汉代文字的书写是向内弯曲的。此后发展就没有很大变化了,直至发展到了现代汉语。

“苛”字是形声字。由“艹”和“可”字组成。《说文·艸部》中说“苛,小艸也。从艸,可声。”艹”表义,篆书之形像草,“可”表声。本义为小草丛生的样子。《玉篇·艸部》:“苛,小草生貌。”这里的“苛”指细草丛生之貌。因小草多而显得杂乱,故又引申指烦琐、细碎。由于要求过于繁细,故又引申指苛刻、狠虐。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苛kēㄎㄜˉ

过于严厉:~刻。~毒。~求。~责。~待。

繁重,使人难以忍受:~重(zhòng)。~捐杂税。

腐蚀性:~性(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能腐蚀皮肤及纤维之类的化学性质)。~性钠(烧碱)。

苛hēㄏㄜˉ

古同「诃」,谴责,责问。

详细释义

苛kē

〈名〉

形声。本义:小草。

同本义[littlegrass]

苛,小草也。——《说文》

疥疮[scabies]

疾痛苛痒。——《礼记·内则》

又如:苛痒(疥疮痒)。

病。通“疴”[illness]

其形安而不移,能守一而弃万苛。——《管子·内业》

身无苛殃。——《吕氏春秋·审时》。注:“病也。”

又如:苛殃(疾病和灾患);苛疾(疾病)。

词性变化

苛kē

〈形〉

繁杂,烦琐[miscellaneous]

好苛礼。——《史记·郦生陆贾传》

内无苛慝。——《国语·晋语》。注:“烦也。”

去烦蠲苛。——王褒《四子讲德论》

又如:苛礼(苛刻微细的礼节);苛难(以琐事诘难);苛敛(烦重地征收赋税);苛小(烦琐细小,亦指繁杂细微之事)。

狠虐、刻薄(侧重于残暴狠毒)[onerous;harsh]

弭其百苛。——《国语·楚语》。注:“虐也。”

关市苛难之。——《韩非子·内储说上》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史记·高祖本纪》

苛政猛于虎也。——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差徭驿递最繁苛,公(袁可立)贻书郡守。——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又如:苛虐(苛刻虐待);苛法(烦琐严厉的法令);苛吏(酷吏);苛求(过严过分地要求);苛征(横征暴敛)。

沉重,剧烈[heavy;violent]。如:苛役(繁重的劳役);苛罚(重罚)。

苛kē

〈动〉

使…苛刻[behardupon;beonerous]

苛关市之征以难其事。——《荀子·富国》

烦扰,骚扰[disturb;trouble]

朝夕苛我边鄙。——《国语·晋语一》

通“诃”。谴责,责问[blame;accuse;censure]

大司空士夜过奉常亭,亭长苛之。——《汉书·王莽传》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一》《艸部》乎哥切

小艸也。从艸可声。

说文解字注

小艸也。

引伸为凡琐碎之称。

从艸可声。

乎哥切。十七部。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

《集韵》《韵会》《正韵》𠀤寒歌切。音何。《说文》:小草也。

又《广韵》:政烦也。《礼·檀弓》:苛政猛于虎。《前汉·高帝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师古注》:苛,细也。

又《礼·内则》:问衣燠寒,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尔雅·释言》:苛,妎也。注:烦苛者,多疾妎。

又《周礼·春官·世妇》:大丧,比外内命妇之朝,莫哭不敬者,而苛罚之。注:苛,谴也。

又《晋语》:朝夕苛我边鄙。注:苛,扰也。

又《素问》:苛疾不生。注:苛,重也。

又扬子《方言》:苛,怒也。

又姓。《正字通》:汉苛异。

又上声。《类篇》:下可切,音荷。急也。

又《集韵》虎何切。《羣经音辨》呼多切。𠀤音呵。苛察也。郑康成《说礼》:司关掌苛察奸人。《前汉·王莽传》:大司空士夜过奉常亭,亭长苛之。

又《集韵》黑嗟切。义同。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字形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ɡʰ

ɑ

王力系统

ɣ

ai

董同龢系统

ɣ

ɑ

周法高系统

ɡ

a

李方桂系统

g

ar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齐

歌戈

ɑ

齐梁陈北周隋

歌戈

ɑ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ɣ

ɑ

拟音/王力系统

ɣ

ɑ

拟音/董同龢系统

ɣ

ɑ

拟音/周法高系统

ɣ

ɑ

拟音/李方桂系统

ɣ

â

拟音/陈新雄系统

ɣ

ɑ

韵书集成

字形

小韵

韵摄

声调

声类

韵部

声母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开口呼

全浊

胡歌切/虎何切

ɣɑ

集韵

平声

开口呼

次清

虎何切

平声

开口呼

全浊

寒歌切

ɣɑ

平声

开口呼

次清

黑嗟切

xia

上声

开口呼

全浊

下可切

ɣɑ

韵略

平声

寒歌切

上声

下可切

增韵

平声

寒歌切

上声

下可切

中原音韵

阳平

歌戈

全清

中州音韵

平声

歌戈

杭歌切

上声

歌戈

叶何上声

洪武正韵

平声

全浊

寒歌切

ɣo

上声

全浊

下可切

ɣo

分韵撮要

阴平

方言集汇

◎ 潮州话:ko1

◎ 客家话:[宝安腔] ko1 [台湾四县腔] ko1 [客英字典] ko1 [海陆腔] ko1 [梅县腔] ho2 [客语拼音字汇] ko1

◎ 粤语:ho1

参考资料

1.苛·汉典

2.苛·新华字典

3.苛·汉语字典

目录[+]